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祝长芝郭美荣王芳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济宁272100)

【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局部的病变的一种表现,是由于稳定性心绞痛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下,使患者的疼痛频率及程度发生变化所形成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的发生率在近年来,呈持续上升,同时也增加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为了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并采取对应的药物治疗,来减少患者的缺血及心肌损伤。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006-02

Thepathogenesisofunstableanginaandprogressindrugtreatment

ZhuChangzhiGuoMeirong,WangFang.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JiningCity,ShandongProvince,Jining272100,China

【Abstract】Unstableanginaisoneofthelocallesionofcoronaryartery,isduetothestableanginaundercertaininducingfactors,makethefrequencyanddegreeofpainin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whichisformedbythechange.Theincidenceofcoronaryheartdisease(CHD),intherisingtrendinrecentyears.Inthispaper,westudythepathogenesisofunstableangina,soastotakecorrespondingdrugtreatment,reducethepatientswithischemicmyocardialinjuryandprovidebasis.

【Keywords】Unstableangina;Thepathogenesisof

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类、危险度分层及分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划分为三种,具体包括进展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痛[1]。不稳定型心绞痛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情况可划分为没有发生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及最大化的应用抗心绞痛治疗三种。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类又可以分为初发劳力型、恶化劳力型、梗死后早期心绞痛、静息型及变异性。详情如下:患者在一个月内发生劳力性心绞痛,称之为初发劳力型;在极短的时间内,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次数多,且病情重,同时患者的硝酸甘油难以缓解,称之为恶化劳力型;在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发生的心绞痛称之为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在患者静息的时候发生的心绞痛称之为静息型;不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所引发的,并且在休息时发生的心绞痛称之为变异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度分层可划分为高危险型、中危险型及低危险型三种,高危险型是指患者在2天内多次发生静息心绞痛和梗死心绞痛,患者的ST段压不低于1毫米,并且ST段压持续时间大于20分钟;中危险型是指患者在2天时间内没有发生过静息心绞痛和梗死心绞痛,但在一个月内发生过静息心绞痛和梗死心绞痛,同时患者的ST段压不低于1毫米,并且ST段压持续时间小于20分钟;低危险型是指患者在静息外,发生的恶化性心绞痛及初发型心绞痛,同时ST段压小于等于1毫米,并且ST段压持续时间等于20分钟。

2.中医发病机制

病因,中医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因为饮食不当、寒邪入侵、年迈体虚及情志失调所致。(1)饮食不当,长期的饮食肥腻食物会导致脾胃受伤,容易产生痰液,进而导致气机不顺,引发胸痹。(2)寒邪入侵,寒气入体阻碍了体内的阳气的运行,导致胸部阳气不足,同时寒气驻留进而导致胸痹的发生。(3)年迈体虚,不稳定型心绞痛多见于老年人群,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弱,心气不足,同时肾阴亏虚使得心阴受损形成胸痹。(4)情志失调,七情失调会导致患者气血耗损,心脉阻塞,进而导致心痛。病机,在中医学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胸痹,发病的位置在心。主要是因为心脉受阻,伤及脾、胃、肾、肝、肺等器官。

3.西医发病机制

在西医上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硬化,使得患者的血管腔发生进行性狭窄而形成的一种发病机制[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之间所存在的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冠状动脉血管腔的狭窄程度多为中度和轻度狭窄。粥样斑块突发性破裂是导致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最重要的发病机制,因为斑块表面的突发性破裂,加重了血栓的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加强。由于斑块内部的胆固醇及胆固醇酯量增加,使得斑块的组成具有较强的脆性,很容易发生斑块破裂。同时患者的血压、心率、冠状局部血流紊乱等也会引起斑块破裂。

4.药物治疗进展

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主要是以抗凝治疗为主,通常采用的药物为低分子肝素、肝素等;调节脂类药物为含汀类药物,以减少血脂含量进而降低血栓的形成;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为噻氯匹定、阿司匹林等;缓解疼痛的药物有硝酸脂类药物;降血压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5.中西结合药物进展

活血祛瘀药物为灯盏花素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可以有效的起到止痛作用,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同时红花黄色注射液对血小板的活化能够有一定量的抑制作用,进而改善纤溶活性,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脉血康胶囊可以对凝血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血液的粘稠度降低,并且还会对心电图ST段有改善的作用。舒血宁注射液有补心养气,健脑醒神的作用,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血情况。心可舒药物对患者的心绞痛的发作能够起到一定的控制,可以减少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由于心可舒是由于山楂、葛根、三七、丹参及木香组成的,能够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减少血栓的形成;还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肌的供血情况。血栓通药物主要是在三七中提取的,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和补虚作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通脉止痛药物,冠心爽合剂对患者的胸闷胸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同时冠心爽合剂是由瓜蒌、薤白、三七及何首乌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滋肾活血作用。可达灵片是从中药延胡索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制剂,可以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量,进而降低心率,使得心肌的耗氧量减少,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苦碟子注射液能够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并且副作用较少。益气行血药物,颜氏益心方能够有效的温阳补气、行血化瘀的作用,且效果良好,药物食物组成为:30克的黄芪,15克的丹参、赤芍、党参、法半夏、山楂及决明子,10克的川芎、降香、菖蒲、枳壳及葛根,3克的水蛭[4]。

6.展望

目前,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上采用西药治疗的治疗效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采用中医辩证型的中药汤剂结合西药治疗,逐渐成为当前的主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方法,具有治疗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淑玲,朱成朔,刘国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8(02):210-211.

[2]徐成胜,李火平.变异型心绞痛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优先出版[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05):419-420.

[3]滕菲,王阶.血塞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3,32(09):656-657.

标签:;  ;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