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28
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层住宅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大城市中。高层住宅设计几乎是各大设计的院的主要业务板块。而剪力墙结构为高层住宅最常规与经济的结构体系,为每位结构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业务技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建设方往往对住宅的经济性较为关注,甚至将结构的每平米含钢量都写入设计合同中,可见住宅结构经济性的重要性。高层剪力墙结构规范条文较多,设计工期往往较为紧张,相信每位从事住宅设计的结构工程师都深有体会。本文从大量实际工程中总结出规律与经验,探讨了基于合理性与经济性的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
关键词: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经济性;合理性;抗震性能;
引言
鉴于高层剪力墙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使得从事结构专业的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技能,以适应工作需要。住宅结构设计工期紧张,规范条文多,经济性要求高,其设计难度相对较大。相信每位从事结构设计的人员都深有体会。本文作者结合其十余年设计经验,参考大量工程实例,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大量的数据比对分析,精心编写成此文。希望能对从事剪力墙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1.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概述
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广泛使用且技术极为成熟的结构体系。要做好设计工作,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控制含钢量及整体造价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是房屋整体高度的控制。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下文中的“规范”一词,多指这两本规范)中明确规定,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建筑主要屋面的高度,像电梯机房、水箱间这类房屋的高度是不算在内的。对剪力墙结构而言,各设防烈度下,当房屋高度大于80m时,抗震等级会普遍提高一级。这一提高会极大的影响整体造价,因为会带来钢筋锚固长度、最小配筋率、设计增大系数等措施的提高。故剪力墙结构一般要保证建筑高度小于80m。
第二,合理的剪力墙平面布置是一个剪力墙结构体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布置时要掌握“刚柔并济”的原则。所谓“刚”,就是结构中不宜削弱或应当加强的地方;所谓“柔”就是结构中可以适当削弱的部分。笔者认为,剪力墙结构中应当加强或不宜削弱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楼、电梯井筒的位置。楼梯井筒由于楼梯结构自身的特点,水平构件并不连续,不像正常楼层板处,楼板可以充当剪力墙的支座。电梯井筒处更是如此,因此处从上至下均无楼板。因此笔者强烈建议对楼电梯井筒处的剪力墙适当采取加强措施。具体措施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加厚墙体、加强墙体、边缘构件配筋等等,以提高墙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对于山墙为保证结构整体的抗扭刚度,也不宜过分削弱。对于其他部位,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增设施工洞、减弱连梁刚度、调整剪力墙体长度等措施进行削弱。在满足现行规范的前提下,剪力墙结构不宜设计得过“刚”(整体刚度过大)。过“刚”的剪力墙会吸收更大的地震力,不仅造成浪费,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合理的楼板结构设计。住宅结构的楼板受其开间影响一般不会过大,结构设计人员应当善于利用隔墙,合理设置梁来分隔板块。尽量避免“大板”情况的出现。因为板厚是结构自重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自重偏大会影响基础、竖向构件、水平构件的结构设计,还会增大地震力,造成不利影响,大大增加结构工程造价。过大的板块也会造成楼板配筋量大大增加。而楼板的钢筋含量是结构整体钢筋含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笔者认为,合理的楼板设计是住宅类结构经济性设计的关键和重要因素。
此外,嵌固端的选取及底部加强区的确定等因素也十分重要,下面会有专门章节阐述。
2.高层剪力墙结构嵌固端的选取
规范中规定,如采用地下一层顶板作为结构嵌固端,那么地下一层的侧移刚度宜大于首层的两倍。应当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住宅都能满足这一要求。根据笔者实际的工程经验,只有不与大底盘车库相连的“独栋住宅”,即有独立的地下室,地下室四周挡墙均有回填土约束的住宅,才有可能出现嵌固于地下室顶板的情况。像与大底盘车库相连的住宅,往往四周均无回填土约束,且由于车库净高要求,地下部分层高往往大于地上一层层高,这种情况就无法嵌固于地下室顶板。嵌固端往往定在基础顶。或是像半地下室及三边有回填土的情况,嵌固端的选取也需要注意。嵌固端选取不当会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这点值得结构设计人员特别注意。
3.高层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确定
确定了嵌固端后,就要考虑底部加强区的问题。要知道规范中是规定底部加强区是从嵌固端算起的,如嵌固端在地下室顶板,底部加强区才从地下室顶板开始算起。对于嵌固于基础顶的情况,那么地下部分的剪力墙均属于底部加强区的范围。设置底部加强区的目的,在于避免剪力墙结构的脆性破坏,增加延性,控制墙体墙肢底部塑性铰产生的部位,从而改善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中规定了对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一系列加强措施,如加厚墙体,加强边缘构件,考虑增大系数等等,足见其重要性,这点值得结构设计人员特别注意。
4.高层剪力墙中的短肢剪力墙
众所周知,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差,属于抗震中的薄弱构件。于是很多结构设计人员视其为洪水猛兽,不区分实际情况,一概刻意地去规避。机械的套用规范条文,打擦边球。如墙厚为200mm,故意将墙长设为1650mm,从而避免出现短肢剪力墙。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且错误的。适当的设置,合理的结构布置的前提下,短肢剪力墙也可以是整个结构抗震体系的一部分,虽自身身板单薄,但采取规范中的一系列加强措施,如增大墙厚、加强配筋、考虑增大系数等等,完全可以满足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要求。只有B级高度和9度区的A级高度剪力墙,才考虑规避短肢剪力墙的设置。
当然短肢剪力墙的设置也不可走极端,无底线的设置。规范中明确规定,短肢剪力墙部分承担的底部倾覆弯矩比例,在规定水平力的作用下不宜大于整体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这可以理解为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底线”。笔者认为,过多的短肢剪力墙设置会过分削弱整体刚度,且因其各种加强措施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结构的经济性。所以笔者建议在实际设计中,将上述这一数值提高到小于整体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即整体结构体系不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情况,相对合理。
短肢剪力墙布置时要注意尽量布置成带翼墙的形式(L型、T型)。L型、T型两方向不宜全为短肢剪力墙,布置时至少保证一个方向为一般剪力墙肢,如图A。注意一字墙如通过强连梁(跨高比≤2.5,连梁高度≥400mm),且其开洞面积不大于墙体面积的16%时,可视为不开洞的剪力墙。如此时整体墙段墙长与墙厚之比大于8,则可视为一般剪力墙。
5.关于高层剪力墙中的连梁设计:
剪力墙中的连梁是连接各墙肢协同工作的重要构件,也是地震时结构重要的耗能构件。需要一定的承载力、刚度与延性。首先应明确其定义,规范中规定连梁是跨高比≤5的构件。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笔者建议按框架梁建模。在结构计算时要考虑连梁在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因连梁开裂产生的刚度折减,这一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在设计连梁时,要特别注意“强连梁”(即跨高比≤2.5)的构件,因为这种构件破坏时属于延性较差的“剪切破坏”。在设计时要采取可靠的加强措施,并加强与之相连的剪力墙墙肢的配筋。连梁也不宜做得太弱,高度一般不小于400mm。连梁的抗震等级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包括计算时按框架梁考虑的情况)均同剪力墙,这一点一定要在施工图纸中交待清楚。连梁作为主要的耗能构件,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作为楼面的支撑梁,可采取设置过渡梁的措施,改变与楼面的支撑关系。如图B。
6.正确理解与设计剪力墙及边缘构件的构造配筋:
剪力墙结构各层墙体中,特别是底部加强区以上的标准层墙体,很多墙体及边缘构件是构造配筋的。规范中对于剪力墙及边缘构件配筋相关的条文较多,但这部分内容并无过于复杂的计算,笔者建议这部分条文,每位从事住宅结构设计的人员都应该重点理解与掌握,并具备依据规范快速、正确的计算诸如墙体配筋,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纵筋配筋率的能力。很多国标图集与结构设计手册上,也给出了这些配筋结果。计算后应与这些结果进行比对、复核。并配合电算结果,合理地对这类构件进行设计。对于约束边缘构件中的非阴影区部分(即规范中提出的“λv/2”区域),应该在结构平面图中注明布置范围,并给出详细明确的做法说明。要注意边缘构件设计中的特殊情况,如存在集中力的时,这时是要按框架柱复核其配筋的。
7.剪力墙墙体稳定与平面外承载力验算:
高层剪力墙中底部楼层可能存在墙体稳定超限的情况,这一点在设计中应当格外引起重视。特别对于底部楼层较高、墙体无支长度较长以及一字型墙体尤其应当注意验算。对于此类构件,笔者建议对相应墙肢从计算软件中提取设计值,按规范要求进行手算复核。
同时剪力墙平面外承载力验算也应引起重视。特别对于图C中的情况,笔者建议提取墙肢承载力设计值进行手算复核,并应当进行适当的加强。对于图D中的情况,笔者建议设计时应避免采用。
结束语
做好高层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工作,是建立在正确理解与应用规范的基础之上的。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经济性设计优化也很重要,合理的设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如控制整体高度,剪力墙布置,合理设置楼板等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经济效果。正确设置剪力墙嵌固端,合理设置底部加强区。关注结构平面中短肢剪力墙的设置,合理设置连梁,对于墙体、边缘构件等重要构件进行必要的手算复核。注重结构平面中薄弱墙肢的承载力验算。对于做过工程及时总结归纳,进一步提高自身设计水平与能力。希望本文能对从事住宅结构设计的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