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氢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速率,海藻,酸钠,棉织物。
氢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郭一曼,马莉娟,陈小梅,袁霞[1](2019)在《MCF介孔分子筛负载Co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123为模板剂, 1,3,5-叁甲苯(TMB)为扩孔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六水硝酸钴为钴源,在酸性条件下原位合成XCo-MCF(X=4%, 8%, 10%, 20%)介孔分子筛.采用FT-IR、 UV-Vis、氮气物理吸附、 XRD、 XPS、 H_2-TPR等手段对XCo-MCF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在环己基过氧化氢(CHHP)分解反应中进行了催化性能评价. UV-Vis、 XPS和XRD等表征结果表明, XCo-MCF中钴主要以Co_3O_4的形式存在.以CHHP含量为7.2%(重量百分比)的环己烷氧化液为原料, XCo-MCF催化CHHP分解,在80℃反应90 min, CHHP分解转化率均在90%以上,其中8%Co-MCF为催化剂时, CHHP转化率达到95.7%,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分别为77.5%和53.4%.经过4次回收重复使用后,催化剂仍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 ICP表征表明各催化剂活性组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负载量达到20%时,活性组分的流失速率得到明显抑制.(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9年02期)
陈佳[2](2019)在《优化化学实验 提高课堂效率——“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大多都已给出较详尽的实验步骤,教师在课堂上能快速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自主完成。但仍有小部分实验受实验条件及上课时长的限制,无法实现课堂上的演示及学生探究活动。文章以课本探究活动"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为例,提供了几种改进课本该实验的方法,以实现该实验在课堂演示及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的可行性和高效性。(本文来源于《化学教与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建平[3](2019)在《在氧漂体系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对漂白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氧漂液pH、氧漂液温度、氧漂稳定剂质量浓度和过氧化氢质量浓度的关系,总结了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分解产物的关联,分析了HOO~-质量浓度对漂白效率和漂白棉布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漂白棉布的毛效、白度和强力损失。结果表明:当氧漂液pH=11、氧漂液温度90℃、氧漂稳定剂7 g/L、过氧化氢5g/L时,获得了一条合适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曲线,氧漂1 h氧漂液中残留过氧化氢10%,漂白棉布的毛效11.0cm/min、白度78.1、经向强力损失5.3%和纬向强力损失5.1%。(本文来源于《染整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蒋蓓蓓[4](2018)在《数字化实验探究酸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pH条件下,采用两种催化剂氯化铁和碘化钾。使用氧气传感器,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实验测定。速率常数在pH较低时,酸性较强时抑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常数在pH=4~7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几乎无影响。溶液碱性的增强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8年12期)
常诗音,孙晓春,吴丽娟[5](2018)在《注射器用于过氧化氢分解中催化剂选择的实验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注射器是一种气密性好、微型便携、有刻度、易操作的医疗器具。合理、巧妙地应用注射器来改进和设计实验,能够简化装置,节约药品。用注射器改进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催化剂种类及用量、过氧化氢浓度、酸碱性等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从而找出适合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最佳条件。(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8年S1期)
徐少杰[6](2018)在《硫碘循环制氢中碘化氢的分离及电化学碘化氢分解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能是未来实现能源革命的中坚力量,而氢经济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大规模、低成本、高效、可持续地制则氢是这一切实现的基础。硫碘热化学循环水分解制氢利用叁个简单的热化学反应实现水的分解,具备多重优点,被公认为热化学水分解领域内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制氢方式之一。硫碘循环包含了叁个基本化学反应,因此通常将其分为叁个子部分,即Bunsen反应子部分、HI分解子部分以及H2SO4分解子部分。HI分解子部分包含了 HIx溶液的纯化除杂、预浓缩、精馏和最终的分解环节,是硫碘循环中实现制氢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本学位论文将对HIx溶液的纯化、预浓缩、精馏以及新型的电化学HI分解展开详细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Aspen Plus软件根据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对HIx溶液的纯化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硫酸转化的产物分布以及不同水含量对于纯化反应的影响。增加进料中水的含量提高了硫酸完全转化的温度,增加了 S02生成反应的比例,减少了 S单质形成的比例。纯化反应器气相产物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H2O、HI、I2叁种物质,S02或者H2S的比例相对较低。当纯化进料的HIx溶液为超恒沸状态时,常规冷凝难以实现HI气体与SO2和H2S的完全分离。鉴于HIx溶液中碘单质对于HI的预浓缩和精馏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本文采用降温冷却的方式使HIx溶液中的碘单质结晶析出,然后进行分离回收再循环。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叁种HI分离流程路径,找到了既能减少输入物料又能够降低系统能耗的流程路径。为了减少EED浓缩HIx溶液的时间和能耗,研究了非对称条件下温度和电流密度对EED浓缩性能的影响。提高操作温度导致表观质子传输数降低而电渗析系数升高,但是有利于减少EED电解池电压;提高电流密度可以增大EED对氢碘酸相溶液的浓缩速度,同时电压也随之升高,其对于表观质子传输数和电渗析系数的影响则与操作温度相同。为研究实验室填料精馏塔对HIx溶液的精馏效果,分别研究了进料位置和进料温度以及回流比对于HI分离效果的影响,进料分为低共沸和超共沸溶液两种。超共沸HIx溶液和低共沸HIx溶液都能通过精馏塔在塔顶产物中基本实现HI与I2的分离。低共沸HIx溶液精馏时塔顶产物中HI浓度相对于进料HI浓度是减少的;超共沸进料时可在塔顶获得更高浓度的HI,此时塔顶出料基本为气相。传统的HI热分解方式受到热力学平衡分解率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在450℃时仅为20%,这是硫酸分解率的1/3。由于HI和H2SO4两个子部分的分解率不同、且HIx溶液的精馏受到共沸因素的限制,导致系统内部会出现多个内循环,影响系统热效率的提高。为了摆脱热力学平衡分解率的限制,可采用非均相的分解方式,于是提出了电化学分解HI的方法。围绕电化学HI分解实验展开了基础研究,探究了电解工艺参数和不同质子交换膜对碘的渗透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随着阳极液中碘单质的浓度升高,质子交换膜两侧碘的浓度差增大,碘的渗透率逐步增高。升高温度对于碘的渗透率也有促进作用。对比在相同条件下的两种质子交换膜Nafion115和Nafion117,发现Nafion117更能抑制碘分子的渗透。阳极液中碘浓度的减少和HI浓度的增加都能增大电解池的电流效率,且阳极液中HI浓度的升高使得电流效率随着碘浓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变缓。增加操作温度则会导致电流效率不断下降,在低温操作区Nafion115的电流效率高于Nafion117膜,但是这一优势在高温操作区会被逆转。对HI电解池的电压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包括电解工艺参数对电压极化曲线的影响。阳极液中碘单质浓度的升高,增大了电解池电压,使电压极化曲线出现上移。阳极液中HI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减少电解池的电压。采用计时电势法利用电化学暂态测量技术测量电解池电压的欧姆电压和传荷与传质电压以及开路电压,分析各个不同类型的电压对于总电压的贡献,欧姆电压和传荷与传质电压是电解池电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用电压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和57%。此外建立了开路电势的理论模型,开展了开路电势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结合回归得到了开路电势的经验发成模型。为了降低HI电解池的电压,提高循环系统的制氢效率,以自制的两种膜电极组件为研究对象,两种MEA的区别在于阳极催化层中是否含有催化作用的Ru/C。通过改变电解过程工艺参数,研究了采用两种MEA对于电解池电压和电流效率的影响。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计算HI电解池产生单位摩尔氢气的能耗,算出采用电化学方式分解HI的SI循环系统的热效率。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电解池结构,使用电解性能更好的膜电极材料,并对硫酸浓缩与分级过程优化设计,系统循环热效率还有望得到不断地提高,为大规模制氢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01)
马鑫[7](2018)在《再探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剂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探究背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叁章学习制取氧气时,由于常温下过氧化氢几乎不分解,指导学生用5%的H_2O_2与MnO_2来制取氧气,其中MnO_2作催化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学习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时,指导学生用2 mL 5%的H_2O_2分别与1 mL0.1 mol/L FeCl_3溶液、CuSO_4溶液反应来制取氧气,(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06期)
许亮亮,陈懿,姚禹,闵凯文[8](2018)在《海藻酸钠微球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技术素养培养视角,借鉴催化剂工程设计理念,选用天然多糖海藻酸钠作为催化剂支架,制备了负载不同催化剂海藻酸钠微球,并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对微球的催化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整个实验所用材料价格低廉、无毒环保,实验设计新颖有趣,操作简单安全。(本文来源于《化学教学》期刊2018年02期)
苏少娣,姜言霞,李晓林[9](2018)在《利用手持技术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适宜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Vernier气压传感器,通过正交试验法探究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用量、过氧化氢的浓度、过氧化氢的用量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并进一步探究了教学中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适宜条件。(本文来源于《化学教与学》期刊2018年01期)
许亮亮,邹正,陈懿,程昊然,窦宇宸[10](2017)在《基于STEM教育的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研究——以“负载二氧化锰海藻酸钠微胶囊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TEM教育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负载二氧化锰海藻酸钠微胶囊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利用手持技术探究了微胶囊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优条件。整个实验操作简单,无污染,现象明显,试剂用量少。实验中手持技术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了实验过程,而且加深了对定量研究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7年21期)
氢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大多都已给出较详尽的实验步骤,教师在课堂上能快速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自主完成。但仍有小部分实验受实验条件及上课时长的限制,无法实现课堂上的演示及学生探究活动。文章以课本探究活动"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为例,提供了几种改进课本该实验的方法,以实现该实验在课堂演示及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氢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一曼,马莉娟,陈小梅,袁霞.MCF介孔分子筛负载Co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分解[J].分子催化.2019
[2].陈佳.优化化学实验提高课堂效率——“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与学.2019
[3].刘建平.在氧漂体系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对漂白棉织物性能的影响[J].染整技术.2019
[4].蒋蓓蓓.数字化实验探究酸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J].新课程(中).2018
[5].常诗音,孙晓春,吴丽娟.注射器用于过氧化氢分解中催化剂选择的实验改进[J].云南化工.2018
[6].徐少杰.硫碘循环制氢中碘化氢的分离及电化学碘化氢分解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8
[7].马鑫.再探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剂的选择[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
[8].许亮亮,陈懿,姚禹,闵凯文.海藻酸钠微球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的研究[J].化学教学.2018
[9].苏少娣,姜言霞,李晓林.利用手持技术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适宜条件的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8
[10].许亮亮,邹正,陈懿,程昊然,窦宇宸.基于STEM教育的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研究——以“负载二氧化锰海藻酸钠微胶囊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