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生活空间论文-申悦,塔娜,柴彦威

郊区生活空间论文-申悦,塔娜,柴彦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郊区生活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郊区,时空间行为,生活空间,活动空间

郊区生活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申悦,塔娜,柴彦威[1](2017)在《基于生活空间与活动空间视角的郊区空间研究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郊区空间已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意义逐渐凸显,需要学者立足郊区,关注郊区空间及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本文从行为主义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出发,对行为空间、生活空间、活动空间的概念进行辨析,提出了基于空间范式下的生活空间研究和基于人范式下的活动空间研究两方面研究内容。立足于郊区空间,面向居民日常生活,构建基于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论的郊区空间研究框架,基于此框架对郊区生活空间、郊区活动空间以及郊区空间的动态性进行解读和分析,试图为空间—行为互动理论的构建提供研究基础,为基于行为视角的郊区研究提供研究框架,为更好的理解郊区空间、解决郊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7年04期)

李斐然,冯健,刘杰,李泽林[2](2013)在《基于活动类型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居民生活空间重构——以回龙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550份调查问卷和第一手的访谈资料,以北京着名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包括居住空间、工作空间、购物空间和游憩空间在内的郊区大型居住区生活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制,分析了居民生活空间重构与郊区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0年来,居民对远距离居住—工作空间错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以回龙观为代表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在形成居住空间郊区化、商业和休闲空间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验证了过去10年中北京郊区化发展的高强力度。回龙观社区职能由单纯卧城向综合型社区的演变成为居民多种生活空间重构的背景,另外,不同类型的生活空间之间相互联系,某种生活空间变化往往导致另一种或几种生活空间跟随发生变化。回龙观的案例给郊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3年03期)

王振清[3](2007)在《城市化背景下的郊区生活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我国的城镇体系、城市结构、空间形态、建筑风格等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及物质环境正悄然的发生着重大改变,这一切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持续下去。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深的同时,郊区化现象也开始在国内特大城市中出现,例如表现比较明显的北京和上海。但由于我国城市化的背景大大不同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状况,所以我国城市化历程将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即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化过程而尚未开始真正的工业化之前,我们便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强劲冲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巨大的矛盾。所有这一切都在呼唤城市发展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我们必须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去认真而理性地研究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从我国城市化现状入手,对我国城市郊区的诸多问题进行理论层面上的分析研究并且更从实际的角度研究了我国郊区的现实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这些问题包括:郊区生活空间的生态平衡、文化内涵、农业与景观转化、城乡一体化、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属性,还包含郊区的建构筑物空间、街道空间、休闲空间和地下空间等物质属性。论文最后结合北京郊区现状对北京郊区的观光农业和住宅进行相应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7-06-01)

童昕,卢洋,林涛,王缉慈[4](2006)在《塑造郊区城市的创意生活空间——昌平高科技走廊发展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昌平高科技走廊的产学研联系现状高科技走廊作为昌平新城的一部分,将承担未来北京中心城人口和就业疏散的功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文化、教育、科研等领域居于无可比拟的地位。以前昌平作为卫星城和科教研发基地,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科教研发基础,目前聚集了中国政(本文来源于《北京规划建设》期刊2006年06期)

郊区生活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550份调查问卷和第一手的访谈资料,以北京着名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包括居住空间、工作空间、购物空间和游憩空间在内的郊区大型居住区生活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制,分析了居民生活空间重构与郊区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0年来,居民对远距离居住—工作空间错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以回龙观为代表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在形成居住空间郊区化、商业和休闲空间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验证了过去10年中北京郊区化发展的高强力度。回龙观社区职能由单纯卧城向综合型社区的演变成为居民多种生活空间重构的背景,另外,不同类型的生活空间之间相互联系,某种生活空间变化往往导致另一种或几种生活空间跟随发生变化。回龙观的案例给郊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郊区生活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申悦,塔娜,柴彦威.基于生活空间与活动空间视角的郊区空间研究框架[J].人文地理.2017

[2].李斐然,冯健,刘杰,李泽林.基于活动类型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居民生活空间重构——以回龙观为例[J].人文地理.2013

[3].王振清.城市化背景下的郊区生活空间研究[D].河北大学.2007

[4].童昕,卢洋,林涛,王缉慈.塑造郊区城市的创意生活空间——昌平高科技走廊发展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06

标签:;  ;  ;  ;  

郊区生活空间论文-申悦,塔娜,柴彦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