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蓄水陶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雨水面源污染,蓄水陶土,吸附
蓄水陶土论文文献综述
谭凌智,安黛宗,萧劲东[1](2008)在《蓄水陶土对雨水面源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型城市雨水蓄水材料——蓄水陶土作为吸附介质,研究其对武汉城市主干道雨水面源污染物的吸附、截留及净化雨水的效果。结果表明:蓄水陶土对SS的去除率>50%,对COD的最高去除率为53.8%,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43.2%,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42.5%。蓄水陶土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城市雨水面源污染的治理工程之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8年05期)
蓝剑强[2](2007)在《蓄水陶土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雨水是一种最根本、最直接、最经济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和改善及保护生态环境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雨水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国是一项新事物,是融合多学科的复杂系统,是当前非常前沿的课题,才刚刚起步,目前对城市雨水利用,城市雨水集蓄材料的研究较少。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保意识的增强,对雨水利用材料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快。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水资源现状的研究以及对现有水资源开发途径的分析与比较,了解到雨水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具有广泛的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与外源调水、海水淡化等相比,雨水利用在经济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有着不可忽视利用价值。而蓄水陶土材料则是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关键材料之一,在绿化草坪下铺设一定厚度的蓄水陶土材料来进行集雨,用来灌溉或其它用途。通过对蓄水陶土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主要性能进行研究,并进行应用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规模应用蓄水陶土材料是改善环境,保持良好的水循环系统及生态,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城市化对城市雨水利用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城市雨水利用概况、及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与途径,通过对我国水资源的目前现状研究、水资源开发途径的分析比较,可知雨水利用,开发城市雨水集蓄材料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2.对多孔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对蓄水陶土材料的开发和制备进行研究。在已有的实验室开发和少量制作蓄水陶土材料的技术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3.以蓄水陶土材料作为填料,模拟材料净化层,对低污染浓度的雨水进行直接过滤,研究蓄水陶土材料对雨水的净化作用及其规律,探讨蓄水陶土材料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机理。4.通过和其他几种蓄水渗透材料的保水性能比较实验,研究蓄水陶土材料的蓄水保水性能,探讨蓄水陶土材料的吸水保水机理。5.通过草皮栽培实验对蓄水陶土材料进行实际应用研究,表明蓄水陶土的应用能够降低土壤水分的流失程度,明显的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外界环境有较好的相容性。6.通过对城市雨水资源化中利用蓄水陶土材料集蓄城市雨水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其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表明应用蓄水陶土材料是集蓄城市雨水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07-05-01)
秦京午[3](2005)在《蓄水陶土在武汉首次亮相》一文中研究指出只要在城市绿地铺上一层特制的土壤,每逢雨天这些土壤就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蓄水池”;而每年逢旱季,这些“蓄水池”里储存的清洁雨水就会自动为地面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日前蓄水特种陶土在武汉首次亮相。 蓄水特种陶土是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肖劲东、安黛宗等人(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05-11-23)
柯进,范良[4](2005)在《地大研制出“蓄水陶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只要在城市绿地铺上一层特制的土壤,每逢雨天这些绿地底下就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蓄水池”;而每逢旱季,这些“蓄水池”里储存的清洁雨水就会自动为地面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05/10/20)
蓄水陶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雨水是一种最根本、最直接、最经济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和改善及保护生态环境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雨水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国是一项新事物,是融合多学科的复杂系统,是当前非常前沿的课题,才刚刚起步,目前对城市雨水利用,城市雨水集蓄材料的研究较少。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保意识的增强,对雨水利用材料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快。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水资源现状的研究以及对现有水资源开发途径的分析与比较,了解到雨水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具有广泛的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与外源调水、海水淡化等相比,雨水利用在经济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有着不可忽视利用价值。而蓄水陶土材料则是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关键材料之一,在绿化草坪下铺设一定厚度的蓄水陶土材料来进行集雨,用来灌溉或其它用途。通过对蓄水陶土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主要性能进行研究,并进行应用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规模应用蓄水陶土材料是改善环境,保持良好的水循环系统及生态,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城市化对城市雨水利用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城市雨水利用概况、及城市雨水利用的技术与途径,通过对我国水资源的目前现状研究、水资源开发途径的分析比较,可知雨水利用,开发城市雨水集蓄材料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2.对多孔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对蓄水陶土材料的开发和制备进行研究。在已有的实验室开发和少量制作蓄水陶土材料的技术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3.以蓄水陶土材料作为填料,模拟材料净化层,对低污染浓度的雨水进行直接过滤,研究蓄水陶土材料对雨水的净化作用及其规律,探讨蓄水陶土材料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机理。4.通过和其他几种蓄水渗透材料的保水性能比较实验,研究蓄水陶土材料的蓄水保水性能,探讨蓄水陶土材料的吸水保水机理。5.通过草皮栽培实验对蓄水陶土材料进行实际应用研究,表明蓄水陶土的应用能够降低土壤水分的流失程度,明显的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外界环境有较好的相容性。6.通过对城市雨水资源化中利用蓄水陶土材料集蓄城市雨水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其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表明应用蓄水陶土材料是集蓄城市雨水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蓄水陶土论文参考文献
[1].谭凌智,安黛宗,萧劲东.蓄水陶土对雨水面源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
[2].蓝剑强.蓄水陶土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
[3].秦京午.蓄水陶土在武汉首次亮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
[4].柯进,范良.地大研制出“蓄水陶土”[N].中国矿业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