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壳聚糖在园艺产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薛思玥[1](2021)在《基于食品安全视角下生物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述了生物保鲜技术的概念、保鲜机制以及基于食品安全视角下生物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生物保鲜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生物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深入应用提供一定的建议。
阿地拉·阿不都拉[2](2021)在《三种保鲜剂对苹果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虽然属于较耐贮运品种,可以实现周年供应,但在长距离贮运过程中若不采取保鲜措施会发生轻微褐变或腐烂现象,严重影响果实的感官品质,降低商品价值,给贮藏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采用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单独和复合处理,然后分析了不同保鲜处理对贮藏过程中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感官和理化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贮藏初期,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单独和复合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苹果感官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着,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保鲜处理间的差异逐渐显着,与对照处理比较,所有保鲜处理对苹果感官品质均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够有效保持苹果果实外观,滋味和质地,抑制苹果果香降低速率,维持果实较高甜度,脆度及酸度,有效减缓了果实硬度下降,显着控制了果实粉质性的增加,能够显着延长苹果的贮藏期,尤其是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复合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从糖心的变化来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糖心面积逐渐缩小,低温贮藏4-5个月时,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糖心基本消失,保鲜处理和低温对照处理对糖心的影响差异不大,而常温对照处理的糖心消失较快,仅贮藏一个月就基本消失,说明贮藏温度是影响糖心的重要因素。从感官指标综合来看,影响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是贮藏时间和温度,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复合处理能够一定程度地维持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2)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贮藏过程中苹果果实失水率不断上升,硬度下降,TA、Vc、DPPH、蔗糖、山梨醇含量逐渐下降,总酚、总黄酮、葡萄糖、果糖含量逐渐上升,说明贮藏时间是影响苹果理化指标的重要因素。在贮藏初期,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单独和复合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苹果理化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着,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保鲜处理之间的差异以及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越来越显着,其中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复合处理的理化指标变化相对较小,说明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复合处理有利于维持贮藏过程中苹果理化品质,有利于苹果的贮藏保鲜。
郭芳[3](2021)在《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对虾,是我国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水产品,因为其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大众的喜爱。但由于其自身蛋白、水分含量较高,捕捞后又因微生物、内源酶以及化学作用极易腐败变质,限制了中国对虾的贮藏运输及加工产业的发展。传统的中国对虾贮藏方式虽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却会造成中国对虾的营养及风味流失,影响食用价值。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保鲜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以延长其货架期,来满足消费者和加工企业对于中国对虾的各种需要。目前,冰温技术作为第三代低温保鲜技术因具有可行性强及保鲜品质好等优点而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已被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保鲜过程中。壳聚糖涂膜保鲜作为一种无毒且有效的新型保鲜技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对于其保鲜研究主要集中于鱼类产品及特定鱼种中,缺乏对甲壳类水产品的研究,且两种保鲜技术相结合对甲壳类水产品贮藏品质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以中国对虾为原料,研究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从蛋白变性与降解、气味滋味变化等方面初步探讨该技术对中国对虾品质保持的内在原因,旨在为中国对虾及甲壳类水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温度测量探针确定中国对虾的冰点温度,通过监测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比较了冰温与冷藏条件下中国对虾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冰点温度约为(-2.2±0.1)℃;冷藏组的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RS)和汁液流失率等指标均高于冰温组;冷藏组感官评分低于冰温组;色差与质构特性(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也展现出不同的变化,冰温组的a*值、b*值和L*值与新鲜样品更为接近,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更好;冷藏组的货架期为5 d-6 d,而冰温组的货架期达到8 d-10 d。冰温组在贮藏中后期出现了感官品质的劣变,说明冰温贮藏技术的保鲜效果仍需进行下一步研究。(2)为了进一步改善中国对虾在冰温条件下的贮藏品质情况,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保鲜技术对中国对虾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到达贮藏末期时,壳聚糖复合涂膜的中国对虾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较空白对照组下降约40%,中国对虾的脂肪氧化得到显着抑制;此外,其样品p H值、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汁液流失率上升均缓慢,色差、感官评价与化学指标变化幅度更小;水分分布与质构特性变化也进一步发现壳聚糖复合涂膜能有效抑制虾体品质劣变。(3)以中国对虾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功能特性、蛋白质变性及降解情况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等为测定指标,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技术对中国对虾质构特性保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为22.35%;蛋白质生化特性分析显示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可以使中国对虾冰温贮藏期内肌动球蛋白的盐溶性、巯基含量和Ca2+-ATP活性上升速率得以延缓,有效控制蛋白质变性;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壳聚糖复合涂膜可以抑制蛋白质的降解;肌肉组织微观结构(MFI)出现变化,肌节间隙变大,肌肉组织面积的比例减小程度也低于单一涂膜组与空白对照组,表明虾体新鲜度处于较好状态。(4)通过测定中国对虾的风味感官评价及其气味与滋味分析,研究了壳聚糖复合涂膜结合冰温技术对中国对虾其保持作用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涂膜的风味感官评分下降速度最慢。电子鼻分析发现,在Loading分析中,传感器R(7)W1W贡献率最大,R(2)W5S次之,而R(9)W2W和R(4)W6S两者贡献率相似。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法(LDA)及雷达图分析表明到达贮藏末期时,壳聚糖复合组的气味特性与新鲜样品最为相似,可以有效维持其固有风味。此外,电子舌结果也显示滋味的变化主要由第一主成分贡献,各组滋味在0 d~4d内变化较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味与咸味出现不同变化趋势。
黄玉咪[4](2021)在《采前和采后EVA与CTS涂膜对芒果保鲜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芒果是着名热带水果之一,因其果实香味浓郁、风味好、营养丰富而深受种植者和消费者的喜爱,然而芒果成熟于高温高湿季节,采后呼吸旺盛,采前或采后病虫害侵染更是加速其腐烂变质,缩短其贮藏货架期。因此研发采用既能减少农药使用量,又能提高果实质量安全和保鲜效果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桂热82号’和‘台农一号’芒果为材料,分别于采摘前30 d和采收后采用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壳聚糖复合物涂膜(EVA)和1%壳聚糖浸涂(CTS)处理,研究采后果实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和果品品质的变化,同时通过q PCR检测其成熟衰老过程中与乙烯生物合成及其乙烯受体关键基因的表达。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采前和采后EVA、CTS涂膜处理均能显着降低芒果的腐烂率、失重率,延缓硬度的下降,抑制总色差(△E)的变化,而且EVA涂膜处理的的效果优于CTS处理。采前和采后EVA、CTS涂膜处理均显着延缓芒果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抑制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的上升,且采前EVA相比CTS处理,其更显着的抑制其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的积累;采后EVA处理比CTS处理显着延缓‘台农一号’叶绿素的下降,抑制芒果类胡萝卜、花青素含量的上升。采前和采后EVA、CTS处理均显着延缓了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延缓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而且EVA处理比CTS处理抑制芒果糖酸转化的效果更显着。2.与清水对照CK处理相比,采前和采后EVA、CTS涂膜处理能够显着抑制芒果丙二醛(MDA)的增加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延缓芒果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下降,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 A)的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提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而且EVA处理对MDA、GSSG、GSH、As A、GR的效果显着优于CTS处理。3.与清水对照CK处理相比,采前和采后EVA、CTS涂膜处理能够显着延缓多酚含量的下降,抑制芒果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着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而且EVA处理对抑制芒果PPO活性和提高芒果SOD、CAT的活性效果显着优于CTS处理。EVA处理显着提高了芒果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芒果类黄酮的含量,但CTS处理对芒果类黄酮含量影响不显着,且显着降低了‘台农一号’的POD活性。采前EVA处理对延缓‘桂热82号’多酚含量下降的效果比CTS处理更显着,不过两者采后处理对延缓‘台农一号’多酚含量的下降的效果差异不显着。4.与清水对照CK处理相比,采后EVA、CTS涂膜处理能够显着减少‘台农一号’乙烯释放,降低1-氨基环丙烷羧酸合成酶(ACS)和1-氨基环丙烷羧酸氧化酶(ACO)的活性,抑制乙烯受体ETR1、ETR2、ERS1的表达。虽然EVA、CTS处理对减少芒果乙烯释放差异不显着,但EVA处理比CTS处理能更显着的抑制芒果ACO、ACS活性、抑制ETR1、ETR2、ERS1的表达。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示,采前CK、EVA、CTS处理的腐烂率均与失重率、类胡萝卜素、丙二醛的含量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与叶绿素、硬度极显着或显着负相关。采后CK、EVA、CTS处理的腐烂率均与失重率、类胡萝卜素含量、丙二醛含量、SSC含量、CAT活性、乙烯释放量、ETR1相对表达量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与叶绿素极显着或显着负相关。
李金星[5](2021)在《改性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水果保鲜研究》文中指出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可食性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是由于壳聚糖难溶于水,且抑菌范围窄、抑菌效果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壳聚糖通常与其他物质进行复配,可增强抑菌效果;此外对壳聚糖进行改性,使其具有水溶性,从而拓展壳聚糖的应用领域。本文针对水果贮藏过程中的保鲜问题,以壳聚糖为原料,进行改性,制备巯基化壳聚糖;以巯基化壳聚糖为基质,与结冷胶共混,加入甘油作为增塑剂,添加氯化钙补充Ca2+、纳他霉素作为抑菌剂,通过溶液共混制备巯基化壳聚糖复合膜,以期提高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抑菌性能。以成膜的综合性能为指标优化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分析改性壳聚糖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以及透光率等各项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之上,以脆红李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巯基化壳聚糖复合膜对脆红李的保鲜效果。本研究为巯基化壳聚糖复合膜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壳聚糖为原料进行改性,壳聚糖上的氨基与N-乙酰-L-半胱氨酸上的羧基反应脱去一分子水,使两者键合到一起,从而使壳聚糖上连接上巯基。以巯基含量为指标,制备出巯基含量高、水溶性好的巯基化壳聚糖。2.以结冷胶、甘油、氯化钙和纳他霉素为单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改性壳聚糖复合膜中各物质的最佳添加量:结冷胶0.10 g,甘油0.50 g,氯化钙0.30 g,纳他霉素0.01 g。3.在单因素基础,进行了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以拉伸强度为响应指标。得出改性壳聚糖复合膜最佳配比:结冷胶添加量为0.18 g,甘油添加量为1.00 g,氯化钙添加量为0.17 g。此时改性壳聚糖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4.99 MPa。4.以酵母菌、青霉菌、灰霉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种,探索改性壳聚糖复合膜中纳他霉素的最佳添加量,采用牛津杯法,以抑菌圈大小表示抑菌效果,结果表示纳他霉素对酵母菌、青霉菌和灰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在该复合膜中纳他霉素的最佳添加量为0.03 g。5.将优化后的改性壳聚糖复合膜配方应用于脆红李的贮藏保鲜,设计包裹组、涂膜组以及空白组,发现包裹组的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其他两组,能够将脆红李的贮藏期延长,有效的延缓了脆红李的腐败变质。
袁兴铃[6](2021)在《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枸杞、葡萄配送物流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实验以相变潜热、onset温度(起始融化温度)、过冷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差式量热扫描仪(DSC)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蓄冷剂的最佳配方,并与冰及市售蓄冷剂进行冷量和控温效果的对比。得到自制蓄冷剂后将其运用于蓝莓、枸杞和葡萄三种浆果的配送物流中,以微环境气调箱为载体进行模拟物流,以泡沫箱和精准温控箱为载体进行模拟配送贮藏,在模拟配送物流期间测定浆果的感官指标、营养指标、生理指标、酶活性的变化及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筛选得到最佳配送物流方式,得到结果如下:1.蓄冷剂的配方为:5.0%甘露醇、1.0%NaCl、2.0%硼砂、2.5%高吸水性树脂。相较于冰及市售蓄冷剂,自制蓄冷剂冷量最高可达11.44 kJ,且自制蓄冷剂的冷量-时间曲线与冰最为接近,而市售蓄冷剂的冷量显着低于冰及自制蓄冷剂;空箱和实载控温时,自制蓄冷剂所在箱体内最低温度可达-1.42℃,且温度监测期间箱内温度始终低于冰和市售蓄冷剂所在空箱。2.在蓝莓的模拟配送物流实验中,添加了蓄冷剂的处理组由于有冷源的存在因而温度更低,从而使蓝莓的感官状态更佳,营养成分消耗速度更慢。在30 d贮后模拟常温物流3 d时,mMAP(micro-environment modified atomosphere packaging,微环境气调箱)+蓄冷剂组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花青素含量分别较mMAP组高1.19%、0.04%、6.11 mg·100g-1、6.63mg·100g-1,且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此外,模拟配送中所使用的精准温控箱可使蓝莓模拟配送贮藏环境温度波动更小,同样具有提高果实贮藏品质的作用,并有利于酯类等有利香气成分的释放,且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二者联用后可有效延长蓝莓配送贮藏期至45 d。模拟配送贮藏60 d后,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蓝莓的好果率为79.54%,软果率仅为17.87%,风味指数和果霜覆盖指数均在70%以上,ΔE低于2,L值达27.03,硬度为3.35 kgf,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花青素含量分别为10.08%、0.62%、41.49 mg·100g-1、62.51 mg·100g-1。3.在枸杞的模拟配送物流实验中,蓄冷剂与精准温控箱发挥的效果与在蓝莓中的应用效果类似。物流期间mMAP+蓄冷剂组枸杞的色泽变化更小,营养物质消耗速度更慢,且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及PPO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POD酶活性较高,其中两组枸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物流期间变化不大,营养物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在0+2 d时,mMAP+蓄冷剂组枸杞的VC含量较mMAP组高9.37 mg·100g-1,在0+1 d和20+1 d时,两组枸杞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差异最大,分别为5.77、7.60 mg·g-1。此外,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二者联用后应用于枸杞模拟配送中可有效延长枸杞配送贮藏期至30 d,并有利于醛类、萜类等有利香气成分的释放。贮藏40 d后,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枸杞的腐烂率、霉变率、软果率分别为4.11%、4.50%、5.08%,好果率达85.73%,远高于CK组的55.15%,ΔE低于3,L值达34.1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14.48%、0.31%、12.58 mg·100g-1、6.10 mg·g-1。4.在葡萄的模拟配送物流实验中,蓄冷剂与精准温控箱发挥的效果与在蓝莓和枸杞中的应用效果类似。物流期间mMAP+蓄冷剂组枸杞的色泽变化更小,硬度更高,营养物质消耗速度更慢,且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及PPO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POD酶活性较高,在30+3 d时,mMAP+蓄冷剂组葡萄的腐烂率、脱粒率和果梗褐变率分别较mMAP组低10.47%、2.98%、10.00%,而在0+3d和30+3 d时,两组葡萄的好果率分别相差5.94%、12.61%。此外,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二者联用后应用于葡萄模拟配送中可有效延长葡萄配送贮藏期至45 d,并有利于醛类、萜类、酯类等有利香气成分的释放。贮藏60 d后,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葡萄的腐烂率、脱粒率、果梗褐变率分别为10.05%、4.50%、28.33%,好果率达86.63%,高于CK组的70.23%,果皮和果肉硬度分别为4.97、0.89 kgf,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梗叶绿素含量、果肉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4.18%、0.53%、2.74 mg·100g-1、2.68 mg·g-1、1.21 mg·g-1。经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后得到不同配送物流条件下三种浆果的品质排序为:mMAP+蓄冷剂组>mMAP组,精准温控箱+蓄冷剂组>精准温控箱组>CK+蓄冷剂组>CK组。
李雪[7](2021)在《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马铃薯淀粉为成膜基材,壳聚糖和纳米TiO2为增强相,通过溶液共混法将1%(w/w)壳聚糖乙酸溶液与5%(w/w)马铃薯淀粉糊化液,按照4:6(w/w)的比例均匀混合后,加入0.1%(w/w)纳米TiO2流延成膜,制备马铃薯淀粉单膜(P)、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P+Ch)、马铃薯淀粉/纳米TiO2复合膜(P+TiO2)、马铃薯淀粉/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膜(P+Ch+TiO2)。通过SEM、FTIR和XRD表征复合膜的结构与形态,探究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马铃薯淀粉成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膜的阻氧性,水蒸气透过性、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壳聚糖、纳米TiO2的复合添加对马铃薯淀粉膜阻隔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复合涂膜应用到圣女果、青椒、萝卜、蚕豆、青豆、豌豆、和竹笋鲜切片7种果蔬的贮藏保鲜中,通过测定贮藏期果蔬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失重率、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评估复合涂膜对果蔬贮藏的保鲜效果;将涂膜组的果蔬保鲜效果与空白对照组和PE保鲜组进行比较,分析涂膜保鲜的优劣;最终对四组膜的透湿性、力学强度和保鲜效果进行比较,选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和纳米TiO2组分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壳聚糖和纳米TiO2的复合添加能有效改善淀粉膜水蒸气透过性和阻氧性,提高其力学强度;四组膜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膜表现出最佳理化性能,其阻氧性比马铃薯淀粉单膜(P)、马铃薯淀粉/壳聚糖复合膜(P+Ch)、马铃薯淀粉/纳米TiO2复合膜(P+TiO2)高43.38%、7.56%、19.14%;水蒸气透过率低32.41%、39.18%、30.89%;吸湿性低58.07%、22.66%、60.91%;力学强度高47.68%、43.75%、45.89%。室温15℃贮藏12天后,果蔬涂膜组的失重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维生素、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和POD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表现出一定的保鲜性能;涂膜处理组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涂膜(P+Ch+TiO2)表现出最佳保鲜效果。结论:壳聚糖、纳米TiO2与马铃薯淀粉共混制膜,能有效改善淀粉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增强淀粉膜的力学强度和阻隔性,提高其贮存保鲜效果;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添加效果优于单一组分的添加;四组膜中,纳米TiO2/壳聚糖/马铃薯淀粉复合膜(P+Ch+TiO2),理化性能最优,保鲜效果最佳。
张兰[8](2021)在《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微胶囊的研究及在蓝莓保鲜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果蔬品质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安全、高效、便捷的保鲜技术亟待被开发和应用。植物精油是一种天然安全环保的生物保鲜剂,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果蔬采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是目前化学保鲜剂的最佳替代品。丁香精油(Clove essential oil,CEO)由于其含有大量酚类和萜类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能力。但其活性物质难溶于水、易挥发、稳定性差并且易受环境影响,在果蔬保鲜中易与果蔬发生反应产生药害,限制其应用。微胶囊技术通过壁材为芯材建立一个功能屏障,在一定时间内对芯材达到固定、保护、控释的作用,解决了植物精油的应用难题。由于蓝莓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我国对蓝莓的需求日益增大,对蓝莓保鲜技术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论文制备了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微胶囊(Clove essential oil loaded chitosan nano microcapsules,CEOM),并对其形貌结构表征分析,研究其释放行为和抗菌抗氧化活性,并将其应用于蓝莓的保鲜实验中。采用离子胶凝法以丁香精油为芯材,壳聚糖(Chitosan,CS)为壁材,三聚磷酸钠(Sodiumtripolyphosphate,TPP)为交联剂,制备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制备纳米微胶囊的最佳条件是:CS和CEO的质量比为1:0.8,CS和TPP的质量比为3:1,CS溶液的pH值为4.4,此条件下制备的CEOM平均粒径为236.67 nm,包埋率达39.02%,尺寸分布均匀,稳定性强。通过SEM、TEM表征制得的CEOM的形貌特征为类球状,表面光滑,具有核壳结构。FT-IR表征证明CEOM中有CEO的存在,证明微胶囊包埋成功。缓释行为模拟实验研究表明CEOM的释放行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10天的快速释放阶段,以及10天后的缓慢释放阶段。说明壳聚糖纳米载体可以延长丁香精油的释放周期,控制其缓慢释放。使用组织分离法对自然发病的蓝莓果实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证明引起蓝莓腐败的病原菌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和青霉菌(Penicillium)。CEO和CEOM对蓝莓的3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EO添加量较高时对灰葡萄孢菌和青霉菌的抑制作用强于互隔交链孢菌。当CEOM的添加浓度达到25 mg/mL时,对灰葡萄孢菌和青霉菌的抑制率达到100%,对互隔交链孢菌的抑制率达80.59%,与CEO的抑制趋势相同。CEOM对蓝莓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是由CEO和CS协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抗氧化实验得出CEOM的IC50为0.401 mg/mL,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将CEOM应用于蓝莓的货架期贮藏中,评估蓝莓果实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CEOM处理结合5℃贮藏可以很好地维持蓝莓机体内活性物质的含量,延缓果实软化,降低失重率和腐烂率,可以很好的维持蓝莓的品质,将货架期延长至12天左右。本论文通过使用壳聚糖纳米载体对丁香精油进行的封装,有效提高了精油的稳定性,并控制其缓慢释放,拓展了丁香精油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范围。探究了丁香精油及其纳米微胶囊对蓝莓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和抗氧化活性,及其对货架期蓝莓果实的保鲜效果,为开发新型天然果蔬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彭俊森,董晓庆,田欢,罗登灿,班成均,黄世安,朱守亮[9](2021)在《壳聚糖复合涂膜研究现状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壳聚糖作为一种无毒、无害、可延长果蔬产品贮藏期和货架期的可食性膜,在果蔬保鲜上得到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单一壳聚糖膜局限性明显,制约其实际应用,壳聚糖复合涂膜成为了发展趋势。本文就目前壳聚糖复合涂膜的各种类型进行总结,分析了其保鲜机制、影响因素、存在不足和未来市场应用趋势,以期为研究壳聚糖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范凯[10](2020)在《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新鲜、营养的鲜切果蔬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然而,新鲜果蔬经鲜切加工后易发生细胞组织褐变、营养成分流失、质地软化、水分损失和微生物侵染等问题,从而加快了鲜切果蔬的品质劣变,缩短了产品货架期。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方法对鲜切果蔬品质保持和货架期延长意义重大。本文以鲜切生菜和黄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及气调联合处理对鲜切蔬菜冷藏期间品质、生理、微生物及货架期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为鲜切蔬菜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在鲜切蔬菜保鲜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揭示超声波处理对鲜切蔬菜气调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声波联合普通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气调处理降低了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失重率,抑制了抗坏血酸的下降和色泽的变化,延缓了鲜切生菜叶绿素的降解、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及鲜切黄瓜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同时,降低了鲜切生菜和黄瓜的水分流动性和微生物生长,保持了鲜切黄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超声波处理5 min与15 min相比,超声波处理10min联合气调能更好地保持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品质,且将其货架期均延长至12天。此外,研究还发现超声波处理10 min联合气调能抑制鲜切生菜和黄瓜超氧阴离子(O2·—)生成量、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声波单独处理对鲜切生菜的抑菌效果和货架期延长是有限的,研究了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ε-聚赖氨酸浓度(0-0.5 g/L)的增加,抑制微生物效果增加,当ε-聚赖氨酸浓度从0.4 g/L增至0.5g/L时,ε-聚赖氨酸对鲜切生菜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菌数量无显着性差异。综合考虑使用成本和抑菌效果,选取0.4 g/L作为最适浓度。超声波、ε-聚赖氨酸处理尤其是结合处理能明显减缓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失重率、呼吸强度和色差的上升,延缓了鲜切生菜中总酚、抗坏血酸和叶绿素的降解,抑制了鲜切生菜PPO和POD活性的上升,降低了鲜切生菜冷藏期间水分流动性,抑制了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微生物生长。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处理提高了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品质,且将其货架期延长至15天。同时,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能延缓鲜切生菜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了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控制鲜切蔬菜冷藏期间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其品质,研究了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碳量子点的粒径尺寸约为0.54-0.83 nm,处于典型的碳量子点尺寸范围内。碳量子点的红外光谱图和X衍射图谱显示碳量子点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如-OH、-COOH等),从而呈现出良好的亲水性和水溶性。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的抑菌性随碳量子点浓度(0-4.5%)的增加而增加。与其他涂膜处理相比,4.5%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对微生物抑制效果更好,有利于鲜切生菜和黄瓜的保鲜。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尤其是结合处理能明显延缓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失重率和呼吸强度的上升及抗坏血酸的下降,抑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下降,降低了鲜切生菜叶绿素的降解。同时抑制了鲜切生菜和黄瓜PPO和POD活性的上升及鲜切黄瓜MDA含量的升高,保存了鲜切黄瓜的气味和滋味,限制了冷藏期间鲜切生菜和黄瓜的水分流动性。另外,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处理明显抑制了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微生物生长,减少了鲜切生菜和黄瓜的腐败变质,且将其货架期分别延长至18天和15天。通过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机理分析发现,与超声波、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处理相比,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能更好地延缓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的衰老进程。针对普通气调包装鲜切蔬菜贮藏期间的缺氧状态及商用聚合物薄膜的气体阻隔性能限制气调包装的适用性问题,研究了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及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100μm微孔气调处理可以提供适宜的O2和CO2气体浓度。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100μm微孔气调处理抑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失重率和MDA含量的上升,减缓了鲜切黄瓜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保留了鲜切黄瓜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等主要风味物质,限制了冷藏期间鲜切黄瓜的水分流动性。通过比较发现,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4个微孔(100μm)气调处理对鲜切黄瓜冷藏期间的保鲜效果更好。另外,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4个微孔(100μm)气调有助于延缓鲜切黄瓜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了自由基的积累。
二、壳聚糖在园艺产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壳聚糖在园艺产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食品安全视角下生物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食品安全视角下生物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优势 |
1.1 生物保鲜技术概述 |
1.2 应用优势 |
1.2.1 安全无毒副作用 |
1.2.2 可降解 |
2 生物保鲜技术应用进展 |
2.1 动物源保鲜剂保鲜研究进展 |
2.1.1 壳聚糖 |
2.1.2 蜂胶 |
2.1.3 抗菌肽 |
2.2 植物源保鲜剂保鲜研究进展 |
2.2.1 香辛料 |
2.2.2 植物精油 |
2.2.3 天然酚类保鲜剂 |
2.3 微生物源保鲜剂保鲜研究进展 |
2.4 酶类保鲜剂保鲜研究进展 |
2.4.1 溶菌酶 |
2.4.2 葡萄糖氧化酶 |
3 结语 |
(2)三种保鲜剂对苹果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苹果概述 |
1.2 苹果贮藏保鲜技术 |
1.2.1 低温贮藏 |
1.2.2 化学保鲜 |
1.2.3 涂膜保鲜 |
1.3 1-MCP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4 壳聚糖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5 GABA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第2章 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单独和复合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苹果感官品质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内容 |
2.2.2 感官评价室 |
2.2.3 样品制备 |
2.2.4 评价方法的步骤 |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糖心的影响 |
2.3.2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果香的影响 |
2.3.3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甜度的影响 |
2.3.4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酸度的影响 |
2.3.5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硬度的影响 |
2.3.6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脆度的影响 |
2.3.7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粉质性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1-MCP、壳聚糖和γ-氨基丁酸单独和复合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苹果理化品质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失水率 |
3.2.2 硬度 |
3.2.3 可滴定酸 |
3.2.4 维生素C |
3.2.5 总酚 |
3.2.6 总黄酮 |
3.2.7 DPPH抗氧化 |
3.2.8 糖的测定 |
3.3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失水率的影响 |
3.4.2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硬度的影响 |
3.4.3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可滴定酸的影响 |
3.4.4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Vc的影响 |
3.4.5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总酚的影响 |
3.4.6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总黄酮的影响 |
3.4.7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DPPH的影响 |
3.4.8 三种保鲜剂苹果葡萄糖的影响 |
3.4.9 三种保鲜剂对苹果蔗糖的影响 |
3.4.10 不同保鲜处理对苹果果糖的影响 |
3.4.11 不同保鲜处理对苹果山梨醇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中国对虾概述 |
1.1.1 生产现状及营养价值 |
1.1.2 中国对虾腐败机理 |
1.2 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1 低温保鲜技术 |
1.2.2 气调保鲜技术 |
1.2.3 辐照保鲜技术 |
1.2.4 超高压保鲜技术 |
1.2.5 化学保鲜技术 |
1.2.6 生物保鲜技术 |
1.2.7 联合保鲜技术 |
1.3 冰温保鲜技术 |
1.3.1 冰温保鲜技术的概述及保鲜机理 |
1.3.2 冰温保鲜技术的优越性 |
1.3.3 冰温保鲜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研究进展 |
1.4 主要生物保鲜剂概述 |
1.4.1 壳聚糖概述 |
1.4.2 ε-聚赖氨酸概述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同贮藏温度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和试剂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
2.2.2 冰点测定 |
2.2.3 微生物评价指标 |
2.2.4 化学评价指标 |
2.2.5 物理评价指标 |
2.2.6 感官评价 |
2.2.7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冰点温度测定 |
2.3.2 微生物评价 |
2.3.3 化学评价 |
2.3.4 物理评价 |
2.3.5 感官评价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贮藏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生物保鲜剂的制备及样品处理 |
3.2.2 微生物评价指标 |
3.2.3 化学评价指标 |
3.2.4 物理评价指标 |
3.2.5 感官评价 |
3.2.6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微生物评价 |
3.3.2 化学评价 |
3.3.3 物理评价 |
3.3.4 感官评价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蛋白质生化特性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中国对虾样品处理 |
4.2.2 中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测定 |
4.2.3 肌动球蛋白提取 |
4.2.4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测定 |
4.2.5 巯基含量测定 |
4.2.6 Ca~(2+)-ATPase活性测定 |
4.2.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4.2.8 微观结构的测定 |
4.2.9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中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 |
4.3.2 肌动球蛋白盐溶性变化 |
4.3.3 巯基含量变化 |
4.3.4 Ca~(2+)-ATPase活性变化 |
4.3.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4.3.6 微观组织结构变化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冰温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贮藏期间气味及滋味的影响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生物保鲜膜的制备及样品处理 |
5.2.2 气味轮廓测定 |
5.2.3 滋味轮廓测定 |
5.2.4 感官评价 |
5.2.5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气味轮廓图分析 |
5.3.2 滋味轮廓图分析 |
5.3.3 感官分析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采前和采后EVA与CTS涂膜对芒果保鲜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芒果产业概述 |
1.1.1 芒果种植现状 |
1.1.2 芒果采后生理特性变化 |
1.1.3 氧化还原系统对果蔬成熟的作用 |
1.1.4 乙烯代谢对果蔬成熟的作用 |
1.2 芒果贮藏保鲜的研究现状 |
1.2.1 化学技术 |
1.2.2 物理技术 |
1.2.3 生物技术 |
1.3 涂膜技术在果蔬中的应用 |
1.3.1 壳聚糖的性质及应用 |
1.3.2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性质及应用 |
1.3.3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壳聚糖的应用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1 采前涂膜试验材料及方法 |
2.1.2 采后涂膜试验材料及方法 |
2.1.3 试剂的制备 |
2.1.4 主要试剂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2.2 指标的测定方法 |
2.2.1 色差的测定 |
2.2.2 腐烂率的测定 |
2.2.3 失重率的测定 |
2.2.4 硬度的测定 |
2.2.5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2.2.6 可滴定酸的测定 |
2.2.7 可溶性糖的测定 |
2.2.8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2.2.9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2.2.10 电导率的测定 |
2.2.11 GSH和GSSG的测定 |
2.2.12 VC的测定 |
2.2.13 GR和APX活性的测定 |
2.2.14 花青素、类黄酮和多酚的测定 |
2.2.15 PPO的测定 |
2.2.16 POD、SOD和CAT的测定 |
2.2.17 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
2.2.18 芒果ACO和ACS活性的测定 |
2.2.19 芒果果实乙烯受体ETR1、ETR2、ERS2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采前与采后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
3.1.1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腐烂率的影响 |
3.1.2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皮色差的影响 |
3.1.3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
3.1.4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硬度的影响 |
3.1.5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叶绿素类的影响 |
3.1.6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
3.1.7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花青素的影响 |
3.1.8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3.1.9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1.10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3.2 采前与采后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脂化反应和细胞透性的影响 |
3.2.1 涂膜处理对芒果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2.2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电导率的影响 |
3.3 采前与采后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 |
3.3.1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GSSG含量的影响 |
3.3.2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GSH含量的影响 |
3.3.3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VC含量的影响 |
3.3.4 涂膜处理对采芒果果实APX活性的影响 |
3.3.5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GR活性的影响 |
3.3.6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3.3.7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多酚含量的影响 |
3.3.8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PPO活性的影响 |
3.3.9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
3.3.10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SOD活性的影响 |
3.3.11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CAT活性的影响 |
3.4 采后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乙烯代谢途径的影响 |
3.4.1 涂膜处理对采后芒果果实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
3.4.2 涂膜处理对采后芒果果实ACS活性的影响 |
3.4.3 涂膜处理对采后芒果果实ACO活性的影响 |
3.4.4 涂膜处理对采后芒果果实ETR1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3.4.5 涂膜处理对采后芒果果实ETR2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
3.4.6 涂膜处理对采后芒果果实ERS2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
3.5 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5.1 采前涂膜处理‘桂热8号’芒果腐烂率与各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3.5.2 采后涂膜处理‘台农一号’芒果腐烂率与各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涂膜处理对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
4.2 涂膜处理对芒果脂化反应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4.3 涂膜处理对芒果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 |
4.4 涂膜处理对芒果乙烯代谢的影响 |
5 结论 |
6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改性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水果保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壳聚糖的改性研究现状 |
1.2.2 巯基化壳聚糖的研究现状 |
1.2.3 壳聚糖复合保鲜膜的研究现状 |
1.2.4 结冷胶的研究现状 |
1.2.5 李子的研究现状 |
1.2.6 水果采后贮藏保鲜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探索巯基化壳聚糖制备方法 |
1.3.2 制备改性壳聚糖复合膜的单因素试验 |
1.3.3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成膜条件的优化 |
1.3.4 探索抑菌剂的最佳添加量 |
1.3.5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在水果保鲜上的应用研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壳聚糖的巯基化改性 |
2.2.2 单一膜及巯基化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 |
2.2.3 复合膜性能的测定 |
2.2.4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最佳配方优化方法 |
2.2.5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抑菌性的测定 |
2.2.6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在脆红李保鲜中的应用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最佳配方优化 |
3.1.1 巯基化壳聚糖的巯基含量 |
3.1.2 单一膜力学性能的测定 |
3.1.3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1.4 响应面试验结果 |
3.1.5 小结 |
3.2 改性壳聚糖复合保鲜液的抑菌效果 |
3.3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对脆红李保鲜效果的影响 |
3.3.1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对脆红李好果率的影响 |
3.3.2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对脆红李失重率的影响 |
3.3.3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对脆红李硬度的影响 |
3.3.4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对脆红李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3.3.5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对脆红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3.3.6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对脆红李VC含量的影响 |
3.3.7 小结 |
4 讨论与小结 |
4.1 巯基化壳聚糖的制备 |
4.2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优化 |
4.3 改性壳聚糖复合膜应用于脆红李保鲜研究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枸杞、葡萄配送物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蓝莓、枸杞和葡萄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价值概述 |
0.1.1 蓝莓 |
0.1.2 枸杞 |
0.1.3 葡萄 |
0.2 蓝莓、枸杞和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0.3 蓄冷剂在生鲜果蔬贮运中的应用 |
0.3.1 蓄冷材料简介 |
0.3.2 蓄冷剂在生鲜果蔬贮运中的应用 |
0.4 精准温控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
0.5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0.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0.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0.5.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章 蓄冷剂的研制及控温规律研究 |
1.1 实验目的 |
1.2 实验方案 |
1.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
1.3.1 实验材料 |
1.3.2 实验试剂 |
1.3.3 仪器与设备 |
1.4 实验方法 |
1.4.1 DSC测定方法 |
1.4.2 蓄冷剂的控温效果测定方法 |
1.4.3 数据处理 |
1.5 结果与分析 |
1.5.1 蓄冷剂的配方筛选结果 |
1.5.2 自制蓄冷剂与市售蓄冷剂的对比分析 |
1.6 小结 |
第2章 蓝莓配送物流保鲜技术研究 |
2.1 实验目的 |
2.2 实验方案 |
2.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
2.3.1 实验材料 |
2.3.2 实验试剂 |
2.3.3 仪器与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4.1 实验处理 |
2.4.2 感官品质的测定方法 |
2.4.3 营养品质的测定方法 |
2.4.4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2.4.5 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测定方法 |
2.4.6 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
2.4.7 数据处理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蓄冷剂在蓝莓模拟物流中的应用 |
2.5.2 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模拟配送中的应用 |
2.6 小结 |
第3章 枸杞配送物流保鲜技术研究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方案 |
3.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
3.3.1 实验材料 |
3.3.2 实验试剂 |
3.3.3 仪器与设备 |
3.4 实验方法 |
3.4.1 实验处理 |
3.4.2 感官品质的测定方法 |
3.4.3 营养品质的测定方法 |
3.4.4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3.4.5 POD酶和PPO酶的测定方法 |
3.4.6 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
3.4.7 数据处理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蓄冷剂在枸杞模拟物流中的应用 |
3.5.2 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枸杞模拟配送中的应用 |
3.6 小结 |
第4章 葡萄配送物流保鲜技术研究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方案 |
4.3 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
4.3.1 实验材料 |
4.3.2 实验试剂 |
4.3.3 仪器与设备 |
4.4 实验方法 |
4.4.1 实验处理 |
4.4.2 感官品质的测定方法 |
4.4.3 营养品质的测定方法 |
4.4.4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4.4.5 POD酶和PPO酶的测定方法 |
4.4.6 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 |
4.4.7 数据处理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蓄冷剂在葡萄模拟物流中的应用 |
4.5.2 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葡萄模拟配送中的应用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淀粉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
1.1 淀粉基膜成膜组分简介 |
1.1.1 淀粉 |
1.1.2 壳聚糖 |
1.1.3 纳米TiO_2 |
1.2 可降解性淀粉复合膜的介绍 |
1.2.1 淀粉单膜 |
1.2.2 淀粉/壳聚糖复合膜 |
1.2.3 淀粉/纳米TiO_2膜 |
1.3 淀粉复合膜研究现状 |
1.4 复合膜与涂膜 |
1.5 淀粉复合涂膜的保鲜应用现状 |
1.5.1 涂膜保鲜技术简介 |
1.5.2 淀粉基膜的涂膜保鲜 |
小结 |
第2章 淀粉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2.1.2 淀粉复合膜的制备 |
2.1.3 淀粉复合膜表征方法 |
2.1.4 淀粉复合膜理化检测指标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淀粉复合膜结构表征结果 |
2.2.2 淀粉复合膜理化性能检测结果 |
小结 |
第3章 淀粉复合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3.1.2 淀粉复合涂膜液的制备 |
3.1.3 淀粉复合膜的果蔬涂膜保鲜处理 |
3.1.4 涂膜果蔬贮藏期检测指标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淀粉复合涂膜保鲜示意图 |
3.2.2 圣女果涂膜保鲜结果 |
3.2.3 青椒涂膜保鲜结果 |
3.2.4 樱桃萝卜涂膜保鲜结果 |
3.2.5 蚕豆涂膜保鲜结果 |
3.2.6 青豆涂膜保鲜结果 |
3.2.7 豌豆涂膜保鲜结果 |
3.2.8 竹笋鲜切片涂膜保鲜结果 |
小结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获奖情况 |
(8)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微胶囊的研究及在蓝莓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水果保鲜 |
1.1.1 水果保鲜技术现状 |
1.1.2 蓝莓保鲜概述 |
1.2 植物精油微胶囊概述 |
1.2.1 植物精油微胶囊简介 |
1.2.2 植物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
1.2.3 微胶囊释放机理 |
1.2.4 植物精油微胶囊在水果保鲜中的应用 |
1.3 丁香精油概述 |
1.3.1 丁香精油的组成 |
1.3.2 丁香精油的生物活性 |
1.3.3 丁香精油在水果保鲜中的应用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2 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2.3 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微胶囊的制备 |
2.2.4 单因素实验 |
2.2.5 标准曲线测定 |
2.2.6 包埋率(EE)的测定 |
2.2.7 平均粒径与Zeta电位的测定 |
2.2.8 形貌表征 |
2.2.9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表征 |
2.2.10 缓释行为模拟测试 |
2.2.11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标准曲线测定结果 |
2.3.2 壳聚糖与丁香精油的质量比对纳米微胶囊粒径及包埋率的影响 |
2.3.3 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对纳米微胶囊粒径及包埋率的影响 |
2.3.4 壳聚糖溶液的pH对纳米微胶囊粒径及包埋率的影响 |
2.3.5 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
2.3.6 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微胶囊的红外表征 |
2.3.7 载丁香精油的壳聚糖纳米微胶囊缓释行为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微胶囊的抑菌和抗氧化效果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2.3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的抗菌效果的研究 |
3.2.4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的抗氧化效果的研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蓝莓腐败病原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检测 |
3.3.2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
3.3.3 丁香精油的抑菌活性 |
3.3.4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的抑菌活性 |
3.3.5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的抗氧化能力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2.1 原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蓝莓处理 |
4.3.2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处理对蓝莓腐烂率及失重率的影响 |
4.4.2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处理对蓝莓硬度的影响 |
4.4.3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处理对蓝莓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
4.4.4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处理对蓝莓色差的影响 |
4.4.5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处理对蓝莓总酚含量的影响 |
4.4.6 丁香精油纳米微胶囊处理对蓝莓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壳聚糖复合涂膜研究现状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类型 |
1.1 壳聚糖-酸类复合涂膜 |
1.2 壳聚糖-生物源复合涂膜 |
1.2.1 壳聚糖-植物香辛料提取物复合涂膜 |
1.2.2 壳聚糖-植物精油复合涂膜 |
1.2.3 壳聚糖-动物类天然防腐剂复合涂膜 |
1.2.4 壳聚糖-微生物类天然防腐剂的复合 |
1.3 纳米壳聚糖复合涂膜 |
1.4 其他类型壳聚糖复合膜 |
1.5 改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应用 |
1.5.1 接枝反应 |
1.5.2 酯化反应 |
1.5.3 酰化反应 |
1.5.4 季铵盐反应 |
2 壳聚糖复合涂膜的保鲜机理 |
3 影响壳聚糖复合涂膜的因素 |
3.1 相对分子质量 |
3.2 脱乙酰化程度 |
3.3 壳聚糖浓度 |
3.4 涂膜剂的选择 |
3.5 干燥周期 |
4 壳聚糖复合涂膜存在的问题 |
5 壳聚糖复合涂膜应用前景 |
5.1 新型壳聚糖复合膜 |
5.2 化学改性 |
(10)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鲜切果蔬生理及品质变化 |
1.1.1 生理变化 |
1.1.2 营养成分变化 |
1.1.3 微生物变化 |
1.2 鲜切果蔬货架期延长的新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1 货架期延长的物理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2 货架期延长的化学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3 货架期延长的生物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3 超声波与新型涂膜材料在果蔬货架期延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3.1 超声波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3.2 ε-聚赖氨酸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3.3 碳量子点/壳聚糖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4 气调包装在果蔬货架期延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4.1 普通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4.2 激光微孔气调包装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5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超声波联合普通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设备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样品处理 |
2.3.2 不同气体配比优化试验 |
2.3.3 指标测定 |
2.3.4 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不同气体配比优化结果 |
2.4.2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
2.4.3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
2.4.4 超声波联合气调对鲜切蔬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试验材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样品处理 |
3.3.2 试验设计 |
3.3.3 指标测定 |
3.3.4 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ε-聚赖氨酸处理对鲜切生菜微生物的影响 |
3.4.2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微生物的影响 |
3.4.3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失重率和色泽的影响 |
3.4.4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PPO和 POD活性的影响 |
3.4.5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总酚含量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
3.4.6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4.7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水分状态的影响 |
3.4.8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货架期的影响 |
3.4.9 超声波与ε-聚赖氨酸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设备 |
4.2.1 试验材料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碳量子点制备 |
4.3.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制备 |
4.3.3 样品处理 |
4.3.4 指标测定 |
4.3.5 统计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碳量子点的表征 |
4.4.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抑菌性 |
4.4.3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微生物的影响 |
4.4.4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生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
4.4.5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微生物与货架期的影响 |
4.4.6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气调对鲜切蔬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保鲜效果及机理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设备 |
5.2.1 试验材料 |
5.2.2 主要试剂 |
5.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激光机加工微孔包装袋 |
5.3.2 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溶液 |
5.3.3 样品处理 |
5.3.4 指标测定 |
5.3.5 统计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气体成分变化 |
5.4.2 失重率的变化 |
5.4.3 硬度的变化 |
5.4.4 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 |
5.4.5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5.4.6 风味的变化 |
5.4.7 水分状态的变化 |
5.4.8 超声波与碳量子点/壳聚糖涂膜联合激光微孔气调对鲜切黄瓜冷藏作用机理探讨 |
5.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清单 |
四、壳聚糖在园艺产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食品安全视角下生物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展[J]. 薛思玥. 现代食品, 2021(15)
- [2]三种保鲜剂对苹果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D]. 阿地拉·阿不都拉.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冰温技术结合生物保鲜剂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D]. 郭芳.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4]采前和采后EVA与CTS涂膜对芒果保鲜效果的影响[D]. 黄玉咪. 广西大学, 2021(12)
- [5]改性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水果保鲜研究[D]. 李金星.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6]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在蓝莓、枸杞、葡萄配送物流中的应用[D]. 袁兴铃. 辽宁大学, 2021(12)
- [7]壳聚糖与纳米TiO2对淀粉复合膜力学强度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及复合膜在果蔬中的涂膜保鲜应用[D]. 李雪.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8]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微胶囊的研究及在蓝莓保鲜中的应用[D]. 张兰.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9]壳聚糖复合涂膜研究现状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J]. 彭俊森,董晓庆,田欢,罗登灿,班成均,黄世安,朱守亮. 浙江农业科学, 2021(01)
- [10]超声波/涂膜联合气调处理对鲜切生菜和黄瓜冷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D]. 范凯. 江南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