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帕特里克·怀特小说《沃斯》的主题探讨

心路历程——帕特里克·怀特小说《沃斯》的主题探讨

罗琴[1]2007年在《论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着名作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把澳大利亚文学引领到世人面前的作家。其创作风格和语言历年来受到激烈的争论,但评论界一致公认他是当今世界上富于才华并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在怀特的作品中,表现的重点已不再是传统文学中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而是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纵观怀特的小说,他似乎一直在努力探寻西方社会人的精神世界的荒凉、冷漠,剖析人性,表现人的心灵的孤独、隔膜,无法沟通。通过这些心灵上被扭曲的人物的“苦难和赎罪”,反映在资本主义病态社会里,人们在迷惘中寻求出路而一无所获的痛苦经历。人类生存的意义便在于在经历过痛苦之后,找到赎罪的途径,使自身免遭内心邪恶的毁灭。其小说还表达了作者极力探索人生的秘密,寻找人生真谛的愿望。怀特深受西方现代派创作手法的影响,创造了独特的“心理叙事艺术”,用意识流、自由联想、时空跳跃、梦幻等技巧来表现复杂多变的现代人心理。他强调把笔触深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刻画现代人的内心世界来反映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他成功地把西方现代派手法与澳大利亚的现实主义相结合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表现主题从传统澳大利亚文学反映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拓展到深入人的内心世界,使其小说既具有澳洲风情又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开创了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怀特时代”,其贡献不言而喻。

马莹[2]2003年在《心路历程——帕特里克·怀特小说《沃斯》的主题探讨》文中指出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巨匠,也是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澳大利亚作家。瑞士科学院称怀特运用史诗般的心理叙述手法将一个新的大陆带进了文学领域。怀特的小说主要把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心理世界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其主题主要是人类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在《沃斯》这部小说中,怀特进一步地深化了这一主题。他试图通过其主人公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以及最后达到自我认可的艰辛探索历程来揭示现代人的心理。通过分析和探索现代人的心理问题,以力图指明现代人的出路——用谦卑和纯真的心态接受和认可自性及人格中所有的特征。 本文从荣格心理分析学角度出发,着重探讨了该小说的主题及其主题的发展。就其探索过程而言,主人公从自性的外壳(社会人格)开始,逐步探索到其内层的个体自性,最终达到其内核。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历程。主人公沃斯作为现代人的象征,其本身带有现代人的主要心理缺陷。因此,要揭示真实自性的过程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和代价。沃斯最终的认识还在于外在的动因。这种动因产生于人类自性的阴影和阿尼玛。他的探险队的队员和他的女友劳拉分别成为他的阴影和阿尼玛的投射体。通过把其阴影投射到其队员的自性上,沃斯释放了其长期压抑的个性特征,并接受了人类本性中内在的共性——谦卑和纯真。通过与劳拉象征意义上的结合,他使其自性中内在的女性倾向得到补偿从而达到了人格的完善。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该小说史诗般地展现了现代人达到自性最高认识,最终成为具有高度洞察力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的心路历程。

徐凯[3]2003年在《从狂妄到笃信——论帕特里克·怀特在《沃斯》中的宗教情怀》文中研究表明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沃斯》一度是西方评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沃斯这个人物 ,重点论述怀特在小说中体现的宗教情怀 ,指出沃斯并非尼采式“超人”而是一个善恶并存、动态发展的“人”。通过描写沃斯从狂妄到笃信的变化历程 ,怀特在“二战”后西方迷乱的信仰广场上 ,试图重新以上帝为支点建立一种富有成效的价值体系 ,为现代人提供一种宗教超越的向度 ,并引发对人本主义的理性反思。

参考文献:

[1]. 论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D]. 罗琴. 湘潭大学. 2007

[2]. 心路历程——帕特里克·怀特小说《沃斯》的主题探讨[D]. 马莹. 安徽大学. 2003

[3]. 从狂妄到笃信——论帕特里克·怀特在《沃斯》中的宗教情怀[J]. 徐凯. 当代外国文学. 2003

标签:;  ;  ;  ;  ;  

心路历程——帕特里克·怀特小说《沃斯》的主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