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平[1]2004年在《1-MCP调节跃变型果实采后衰老与组织褐变的分子生理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以跃变型果实‘湖景蜜露’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 cv.‘Hujingmilu’]和‘布鲁诺’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cv‘Bruno’)果实为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果实后熟软化、乙烯代谢、冷害褐变等影响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1.构建了猕猴桃Lambda FIX~(?)噬菌体基因组文库,并从文库中分离得到猕猴桃Expansins编码基因家族的新成员Ad-Exp3;采用RT-PCR从成熟桃果实中克隆到两个Expansins的cDNA片段,即Pp-Exp1和Pp-Exp3;一个ACO的cDNA片段Pp-ACO1,一个PPO的cDNA片段Pp-PPO和一个乙烯受体蛋白cDNA片段Pp-ETR1。 2.桃果实在20℃下后熟时,LOX活性和O_2~(?)产生速率在后熟软化的前期快速增加,并分别于处理后72h和120h达到峰值,先于乙烯合成相关酶和乙烯释放量高峰的出现;1-MCP处理抑制了LOX活性、O_2~(?)生成速率、ACS和ACO活性的上升,推迟乙烯跃变的出现,延缓了果实的后熟软化进程。 3.桃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Pp-Exp1和Pp-Exp3的表达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在果实完熟时mRNA丰度达到最大,1-MCP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p-Exp1和Pp-Exp3基因的表达;Pp-ACO1表达水平较低且变化不大,1-MCP处理有促进其表达的效应; 4.分别在采后猕猴桃果实的软化启动阶段(Stage Ⅰ)、快速软化前期(Stage Ⅱ)、快速软化阶段中期(Stage Ⅲ)进行1-MCP处理,发现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1-MCP处理对乙烯合成的抑制和果实成熟的延缓效应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5.桃果实经0℃冷藏40d后进入20℃货架期,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显着性上升,果肉褐变加剧;虽然1-MCP处理对冷藏期间的相关品质及其生理变化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在冷藏后的20℃货架期中,1-MCP处理可抑制了果实LOX活性的增加,减少O_2~(?)的积累和乙烯的释放,延缓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增加,抑制了PPO活性的增加和减缓总酚含量的下降,显着减轻果肉组织的褐变程度;以Pp-PPO为探针的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抑制货架期间Pp-PPO mRNA的积累,这与生理生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果肉褐变指数上升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呈极显着性正相关关系(r=0.9045~(**)),与总酚含量减少呈极显着性负相关关系(r=-0.8324~(**))。
程春梅[2]2007年在《1-MCP和减压处理对翠冠梨贮藏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翠冠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0.25μL/L、0.5μL/L、1.0和2.0μL/L 1-MCP处理对梨果实采后品质、活性氧代谢和果心褐变的影响,探讨了1-MCP对梨果实保鲜的可能作用及其机理。本文同时研究了不同压力减压处理及减压+1-MCP复合处理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果心褐变的影响。结果如下:1、冷藏前0.25~1.0μL/L 1-MCP处理延缓了贮藏期间翠冠梨果实呼吸和乙烯的上升,并推迟了乙烯高峰和呼吸跃变的到来,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硬度,延缓了果实Vc的下降及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变化,抑制了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升高和果心褐变的发生,较好的保持了果实品质,但对可滴定酸(TA)含量无显着影响;0.25μL/L 1-MCP处理对果实货架后期的衰老抑制作用有所降低;而2μL/L 1-MCP处理却促进了果心褐变的发生。冷藏后1.0μL/L 1-MCP处理可显着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产生,抑制果实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延缓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的下降,抑制果心褐变的发生,从而保持果实品质,延长货架期;冷藏后0.5μL/L 1-MCP处理对果实货架期主要生理和品质指标无显着影响。这些结果表明,1-MCP处理对延长梨果实贮藏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1-MCP处理可以抑制翠冠梨果实果心褐变的发生,抑制果心PPO活性的上升和总酚含量的下降。维持活性氧清除酶的平衡,抑制Vc含量的下降同时显着抑制果实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和MDA的积累,延缓果实衰老。3、研究了0,40,70kPa减压处理对翠冠梨果实生理变化及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70kPa减压处理延缓了呼吸和乙烯的上升,能够延缓果实硬度,延缓果实Vc、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下降,抑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升高,同时抑制了果心褐变的发生;但40kPa减压处理在贮藏前期抑制了果实生理及品质的变化,但果实在冷藏30d后就有果心褐变的发生和果实异味的产生,促进了果实的衰老和果心褐变的发生,因而适当压力的减压处理在翠冠梨果实采后短期贮藏中有着积极作用,但不适于长期贮藏。4、减压+1-MCP复合显着抑制了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量的的上升和呼吸乙烯峰的出现,保持了翠冠梨果实的膜的完整性,抑制了翠冠梨果实的硬度、Vc、TSS的下降,抑制了翠冠梨果实果心褐变的发生,延长了果实的贮藏寿命。减压+1-MCP复合处理较单独减压或1-MCP处理效果更为显着。
马琳[3]2015年在《壳寡糖复合其他保鲜剂对杏果贮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杏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呼吸和其他生理活动旺盛,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降低了杏梅的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严重地降低了杏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制约了杏果的市场流通。因此,对杏采后贮藏期间品质及生理变化的研究及对杏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试验以杏梅,巴达杏和吊干杏为试材,探讨了贮藏温度,壳寡糖浓度及其他复合处理对杏果采后贮藏期和货架期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壳寡糖复合1-MCP处理延缓杏梅果实成熟衰老进程的可能作用机理,为延长杏果实贮藏时间,提高贮藏期和货架期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对开发安全便捷的杏果实贮藏保鲜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不同贮藏温度(0、2、4、6℃)对杏梅果实进行贮藏期和货架期的保鲜试验。试验以杏梅果实贮藏期和货架期间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含量和Vc含量等品质指标为参考指标,同时测定了杏梅果实采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以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杏梅贮藏期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和2℃贮藏均能有效降低杏梅果实贮藏期和货架期的腐烂率和失重率,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抑制总酚含量和Vc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营养品质,其中以0℃贮藏处理效果最佳。采用不同浓度壳寡糖溶液(0、0.25%、0.50%、1.00%)对杏梅和巴达杏进行贮藏保鲜试验。试验采用小分子壳寡糖(分子量1000-1500)水溶液室温下真空(-0.02MPa)渗透2mmin的处理方法,以测定壳寡糖浓度对杏梅和巴达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壳寡糖浓度对杏梅和巴达杏贮藏品质的影响效果差异显着,其中0.50%和1.0%壳寡糖处理对降低杏梅和巴达杏果实腐烂率,保持杏果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作用效果显着,同时能保持杏果较好的采后生理,降低杏果采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对杏梅来说,两者作用效果差异不显着,综合经济效益,杏梅的最佳壳寡糖处理浓度为0.50%,而对于巴达杏来说,两者处理效果差异显着,故巴达杏的最佳壳寡糖浓度为1.00%。采用壳寡糖(0.50%)复合1.MCP(1.0μL/L),柠檬酸(0.50%)和异抗坏血酸钠(1.00%)处理,以杏梅和巴达杏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品质指标为参考指标,以探讨壳寡糖复合其他处理对杏梅和巴达杏贮藏期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壳寡糖复合1-MCP处理对杏梅和巴达杏贮藏保鲜的效果最好,贮藏期各品质指标均处在较好状态;而壳寡糖复合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对延缓杏果色泽的转变,保持多酚和Vc含量的效果较好;此外壳寡糖复合柠檬酸处理可显着降低杏果腐烂率。采用壳寡糖,1-MCP,壳寡糖复合1-MCP及对照四个处理,以杏梅和吊干杏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吊干杏和杏梅贮藏期品质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杏梅贮藏期软化相关酶,乙烯合成途径相关酶,活性氧系统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索不同处理提高杏梅品质的保鲜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壳寡糖复合1-MCP处理显着地抑制了软化相关的酶如PG,PME等的活性,提高了果实抗氧化相关酶如POD.SOD等酶的活性,延缓了果实后熟衰老进程。
逯志斐[4]2007年在《1-MCP对黄金梨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河北藁城黄金梨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后熟程度的梨进行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并对其采后生理和低温贮藏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1-MCP处理对乙烯、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可滴定酸、总酚、MDA,PPO活性、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和贮藏效果的影响,并确立了黄金梨适宜的采收期及采后1-MCP处理的最佳时间。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贮藏条件下,黄金梨采后当天经1-MCP处理与对照相比,明显延缓了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及SOD活性的下降;显着抑制了丙二醛含量、膜透性、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的升高;同时,1-MCP处理还抑制了乙烯生成速率和呼吸作用,并推迟了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2、贮藏期间黄金梨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黄金梨可能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3、早采的黄金梨比晚采的具有较高的硬度,经1-MCP处理前者比后者贮藏效果好,但在贮藏中后期前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褐变,食用品质不佳;适当晚采的果实经1-MCP处理可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总酚含量和PPO活性,果实褐变较轻,食用品质较佳,但在贮藏后期果实腐烂比较严重。所以,从贮藏效果和贮藏品质而言,黄金梨若作长期贮藏,8月10日左右采收较适宜;若作短期贮藏后很快上市,8月20日左右采收较合适,这只是针对河北石家庄地区而言。4、采后黄金梨的不同后熟时间对1-MCP处理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后熟时间越长,1-MCP处理效果越差。后熟5d和7d的黄金梨经1-MCP处理其贮藏效果较对照差,表明1-MCP处理已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后熟0d、2d和3d的黄金梨经1-MCP处理其贮藏效果均优于对照,但后熟0d的贮藏效果更好。总之,后熟0d即黄金梨采后当天用1-MCP处理,保鲜效果最佳。5、1-MCP处理对黄金梨褐变和腐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1-MCP处理减少了果实的失重,延长了黄金梨室温货架期。
胡芳[5]2010年在《甜柿果实采后生理变化对1-MCP处理的响应机制及电学特性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主要以我国甜柿主栽品种之一的‘富有’(Diospyros kaki.L.cv.‘Fuyu’)果实为材料,以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从活性氧代谢、乙烯代谢、果实品质变化、细胞壁组分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等方面,系统研究了甜柿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不同贮藏温度对1-MCP处理的响应机制,并将LCR电子测试仪应用于甜柿果实发育后期和采后贮藏过程中电学特性变化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低温贮藏可显着抑制采后贮藏期间‘富有’甜柿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代谢、活性氧代谢、膜质过氧化,延缓果实的软化进程;但低温易导致果实冷害的发生,使果实总酚含量和褐变度增加。1-MCP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甜柿贮藏期间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显着降低甜柿果实冷害发生。2. 1-MCP处理通过抑制果实乙烯合成中关键酶ACS的活性,减少关键酶ACO催化的底物ACC的产量,同时降低ACO活性,抑制了乙烯的生物合成;低温下外源乙烯处理后果实的ACS和ACO活性迅速升高及ACC含量增加,是果实乙烯生成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 1-MCP处理通过抑制了‘富有’甜柿果实活性氧清除酶(SOD、POD、CAT和APX)的活性下降、LOX的活性的上升和MDA含量的积累,降低了果实内O 2?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从而抑制了由膜脂过氧化引发的乙烯生物合成,从而延缓甜柿果实衰老。低温下乙烯利处理导致O 2?和H2O2含量的增加,使得果实内活性氧清除系统失调,加速了果实的衰老。1-MCP处理还通过推迟果实总酚含量下降及PPO活性的上升,维持细胞的区室化结构,减轻果实的褐变冷害。4.甜柿果实采后在室温(20±2℃)贮藏过程中,初期木聚糖酶(Xyl)首先水解半纤维素,随后果胶甲酯酶(PE)使果胶去甲酯化,催化果胶酯酸转化为果胶酸,生成适合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作用的底物,结合态果胶质转变为水溶性果胶质,即水溶性果胶质(WSP)不断增加,螯合剂可溶性果胶(CSP)、碳酸钠可溶性果胶(SSP)和碱溶性果胶(ASP)含量相应减少;同时纤维素酶(Cx)水解纤维素使得细胞壁纤维素长链的水解变短,导致果实最终软化。1-MCP处理显着抑制了Xyl的活性,明显推迟了甜柿果实PE、PG和Cx活性的增加,阻止了半纤维素、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从而延缓了甜柿果实的软化。5.甜柿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伴随生理生化的变化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下述相应变化:刚采收时细胞壁结构完整,中胶层与初生壁结合紧密;随着果实的软化进程中胶层逐渐降解消失,细胞壁微纤丝结构紊乱呈絮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叶绿体逐渐解体,嗜锇颗粒逐渐数目增多,体积变大;线粒体的嵴模糊不见;随后细胞质降解,细胞间质结构破坏,液泡破裂,细胞壁部分破损。而1-MCP处理后果肉组织细胞壁结构衰退程度相对滞后,细胞壁、中胶层、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基本完整。6.利用LCR电子测试仪对‘富有’甜柿果实11个电学参数的测定表明,不同发育成熟度和采后新鲜度的果实各电学参数具有相同的电激励频率特性;随着电激励频率的增加,复阻抗(Z)、并联等效电阻(Rp)、电抗(X)和并联等效电感(Lp)不断减小,电导(G)、电纳(B)和导纳(Y)不断增加,并联等效电容(Cp)、阻抗相角(θ)、损耗系数(D)和Q因子(Q)呈不规则变化。通过数据统计软件分析,筛选出判别甜柿果实发育成熟度和采后新鲜度的最佳电激励频率为100kHz。7.以筛选出的电激励频率100 kHz对不同发育天数果实各电学参数与果实重量、果实横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根据果实电容(Cp)的变化来判别其果实发育成熟度以及发育过程中的品质鉴定,电导(G)、电纳(B)和导纳(Y)可作为鉴定的辅助指标。8.通过对100 kHz电激励频率下果实贮藏过程中各电学参数与果实细胞壁相关水解酶的活性、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电阻(Rp)、电容(Cp)、电导(G)、电纳(B)和导纳(Y)可作为标志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硬度(FF)的敏感电参数指标,损耗系数(D)、阻抗相角(θ)和Q因子(Q)标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敏感电参数指标。
王玲[6]2009年在《‘嘎拉’苹果果实采后电学特性与生理特性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嘎拉’苹果为试材,利用日本日置HIOKI 3532-50 LCR测量仪测定了采后‘嘎拉’苹果果实的复阻抗Z、电导率(σ)、并联等效电阻(Rp)、电抗(X)、并联等效电容(Cp)、并联等效电感(Lp)、串联等效电阻(Rs)及复阻抗相角(Deg)等8个电学参数,首次系统研究了‘嘎拉’苹果果实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的电学特性及果实电学特性与生理特性之间的关系,筛选了反映果实采后品质变化的敏感电参数,探讨了利用电学特性进行果实无损检测的可行性。本文还研究了1-MCP处理对‘嘎拉’苹果果实采后电学特性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验证了果实寿命延长后果实电特性与生理特性关系的正确性,探讨了1-MCP处理延长果实寿命的机理。本研究结果为利用电学特性进行果实无损检测和建立果品分级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嘎拉’苹果果实的电学参数与测定电场的频率有关。在0.1 kHz~10 kHz频率范围内,随测定频率的增加,复阻抗Z、并联等效电阻Rp、电抗X、并联等效电感Lp、并联等效电容Cp、串联等效电阻Rs不断减小,电导率σ不断增加,复阻抗相角Deg呈波状变化。0.1 kHz~10 kHz是进行‘嘎拉’苹果果实电参数测定的最佳频率段。(2)‘嘎拉’苹果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伴随有电学参数的变化。随贮藏时间的不断延长,复阻抗Z、并联等效电阻Rp、电抗X、并联等效电感Lp减小,电导率σ、并联等效电容Cp增大。串联等效电阻Rs、复阻抗相角Deg随贮藏时间延长规律性不强。(3) 0.1 kHz频率可以作为‘嘎拉’苹果果实采后电学参数无损检测的特征频率。在此特征频率下,复阻抗Z、并联等效电阻Rp、电抗X、并联等效电感Lp、电导率σ、并联等效电容Cp均可用于果实采后无损检测。(4)在0.1 kHz特征频率下,‘嘎拉’苹果果实的并联等效电阻Rp与果实硬度极显着正相关(r=0.986**),并联等效电阻Rp可以作为反映果实硬度的敏感电参数。‘嘎拉’苹果果实采后电抗X、电导率σ、复阻抗Z、并联等效电感Lp、并联等效电容Cp与果实硬度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均可以作为反映果实硬度的辅助电参数。串联等效电阻Rs、复阻抗相角Deg与果实硬度无显着相关性,不宜作为反映果实硬度的敏感电参数。在0.1 kHz特征频率下,‘嘎拉’苹果果实采后的并联等效电阻Rp与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显着正相关(r=0.934*),并联等效电阻Rp可以作为反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敏感电参数。‘嘎拉’苹果果实采后的电抗X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反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辅助电参数。电导率σ、复阻抗Z、并联等效电感Lp、并联等效电容Cp、串联等效电阻Rs、复阻抗相角Deg与可滴定酸含量均无显着相关性,不宜作为反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的敏感电参数。在0.1 kHz特征频率下,‘嘎拉’苹果果实采后的并联等效电阻Rp、电抗X、电导率σ、复阻抗Z、并联等效电感Lp、并联等效电容Cp、串联等效电阻Rs、复阻抗相角Deg 8个电参数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之间均无显着相关性,不宜作为反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的敏感电参数。(5)当果实并联等效电阻值小于1.24×10~7Ω时,果实采后硬度降低到5 kg·cm~(-2)以下,酸度下降到3×10~(-4) mg·mL~(-1)以下,果实口感变差,失去商品价值。(6) 500 nL·L~(-1)浓度1-MCP处理明显延缓了‘嘎拉’苹果果实衰老,抑制了‘嘎拉’苹果贮藏过程中复阻抗Z、并联等效电阻Rp、电抗X、并联等效电感Lp值的下降,抑制了电导率σ、并联等效电容Cp值的增加。这一结论验证了复阻抗Z、并联等效电阻Rp、电抗X、并联等效电感Lp、并联等效电容Cp、电导率σ与果实硬度之间关系的正确性,验证了并联等效电阻Rp、电抗X与可滴定酸含量之间关系的正确性,印证了可利用果实电学特性进行果实无损检测结论的正确性。(7) 500 nL·L~(-1)浓度1-MCP处理显着抑制了‘嘎拉’苹果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推迟了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出现的时间;抑制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了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提高了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脂氧合酶的活性,并推迟了活性峰出现的时间。1-MCP处理明显延缓了‘嘎拉’苹果果实采后的衰老,提高了果实采后的贮藏品质及商品价值。
刘红霞[7]2004年在《1-MCP,BTH和PHC对桃果(Prunus persica L.)采后衰老的调控作用及诱导抗病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中华寿桃(Prunus persica L.cv.zhonghuashoutao)和久保桃(Prunus persica L.cv.jiubao)为试材,从控制桃果采后衰老和腐烂两方面入手,筛选了1-MCP有效控制中华寿桃采后衰老的最佳应用条件;研究了0.5μL/L1-MCP及其重复处理对久保桃采后生理代谢、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作用;研究了200mg/L BTH和500 mg/L PHC对久保桃的采后抗病诱导作用、对采后品质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了1-MCP、BTH和PHC提高久保桃采后抗病性的抗病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有效控制桃果采后衰老、减轻采后病害发生、减少化学药剂在园艺产品上的使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中华寿桃采收后立即用0、0.1μL/L、0.5μL/L及1 μL/L的1-MCP处理12h、24h和48h(20±2℃;85%-95%RH),然后将果实冷藏(2±1℃)。实验结果表明,0.1 μL/L~1 μL/L1-MCP处理能有效延缓贮藏期间(2℃)桃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果实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以1μL/L 1-MCP处理桃果12h、24h或48h的结果显示,处理桃果24h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12h或48h处理。20℃下用1-MCP处理中华寿桃的最佳剂量是0.5μL/L×24h。 0.5μL/L 1-MCP重复处理久保桃(20±2℃;85%-95%RH)能有效抑制桃果实的乙烯释放量,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高峰被1-MCP重复处理推迟4天出现,单独处理推迟2天出现;0.5μL/L1-MCP处理可有效抑制果实硬度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延缓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1-MCP重复处理比单独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果实后熟,保持果实品质;1-MCP可明显降低损伤接种桃果实的青霉病病斑面积和自然/接种发病率,诱导果实体内PAL和POD酶活性的上升,侵染点附近酚类物质及木质素含量的增加。而乙烯处理则加重损伤接种桃果实的青霉病病斑面积,提高果实的自然/接种发病率;1-MCP在接种前6天内明显促进了果实体内O_2和H_2O_2含量的升高,降低了SOD和APX活性,提高了GR活性及AsA和GSH含量。而乙烯处理未对果实体内的活性氧水平产生明显影响,乙烯处理果实中的CAT、GR和APX活性升高,AsA含量下降。 久保桃采收后立即用200mg/L BTH或500mg/L PHC浸泡处理并对果实进行损伤接种。结果表明,BTH或PHC处理能有效降低果实的自然/接种发病率,显着抑制果实的病斑扩展、诱导桃果实接种点附近组织中总酚及木质素含量的合成和积累、促进绿原酸、咖啡酸、儿茶酸、香豆酸、阿魏酸和肉桂酸等6种酚酸含量的升高和果实中PAL、POD和PPO活性的升高;桃果实接种2天时,明显促进ROS含量的急剧升高,尤其是H_2O_2含量高出对照果实37.0%和14.9%;延缓果实中SOD活性的下降,抑制CAT和APX活性的上升,促进POD和GR活性上升,提高AsA和GSH含量;诱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升;在果实抗病防御反应早期(0~5天),明显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延缓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
邵明灿[8]2005年在《丰水梨贮藏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丰水梨为试材,研究了1-MCP(1-甲基环丙烯)、保鲜膜、气体吸收剂及其组合对丰水梨果实贮藏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1-MCP处理可以明显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推迟乙烯峰的出现并降低峰值,维持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1-MCP处理可以降低MDA含量,延缓果实的衰老;1-MCP处理还可以抑制果实的腐烂,从而保持较高的好果率。总之,1-MCP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和风味,延缓果实的衰老和腐烂,使丰水梨的常温货架期延长10d左右。 2.冷藏条件下苹果保鲜膜和枣保鲜膜对丰水梨果实贮藏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贮藏前期苹果保鲜膜更能保持果实硬度与水分,但贮藏后期会产生发酵味,贮藏期不宜超过60天;枣保鲜膜贮藏效果最好,果实贮藏90天仍未皱皮失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入库时基本相同,贮藏期可比对照果延长1个多月。 3.常温条件下保鲜膜内加乙烯吸收剂可以延缓丰水梨果实硬度的下降,维持果实较高的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果实重量损失,从而较好地保持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和风味,延长贮藏期;保鲜膜内加二氧化碳吸收剂虽也能减缓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速度、维持果实重量,但本试验中由于贮藏后期膜内水汽凝集太多,果实出现腐烂现象,影响了贮藏效果。 4.四种组合处理(1.安喜培+卡多赞+乙烯吸收剂,2.安喜培+卡多赞+保鲜膜+CO_2及乙烯吸收剂,3.安喜培+乙烯吸收剂,4.卡多赞+乙烯吸收剂)中,以“安喜培+卡多赞+保鲜膜+CO_2和乙烯吸收剂”处理的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硬度下降最慢,失重最少,好果率最高,使丰水梨的常温贮藏期延长至20d以上,低温贮藏期可延长到90d以上。试验证明综合利用1-MCP、气体吸收剂、涂膜剂和保鲜膜处理是延长丰水梨货架寿命和贮藏期的有效措施。
蔡冲[9]2003年在《枇杷和水蜜桃果实主要采后生理变化及其相关调控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对枇杷果实贮藏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采后枇杷果实20℃贮藏过程中,呈现典型的非跃变果实乙烯生成规律,LOX活性、O_2~(.-)生成速率和PAL活性均呈峰型变化,组织相对电导率持续增加,果实硬度趋于增大,果肉渐趋粗糙少汁,具有组织木质化的特征;1℃低温贮藏,可显着抑制果实的乙烯生成、LOX和PAL活性,减少O_2~(.-)的积累,延缓果实衰老进程,但促使了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和果实硬度的加大。1-MCP处理可明显抑制果实组织中PAL活性,LOX活性,O_2~(.-)生成速率,ACO活性和乙烯释放量,减缓组织木质化作用,维持良好的果实品质,处理浓度以5μl/L为佳。 本学位论文还研究20℃下1.0mmol/L(pH 3.5)ASA对‘玉露’桃果实后熟软化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桃果实成熟衰老,内源游离SA下降,CDPK活性下降,LOX和AOS活性,O_2~(.-)生成速率,ACS、ACO活性和乙烯释放均呈峰形变化,果实硬度迅速下降,组织电导率持续上升;ASA处理促使组织内源SA水平维持较高水平,增强CDPK活性,显着地抑制了相应的LOX、AOS、ACS和ACO活性变化以及乙烯释放,维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
刘立芹[10]2011年在《采后鸭梨衰老和褐变生理及调控》文中认为本研究以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cv.Yali)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方式:1-甲基环丙烯(1-MCP)、一氧化氮(NO)熏蒸、硝普钠(SNP)溶液浸泡及薄膜包装(MAP)对鸭梨果实贮藏过程中品质、果心褐变、酚类物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0.25、0.5和1.0μl/L)1-MCP处理降低鸭梨冷藏期间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并以1.0μl/L的处理效果较为显着;1-MCP处理还能保持较高的硬度,延缓可滴定酸(TA)及维生素C(Vc)含量的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升高,减少果心褐变。综合表明,1.0μl/L为最佳1-MCP处理浓度。2.在常温贮藏下,1.0μl/L 1-MCP处理不仅降低鸭梨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而且推迟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抑制果实硬度下降和SSC的升高,降低果心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延缓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减少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及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抑制果心褐变。这表明,1-MCP可以通过调控酚和活性氧代谢改变果心褐变进程。3.不同浓度NO(10、20和30μl/L)熏蒸处理鸭梨后冷藏,结果表明,NO降低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保持较高的硬度,抑制SSC的增加,其中,20μl/L NO处理效果最为显着。20μl/L NO处理抑制果肉糖含量积累,保持较高的淀粉及贮藏早期NO含量,延缓共价结合态果胶(CSP)含量的降低和离子结合态果胶(ISP)及水溶性果胶(WSP)含量的增加,降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活性,推迟PG高峰出现的时间;20μl/L NO还降低果心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活性,延缓AsA和GSH含量的下降,减少果心褐变。这表明,NO处理可以延缓果实后熟软化,保持较好的冷藏品质。4.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研究不同浓度SNP(0、0.05、0.1和0.2 mmol/L)对鸭梨贮藏品质和果心酚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 SNP处理效果最佳。0.1 mmol/L SNP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较高的硬度,抑制SSC的升高,降低果心酚含量及PPO活性,提高内源NO的含量,抑制AsA和GSH含量的下降,降低果心褐变。0.05和0.2 mmol/L SNP的处理效果不明显。5.以未包装果实为对照,研究10μm微孔PE膜和30μm普通PE膜对冷藏条件下鸭梨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包装处理对果实硬度无明显影响。整个贮藏期间,10μm微孔PE膜包装袋内CO2浓度低于30μm PE包装袋内CO2浓度,10μm微孔PE膜抑制SSC含量的上升,降低贮藏早期果心酚含量及PPO活性,减少果心褐变,抑制AsA和GSH含量下降,降低H2O2含量。相反,30μm普通PE膜处理加速果心褐变,贮藏品质下降。与未包装相比,10μm微孔PE膜包装具有明显的保鲜效应。
参考文献:
[1]. 1-MCP调节跃变型果实采后衰老与组织褐变的分子生理机制[D]. 许文平. 浙江大学. 2004
[2]. 1-MCP和减压处理对翠冠梨贮藏效果的研究[D]. 程春梅.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3]. 壳寡糖复合其他保鲜剂对杏果贮藏品质的影响[D]. 马琳. 中国农业大学. 2015
[4]. 1-MCP对黄金梨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研究[D]. 逯志斐. 天津科技大学. 2007
[5]. 甜柿果实采后生理变化对1-MCP处理的响应机制及电学特性变化的研究[D]. 胡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6]. ‘嘎拉’苹果果实采后电学特性与生理特性关系的研究[D]. 王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7]. 1-MCP,BTH和PHC对桃果(Prunus persica L.)采后衰老的调控作用及诱导抗病机理的研究[D]. 刘红霞.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8]. 丰水梨贮藏技术研究[D]. 邵明灿.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9]. 枇杷和水蜜桃果实主要采后生理变化及其相关调控措施研究[D]. 蔡冲. 浙江大学. 2003
[10]. 采后鸭梨衰老和褐变生理及调控[D]. 刘立芹. 河北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