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药野葛花(Flos Pueraria omeiensis)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瑶药野葛花(Flos Pueraria omeiensis)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苏提达[1]2017年在《泰国与中国主要葛根品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中泰两国有关常用葛根的文献调研、整理、挖掘,了解葛根在两国不同品种的分布情况、炮制与贮藏、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现代研究情况。从多个方面比较中泰两国各自常用葛根情况,弥补此方面研究的缺失,并有利于中泰两国科学家仅临床学者相互交流借鉴彼此优势,提升葛根的整体研究及使用水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中国方面,以《中华医典》、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主要检索目标及手段检索中国野葛相关资料。泰国方面,以Google Scholar、Pubmed、ScienceDirect、JSTOR、泰国传统学图书馆为主要检索目标及手段系统检索收集整理泰国白葛根相关资料。通过文献查阅、史料考证、实地考察、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方式在中泰两国葛根品种、基源、炮制、临床应用等方式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及对比研究。结果:品种方面,中国葛属品种为8个品种及2个变种,泰国葛属品种为10个品种。中国对葛根品种方面记载要早于泰国,其中古代由于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葛根品种的划分与鉴别,因此当时普遍认为葛根仅有一个品种,并仅区分野生与家种、以及有关地域植物生长不同的相关记载。泰国古代将葛根分为4种,分别为白葛根、红葛根、黑葛根、么葛根。现如今中泰两国作为药用正品来源的葛属植物,都同样仅有一种,中国葛根为野葛 Pueraria loata,泰国白葛根为 Pueraria mirca。炮制方面,中国与泰国传统医学由于理论及概念上的不同,使得在炮制上存在差异,并特点明确。中国野葛的炮制方法分为生用与煨用,均作为汤剂使用。泰国白葛根的炮制方法为将白葛根达成粉状后与蜂蜜或其它泰药融合,再制成丸剂。贮藏方面,中国与泰国贮藏方法同为置于通风干燥处,预防虫蛀。功能主治方面,中国研究历史更为悠久,因此在功效方面中国比泰国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中国与泰国功效有相似的记载,如具有退热、解表(治感冒)、止渴、治疗痘疹、解动物咬伤、解毒功效。但功效的不同部分在于,中国葛根具有解酒毒、升阳止泻、止血痢、堕胎等。泰国白葛根则具有返老还童、改善睡眠、促进食欲、抗衰老、抗皱纹、丰胸、强身健体等。临床方面中国古代临床应用主要为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活血通络,中国现代主要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泰国古代临床应用主要为返老还童、嫩肤作用、治疗失眠等,泰国现代主要作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制剂应用方面,中国野葛与泰国白葛根相同点为均拥有传统剂型。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剂型发展的更快,至今已经研发出更具有稳定性、可控性、有效性、安全性的葛根新剂型,如经皮给药制剂、注射液等。泰国则在剂型方面主要为传统剂型的丸剂、胶囊剂,并没有新剂型的研发。用法用量方面,中国野葛所采用的是内服的汤剂与外用的捣敷,而泰国白葛根采用的是内服的丸剂与胶囊剂。安全用量方面,中国野葛药用用量规定在10~15g。泰国白葛药用用量规定在1~2mg/kg或50~100mg/day。按以上中国与泰国所规定的安全用量用药,则不会产生药物过敏症状。现代研究方面包含了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两个部分。其中国野葛与泰国白葛根主要有效成分均为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素等。不同点为泰国白葛根还含有起到雌激素样作用的葛雌素。药理作用方面也大致相同,如雌激素样作用,改善学习记忆作用、降压作用等。不同之处为中国野葛药理作用方面更加突出葛根对心血管系统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降血糖及降血脂作用等,泰国白葛根则更突出雌激素样作用、丰胸作用、抗骨质疏松作用等。结论:中泰两国在文化、地域以及使用葛根上面,存在许许多多的不同。甚至品种也不同,这使得在用药时也难以相同,也导致在主治病症方面各自不同。泰国白葛根传统药用主要作为返老还童药、长寿药,泰国现代药用则主要作为缓解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物。中国野葛传统药用主要用于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疗金疮、解酒毒、发表透疹、升阳止泻,中国现代药用则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两国值得相互学习与探讨的部分为,中国是否可以把野葛作为药用保健品,从而提高更年期妇女雌激素作用,以此缓解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否可以把野葛作为更便于每日服用的制剂?泰国是否可以把白葛根作为治疗外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等?是否可以学习中国野葛的具有稳定性、可控制、有效性和安全性新制剂?众多方面,双方科学家都可以突破,交流,学习,未来在更多有关课题的研究上,进行更多的交流,使得两个葛根大国可以互帮互助,同发展同进步。

史军杰[2]2016年在《云南产葛根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由叁章组成,前两章主要叙述了云南产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根、云南产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根的化学成分研究,第叁章综述了近30年来葛属植物的研究概况。利用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结合波谱技术,从以上两种药用植物中共分离得到了38个化合物(不重复化合物25个),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黄酮、叁萜、甾体、生物碱等。野葛及粉葛同属豆科葛属植物,为“商品葛根”的主要来源。因葛根素含量的差异,2005版《中国药典》首次将二者独立为两项。目前,市售的含葛根的药品或保健品多采用葛根素、葛根总黄酮或葛根提取物作为原料,由于缺乏确定性的检测指标,使质量难于控制。粉葛与野葛相比,葛根素含量较低,市售价格却略高,临床用药更习惯于粉葛。基于云南省粉葛与野葛的原料优势,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活性研究及含葛根保健品及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云南产野葛药材为豆科植物野葛P.lobata的干燥根。从该药材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9个单体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异黄酮、异黄酮苷、黄酮苷、葛酚苷、生物碱、叁萜、甾体、脂肪酸等,其中补骨脂异黄酮(9)为首次从药用部位根中分离得到,橙皮苷(8)、5-Hydroxy-2,3,4,5-tetrahy-dro-1H-benzo[c]azepin-1-one(12)、4-O-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甲酸(1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云南产粉葛药材为豆科植物甘葛藤P.thomsonii的干燥根。从该药材的乙醇部分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化合物1、3、5、7~8、10~19均是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Trans-p-coumaroyl glycolic acid(15)为一新天然产物,结构类型涉及异黄酮、异黄酮苷、叁萜、葛酚苷、甾体、脂肪酸等。第叁章从资源分布、本草记载、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综述了近30年来葛属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赵姿[3]2017年在《食用葛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对食用葛(Pueraria edulis Pamp.)的花和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第叁章分别从植物来源及形态、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研究叁个方面对葛花进行了全面的综述;第四章分别从本草沿革、植物来源及形态、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研究四个方面对葛根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食用葛(Pueraria edulis Pamp.)为云南习用的品种,不同于《药典》正品的葛根。但迄今为止对葛花和葛根的研究集中在野葛和粉葛上,对食用葛根的研究仅两篇文献,而食用葛花化学成分研究未见报道。本课题通过对食用葛的花和根两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与野葛和粉葛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区分,为食用葛的生物活性研究以及相关的药效关系研究奠定物质基础,为食用葛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结合现代波谱分析方法,从食用葛的两个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34个单体化合物,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黄酮类、异黄酮类、异黄酮苷类、叁萜类、葛酚苷类等。从食用葛的花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其中2(R)-(3,4-dihydroxybenzyl)-4-methoxy-2,6-dihydroxybenzofuran-3(2H)-one(1)、2(R)-hydroxy-2-(4-hydroxybenzyl)-4-methoxy-6-O-β-D-glucopyranosyl-benzofuran-3(2H)-one(2)、3β-O-palmitoyl-oleanolic-28-O-β-glucopyranoside(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3'-羟基鸢尾苷(5)、6''-O-crotonylgenistin(10)、carpusin(14)为首次从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从食用葛的根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其中染料木素-8-C-葡萄糖苷(5)、puerol B(7)、pueroside C(8)、槐香豆素A(9)、solalyratin A(10)、anhydrotuberosin(12)、3-吲哚甲醛(13)、kudzusaponin A2(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solalyratin A(10)、anhydrotuberosin(12)、3-吲哚甲醛(13)为首次从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论文对产自云南的食用葛的两个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对葛花和葛根近40年来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为今后食用葛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周艳晖[4]2004年在《瑶药野葛花(Flos Pueraria omeiensis)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野葛花”原生植物为豆科植物峨嵋葛类(Pueraria omeiensis),是传统瑶药之一。“野葛花枸骨叶汤”常被用来解酒毒和治疗肝炎。但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以及药用机理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对野葛花(Flos Pueraria omei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与结构鉴定。进而建立体外抑菌活性实验模型和动物模型实验,探讨其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初步研究了野葛花及野葛花枸骨叶汤解酒护肝的药理作用。为野葛花及其与枸骨叶组成的复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野葛花乙醇浸提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并鉴定了5个纯化合物和1个甾醇混合物,它们分别为鸢尾甙元(tectorigenin),樨草素(luteolin),染料木素(genistein),二甲基鸢尾甙元(dimethyltectorigenin),大豆甙元(daidzein)。甾醇混合物的主要成分为胆甾-5-烯-3β-醇,5(α或β)-麦角甾-7-烯-3β-醇,豆甾醇,谷甾醇。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并鉴定了1个纯化合物,鸢尾甙(tectoridin)。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峨嵋葛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樨草素(luteolin)为在葛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野葛花原生药、野葛花汤剂的Ca、Mg、Cu、Zn、Fe、Mn等6种无机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野葛花中所含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常量元素的含量与葛根中的含量相当。并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对野葛花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鉴定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并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 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其粗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分离组分(P_(1-2)—P_(1-9)),以及从中分离得到的异黄酮单体化合物(鸢尾甙元、染料木素、鸢尾甙)及挥发油成分的体外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建立的体外抑菌实验模型,筛选,追踪到具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染料木素(genistein)和鸢尾甙元(tectorigenin)。 采用小白鼠急性乙醇中毒和四氯化碳实验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实验,初步研究了野葛花及野葛花枸骨叶汤的解酒护肝功效。结果显示,饮酒前饮用可以防止暨南大学硕卜毕业论文醉酒,饮酒后饮用可以醒酒,防醉的效果好于醒酒效果。通过实验还初步证明了野葛花和复方比阳性对照(市面上畅销的解酒药)的药效更佳。并且野葛花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及复方高浓度组具有护肝效果。

王德立[5]2008年在《野葛适宜采收期的确定与品质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为豆科葛属落叶藤本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干燥块根入药,具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的功效,为一味常用中药。现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野葛主要成分为异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等为异黄酮主分,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和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回归自然的意识不断增强,野葛中药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用量不断增加。保护野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报道中对于野葛成分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于其野生抚育方面,特别是栽培方式、田间管理及其采收等研究较少。虽然粉葛栽培技术较为成熟,但野葛与粉葛具有不同生理特性和利用价值,且二者主产地也有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出适合野葛自身的栽培方式。野葛的人工栽培是野葛野生抚育的一个方面,野葛野生抚育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而采收期的确定是中药栽培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本文主要对野葛采收时期及品质进行研究,以寻找较为适宜的采收期,并探讨该时期采收的野葛品质的优劣。这不但有利于野葛GAP基地的建立和野生抚育,更有利于野葛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野葛适宜采收期的确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生理年龄与年生育期内野葛根中葛根素和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5年生野葛块根与其它生理年龄相比有最高的葛根素和异黄酮含量,分别为3.99%和6.99%,并存在显着性差异。5年生野葛块根不同月份具有不同的葛根素和异黄酮含量,6月份二者含量分别为7.04%和8.76%,显着高于其它月份。单株中葛根素和异黄酮总量11月份显着高于其它月份。因此野葛适宜采收期确定为:5年生野葛11月份。2野葛品质分析对野葛根、茎中及粉葛根中葛根素和异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5年生野葛块根中葛根素和异黄酮含量显着高于茎的含量,2年以上生茎显着高于1年生茎,葛根素和异黄酮含量的高低顺序均为:5年生根>2年以上生茎>1年生茎>粉葛。野葛中的淀粉、粗纤维和蛋白质成分影响其加工品质和利用价值。鲜野葛和粉葛中淀粉含量分别为33.6%和20.6%。野葛中粗纤维含量平均值为20.42%,而粉葛中仅为7.49%,二者具有显着性差异。野葛块根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2.16%,显着高于粉葛17.42%。而野葛叶片中也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达16.24%,而藤茎中含量却较低,仅为6.9%。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野葛块根>粉葛块根>野葛叶片>野葛藤茎。在山东沂源野葛资源保护与野生抚育区中,野葛年生长期约6个月,而当地一般选择秋季或春季采收,由于中药材的采收时期对其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选择适宜的采收期。对野葛而言选择5年生野葛11月份采收具有最高的收益和利用价值。通过对野葛与粉葛的产量和主要成分研究发现,虽然野葛与粉葛为同属植物,但成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野葛比粉葛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而具有较低的淀粉含量。野葛除了块根可以入药外,叶片、枝条等也含有一定的药用成分和营养成分,可用于提取工业原料等,这不但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野葛的可持续发展。

Chunlin, LIU, Yingchen, LI, Bochao, LI, Yuan, LIU[6]2017年在《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at Different Altitudes》文中指出瑶药野葛花(Flos Pueraria omeiensis)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蒋鹏飞[7]2017年在《葛根发酵酒品质分析及功能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为开发葛根发酵保健酒,本研究以葛根为原料,通过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葛根酶解糖化工艺,采用安琪、CY3079、K1M、DV10四种酵母酵造了葛根酒,分析了葛根酒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比较了酵母对葛根陈酿酒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理化特性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了最适的葛根酒酿酒酵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鲜葛根加1.5倍水打浆,90℃糊化30 min后,用0.2%α-淀粉酶于90℃液化3.5 h,然后用0.3%糖化酶于65℃糖化3 h,酶解效果最好,浆液中还原糖含量最高,达18.24%。用此方法制作葛根浆,葛根干物质利用率为77.90%,总黄酮利用率为70.29%,残渣中黄酮残存率为11.67%,酶解过程中黄酮损失率为18.04%。微结构显示,葛根破碎前淀粉颗粒被纤维包裹,打浆后淀粉颗粒从纤维包裹中释放,糊化使淀粉颗粒膨胀和崩裂,α-淀粉酶使淀粉颗粒裂解变小,糖化酶使淀粉颗粒水解消失,残渣中尚残存少量淀粉颗粒,可能是葛根抗性淀粉。(2)葛根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和总酸的升高速度与可溶性固形物、pH、总糖及还原糖的降低速度依次为安琪>DV10>K1M>CY3079;安琪酵母葛根酒发酵液中挥发酸含量稳定在0.05 g/L左右,CY3079和K1M酵母葛根酒发酵液中挥发酸持续升高,DV10酵母葛根酒发酵液中挥发酸先升高后趋于稳定;葛根酒发酵过程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四种酵母葛根酒发酵液中总黄酮上升速度大体相同,而总酚含量的上升速度是K1M>安琪>CY3079和DV10酵母。(3)酵母对葛根陈酿酒中的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对总黄酮与总酚含量有较明显影响,其中K1M酵母发酵的葛根陈酿酒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酵母对葛根陈酿酒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影响,K1M酵母发酵的葛根陈酿酒对DPPH·、O2-·、ABTS+·的清除率最高,安琪酵母发酵的葛根陈酿酒对·OH和亚硝酸根阴离子的清除率最高,CY3079酵母发酵的葛根陈酿酒的总还原能力最强,四种酵母发酵的葛根陈酿酒对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均很弱。(4)葛根酒陈酿6个月,酒精度、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均降低,总酸含量均增加;K1M酵母发酵的葛根陈酿酒感官评价最好,且检出的香气成分种类最多,而安琪酵母发酵的葛根陈酿酒检出的香气物质含量最高。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乙酸、正癸酸、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辛酸乙酯、己酸、辛酸、4-乙基苯酚和2,4-二叔丁基苯酚是构成葛根陈酿酒典型香气的重要成分。(5)经综合分析,K1M酵母发酵的葛根酒酒精度较高,酸度较低,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检出的香气种类最多,香气物质浓度较高,酒体带有浓郁的葛根清香,酒体协调,品质最佳。K1M酵母是四种酵母中最适合葛根酒酿造的优良酵母。

郝明芬[8]2016年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糖脂代谢的影响及交互效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考察中药黄芪与葛根配伍前后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和胰腺组织胰岛素和脂联素信号通路上相关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交互效应,探讨黄芪、葛根及其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糖脂代谢的干预机制。材料与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6只,按照血糖因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金芪降糖片)组、黄芪组、葛根组和黄芪葛根组,正常组11只,其余各组15只/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STZ)46 mg?kg-1,诱导糖尿病模型。本实验中,模型组、黄芪组、葛根组和黄芪葛根组按2×2析因设计方案实施实验。给药30d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清CHO、TG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INS)、脂联素(ADPN)、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5(IL-1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Q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IRS2)、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2(Akt2)和脂联素受体1(Adipo R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m RNA表达水平。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糖显着升高;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血糖显着降低;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2.模型组大鼠血清CHO、TG水平显着升高;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血清CHO、TG显着降低。在调节血清CHO时,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对血清TG,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比单一用药作用显着。3.模型组大鼠胰腺INS、ADPN、GLUT4的含量均明显降低。(1)对INS的影响:黄芪组和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INS含量显着升高,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2)对ADPN的影响:黄芪组和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ADPN含量显着升高,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3)对GLUT4的影响: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GLUT4含量均显着升高,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4.模型组大鼠胰腺IL-12、IL-15、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IL-12、IL-15、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均不如单用黄芪作用显着。5.模型组大鼠胰腺IRS2、PI3K、Akt2 m RNA表达均显着下降。(1)对IRS2的影响: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IRS2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不如单用黄芪作用显着;(2)对PI3K的影响: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PI3K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两药配伍未呈现交互效应;(3)对Akt2的影响: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Akt2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不如单用黄芪作用显着。6.模型组大鼠胰腺Adipo R1、AMPK m RNA表达均显着下降。(1)对Adipo R1的影响: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Adipo R1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不如单用黄芪作用显着;(2)对AMPK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组大鼠胰腺AMPKm RNA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黄芪与葛根呈现交互效应,配伍比单一用药作用显着。结论:1.黄芪、葛根及其配伍均可降低DM大鼠血糖、血脂,且合用下调血清TG效果更佳。2.黄芪葛根配伍降低血糖、血脂,可能与其调节炎性因子和INS/IRS2/PI3K/Akt2及ADPN/Adipo R1/AMPK信号通路有关。3.黄芪与葛根在调节DM大鼠胰腺糖脂代谢相关靶点方面各有侧重,黄芪较葛根及其配伍更具优势。

Jinping, WU, Fengling, GUO, Xianqiang, SHAO, Yan, HU, Jianjun, ZHAO[9]2015年在《Analysis on 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Pueraria lobata Roots》文中认为瑶药野葛花(Flos Pueraria omeiensis)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梁云星[10]2016年在《基于聚合物双水相萃取技术葛根黄酮搽剂的制备及实验药效学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回流法提取、双水相萃取技术分离纯化葛根黄酮,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从而获得高纯度和浓度的葛根黄酮搽剂,并考察其稳定性和经皮透过性;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模型,将葛根黄酮搽剂局部外用给药,通过比较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考察药物的作用。方法:1.葛根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以葛根素为主要指标,建立HPLC和UV法,对葛根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2.葛根黄酮的分离纯化采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分离纯化葛根黄酮,以药物的分配系数(K)和收率(Y)为指标,UV法测定上下相葛根黄酮含量,单因素实验考察体系中药材量、p H值、聚乙二醇(PEG)和磷酸盐质量分数对结果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3.搽剂的稳定性考察取样品适量,分别从单因素影响试验、恒温加速试验和长期放置试验叁方面对搽剂的外观性状、含量、有关物质进行考察。4.搽剂的经皮透过性考察采用Franz扩散池和离体大鼠皮肤,以葛根素为主要指标,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药物的透过量,计算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和累积透过量,比较不同给药量、高分子材料和氮酮对葛根黄酮搽剂经皮透过的影响。5.搽剂的药效学考察采用椎管插线法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葛根黄酮搽剂低、中、高剂量组,通过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考察葛根黄酮搽剂的作用。结果:1.HPLC和UV法测定葛根黄酮含量,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2.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EG以及磷酸盐质量分数、p H值、葛根黄酮药材量影响双水相萃取结果。正交所得最优双水相体系为:总体积为10 m L时,加入药材3 g,PEG和磷酸盐质量分数分别为22%和18%,p H为7.5。葛根黄酮富集在上相中,K为40.19,Y为98.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磷酸盐和PEG质量分数对结果的影响较为显着。3.葛根黄酮搽剂在实验时间内稳定性良好,对强光、高湿稳定,为防止分层应避免高温放置。4.药物的累积透过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透皮吸收速率为40.69μg/(cm2·h),24 h累积透过量为(907.1±22.9)μg/cm2;与葛根黄酮提取液相比,搽剂的透皮吸收速率显着提高(P<0.05);3%浓度范围内的氮酮对药物的促渗作用不明显(P>0.05)。5.造模后,大鼠左前肢弯曲,五趾紧缩,落地即抬起。连续给药10 d后,模型组大鼠无显着变化;葛根黄酮搽剂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自发痛值、步态评分值降低,游泳时间增长,且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光镜下观察受损神经根出现空泡样变、坏死灶和轴突扭曲症状减轻。结论:基于聚合物双水相萃取技术所得的葛根黄酮搽剂药物含量高,纯度高,对高湿、强光耐受性强,在实验时间内性质稳定;有良好的经皮透过性;动物实验表明,葛根黄酮搽剂能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的神经根性疼痛,改善受损神经根状态,有望作为一种新剂型供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泰国与中国主要葛根品种的对比研究[D]. 苏提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2]. 云南产葛根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D]. 史军杰. 云南中医学院. 2016

[3]. 食用葛的化学成分研究[D]. 赵姿. 云南中医学院. 2017

[4]. 瑶药野葛花(Flos Pueraria omeiensis)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周艳晖. 暨南大学. 2004

[5]. 野葛适宜采收期的确定与品质评价[D]. 王德立. 西南大学. 2008

[6].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at Different Altitudes[J]. Chunlin, LIU, Yingchen, LI, Bochao, LI, Yuan, LIU. Medicinal Plant. 2017

[7]. 葛根发酵酒品质分析及功能性评价[D]. 蒋鹏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8]. 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糖脂代谢的影响及交互效应[D]. 郝明芬.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

[9]. Analysis on 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Pueraria lobata Roots[J]. Jinping, WU, Fengling, GUO, Xianqiang, SHAO, Yan, HU, Jianjun, ZH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5

[10]. 基于聚合物双水相萃取技术葛根黄酮搽剂的制备及实验药效学评价[D]. 梁云星.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标签:;  ;  ;  ;  ;  ;  

瑶药野葛花(Flos Pueraria omeiensis)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