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殷墟青铜礼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殷墟,礼器,青铜,青铜器,铸型,组合,时期。
殷墟青铜礼器论文文献综述
汪翔[1](2019)在《浅谈殷墟出土晚商青铜礼器的纹饰》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铜礼器纹饰的变化规律和时代差异是青铜器分期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内容。殷墟时期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发展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认识了解二里头文化时期,早、晚商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0期)
汤毓赟[2](2018)在《殷墟墓葬青铜礼器组合的新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研究是研究青铜器的重点。前人已指出,殷墟青铜礼器组合是以"觚、爵"为核心的"重酒组合",并随着各期不同器类的流行,产生不同的组合。但青铜器组合反映的都是墓葬等级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观察发现,殷墟青铜器组合可以在此基础上细化,"觚爵成套"和"偶数配列"是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的基本形式。(本文来源于《江汉考古》期刊2018年02期)
岳占伟,李永迪,申明清[3](2017)在《试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少学者认为青铜礼器在殷墟二期达到了鼎盛时期,自此走向了衰落。本文认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没有衰落,而是发生了重大变革,青铜礼器向着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一个是向着明器方向发展,另一个是沿着实用器方向发展。实用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一是沿着传统的样式继续前行,此风格在铸造技术上没有多大进步,甚至还有衰退趋势;另一种风格是在传统基础上大力创新,此风格的青铜礼器造型奇特,纹饰夸张,使人耳目一新,在铸造技术上有较大提高。明器化和传统样式的青铜礼器多出土于墓葬中,而创新风格的青铜礼器多见于国内外传世铜器以及孝民屯部分陶范所对应的青铜礼器,后者真正代表了殷墟晚期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殷墟晚期青铜礼器向着实用器与明器两个发展方向发展的内在原因应是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殷墟晚期,殷人开始对上帝及鬼神有所怀疑,宗教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人类思想观念的一大进步。(本文来源于《江汉考古》期刊2017年03期)
刘煜,岳占伟,何毓灵,唐锦琼[4](2010)在《殷墟青铜礼器的铸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学者都研究过殷墟青铜礼器的铸型设计,最近殷墟的新发现,特别是孝民屯铸铜遗址出土的大量铸铜遗物,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铜器与铸铜遗物对照,在对铸型设计的复原中建立数字和字母结合的新型标示法,以此对典型器类进行工艺研究,探讨了鼎、斝等器类的铸造工艺的演进以及殷墟青铜礼器铸型设计的规范化。(本文来源于《考古学集刊》期刊2010年02期)
刘煜[5](2009)在《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综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评述了与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相关的技术史、考古学和艺术史文献,概述了殷墟冶铸遗址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分析取得的认识和存在的局限,探讨了在技术演进、文化传播及冶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值得深入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华夏考古》期刊2009年01期)
刘煜,岳占伟,何毓灵,唐锦琼[6](2008)在《殷墟出土青铜礼器铸型的制作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作为商代晚期的都城,殷墟也是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最重要的基地,遗址内出土有大量陶范、芯、模,熔铜、盛铜器具,制范、铸后清理所用工具,以及相关的遗迹、遗物等。这些出土资料为我们了解殷墟青铜器生产的工艺流程,印证或是修正以往关于某些技术细节的猜测和假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考古》期刊2008年12期)
张明东[7](2007)在《读岳洪彬着《殷墟青铜礼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中国青铜器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殷墟青铜器作为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峰,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需要学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近出版的有关青铜器研究的着作中,岳洪彬博士的《殷墟青铜礼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值得特别关(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07年03期)
岳洪彬,苗霞[8](2004)在《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殷墟青铜礼器的组合关系 ,不仅有明显的时代标记 ,而且是晚商礼制的重要反映。殷墟盛行聚族而葬 ,族墓地之间礼器组合可能也有差别 ,西区墓地的礼器组合就有东、西之别 ,东部以觚爵为主 ,西部以鼎簋为主。殷墟时期存在着明显的“财富与地位差”现象 ,这种财富与地位的不相承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殷墟晚期虽食器比例有所增加 ,但重酒之风仍没有质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04年02期)
岳洪彬[9](2002)在《殷墟青铜礼器的发现与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殷墟青铜礼器的发现和研究由来已久,大批珍贵青铜器不断出土,其研究的领域和视野逐步被拓宽,研究方法也渐趋科学化,这一历程大致可分叁个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通过对殷墟青铜礼器的发现与研究历程的条分缕析,提出未来殷墟青铜礼器研究中应注重解决的六组问题。(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02年01期)
岳洪彬[10](2001)在《殷墟青铜礼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殷墟铜礼器的发现和研究历程做了概述,并以解放后殷墟发掘出土的铜礼器资料为主、1928年至1949年的发掘资料为辅,运用考古学方法分析讨论了殷墟铜礼器的分期、断代、花纹、铭文和组合关系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殷墟铜礼器与二里头、二里冈和西周铜礼器之间的源流关系做了全面分析。最后,对殷墟铜礼器与周边各青铜文化的铜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殷墟铜礼器在青铜文化区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分期和年代。殷墟铜礼器可分为四期,二、叁期又各分两段。一至四期为一脉相承,没有明显缺环。第一期包含有二里冈晚期风格,相当于洹北花园庄期,绝对年代为盘庚、小辛、小乙以及早于盘庚的一段时期;二期早段为一期与二期晚段的过渡期,形制特征更接近后者,相当于大司空Ⅰ期,约为武丁早期;二期晚段代表着殷墟青铜礼器的成熟风格,相当于大司空Ⅱ期,约为武丁晚期及祖庚、祖甲时期;叁期早、晚段与二期晚差别较大,但亦为殷墟青铜礼器的成熟风格之一,相当于大司空Ⅲ期,约为禀辛、康丁、武乙、文丁时期,上限可能到祖甲末年,下限已进入帝乙早期;第四期为第叁期礼器风格的发展,但出现不少具有西周初年风格的铜器,相当于大司空Ⅳ期,约为帝乙、帝辛时期。 关于花纹和铭文。花纹和铭文的时代变化与器形的演变节奏基本一致,亦可作为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同一器类的“花纹组合”有较多的相似性,随着时代的推移,花纹组合也有较明显的变化。花纹的“方向性”研究也是本章的重点,青铜礼器花纹的正面和侧面之分,恰恰再现了礼器在祭礼活动中的摆放方式,据此有益于理解花纹的社会意义和某些器物的使用方式。花纹还有较明显的等级性。 关于组合关系。殷墟铜礼器的组合关系,不仅有明显的时代标记,而且是晚商礼制的重要反映。殷墟盛行聚族而葬,族墓地之间礼器组合可能也有差别,西区墓地的礼器组合就有东、西之别,东部以觚爵为主,西部以鼎簋加其他器为主。殷墟时期存在着明显的“财富与地位差”现象,这种财富与地位的不相承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殷墟晚期虽食器比例有所增加,但重酒之风仍没有质的变化。殷墟晚期明器化器物大量出现的原因,与当时礼制变化和商人思想观念的改变有关。 关于殷墟铜礼器的源流问题。殷墟铜礼器源自以二里冈铜器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后为西周初年青铜器所继承。本文通过以殷墟四期铜礼器与西周初年相比,以考察两者之共性,又以代表殷墟成熟风格的二期晚和叁期铜器与代表西周成熟风格的中期铜器比较,得出商器与周器的根本区别,又对两次比较的结果进行排比分析,总结出商末周初器之区别。所得结论与前人大同小异,证明了前人的有关研究结果是正确的。 关于殷墟铜礼器与周边铜礼器之比较。根据殷墟及各地铜礼器之比较和其他文化遗存的整体特征,将殷商考古学文化分为两大区,即商文化分布区和影响区。商文化分布区西起关中东部,东至胶莱平原,北包括河北中南部,西北包括晋东南地区,南至淮河流域和伏牛山地区。商文化分布区又分为中心区(即王畿区)和外围区(即同姓或异姓诸侯统治区)。商文化影响区即各方国统治区,依据各地出土青铜器群的整体风格及出土情况,可分为七个小区:辽河上游区、燕山以南的冀北区、晋陕黄河两岸区、陇东及关中西部区、汉中与川西平原区、湘江中下游区和赣中北区。 商文化分布区和影响区的进一步划分,反映了殷商时期青铜文化的基本格局,殷墟铜礼器在此格局中占据中心地位,对周边各青铜文化产生了强烈影响,使他们逐步认同中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也使华夏民族在逐渐形成的漫漫征途上迈出了一大步。(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01-04-01)
殷墟青铜礼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研究是研究青铜器的重点。前人已指出,殷墟青铜礼器组合是以"觚、爵"为核心的"重酒组合",并随着各期不同器类的流行,产生不同的组合。但青铜器组合反映的都是墓葬等级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观察发现,殷墟青铜器组合可以在此基础上细化,"觚爵成套"和"偶数配列"是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的基本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殷墟青铜礼器论文参考文献
[1].汪翔.浅谈殷墟出土晚商青铜礼器的纹饰[J].北方文学.2019
[2].汤毓赟.殷墟墓葬青铜礼器组合的新思考[J].江汉考古.2018
[3].岳占伟,李永迪,申明清.试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的两个发展方向[J].江汉考古.2017
[4].刘煜,岳占伟,何毓灵,唐锦琼.殷墟青铜礼器的铸型设计[J].考古学集刊.2010
[5].刘煜.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综论[J].华夏考古.2009
[6].刘煜,岳占伟,何毓灵,唐锦琼.殷墟出土青铜礼器铸型的制作工艺[J].考古.2008
[7].张明东.读岳洪彬着《殷墟青铜礼器研究》[J].殷都学刊.2007
[8].岳洪彬,苗霞.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研究[J].殷都学刊.2004
[9].岳洪彬.殷墟青铜礼器的发现与研究评述[J].殷都学刊.2002
[10].岳洪彬.殷墟青铜礼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