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生宋艺雯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手法多样,题材广泛,具有多种地域及人文风格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信息。中国木版年画对日本的浮世绘也有着其深远的影响,热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浮世绘套色木版画被我国明清时期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在美术形式上、人物及场景的平民化的取材上以及制作工艺技法上深深的影响着。
关键词:木版年画;文人画;浮世绘
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手法多样,题材广泛,具有多种地域及人文风格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信息。鲜明而又深切的传达了我国艺术的民族心理,对中国文人画以及日本浮世绘都有深而广泛的影响。中国木版年画也可以说是我国悠久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他传承至今乃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文明的巨大财富。而今我们对其保护和发掘的还不够深入,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应当继续努力挖掘和传承其艺术魅力,大力发展其艺术特点,使其在现今艺术领域内绽放璀璨的光芒。
中国木版年画对中国文人画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唐朝之后,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每况愈下。更甚者,在宋元之后,中国文人画中的人物却成为了景致中的点缀。而年画中对人物的描绘则是继承了汉唐盛行之时的写实风格,这时的人物画始终是木版年画中的主体。而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通过对其研究还找到了国画与木版年画的融贯之处。国画讲究气韵生动,神完气足则是中国文人画画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年画则是关注了宗教气息构图方式以及对市井生活气息的传达。即注重市井生活气息的传达,又看重画面的整体构图方式的饱满以及通体的平面视觉效果。因此金农在自己的画作中,将一些民间流行的唱词言语题于画端,堂而皇之的做成了题画诗,在这一点上正是启智于年画。而木版年画在其内容上的喜庆热闹、夸耀祥瑞与文人画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扬州八怪的另一位画家罗聘以及后来的齐白石老先生都喜画祥瑞图,这一点倒是都受到了木版年画的启示。而清末民初,还有一批艺术家,比如钱惠安、周暮桥、吴友如、田子琳等文人画家还曾经受聘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处的木版年画印刷画坊,进行过一段时期的年画创作,为木版年画助于新鲜的血液,而对于木版年画本身则是为中国绘画史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木版年画对日本的浮世绘也有着其深远的影响,热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浮世绘套色木版画被我国明清时期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在美术形式上、人物及场景的平民化的取材上以及制作工艺技法上深深的影响着。与此同时明清的小说配有大量的木版插图也随之传入日本,促使日本当地的木版插图图书有了新的变化。更甚者浮世绘的一些作品直接取材于《三国》《水浒传》等中国小说。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上半叶浮世绘在日本悄然崛起形成了并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最后日本民众喜爱的一门独立艺术门类,表现其社会百态为主要题材,通过对当时市井生活的浮华生动的展示,正恰恰迎合了百姓以及当时中产阶级的世俗化的审美情趣。到了18世纪70年代也就是中国清朝康熙时期,日本浮世绘抵达鼎盛的时期,而产生于明朝,深受金陵和徽州版面的影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已经相当广泛,而且风景画和仕女图最是为人称道。刻绘于雍正十五年的《姑苏阎门图》看,其透视.比例.色彩运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具有着独特社会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在吴地的文化中占用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它具有着精美的刻绘工艺、其色彩鲜艳绚丽,取材又和民俗民风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些取材直接来自于百姓耳熟能详的民间戏曲的内容,所以在民众中有着深而广泛的影响,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无法比拟更无法替代的地位。桃花坞年画还直接促成了扬州.南通.上海木版年画的产生与发展,郑振铎在其《中国版画史》一书中曾说:“坞中诸,殆为江南各地刊画之总枢,盖自徽州版画式徽,以后吴中刻工起而代之矣。”早起“泰西画法”中的所谓西洋明暗技法、透视法被种土豆画家所采纳,也自桃花坞蓝底觞,受西洋传教士影响,开化的苏州画工首先对这一新鲜事物进行了尝试。这一时期的日本人对桃花坞年画喜爱有加,正因为如此,现存世的几幅桃花坞珍品多藏于神户市立美术馆、王舍城宝物馆、天理图书馆及私人藏家手中。
自北宋的都城开封沦落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就开始难易,而北方的平阳也逐渐的成为了金代的印刷雕刻中心。而在当时印刷年画的姬家和之后的徐家都再次开设了专业的一刷雕刻作坊。而在宋之后,由于文化中心的南移,使其专业的年画作坊分散其全国南北,当时商业性的规模生产也为其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到了明朝也就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快速发展的时期,明政府推行屯田制度,工匠减轻劳役,是的木版年画作坊兴盛。这一时期从山西内蒙到湖广地区,从山西甘肃到闽台地区,到处都有专业的年画作坊,有一大批专业从事年画印制的工匠进行生产工作。这一时期木版年画的传播范围广泛、生产规模很大、工匠的技艺高超且形式上的多种多样,在世界印刷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这也使得年画的成产和印制传播到了朝鲜、越南以及日本,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技艺传到日本后对日本浮世绘的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中国木版年画对中国民俗艺术以及世界艺术上都有其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士大夫阶层对木版年画艺术的不屑,使这门民间艺术在典章文集中一直都不被重视。也是由于年画本身的特性是要年年以新换旧且不易保存,于是幸存于世的木版年画实物却成了凤毛麟角。中国的木版年画反而在国外逐渐被重视的起来,但国内的文人画家以及收藏家仍对其视而不见。而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逐渐被世人认识并发现时,如今若要窥得年画全貌,还需要舍近求远到国外的博物馆才能看到起珍品,使人汗颜。目前,我国国内收藏木版年画最多的地方则是上海图书馆,大约有三千六百余幅,而其大部分收藏还是来自于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藏书楼还是当年在华生活的法国传教士亨利·多雷(1859-1931)的所有,但这个数字仍远远低于国外收藏。只是莫斯科博物馆的馆藏就找过了河南开封朱仙镇当地的收藏,藏有开封朱仙镇古版年画达118种之多。天津杨柳青年画当年则有上万种版样,现存世者两三千个。1963年3月12日,郭沫若先生在中国美术馆展看了四川绵竹地区木版年画的展出后,热别兴奋,即兴赋词赞曰:“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门神皮影真好看,回忆幼时过年,无怪产杨马,后来又有子瞻,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漫。”但郭老现在这首《西江月》虽颇为通俗,但也未能引起当时世人对木版年画的重视,更令人痛惜的则是到了“文革”却将仅剩的几块老版也烧了个精光。
中国木版年画作为我国民间文化的载体,他不仅仅体现了我国艺术历史和其所在地区的经济、人文和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他饱满的画面和极具装饰性的艺术特点,在田野乡土中诞生,它淳朴、直率、诙谐、乐观。从任何角度上来讲都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和收藏的价值。我国木版年画如同京剧、相声等民间艺术一样应很好的保存下来并对其挖掘整理。后世无论从何角度去研究、鉴赏、传承,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而丰厚的文化遗存。历经千年,我们更应当认真挖掘和传承并发展其艺术魅力,在当今艺术领域让它显示出更加宝贵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