上甘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上甘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一、上感口服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融,申昆玲[1](2021)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研究表明1背景及目的和意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亦常用"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名词诊断,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1]。病原体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2],常见有鼻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门诊发病率在61%,

谭丽媛[2](2020)在《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不同处方配比及不同提取方法的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的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验证处方配比并进行提取工艺的初探;采用响应曲面法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确定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优选银柴退热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进行中试生产研究;制定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对中试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稳定性考察;研究银柴退热颗粒和银柴退热口服液在抗菌解热抗炎镇痛方面的药效学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贾氏银柴退热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 1.考察银柴退热汤供试品1-6(供试品1~3处方金银花:柴胡配比分别为1:1、2:1、1:2,提取方法为水煎煮法;供试品4~6处方金银花:柴胡配比分别为1:1、2:1、1:2,提取方法为双提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2.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以绿原酸和黄芩苷的转移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Design(BBD)模式,对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提取工艺参数煎煮时间(A)、煎煮次数(B)、加水量(C)进行优选分析。3.以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等参数为指标对传统湿法制粒的最佳制剂工艺进行筛选;以成型率为指标对喷雾制粒的辅料量、制粒温度、辅料配比进行了优选;结合中试生产试验结果,建立银柴退热颗粒的成型工艺,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及辅料的种类和用量。4.从鉴别、指纹图谱、检查(制剂通则检查、砷盐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含量测定四个方面,对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鉴别包括性状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使用中国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11批银柴退热颗粒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要求,对银柴退热颗粒的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重金属检查采用第二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21),砷盐检查采用古蔡氏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22);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有害元素Cu、Pb、Cd进行测定,其中Cu采用火焰法,Pb、Cd采用石墨炉法;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君药金银花、连翘、黄芩和柴胡的有效成分进行测定。5.按照质量标准(草案),在市售包装条件下,对银柴退热颗粒的3批中试产品进行了 6个月稳定性试验和加速试验研究[加速试验条件为温度(40±2℃)、湿度(75±5%),长期稳定性试验条件为温度(25±2℃)、湿度(60±10%)]。6.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法,比较银柴退热颗粒和银柴退热口服液在抗菌解热抗炎镇痛方面的药效学等效性。7.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收集贾氏银柴退热汤处方所含药味的相关活性成分;Swiss靶标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各成分靶点;通过治疗靶标数据库(TTD),Drugbank,疾病-基因网数据库(DisGeNET)获取急性上呼吸道相关靶标;韦恩图获得相关交集;使用STRING网站进行靶点蛋白互作分析,运用Cytoscape3.7.1进行结果可视化;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寻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活性成分、对应靶标,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结果 1.供试品1-6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方配比、不同提取工艺的银柴退热汤流浸膏均有一定的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金银花:柴胡配比为1:1、提取工艺为双提法时,其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更明显。2.建立了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贾氏银柴退热汤的最优提取条件为:煎煮时间60min、煎煮2次、加12倍量水。3.传统干法制粒的最佳工艺为:浸膏粉与辅料用量为1:0.3,辅料为糖粉:糊精=2:1,矫味剂阿斯巴甜加入量为1%,喷入90%乙醇适量;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0,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90~40,喷雾速率10 Hz,糖粉:糊精比例为1:1;喷雾制粒工序少,制粒全过程是密闭操作,粉尘少,有利于减少有效成分损失,更能符合GMP标准,且目前药厂大生产多采用喷雾制粒设备,故确定制粒方法为喷雾制粒。4.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微苦;薄层色谱鉴别中,最终确定了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大青叶共6味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指纹图谱研究中,确定共有峰15个,指认出10个共有峰,分别为:峰1新绿原酸,峰2绿原酸,峰4咖啡酸,峰5隐绿原酸,峰9连翘酯苷A,峰10异绿原酸B,峰11异绿原酸A,峰12异绿原酸C,峰13黄芩苷,峰15汉黄芩苷;银柴退热颗粒的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要求;银柴退热颗粒三批中试产品砷盐检查含量限度均小于2 ppm,重金属检查含量限度均小于10 ppm,有害元素检查中各元素平均含量为:Cu 1.83mg/kg、Pb 0.32mg/kg、Cd0.22mg/kg;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多指标-HPLC含量测定方法,最终确定银柴退热颗粒每袋含金银花、牛蒡子以绿原酸(C16H1809)计,不得少于6.3 mg;含连翘以连翘酯苷A(C29H360 15)计,不得少于11.8 mg;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不得少于40.0 mg。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5.银柴退热颗粒的外观性状、鉴别、溶化性、水分含量、粒度、含量测定等均符合质量标准(草案)规定。6.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组解热镇痛抗菌抗炎药理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药效学等效性。7.贾氏银柴退热汤所含中药活性成分共322个,对应不同的靶标1088个,收集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靶点623个,贾氏银柴退热汤主要作用于TNF、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MAPK、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主要涉及炎症与免疫调控。结论 不同处方配比、不同提取工艺的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金银花:柴胡为1:1、提取工艺为双提法时,抗菌、解热、抗炎、镇痛作用更明显。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操作性强,适合于批量生产。建立了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并进行稳定性考察,说明银柴退热颗粒质量及工艺稳定、可靠。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药效学等效性。贾氏银柴退热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各作用通路间相互关联,起到消除炎症、抑制活化的细胞因子、缓和过激的免疫反应的作用,与传统中药复方所具有的整体调节性特征相契合,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后续的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郭静[3](2020)在《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1.研究目的1.1对目前已发表的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进行系统评价,更大范围内、更精确评估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1.2目前开展的中医药治疗普通感冒RCTs的系统评价中存在样本量少,方法学质量较低,设计不甚合理等特点,并且多没有体现中医药作为复杂干预措施在治疗上遵循的独特理法方药体系。本研究旨在针对普通感冒的中医特点设计合理的中医药疗效验证试验。开展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评价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3感毒清颗粒作为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其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究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为下一步作用机制验证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2.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系统检索以下7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 Med、维普网、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纳入中药治疗普通感冒RCTs,设计资料提取表,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遇到分歧与第三人讨论解决。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数据分析采用Rev Man 5.3软件。使用I2检验异质性,若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I2≥50%,则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临床异质性低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定量综合,对无法定量综合的数据进行定性描述。主要结局指标包括5天的治愈率、症状的消失时间/消失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普通感冒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体温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表偏倚使用SAS 7.8软件和Egger线性回归法进行检验。2.2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本研究以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900026714。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采用R软件产生区组随机序列,将120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以1:1的比例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序列以不透光密封信封方式进行隐藏。两组分别接受感毒清与安慰剂治疗,疗程为5天。以普通感冒治疗后两组受试者所有症状消失率、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不良事件为评价指标,评价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2.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感毒清的潜在活性化学物质,借助基因组注释(Genecards)数据库平台,预测和筛选普通感冒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初步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分子作用机制。3.研究结果3.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系统评价部分纳入中药对照安慰剂,中药对照抗病毒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或其联合治疗以及中药联合祛痰止痉药对照祛痰止痉药单独使用的RCTs共29项,4196名受试者。纳入的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不高,其中12项(41.4%,12/29)研究报告了随机序列的生成,仅4项(13.8%,4/29)研究报告了随机隐藏,仅4项(13.8%,4/29)研究实施了盲法,其中3项设置了研究者和受试者盲法,1项研究设置了受试者盲法。7项(24.1%,7/29)研究报告了脱落失访情况,除1项研究无脱落失访外,其他6项研究中仅有1项进行了意向性分析,所有纳入研究中仅有1项(3.4%,1/29)进行了前瞻性注册,其他28项研究中,有3项(10.7%,3/28)研究结果部分报告的结局与方法部分拟报告的结局不同。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热感糖浆高剂量组显着提高治疗5天后发热(RR:0.05,95%CI:[0.00,0.97])、咽痛(RR:0.15,REM,95%CI:[0.04,0.61],I2=54%)、恶风(RR:0.11,FEM,95%CI:[0.02,0.62],I2=40%)、口渴(RR:0.27,FEM,95%CI:[0.13,0.59],I2=0%)症状的消失率,热感糖浆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银翘解毒片高剂量组能缩短开始治疗到总体症状消失的时间(h)(MD:-9,39,95%CI:[-11.83,-6.95]),高剂量更明显;抗感冒处方能缩短解热时间(h)(MD:-13.84,95%CI:[-23.41,-4.27]),且起效更快(h)(MD:-9,96,95%CI:[-17.63,-2.29])。与利巴韦林对照,葛根汤颗粒能够缩短病程(h)(MD:-6.76,95%CI:[-8.91,-4.61])且起效更快(h)(MD:-1.20,95%CI:[-1.93,-0.47]);加味小柴胡汤能够显着缩短解热时间(h)(MD:-91.20,95%CI:[-95.73,-86.67])、流涕(h)(MD:-60.96,95%CI:[-65.59,-56.33])、咳嗽(h)(MD:-72.00,95%CI:[-77.52,-66.48])、鼻塞的症状持续时间(h)(MD:-91.92,95%CI:[-96.91,-86.93])。与利巴韦林联合罗红霉素对照,加味银翘散能够缩短发热持续时间(h)(MD:-8.10,95%CI:[-12.59,-3.61]),起效更快(h)(MD:-1.67,95%CI:[-2.61,-0.73])。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照,小儿感冒颗粒能减少咽痛持续时间(h)(MD:-7.20,95%CI:[-13.85,-0.55])和发热持续时间(h)(MD:-12.00,95%CI:[-19.20,-4.80]);感冒清热颗粒能减少发热(h)(MD:-9.19,FEM,95%CI:[-12.77,-5.61],I2=0%)、流涕(h)(MD:-26.18,REM,95%CI:[-44.02,-8.35],I2=94%)和咳嗽持续时间(h)(MD:-47.39,REM,95%CI:[-87.20,-7.59],I2=98%)。与利巴韦林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照,小儿感冒颗粒解热时间仍有优势(h)(MD:-8.09,FEM,95%CI:[-12.30,-3.88],I2=0%)。纳入的研究中有18项研究报告了安全性结局,结果均显示中药与西药相比无差异(62.1%,18/29)。使用Egger线性回归法检验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t=0.08,P=0.937和t=1.57,P=0.1913)。3.2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1)基线情况: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证候积分及证候频数等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症状缓解率:治疗5天后试验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95%,对照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72.41%,两组相比,试验组的总体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天后普通感冒总体症状缓解率试验组为95%,对照组为62.07%,两组比较,治疗3天后试验组的总体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症状积分:治疗5天后试验组在改善普通感冒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方面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5天后各分症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改善恶风寒、鼻塞、流涕、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P<0.05)。在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5天后普通感冒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5%,对照组为65.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5)安全性评价:此次研究中共有5例受试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共有3例。两组安全性评价分析,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6)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治疗5天后,试验组CD3+、CD4+、CD4+/CD8+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K细胞激活率、CD3+、CD4+免疫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仅在抑制IL-12浓度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IL-8指标浓度变化改善不明显(P>0.05)。试验组氧化应激指标SOD酶活性、GSH-PX、CAT含量均升高,而MDA含量下降,这种指标变化趋势均符合机体抗氧化过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改善SOD酶活性和CAT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筛选最终获得感毒清有效的活性成分共22个,其中,黄芪的有效化合物活性成分为16个,川射干活性成分有6个。最终得到感毒清-普通感冒共同靶点138个,主要调控PGR、NOS2、PTGS1、PTGS2、ESR2等靶基因,核心靶点与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相关。获得147个GO富集生物过程和149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等。4.研究结论4.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疗效确切,与西药单独或联合使用相比,中药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方面更有优势。由于本研究纳入RCTs样本量较小,方法学质量较低,相关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s验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纳入的临床试验多不能体现中医药在治疗普通感冒中遵循的独特理法方药体系这一特色,希望未来临床医生能针对中医特点设计更合理的中医药疗效验证试验。4.2感毒清具有改善普通感冒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安全性较高的显着优势,是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尚缺乏相关指标能够论证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需要更多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进一步探究,为未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进行知识储备。4.3感毒清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病毒复制、抗氧化等多重药效作用,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网络药理的抗感作用。但由于其是中药复方,现有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我们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层面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为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伍戈[4](2020)在《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缩短热程、改善便秘症状、改善中医证候和即时退热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多中心的方法。计划纳入480例,试验组360例,对照组120例,分别服用小儿热速清糖浆与小儿清热宁颗粒模拟剂、小儿清热宁颗粒与小儿热速清糖浆模拟剂,疗程5天。比较两组完全退热时间、便秘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消失率、即时退热时间与即时退热持续时间,安全性指标。结果:1.基线可比性:共纳入468例,试验组352例,对照组116例。因违反试验方案剔除6例,其中试验组5例,对照组1例。462例患者进入全分析数据集(FAS),包括试验组347例、对照组115例;433例患者进入符合方案数据集(PPS),包括试验组324例、对照组109例;463例患者进入安全性数据集(SS),包括试验组347例、对照组116例。进入FAS的受试者,其人口学资料(年龄、身高、体重、民族、性别)、疾病相关情况(热程、家族史、既往病史、过敏史、诊前合并疾病、诊前合并用药)、疗效相关指标(基线体温、主症评分、单项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计分和)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PPS分析结论一致。2.有效性分析: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中位完全退热时间均为48h(FAS,下同),经COX回归模型估计组间HR及95%CI,对照组相对于试验组的结果显示为1.08(0.87~1.342),在校正中心因素的影响后,按0.67的非劣标准,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治疗5天,试验组、对照组便秘消失率分别为88.47%、80.00%,有效率分别为96.54%、88.70%,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痊愈率分别为46.40%、31.3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单项症状消失率均较高,其中便秘、咽红肿痛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即时退热时间均为2h;试验组、对照组的平均即时退热持续时间分别为4.20h、3.167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PPS分析结论一致。3.安全性分析:本研究共发现7例不良事件,试验组为4例(1.15%),对照组为3例(2.59%)。经研究者判断,试验组、对照组各1例不良事件判断为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基线及疗后测定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实验室检测及功能检查相关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能有效缩短热程、改善便秘及中医证候,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鲍俊臣,盛夏,郑艳,朱萱萱,奚肇庆,耿连艺[5](2012)在《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和上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造模、给药后,观察小鼠肺组织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小鼠CD4+/CD8+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利巴韦林组CD4+和上感颗粒大剂量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结论:上感颗粒可抑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中CD4+含量,提示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郑艳,耿连艺,盛夏,高峰,奚肇庆[6](2011)在《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上感颗粒大、中、低剂量组。病毒滴鼻后给药,观察其肺组织TLR3及PKR mRNA的表达。结果: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上感颗粒可降低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上感颗粒可抑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中TLR3及PKR mRNA的表达,可能为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

郑艳,盛夏,朱萱萱,奚肇庆,耿连艺,鲍俊臣[7](2010)在《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及血清TNF-α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及血清TNF-α的影响,探讨该方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病毒滴鼻后给药,观察其肺指数和TNF-α水平。结果:上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高剂量组能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上感颗粒可抑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降低血清TNF-α水平,表明其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

郑艳,鲍俊臣,朱萱萱,奚肇庆,耿连艺,盛夏[8](2010)在《透表清气法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血清IL-2、SIL-2R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探讨透表清气法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上感颗粒大剂量组、上感颗粒中剂量组、上感颗粒小剂量组。病毒滴鼻后给药,观察其生长情况、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IL-2、SIL-2R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上感颗粒大剂量组、上感颗粒中剂量组血清SIL-2R水平明显下降,上感颗粒大剂量组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透表清气法可抑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血清SIL-2R水平,升高血清IL-2水平、提示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王晓[9](2009)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现代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整理现代相关文献,探求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规律。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建国以来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相关文献,对文献内容进行综述整理,建立AURI内服中成药数据库,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现代中医治疗AURI文献的系统分析研究,分析归纳了本病的病理特点:提出了小儿脾肺不足,患病易兼夹,易热化,易传变的病机特点。提出临床治疗该病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其在表者,汗而发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是治疗AURI的基本原则;疏解表风是治疗AURI的基本方法,又根据不同兼夹证配以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熄风镇惊、消食化滞等治法;中西医结合是治疗AURI的有效手段。结论:通过大量现代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的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能够发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规律,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李燕宁[10](2009)在《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URI)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迄今西医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等。故加强中医药防治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文献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AURI进行疗效评价。1.文献研究《内经》中已有类似病证记载,张仲景立“伤寒”、“中风”病名,宋“伤风”、“感冒”始出现,至金元,方为正式病名。明代,伤风、感冒渐从伤寒条目中剥离出来;清代,伤风、感冒作为特指名词渐被确定。建国后,“伤风”一名,虽被“感冒”取代,但在口语中,仍沿用至今。本病病因病机,是感受风邪所发生的病理机转。胎禀不足、胎内失养,是易感的重要先天因素;外感六淫、乳食不节、痰饮瘀血、七情内伤、体质特点是重要的后天因素;当遇有气候骤变、起居不慎、衣着不当、沐浴着凉、过度劳累、日照不足等诱因时,则易发病。病位在肺卫肌腠,病机有肺气失宣、营卫不和、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气血违和等,易出现夹惊、夹食等兼夹证。本病治则主要有: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具体治法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调和营卫、表里双解、扶正解表等。西医对本病的特异性治疗应是抗病毒治疗,但常用的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盐酸吗啉胍、扎那米韦、奥斯他韦、干扰素、聚肌胞以及潘生丁等药物仅对部分流感病毒有疗效,故尚无理想药物可施。2.临床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体温及伴随证候的变化,评价方案中试验药物对小儿AURI的退热作用及综合疗效,并为制定成熟的中成药治疗方案提供支撑。方法采取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及隔离评价法,将212例合格受试者按标准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表寒里热证三证,后按1:1分入中药组及西药组,分别服中成药及抗病毒西药。疗程3天。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结果,并利用Test ofparallel Lines选项进行平行性检验。结果三证中药组总疗效均优于西药组(OR>1);三证西药组退热起效时间均优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西药组(P<0.05);三证中药组在改善临床证候方面优于西药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AURI疗效肯定,2.辨证使用中成药虽退热起效缓,却作用稳定持久,且能改善某些临床证候,减轻或减少兼夹证的发生。3.辨证使用中成药安全可靠。

二、上感口服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感口服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2 指南制定方法
    2.1 临床问题构建
    2.2 中成药遴选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资料提取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证据综合分析
    2.7 证据体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2.8 推荐意见形成
3 推荐意见和证据描述
    3.1 临床问题1
        3.1.1 推荐意见1
    3.2 临床问题2
        3.2.1 推荐意见2
    3.3 临床问题3
        3.3.1 推荐意见3
    3.4 临床问题4小儿上感伴咽红、大便干结或有疱疹性咽峡炎
        3.4.1 推荐意见4
    3.5 临床问题5
        3.5.1 推荐意见5
    3.6 临床问题6
        3.6.1 推荐意见6
    3.7 临床问题7小儿上感咳嗽伴呕吐
        3.7.1 推荐意见7
    3.8 临床问题8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或急性扁桃体炎
        3.8.1 推荐意见8
    3.9 临床问题9
        3.9.1 推荐意见9
    3.1 0 临床问题10
        3.1 0. 1 推荐意见10
    3.11临床问题11
        3.11.1推荐意见11
    3.12临床问题12
        3.12.1推荐意见12
4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选药流程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6 更新计划

(2)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贾氏银柴退热汤处方配比的验证及提取工艺初探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抗菌实验
        2.3 解热实验
        2.4 抗炎实验
        2.5 镇痛实验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抗菌实验
        3.2 解热实验
        3.3 抗炎实验
        3.4 镇痛实验
    4. 小结
第二章 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贾氏银柴退热汤提取物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2.2 单因素考察
        2.3 Box-Behnken响应面法
        2.4 验证实验
    3. 小结
第三章 银柴退热颗粒成型工艺研究及中试生产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传统湿法制粒
        2.2 喷雾制粒
        2.3 银柴退热颗粒的中试生产
    3. 小结
第四章 银柴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鉴别
        2.2 指纹图谱
        2.3 检查
        2.4 含量测定
    3. 小结
第五章 银柴退热颗粒的稳定性考察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1 长期稳定性试验
        2.2 加速稳定性试验
    3. 小结
第六章 银柴退热颗粒和口服液的药效学等效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对象
    2. 实验方法
        2.1 抗菌实验
        2.2 解热实验
        2.3 抗炎实验
        2.4 镇痛实验
        2.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抗菌实验
        3.2 解热实验
        3.3 抗炎实验
        3.4 镇痛作用
    4. 小结
第七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贾氏银柴退热汤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贾氏银柴退热汤中药信息的收集和筛选
        1.2 活性成分作用靶标的预测
        1.3 疾病靶标的收集
        1.4 有效成分与疾病靶标的Venny分析
        1.5 潜在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1.6 关键靶标的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复方中包含的化合物及对应靶标
        2.2 复方的中药-归经网络
        2.3 筛选关键靶标
        2.4 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银柴退热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致谢
作者简介

(3)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药口服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1.背景
    2.目的
    3.资料与方法
        3.1.文献检索策略
        3.2.文献纳入标准
        3.2.1.研究类型
        3.2.2.研究对象
        3.2.3.干预措施/对照措施
        3.2.4.结局指标
        3.3.文献排除标准
        3.4.研究筛选和数据提取
        3.5.方法学质量评估
        3.6.数据分析
    4.结果
        4.1 检索流程和结果
        4.2 纳入研究的特征
        4.2.1.患者特征
        4.2.2.干预措施
        4.2.3.疗程及随访
        4.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4.4 疗效评价
        4.4.1 中药vs.安慰剂
        4.4.2 中药vs.抗病毒药
        4.4.3 中药vs.抗病毒药+抗菌药
        4.4.4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
        4.4.5 中药vs.抗菌药
        4.4.6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病毒药
        4.4.7 中药+化痰解痉药vs.化痰解痉药
        4.4.8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
        4.5 发表偏倚
    5.讨论
        5.1 疗效和安全性
        5.2 方法学质量
        5.3 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6.结论
第二部分 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中止标准
    2.研究设计
        2.1 总体设计
        2.2 样本量的选择
        2.3 随机方法
        2.4 盲法设定及实施
    3.治疗方法
        3.1 观察药物
        3.2 服药方法及给药疗程
        3.3 药品的包装、分发与保存
        3.4 合并用药及禁用药物
    4.观察指标
        4.1 疗效性观察指标
        4.1.1 主要结局指标
        4.1.2 次要结局指标
        4.2 安全性观察指标
        4.3 实验室其他指标
        4.4 观察时间点
    5.疗效评价判定标准
        5.1 症状评分
        5.2 疗效评定
        5.2.1 中医症状积分
        5.2.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3 安全性评价
    6.伦理考量
    7.统计分析方法
    8.结果
        8.1 一般资料分析
        8.2 一般情况
        8.3 疗效性分析
        8.3.1 主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
        8.3.2 次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
        8.4 安全性分析
        8.5 合并用药情况
        8.6 实验室观察指标
        8.6.1 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8.6.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8.6.3 两组治疗前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比较
        8.6.4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比较
        8.6.5 两组治疗前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8.6.6 两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的比较
    9.讨论
        9.1 感毒清的立方依据
        9.2 感毒清的组方分析及药理探讨
        9.2.1 组方分析
        9.2.2 现代药理学研究
        9.3 感毒清的临床研究疗效评价
        9.4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
        9.4.1 中医免疫思想的渊源与理论观点
        9.4.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正邪理论与免疫的关系
        9.4.3 中医免疫思想在防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潜在优势
        9.4.4 普通感冒的中医免疫发病观
        9.4.5 感毒清的免疫调节作用
        9.5 感毒清对细胞炎症因子影响的作用探讨
        9.6 感毒清的氧化应激作用探讨
    10.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中药化学成分收集筛选
        1.2 中药靶点筛选
        1.3 普通感冒(Common cold)疾病靶点的筛选
        1.4 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的构建
        1.5 靶点蛋白相关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1.6 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结果
        2.1 中药化学成分筛选结果
        2.2 化合物的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
        2.3 药物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网络构建与分析
        2.4 关键靶点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2.5 关键靶点基因生物功能及通路分析
    3.讨论
    4.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气虚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试验目的
2 试验设计
    2.1 总体设计
    2.2 诊断标准
    2.3 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
    2.4 治疗方案
    2.5 有效性评价
    2.6 安全性评价
    2.7 质量控制
    2.8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入组情况与数据集的划分
    3.2 基线可比性分析
    3.3 有效性评价
    3.4 安全性评价
    3.5 小结
讨论
    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认识
    2 小儿热速清糖浆的前期基础
        2.1 小儿热速清的组方依据和适应症特点
        2.2 前期研究结果
    3 关于本试验相关问题的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药物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上呼吸道感染模型制备[3]
    2.2 给药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小鼠生长情况及行为变化
    3.2 各组小鼠肺病理组织学观察
    3.3 药物对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CD4+、CD8+的影响
4 讨论

(6)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物和试剂
    1.2 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及上呼吸道感染模型制备[5]
        1.2.2 给药
        1.2.3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上感颗粒对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 RNA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7)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及血清TNF-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及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制备上呼吸道感染模型[3]
    2.2 给药及方式
    2.3 观察指标
        2.3.1 观察各组小鼠生长情况及行为变化
        2.3.2 观察各组小鼠肺病理组织切片
        2.3.3 观察肺指数
        2.3.4 测定血清中TNF-α水平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各组小鼠生长情况及行为变化
    3.2 上感颗粒对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的影响
    3.3 上感颗粒对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
    3.4 上感颗粒对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9)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现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综述
    一、中医现代文献综述
        (一) 病因病机
        (二) 诊断
        (三) 证型分类
        (四) 治法
        (五) 方药
    二、现代医学研究综述
        (一) 病因学认识
        (二) 发病机制
        (三) 病原体检测
        (四) 治疗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统计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的确立
        (一) 方剂的纳入标准
        (二) 方剂的排除标准
    三、数据的规范及数据库的建立
        (一) 数据的规范化
        (二) 建立数据库
        (三) 统计软件
    四、统计结果分析
        (一) 频次分析
        (二) 因子分析
        (三) 聚类分析
讨论
    一、小儿AURI的发病机制探讨
        (一) 病因探讨
        (二) 病机探讨
    二、小儿AURI的治法用药探讨
        (一) 治则治法探讨
        (二) 用药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10)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方法
    4.预期结果
第一部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研究
    1.中医古籍文献梳理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
        1.4 治则治法
        1.5 证治规律研究
    2.中医现代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研究
        2.2 证候学研究
        2.3 治疗学研究
    3.西医有关本病认识
        3.1 病原学研究
        3.2 病原学检测
        3.3 治疗学研究
第二部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1.试验设计
        1.1 设计类型与原则
        1.2 本量及计算的依据
        1.3 随机方法
        1.4 盲法设计及实施
        1.5 对照
    2.研究人群
        2.1 诊断标准及病情分级标准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临床用药方案
        2.4 观察项目与要求
        2.5 临床试验步骤及要求
        2.6 试验用药管理
        2.7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8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情况
    2.研究结果分析
        2.1 三证两组总疗效比较
        2.2 三证两组退热时间比较
        2.3 三证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比较
        2.4 三证两组临床证候消失情况比较
        2.5 三证两组兼夹证情况比较
        2.6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分析
    3.小结
        3.1 疗效观察结果与分析
        3.2 安全性观察与评价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上感口服液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马融,申昆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2)
  • [2]贾氏银柴退热汤的开发应用研究[D]. 谭丽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D]. 郭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 [4]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临床研究[D]. 伍戈.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鲍俊臣,盛夏,郑艳,朱萱萱,奚肇庆,耿连艺. 江苏中医药, 2012(03)
  • [6]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表达的影响[J]. 郑艳,耿连艺,盛夏,高峰,奚肇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7]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指数及血清TNF-α的影响[J]. 郑艳,盛夏,朱萱萱,奚肇庆,耿连艺,鲍俊臣.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06)
  • [8]透表清气法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血清IL-2、SIL-2R的影响[J]. 郑艳,鲍俊臣,朱萱萱,奚肇庆,耿连艺,盛夏. 中国中医急症, 2010(12)
  • [9]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现代文献研究[D]. 王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10]辨证应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研究[D]. 李燕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5)

标签:;  ;  ;  

上甘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