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黄芩论文_郭璇,王小娟,Long,Xi,Liu,Leping,Hu,Mei

导读:本文包含了柴胡黄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芩,柴胡,药理学,网络,消化不良,蛋白,仔鸡。

柴胡黄芩论文文献综述

郭璇,王小娟,Long,Xi,Liu,Leping,Hu,Mei[1](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临床调研,统计出柴胡-黄芩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最常用药对,在临床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药理学和文献调研,按照"药物-靶点-疾病"关联性研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蛋白的互作网络,构建药对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的柴胡-黄芩药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进行分析。分析出主要的潜在靶点网络包含18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乙酰胆碱酯酶、细胞色素P450、5-羟色胺受体2B、一氧化氮合酶2、b细胞CLL/淋巴瘤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3等。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得出主要的生物过程及分子功能有调节蛋白质定位的建立、调节蛋白质定位、单一生物代谢过程、对化学品的反应、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及酶结合等。进行KEGG富集通路分析主要通路有内分泌抵抗,癌症的途径,GnRH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结果表明柴胡-黄芩药对可以通过多成份、多靶点、多途径共同发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7-12)

周丽萍[2](2019)在《历代含柴胡与黄芩方剂组方配伍及方证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胡-黄芩药对首载于《伤寒论》小柴胡汤,是柴胡类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均有含柴胡-黄芩药对的方剂(以下简称含柴芩方)。这类方剂数量甚多,应用广泛,在多种外感疾病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有关含柴芩方的组方配伍及方证特点的系统研究却少见报道。故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历代医籍文献中的含柴芩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其组方配伍及方证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并结合实验研究,探讨柴胡-黄芩药对不同用量比例的抗抑郁功效,从一个维度阐明柴胡、黄芩配伍的科学内涵,以冀为相关方剂的研究拓展思路,为柴胡-黄芩药对及含柴芩方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含柴芩方的组方配伍及方证特点的数据挖掘研究。方法:收集历代含柴芩方1 202首,整理并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对Excel数据库数据中的药物、证素、疾病、症征进行频次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分析;并且运用Gephi 0.9.2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1.柴胡-黄芩药对的用量比例 历代含柴芩方中有用量记载者共966首,柴胡与黄芩的配比值多达50余种。汉代柴胡-黄芩药对用量比例以8:3为主;其后,柴胡-黄芩药对用量比例虽变化多端,但始终以1:1的方剂数居多。随着时代变迁,柴胡用量大于黄芩的方剂数逐渐减少,柴胡用量小于黄芩的方剂数逐渐增多,至近现代,柴胡用量小于黄芩的方剂跃居首位,超过了柴胡用量大于黄芩和等于黄芩的方剂数。2.含柴芩方的组方配伍 在1202首含柴芩方中,常见的药物类别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其次为解表药、化痰药、理气药,此外还有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及泻下药。常配伍的高频单味药物有人参、半夏、当归、白芍、栀子、川芎、陈皮、茯苓、大黄、升麻、枳壳、知母、桔梗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与柴胡-黄芩药对配伍的药物组合中,常见的两药组合有:人参-半夏、白芍-当归、白芍-川芎、半夏-陈皮、羌活-防风、当归-熟地、栀子-龙胆草、川芎-白芷、大黄-芒硝、防风-荆芥、人参-白术、茯苓-白术、人参-鳖甲等;叁药组合有:川芎-白芍-当归、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人参、当归-川芎-人参、当归-茯苓-白芍等。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黄芩药对常配伍的药物可分为4个社区,分别是:①以半夏为核心,配伍人参、陈皮等药物的组合;②以羌活、防风为核心,配伍白芷、荆芥、麻黄、薄荷、桔梗、前胡、枳壳等药物的组合;③以当归、白芍为核心,配伍川芎等药物的组合;④以栀子为核心,配伍黄连、黄柏、龙胆草等药物的组合。3.含柴芩方的主治疾病、证素及症征 含柴芩方主治疾病共145种,以内科疾病居第一,其次为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具体疾病包括伤寒、疟疾、虚劳、感冒、月经不调、瘟疫、胁痛、黄疸等。病证性质有实有虚,以实为主。实性病性中,热(火)居于首位,风居其次,毒、寒再次之,其他病性亦可见到;虚性病性中,血虚第一,气虚其次,阴虚第叁。病位证素有脏腑病位、六经病位。脏腑病位中,肝居先,其次为胃、心、脾、胆、肺等;六经病变中,少阳第一,阳明、太阳次之;若将少阳与胆合而论之,则少阳胆居于首位;相兼病位以肝胆、脾胃最为常见。症状共计260个,其中高频症状60个,以发热、头痛、寒热往来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食欲不振、咳嗽、口干渴、心烦、壮热等。高频症状可归为15类,其中寒热相关症状最多,胸胁部位的症状其次,精神情志类症状第叁。常见脉象为脉弦、脉数、脉洪、脉浮等;常见舌象为舌干、苔黄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常见的症征关联主要有:①二项症征:支持度较高的为发热-头痛、头痛-口干渴等;置信度较高的为头痛-恶寒、胸满-胁胀、食欲不振-消瘦、发热-脉数、脉弦-脉数等;支持度与置信度均较高的为脉数-脉弦、头痛-恶寒、头痛-壮热。②叁项症征:支持度较高的为头痛-恶寒-发热、头痛-呕吐-寒热往来等;置信度较高的为头痛-壮热-恶寒、脉数-脉弦-寒热往来、壮热-心烦-头痛、呕吐-寒热往来-头痛等;支持度与置信度均较高的为头痛-恶寒-发热。4含柴芩方所治四种常见病的证候特点与组方用药的关系(1)伤寒。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此类疾病的核心网络可划分为叁个社区:①社区1显示,常见症状为寒热往来、呕吐、胸满,是少阳证的常见症状。常用药物为人参、半夏、陈皮、生姜、枳实;②社区2显示,常见症状为发热、壮热、寒热往来、胸满、心烦、呕吐、大便秘结,是阳明热盛,里热结实,少阳阳明同病的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半夏、栀子、生姜、当归、枳实、大黄、芒硝、石膏、赤芍;次要药物生地、知母、犀角、麦门冬、葛根、玄参;③社区3显示,常见症状为发热、头痛、恶寒、壮热、咳嗽、胸满、呕吐,是邪犯太阳,太阳与少阳同病的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为防风、羌活、栀子、陈皮、川芎、桔梗、荆芥、生姜、半夏;次要药物葛根、生地、杏仁、升麻。(2)疟疾。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其常见症状包括:主要症状寒热往来,次要症状发热、腹泻、头痛、咳嗽。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半夏、陈皮、人参、苍术、草果;次要药物茯苓、白术、青皮、厚朴等。(3)虚劳。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其常见症状包括:主要症状消瘦、食欲不振、咳嗽、骨蒸热、心烦;次要症状四肢疼痛、发热、盗汗等。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人参、当归、鳖甲、麦门冬、黄芪、地骨皮、白芍、赤芍、桔梗;次要药物知母、茯苓、白术、生地、半夏、陈皮、川芎、秦艽等。(4)感冒。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其常见症状包括:主要症状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寒热往来、恶寒、呕吐、腹泻、腹满、咳嗽;次要症状腹痛、胸满身痛、关节疼痛、口苦、汗出等;脉象为脉弦、脉数。常用药物为羌活、防风、川芎、白芍、半夏、陈皮、桔梗、枳壳、薄荷、茯苓。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按2素7水平(均匀设计表),将《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范围内的柴胡、黄芩用量进行配伍分组,观察柴胡-黄芩药对不同用量比例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并对行为学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求得最佳用量比例。验证性实验,将求得的最佳用量比例1:1与《伤寒论》柴胡类方用量比例8:3及其相反比例3:8比较,观察柴胡-黄芩药对不同用量比例的抗抑郁功效;同时观察其对CREB/BDNF信号通路及小鼠海马CA3区尼氏小体形态及数目的影响,分析探讨柴胡-黄芩药对可能的抗抑郁机制。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降低、开野穿格次数显着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显着延长(P<0.01);柴胡-黄芩药对水煎剂可增加模型小鼠的糖水偏好率和穿格次数(P<0.05,P<0.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P<0.01),其最佳用量比例为1:1。验证性实验结果显示柴胡-黄芩药对配伍可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P<0.05,P<0.01),且柴胡、黄芩1:1配伍组在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中优于其余配伍组(P<0.05,P<0.01),在糖水偏好试验和开野试验中优于3:8配伍组(P<0.05);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柴胡、黄芩1:1配伍组在促进CREB磷酸化及BDNF表达的中优于其余两组(P<O.O1,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柴胡-黄芩药对配伍组小鼠脑海马中尼氏小体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高(P<0.01,P<0.05)且柴胡、黄芩1:1配伍组阳性细胞形态结构较完整。实验结果提示,柴胡-黄芩药对可通过促进CREB的磷酸化及BDNF表达,保护海马神经元而发挥抗抑郁的功效,其最佳用量比例为1:1。(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20)

何月云,梁华伦,苏胄豪,徐万帮[3](2019)在《近红外技术在小柴胡颗粒中黄芩苷快速检测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快速测定小柴胡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小柴胡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运用近红外技术收集小柴胡颗粒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一阶导数的预处理方法,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黄芩苷含量测定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并对已建立的定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黄芩苷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为98.93,校正均方差(RMSEC)为0.181。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高效,建立的模型性能良好,预测准确度较高。(本文来源于《今日药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仁广[4](2019)在《一种新型电磁裂解技术在中药大黄、黄芩、柴胡提取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电磁裂解水提中药大黄中蒽醌类成分、黄芩中黄芩苷、柴胡中柴胡皂苷a、d的最佳工艺,并利用扫描电镜法初步探讨电磁裂解提取中药的机制,以黄芩为例建立电磁裂解法的HPLC指纹图谱,并与其他提取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为该提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为提取溶剂,在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物料粒度、液固比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3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分别以大黄总蒽醌、黄芩苷、柴胡皂苷a、d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大黄总蒽醌、黄芩苷、柴胡皂苷a、d电磁裂解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超声法、乙醇回流法和煎煮法进行比较。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电磁裂解提取前后不同药材粉末的表面结构。以黄芩为例,建立电磁裂解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法、煎煮法提取液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电磁裂解法与其他几种方法提取液物质基础的差异性。结果:大黄总蒽醌电磁裂解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65 min,提取次数3次,液固比13 mL·g~(-1),总蒽醌的提取率为17.12 mg·g-1,超声法和煎煮法分别为15.03 mg·g-1和12.73 mg·g-1。电磁裂解法总蒽醌的提取率高于超声法和煎煮法。黄芩苷电磁裂解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41 min,物料粒度过100目筛,液固比33 mL·g~(-1),黄芩苷的提取率为12.21%。超声法、乙醇回流法和煎煮法黄芩苷的提取率分别为12.91%,12.62%,11.61%,电磁裂解提取法黄芩苷的提取率与其他几种常规提取方法接近。柴胡皂苷a、d电磁裂解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32 min,物料粒度过80目筛,液料比28 mL·g~(-1)。在该条件下,柴胡皂苷a、d的提取率为8.42 mg·g~(-1)。超声法和煎煮法柴胡皂苷a、d的提取率分别为8.34 mg·g~(-1),8.06 mg·g~(-1)。电磁裂解法柴胡皂苷a、d的提取率略高于其他2种提取方法,电磁裂解法对3种中药中指标性成分的提取时间均明显缩短。由扫描电镜可以看出,经过电磁裂解提取后3种药材粉末的表面结构均发生了改变,黄芩指纹图谱表明电磁裂解法与其他几种提取方法黄芩提取液物质基础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结论:作为一种新型中药提取技术,电磁裂解提取具有快速高效、省时节能、绿色环保等优点,可为中药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一个全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华林,程丽飞,卢伟龙,吴媛媛,田萌[5](2019)在《柴胡-黄芩药对的不同分离部位对H_2O_2刺激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柴胡-黄芩药对的不同分离部位对过氧化氢(H_2O_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抗肝纤维化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柴胡-黄芩水提液经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依次用水、30%、60%和90%的乙醇梯度洗脱,分别得到水洗脱部位(A)、30%乙醇洗脱部位(B)、60%乙醇洗脱部位(C)及90%乙醇洗脱部位(D)。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H_2O_2刺激肝星状细胞增殖,筛选最佳造模浓度,然后用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及A、B、C、D的高、中、低剂量组进行干预24 h。采用MTT法测定各组肝星状细胞的抑制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Ⅳ-C)的浓度。结果:结果显示,5μmol/L的H_2O_2能显着刺激肝星状细胞增殖,柴胡-黄芩药对及其各分离部位对H_2O_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能够将低HA、LN、PCⅢ、Ⅳ-C的细胞释放水平,具有剂量相关性,其中B、C高剂量组对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黄芩药对及其30%、60%乙醇洗脱部位对H_2O_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0%、60%乙醇洗脱部位可能是柴胡-黄芩药对抗肝纤维化主要有效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雷凯君,李子鸿,蓝义琨,梁盛,严慕贤[6](2019)在《不同煎煮器具、煎煮方法对小柴胡汤中的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煎煮器具、煎煮方法对小柴胡汤中黄芩苷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HPLC法测定比较几种常用的不同煎煮器皿和煎煮方法煎煮小柴胡汤后的黄芩苷含量。结果:小柴胡汤中的黄芩苷含量从多到少依次是:(1)煎煮器具:煎药机(微压)>煎药机(常压)>砂锅>不锈钢锅>养生壶;(2)煎煮方法:先浸泡30 min,煎煮2次,一煎30 min,二煎20 min>先浸泡30 min,煎煮40 min≈先浸泡30 min,煎煮1 h>不浸泡,煎煮40 min。结论:医院煎药机和传统煎煮法的煎药效果差别不大,患者可选择医院煎药机煎药,建议医院可选择双煎微压煎煮法。家庭煎药可选择砂锅作为日常煎药器具。煎煮中药先浸泡30 min,煎煮2次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龙茜,刘乐平,郭璇,王小娟,胡媚[7](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临床调研,统计出柴胡-黄芩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最常用药对,在临床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药理学和文献调研,按照"药物-靶点-疾病"关联性研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蛋白的互作网络,构建药对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的柴胡-黄芩药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进行分析。分析出主要的潜在靶点网络包含18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乙酰胆碱酯酶、细胞色素P450、5-羟色胺受体2B、一氧化氮合酶2、b细胞CLL/淋巴瘤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3等。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得出主要的生物过程及分子功能有调节蛋白质定位的建立、调节蛋白质定位、单一生物代谢过程、对化学品的反应、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及酶结合等。进行KEGG富集通路分析主要通路有内分泌抵抗,癌症的途径,GnRH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结果表明柴胡-黄芩药对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发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4期)

张程亮,兰露露,任秀华,刘东[8](2019)在《柴胡黄芩药对的基础研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胡和黄芩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药配伍,是《伤寒论》中最具代表意义的药对配伍之一,作为经典药对广泛运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方治疗中。研究发现,柴胡黄芩药对配伍可以提高柴胡皂苷和黄芩苷的溶出量,这可能该是药对配伍药效增强的物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黄药对具有缓解肝损伤、抗肝纤维化、抗病毒、解热抗炎、治疗肝癌、利胆和抗癫痫等作用。本文从配伍后主要药效成分溶出研究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柴胡黄芩药对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9年01期)

周丽萍,李国春,章宸一瑜,赵凡,李亚芹[9](2019)在《基于均匀设计法评价柴胡-黄芩的配伍比例及抗抑郁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柴胡-黄芩药对发挥抗抑郁功效的最佳配伍比例,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取柴胡、黄芩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规定用量,按照二因素七水平均匀设计表进行配伍分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方法造模,抑郁症模型小鼠灌胃给予柴胡-黄芩不同配伍比例的水煎剂,观察其对模型小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悬尾、开野等行为学试验的影响。将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方程求解最佳配伍比例。对优选的配伍比例进行验证,并测定小鼠脑海马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探讨柴胡-黄芩药对可能的抗抑郁机制。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显着降低(P <0. 01),开野穿格次数显着减少(P <0. 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显着延长(P <0. 01);给予柴胡-黄芩水煎剂可增加模型小鼠的糖水偏好率(P <0. 05,P <0. 01)和穿格次数(P <0. 05,P <0. 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 <0. 05,P <0. 01)。验证试验显示,柴胡与黄芩配伍后可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增加小鼠的糖水偏好率(P <0. 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 <0. 05,P <0. 01);柴胡-黄芩(1∶1)配伍组及柴胡-黄芩(8∶3)配伍组均可显着增加模型小鼠穿格次数(P <0. 05,P <0. 01);柴胡-黄芩(1∶1)配伍组在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中优于柴胡-黄芩(3∶8)和(8∶3)配伍组(P <0. 05,P <0. 01),在糖水偏好试验和开野试验中显着优于柴胡-黄芩(3∶8)配伍组(P <0. 05),且柴胡-黄芩(1∶1)配伍组促进海马中CREB磷酸化和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的效果最佳。结论:柴胡-黄芩药对可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发挥抗抑郁功效,其最佳配伍比例为1∶1,最佳用量均约为5 g,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中CREB磷酸化和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何雯娟,武新凯[10](2018)在《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250只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添加金霉素;2组添加100 mg/kg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3组添加200 mg/kg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4组添加400 mg/kg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200 mg/kg组可显着提高肉仔鸡49日龄平均体质量、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示肉仔鸡饲粮中添加适量的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其中200 mg/kg添加量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柴胡黄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柴胡-黄芩药对首载于《伤寒论》小柴胡汤,是柴胡类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均有含柴胡-黄芩药对的方剂(以下简称含柴芩方)。这类方剂数量甚多,应用广泛,在多种外感疾病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有关含柴芩方的组方配伍及方证特点的系统研究却少见报道。故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历代医籍文献中的含柴芩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其组方配伍及方证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并结合实验研究,探讨柴胡-黄芩药对不同用量比例的抗抑郁功效,从一个维度阐明柴胡、黄芩配伍的科学内涵,以冀为相关方剂的研究拓展思路,为柴胡-黄芩药对及含柴芩方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含柴芩方的组方配伍及方证特点的数据挖掘研究。方法:收集历代含柴芩方1 202首,整理并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 22.0对Excel数据库数据中的药物、证素、疾病、症征进行频次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分析;并且运用Gephi 0.9.2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1.柴胡-黄芩药对的用量比例 历代含柴芩方中有用量记载者共966首,柴胡与黄芩的配比值多达50余种。汉代柴胡-黄芩药对用量比例以8:3为主;其后,柴胡-黄芩药对用量比例虽变化多端,但始终以1:1的方剂数居多。随着时代变迁,柴胡用量大于黄芩的方剂数逐渐减少,柴胡用量小于黄芩的方剂数逐渐增多,至近现代,柴胡用量小于黄芩的方剂跃居首位,超过了柴胡用量大于黄芩和等于黄芩的方剂数。2.含柴芩方的组方配伍 在1202首含柴芩方中,常见的药物类别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其次为解表药、化痰药、理气药,此外还有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及泻下药。常配伍的高频单味药物有人参、半夏、当归、白芍、栀子、川芎、陈皮、茯苓、大黄、升麻、枳壳、知母、桔梗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与柴胡-黄芩药对配伍的药物组合中,常见的两药组合有:人参-半夏、白芍-当归、白芍-川芎、半夏-陈皮、羌活-防风、当归-熟地、栀子-龙胆草、川芎-白芷、大黄-芒硝、防风-荆芥、人参-白术、茯苓-白术、人参-鳖甲等;叁药组合有:川芎-白芍-当归、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人参、当归-川芎-人参、当归-茯苓-白芍等。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柴胡-黄芩药对常配伍的药物可分为4个社区,分别是:①以半夏为核心,配伍人参、陈皮等药物的组合;②以羌活、防风为核心,配伍白芷、荆芥、麻黄、薄荷、桔梗、前胡、枳壳等药物的组合;③以当归、白芍为核心,配伍川芎等药物的组合;④以栀子为核心,配伍黄连、黄柏、龙胆草等药物的组合。3.含柴芩方的主治疾病、证素及症征 含柴芩方主治疾病共145种,以内科疾病居第一,其次为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具体疾病包括伤寒、疟疾、虚劳、感冒、月经不调、瘟疫、胁痛、黄疸等。病证性质有实有虚,以实为主。实性病性中,热(火)居于首位,风居其次,毒、寒再次之,其他病性亦可见到;虚性病性中,血虚第一,气虚其次,阴虚第叁。病位证素有脏腑病位、六经病位。脏腑病位中,肝居先,其次为胃、心、脾、胆、肺等;六经病变中,少阳第一,阳明、太阳次之;若将少阳与胆合而论之,则少阳胆居于首位;相兼病位以肝胆、脾胃最为常见。症状共计260个,其中高频症状60个,以发热、头痛、寒热往来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食欲不振、咳嗽、口干渴、心烦、壮热等。高频症状可归为15类,其中寒热相关症状最多,胸胁部位的症状其次,精神情志类症状第叁。常见脉象为脉弦、脉数、脉洪、脉浮等;常见舌象为舌干、苔黄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常见的症征关联主要有:①二项症征:支持度较高的为发热-头痛、头痛-口干渴等;置信度较高的为头痛-恶寒、胸满-胁胀、食欲不振-消瘦、发热-脉数、脉弦-脉数等;支持度与置信度均较高的为脉数-脉弦、头痛-恶寒、头痛-壮热。②叁项症征:支持度较高的为头痛-恶寒-发热、头痛-呕吐-寒热往来等;置信度较高的为头痛-壮热-恶寒、脉数-脉弦-寒热往来、壮热-心烦-头痛、呕吐-寒热往来-头痛等;支持度与置信度均较高的为头痛-恶寒-发热。4含柴芩方所治四种常见病的证候特点与组方用药的关系(1)伤寒。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此类疾病的核心网络可划分为叁个社区:①社区1显示,常见症状为寒热往来、呕吐、胸满,是少阳证的常见症状。常用药物为人参、半夏、陈皮、生姜、枳实;②社区2显示,常见症状为发热、壮热、寒热往来、胸满、心烦、呕吐、大便秘结,是阳明热盛,里热结实,少阳阳明同病的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半夏、栀子、生姜、当归、枳实、大黄、芒硝、石膏、赤芍;次要药物生地、知母、犀角、麦门冬、葛根、玄参;③社区3显示,常见症状为发热、头痛、恶寒、壮热、咳嗽、胸满、呕吐,是邪犯太阳,太阳与少阳同病的常见症状。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为防风、羌活、栀子、陈皮、川芎、桔梗、荆芥、生姜、半夏;次要药物葛根、生地、杏仁、升麻。(2)疟疾。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其常见症状包括:主要症状寒热往来,次要症状发热、腹泻、头痛、咳嗽。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半夏、陈皮、人参、苍术、草果;次要药物茯苓、白术、青皮、厚朴等。(3)虚劳。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其常见症状包括:主要症状消瘦、食欲不振、咳嗽、骨蒸热、心烦;次要症状四肢疼痛、发热、盗汗等。常用药物包括:主要药物人参、当归、鳖甲、麦门冬、黄芪、地骨皮、白芍、赤芍、桔梗;次要药物知母、茯苓、白术、生地、半夏、陈皮、川芎、秦艽等。(4)感冒。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其常见症状包括:主要症状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寒热往来、恶寒、呕吐、腹泻、腹满、咳嗽;次要症状腹痛、胸满身痛、关节疼痛、口苦、汗出等;脉象为脉弦、脉数。常用药物为羌活、防风、川芎、白芍、半夏、陈皮、桔梗、枳壳、薄荷、茯苓。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按2素7水平(均匀设计表),将《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范围内的柴胡、黄芩用量进行配伍分组,观察柴胡-黄芩药对不同用量比例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并对行为学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求得最佳用量比例。验证性实验,将求得的最佳用量比例1:1与《伤寒论》柴胡类方用量比例8:3及其相反比例3:8比较,观察柴胡-黄芩药对不同用量比例的抗抑郁功效;同时观察其对CREB/BDNF信号通路及小鼠海马CA3区尼氏小体形态及数目的影响,分析探讨柴胡-黄芩药对可能的抗抑郁机制。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降低、开野穿格次数显着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显着延长(P<0.01);柴胡-黄芩药对水煎剂可增加模型小鼠的糖水偏好率和穿格次数(P<0.05,P<0.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P<0.01),其最佳用量比例为1:1。验证性实验结果显示柴胡-黄芩药对配伍可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P<0.05,P<0.01),且柴胡、黄芩1:1配伍组在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中优于其余配伍组(P<0.05,P<0.01),在糖水偏好试验和开野试验中优于3:8配伍组(P<0.05);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柴胡、黄芩1:1配伍组在促进CREB磷酸化及BDNF表达的中优于其余两组(P<O.O1,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柴胡-黄芩药对配伍组小鼠脑海马中尼氏小体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高(P<0.01,P<0.05)且柴胡、黄芩1:1配伍组阳性细胞形态结构较完整。实验结果提示,柴胡-黄芩药对可通过促进CREB的磷酸化及BDNF表达,保护海马神经元而发挥抗抑郁的功效,其最佳用量比例为1: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柴胡黄芩论文参考文献

[1].郭璇,王小娟,Long,Xi,Liu,Leping,Hu,Mei.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C].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2].周丽萍.历代含柴胡与黄芩方剂组方配伍及方证特点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3].何月云,梁华伦,苏胄豪,徐万帮.近红外技术在小柴胡颗粒中黄芩苷快速检测的应用研究[J].今日药学.2019

[4].王仁广.一种新型电磁裂解技术在中药大黄、黄芩、柴胡提取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5].王华林,程丽飞,卢伟龙,吴媛媛,田萌.柴胡-黄芩药对的不同分离部位对H_2O_2刺激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6].雷凯君,李子鸿,蓝义琨,梁盛,严慕贤.不同煎煮器具、煎煮方法对小柴胡汤中的黄芩苷含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9

[7].龙茜,刘乐平,郭璇,王小娟,胡媚.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8].张程亮,兰露露,任秀华,刘东.柴胡黄芩药对的基础研究探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

[9].周丽萍,李国春,章宸一瑜,赵凡,李亚芹.基于均匀设计法评价柴胡-黄芩的配伍比例及抗抑郁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10].何雯娟,武新凯.柴胡黄芩配伍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药对柴胡黄芩及单味药材柴胡、黄...柴胡-黄芩单煎液和合煎液色谱图液料比、药材粒度对挥发油得率交互影响...黄芩和柴胡煎煮液的HPLC色谱图小柴胡汤与黄芩的HPLC图1含柴芩抗抑郁方用药系统聚类树状图...

标签:;  ;  ;  ;  ;  ;  ;  

柴胡黄芩论文_郭璇,王小娟,Long,Xi,Liu,Leping,Hu,Mei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