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评估体系论文-李晖,李涛

定量评估体系论文-李晖,李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量评估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估,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定量评估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晖,李涛[1](2018)在《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估体系探究——以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通用标准为基础,试图构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以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走向规范化发展。该文主要阐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并以某校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从毕业要求的12项指标、课程体系的构建、持续改进等方面,将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现有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信息反馈等方面与之一一对应,从而指出人才培养应更注重效果的达成。(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3期)

陈莉,矫玲玲,李百超,李帅[2](2018)在《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探索研究(9)》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四个方面选取了17项指标探索构建了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在计算方法上采取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对于各单位横向比较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鹤岗市气象部门为例进行了分析,哈尔滨市和鹤岗市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分别为73.84分和38.62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两个市(地)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从哈尔滨和鹤岗的对比分析中可见,哈尔滨市在高级职称科技人员数量占比和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人数方面相对于鹤岗市都具有明显优势,而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和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都是在气象科技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人才,这就为哈尔滨市的气象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也是哈尔滨市气象创新能力高于鹤岗市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创新投入是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任何创新性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虽然投入的多少与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不存在正相关,但是相对充足的资金却为气象创新提供了基础保障和支撑,是开展气象创新活动的前提;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是气象创新活动的助力,无论资金的投入,还是政策的倾斜都为气象创新活动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促进了气象创新活动的开展。哈尔滨市气象部门在以上叁点相对于鹤岗市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哈尔滨市的气象科技创新产出和气象科技创新成效也要优于鹤岗市,进而直接决定了哈尔滨市的气象科技创新能力远远领先于鹤岗市。但值得注意的是哈尔滨市气象创新能力远远高于鹤岗市,但是在气象创新成效方面虽有优势,但不显着。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的核心,也是气象科技创工作要实现的核心目标之一,而目前预报准确率的提升难度较大,在黑龙江省气象发展"十叁五"规划中,24小时晴雨和气温预报准确率2020年目标仅较现状提升2%,由此可以看出预报准确率的提升与气象科技创新的相关性不够密切。二是气象工作的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因此采用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作为气象科技创新成效的指标是必须的,但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会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因子。虽说目前来看,二者创新成效相差不大,但量变决定质变,如果未来哈尔滨市气象局能够不断积累人才、加大投入,创新产出会更大,那么创新成效将会明显提高。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指标选取较为合理,可应用于各省(区、市)及市(地)级气象部门的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定量化评估。(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气象高质量发展》期刊2018-10-24)

杜梦洁[3](2018)在《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新疆草地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定量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近年来由于当地生态本底脆弱、草地管理制度不完善、人为扰动强度增加,造成当地草畜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昌吉州是新疆北部主要的畜牧产品产地之一,由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沙化及病虫害滋扰,已威胁到当地的生态安全,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基于现有参考文献,鲜有关于该地区的草地健康评价研究。本文以科学评价昌吉州草地健康状况为研究目的,以2000-2016年7月昌吉州草地遥感、非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应用3S技术,结合昌吉州生态本底及社会经济情况,从自然、社会和经济角度选取20个指标构建基于PSR模型的昌吉州草地健康评价体系,在实现对昌吉州草地基本情况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空间、时间尺度、变化趋势上分析研究昌吉州及其下辖县市的草地健康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健康评价体系中,压力层、状态层和响应层的权重占比分别为0.185、0.750和0.065,其中状态层所占权重最大。(2)基于时间尺度的研究发现,2000-2016年昌吉州草地健康指数在0.12375-0.82963间波动变化,健康指数标准差经历了先升高后减小直到最后缓慢下降的过程,这表征着昌吉州草地健康水平先升高后降低最后缓慢下降。立足全局,昌吉州草地健康水平呈现略微下降趋势。(3)基于空间尺度的研究发现,昌吉州草地健康呈现出南高北低、草地健康状况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其中“高健康水平”,“健康水平”,“亚健康水平”,“较低健康水平”,“低健康水平”区域所占面积分别为3.31%,29.21%,38.35%,27.67%和1.46%。(4)基于对昌吉州及其下辖县市的草地健康水平变化趋势的研究发现,其中昌吉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和奇台县的草地健康有所改善,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和木垒县草地健康状况有恶化的趋势,立足全局,昌吉州草地健康水平呈略微下降趋势。综合全州及其下辖县市的研究发现,不论是时间、空间尺度还是趋势分析研究,不同区域所反应的变化特征与当地社会人文实际情况息息相关,大体上遵循着南高北低、高海拔区域高于低海拔区域的分异规律,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16年全州草地健康水平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差距甚微但仍需加大管控、防御力度以及时止损。(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磊,韩非,杨海燕,高尧,云杉[4](2017)在《基于成果产出的工程中心定量评估指标体系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定量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通过分析不同机构的成果产出情况,检验现行的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发现不足和问题,探讨指标优化的方法,提高和改善定量评估的质量和效果。(本文来源于《云南科技管理》期刊2017年06期)

赵旭东,陈志龙,龚华栋,郭东军[5](2016)在《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易损性定量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在战时的系统功能,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建立了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易损性评估框架。在该框架中,以控制时间内网络终端节点的各类需求满足程度作为基础设施网络效能的评价指标,融合规划布局、连通通道冗余备份、抢修抢建等因素,设计体系易损性评估公式,并以某交通运输体系为例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时间内,该网络体系效能在4种随机攻击模式中的最大损失率约为17%,最小损失率约为7%。在各种袭击场景下随机增加网络连通通道,体系性能损失率没有明显变化,因而以往随机增加基础设施网络通道等手段,并不能够降低体系易损性。(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杨洋,王晨,章立玲,何春阳[6](2015)在《基于国家规划的新型城镇化状态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重要依据,构建一套由100项指标组成的新型城镇化状态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目前新型城镇化状态区域差异显着,总体可分为高等(青岛、烟台)、中等(济南、威海、潍坊、东营)和低等水平(淄博、日照)3个等级。研究既可为定量评估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状态提供参考依据,亦可为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5年07期)

余萌[7](2015)在《刍议核安全文化定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文化评估是一项重要而专业的工作。根据核电运营企业的长期实践,可考虑从基于员工态度的综合考量以及基于安全文化弱化的探测两方面进行定量评估,保证对于安全文化的日常性、持续性监测与改进。(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力文化》期刊2015年07期)

周传猛,蒲小鹏,陈垣,花立民[8](2014)在《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定量评估——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综合评价天然草原健康状况,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两种分析方法,选取13个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构建当地的"活力-组织机构力-恢复力-人文"体系草地评价系统,并结合样方数据和文献资料,分别评价了甘南州各县2001年、2004年、2007年、2009年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在指标层中,草地系统活力(B1)、组织机构力(B2)、恢复力(B3)和人文(B4)的权重分别为0.373 1、0.361 0、0.216 8和0.049 1;人文层次的"旅游产值占GNP比重"其权重仅为0.049 1,说明人文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较小;植被状况的总权重值0.550 7,说明了植被在牧区生态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各县草地近10a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大多数在不健康域之间波动,并有向崩溃域方向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杨何群,周红妹,柏桦,王蔚[9](2013)在《城市人居热环境遥感定量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复杂巨系统,城市人居热环境以下垫面温度为核心,受地表物理性质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对人居生活造成热环境灾害。文章提出了基于卫星遥感与地面观测相结合的人居热环境遥感定量评估体系,包括城市热场、城市生态、城市天气气侯、城市生活、城市管理5个系统层,进一步分为17个子系统层,共计33个空间可量度遥感生态社会指标参数,采用delphi法,经专家调研赋权,构建人居热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以我国新型FY-3气象卫星250m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SI数据为基础,定量评价了上海地区的热环境舒适度、热灾害危机度,以及人居热环境适宜指数。结果表明,上述体系能有效实现人居热环境监测评估的客观化与精细化,评估指标可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热环境的适宜程度,对城市热环境灾害监测预警具有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2013上海遥感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2-01)

李新运[10](2013)在《我国区域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对区域低碳发展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是管理部门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区域低碳发展系统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构建区域低碳发展概念模型,建立区域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并分配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和模糊聚类方法对我国各省级区域的低碳发展进行定量评价和聚类分析,将我国低碳发展分为叁个类型区,并针对各类型区的低碳发展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定量评估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四个方面选取了17项指标探索构建了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定量评估指标体系,在计算方法上采取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对于各单位横向比较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鹤岗市气象部门为例进行了分析,哈尔滨市和鹤岗市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分别为73.84分和38.62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两个市(地)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从哈尔滨和鹤岗的对比分析中可见,哈尔滨市在高级职称科技人员数量占比和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人数方面相对于鹤岗市都具有明显优势,而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和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都是在气象科技领域具有较强实力的人才,这就为哈尔滨市的气象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也是哈尔滨市气象创新能力高于鹤岗市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创新投入是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任何创新性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虽然投入的多少与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不存在正相关,但是相对充足的资金却为气象创新提供了基础保障和支撑,是开展气象创新活动的前提;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是气象创新活动的助力,无论资金的投入,还是政策的倾斜都为气象创新活动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促进了气象创新活动的开展。哈尔滨市气象部门在以上叁点相对于鹤岗市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哈尔滨市的气象科技创新产出和气象科技创新成效也要优于鹤岗市,进而直接决定了哈尔滨市的气象科技创新能力远远领先于鹤岗市。但值得注意的是哈尔滨市气象创新能力远远高于鹤岗市,但是在气象创新成效方面虽有优势,但不显着。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预报准确率是气象工作的核心,也是气象科技创工作要实现的核心目标之一,而目前预报准确率的提升难度较大,在黑龙江省气象发展"十叁五"规划中,24小时晴雨和气温预报准确率2020年目标仅较现状提升2%,由此可以看出预报准确率的提升与气象科技创新的相关性不够密切。二是气象工作的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因此采用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作为气象科技创新成效的指标是必须的,但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会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因子。虽说目前来看,二者创新成效相差不大,但量变决定质变,如果未来哈尔滨市气象局能够不断积累人才、加大投入,创新产出会更大,那么创新成效将会明显提高。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指标选取较为合理,可应用于各省(区、市)及市(地)级气象部门的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定量化评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量评估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晖,李涛.毕业要求达成度定量评估体系探究——以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

[2].陈莉,矫玲玲,李百超,李帅.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探索研究(9)[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气象高质量发展.2018

[3].杜梦洁.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新疆草地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定量评估[D].新疆大学.2018

[4].李磊,韩非,杨海燕,高尧,云杉.基于成果产出的工程中心定量评估指标体系优化[J].云南科技管理.2017

[5].赵旭东,陈志龙,龚华栋,郭东军.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易损性定量评估[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杨洋,王晨,章立玲,何春阳.基于国家规划的新型城镇化状态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5

[7].余萌.刍议核安全文化定量评估体系的构建[J].当代电力文化.2015

[8].周传猛,蒲小鹏,陈垣,花立民.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定量评估——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4

[9].杨何群,周红妹,柏桦,王蔚.城市人居热环境遥感定量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C].2013上海遥感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10].李新运.我国区域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估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

标签:;  ;  ;  ;  

定量评估体系论文-李晖,李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