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析晶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氟氧微晶玻璃,CaF_2微晶,析晶特性,发光性能
析晶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萱,刘洪波,刘见祥,朱明燕,王毅[1](2019)在《掺杂Yb~(3+)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析晶特性及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Al_2O_3、SiO_2、Na_2CO_3、CaF_2、PrF_3、YbF_3为原料,采用传统高温熔融工艺制备氟氧基质玻璃,再晶化处理制得Pr~(3+)-Yb~(3+)共掺杂氟氧微晶玻璃。利用差热分析(DTA)仪、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荧光光度计等研究Yb~(3+)掺杂浓度对氟氧微晶玻璃晶化行为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Yb~(3+)掺杂浓度的增大,基础玻璃析晶温度先降低后升高;Yb~(3+)会进入基础玻璃的析出相即CaF_2纳米晶格中,形成Ca_(0.8)Yb_(0.2)F_(2.2)固溶体,微晶玻璃中结晶相的含量以及晶粒尺寸都有所增大。Pr~(3+)-Yb~(3+)共掺微晶玻璃中,Pr~(3+)参与了Yb~(3+)的近红外发光,可见光区域的发射峰强度随着Yb~(3+)浓度的增大而递减,而近红外区域的发射峰却增强。这揭示了Pr~(3+)-Yb~(3+)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即处于Pr~(3+)激发态的~3P_0能级高效地将能量传递给Yb~(3+),并通过~2F_(5/2)→~2F_(7/2)跃迁转化为近红外发光。(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6期)
蒋华义,张定周,梁爱国,蔡航航,孙娜娜[2](2018)在《材料类型对CaCO_3析晶污垢生长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油田集输系统结垢情况严重、易造成管线堵塞的问题,基于集结聚垢除垢法,研究不同材料类型对碳酸钙析晶污垢的促进效应。方法采用动态模拟剪切实验,以镀锌铁、铝、13Cr不锈钢、316L不锈钢、H62黄铜和H59黄铜6种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Ca CO3晶体在不同材料表面的结垢特性。并通过SEM、XRD和EDS测试,探究不同材料表面吸附晶体的晶型晶貌、晶粒分布和元素组成,从而揭示材料类型对析晶污垢生长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材料类型对以Ca CO3为主的析晶污垢的生长特性有较为显着的影响。镀锌铁表面的结垢量最大且形成了层状垢,反应36h时,其结垢量达88.8mg;13Cr不锈钢表面的结垢量最小且仍以颗粒的形式分布,反应36 h时,结垢量为-1.7 mg。镀锌铁长时间的失钙率最高,反应36 h时,达9.49%;H59黄铜的失钙率始终最低,反应36 h时,仅为4.77%。结论析晶污垢在材料表面的分布形式和氧化反应结果是污垢生长特性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机制:层状垢将促进结垢,而颗粒垢则会抑制结垢。此外,材料表面的氧化反应对结垢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若形成致密的氧化薄层,会阻碍后续结垢;反之,若形成混合垢层,则促进结垢。(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李鹏,姚翔,郑锐林,韦玮[3](2018)在《掺硼光热敏折变玻璃的光学特性和析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热敏折变(Photo-Thermo-Refractive,PTR)玻璃是一种经紫外曝光并热处理后可析出NaF微晶的光学玻璃,生成的NaF微晶与玻璃体有一定折射率差,利用这一折射率调制特性制备的体布拉格光栅(Volume Bragg Grating,VBG)具有优异的光谱和角度选择性,在角滤波、激光光束合成与控制、空间光谱探测等领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硅酸盐体系的PTR玻璃熔制温度高,高温粘度大,实验室条件下制备难度较大。本课题在Si-Al-Zn-Na的PTR玻璃体系基础上引入了硼,有效降低了PTR玻璃的高温粘度,实现了PTR玻璃的低温熔制。通过测量玻璃的透过率光谱,研究了紫外曝光、成核和析晶叁个阶段中PTR玻璃光学性质的变化与掺杂组分在叁个阶段中的作用。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研究了PTR玻璃的微观结构,并证实了处理后的PTR玻璃内部NaF微晶的生成。(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8)
司伟,丁超[4](2018)在《硅灰石玻璃陶瓷的析晶特性及其析晶热力学和动力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废玻璃粉与钙铝黄长石混合,使用反应析晶烧结法制备了硅灰石玻璃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硅灰石玻璃陶瓷的析晶特性及其析晶热力学与动力学。结果表明,钙铝黄长石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析出硅灰石及氧化铝。该硅灰石晶体为一定长径比的板条状,能起到很好的桥联与补强作用。反应析晶过程中钙铝黄长石的铝离子向玻璃中扩散,玻璃的硅离子向钙铝黄长石中扩散,使具有叁维架状结构的钙铝黄长石遭到部分破坏,形成链状结构的硅灰石。析晶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1173 K)下,添加20 wt%钙铝黄长石作为反应析晶促进剂,该析晶反应可自发进行。使用Kissinger法计算析晶活化能为261.99 kJ/mol。制备的大块硅灰石玻璃陶瓷(7.5 cm×7.5 cm)抗压强度可达251 MPa。(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08期)
黄李华,胡义发,姚力,郭卫松,杜永胜[5](2018)在《Fe_2O_3对尾矿微晶玻璃析晶及磁学特性影响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云鄂博尾矿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利用熔融法制备得到了CAMS系尾矿微晶玻璃,通过DSC、XRD、SEM、TEM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Fe_2O_3对微晶玻璃析晶及磁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晶玻璃的初始形核相为磁铁矿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辉石相在磁铁矿晶核的基础上形成并逐渐生长。富铁微晶玻璃中磁铁矿相和辉石主晶相可同时存在,室温磁滞回线的测试结果表明磁铁矿相直接影响微晶玻璃的磁学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8年04期)
刘银[6](2017)在《掺Er~(3+)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析晶和中红外发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μm波段激光在激光雷达、遥感、激光医疗和中红外激光泵浦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3μm波段的稀土掺杂固体激光器所采用的基质材料主要是氟化物玻璃和光纤,特别是ZrF_4-BaF_2-LaF_3-AlF_3-NaF(ZBLAN)体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氟化物玻璃存在力学性能较差、损伤阈值较低、制备条件比较苛刻等缺点。研制综合性能良好的中红外激光基质材料对于~3μm波段激光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透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由于结合了氧化物玻璃和氟化物晶体的优点,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和机械强度,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旨在研究探索透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组成和晶化工艺,研究稀土离子Er~(3+)掺杂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发光特性尤其是在中红外2.7μm波段的发光特性,为新型、高效~3μm波段激光基质材料的研究提供支持。本论文共分五章。论文第一章介绍了~3μm激光的特点及应用,以及产生该波段荧光和激光的稀土离子及其发光机理,同时综述了~3μm波段的稀土掺杂固体激光器和微晶玻璃的研究进展。论文第二章介绍了样品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计算稀土离子光谱参数的相关理论。论文第叁章研究了掺Er~(3+)含NaYF_4纳米晶微晶玻璃的析晶和发光性能。首先在硅铝酸盐玻璃体系中制备得到了透明的微晶玻璃。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发现掺杂Er~(3+)离子主要聚集在氟化物纳米晶中,表明该体系中Er~(3+)离子优先进入纳米晶中。计算了玻璃和微晶玻璃的Judd-Ofelt(J-O)强度参数,结果表明与以往研究现象不同,微晶玻璃的Ω_2值相比于母体玻璃并未减小,表明母体玻璃中Er~(3+)离子同样处于对称性高、共价键低的格位。研究了样品在980 nm激光激发下的发光性能,在微晶玻璃中获得了2.7μm荧光,发光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大发射截面为0.64×10~(-20) cm~2,增益谱中当p≥0.6时即可在整个2.7μm发光波段获得正增益,表明该体系微晶玻璃作为中红外激光材料有较大的潜力。此外,为了调控微晶玻璃的性能,研究了玻璃组分中Na_2O/NaF比例调控对微晶玻璃析晶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组分的变化并未影响玻璃的可控析晶,X射线衍射(XRD)和TEM测试表明各组分微晶玻璃中均为立方NaYF_4晶体,但随着组分中Na_2O含量的增大,XRD峰位向高角度偏移,玻璃中NaYF_4晶体的结构发生畸变。发光测试结果表明在各组分微晶玻璃样品中均得到了明显的2.7μm发光,随着组分中Na_2O含量的提高2.7μm发光峰劈裂更加明显,但发光强度减弱。论文第四章研究了掺Er~(3+)含氟氧化镥纳米晶微晶玻璃的玻璃组分对玻璃析晶和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晶化热处理条件在含不同Na_2O/NaF比的组分中均制备得到了透明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其中当Na_2O/NaF为12/18和15/15时,微晶玻璃中的晶相为正交晶系的Lu_nO_(n-1)F_(n+2)(n=5-10),而当Na_2O/NaF为18/12时晶相转变为立方晶系的LuOF纳米晶。研究了各组分微晶玻璃在980nm激光激发下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含Lu_nO_(n-1)F_(n+2)(n=5-10)纳米晶的微晶玻璃具有更高的2.7μm发光强度。此外,详细研究了Na_2O/NaF=15/15组分微晶玻璃的发光性能,J-O强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微晶玻璃中的Ω_2增大,Er~(3+):2.7μm发光的自发辐射跃迁几率和荧光分支比略微增大。发光测试表明微晶玻璃中2.7μm发光强度和上能级(~4I_(11/2))寿命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微晶玻璃中的最大发射截面为0.52×10~(-20) cm~2,同时增益谱中当p≥0.6时即可在整个2.7μm发光波段获得正增益。为了调控微晶玻璃的发光以及设计制备微晶玻璃,论文第五章研究探讨了RF_3(R=Y,La和Gd)取代玻璃组分中的SrF_2对掺Er~(3+)含SrF_2纳米晶微晶玻璃的析晶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稀土氟化物少量取代SrF_2能够促进玻璃的析晶和发光离子进入氟化物纳米晶,随着取代量增加,玻璃的析晶减弱。物相分析表明随着稀土氟化物的取代微晶玻璃中的晶相从SrF_2纳米晶转变为Sr_(1-x)R_xF_(2+x)固溶体以及Sr_2RF_7晶相。吸收光谱测试表明母体玻璃和微晶玻璃中Er~(3+)离子超灵敏跃迁的差别随着稀土氟化物的取代不断减小,表明其J-O强度参数中的Ω_2差值不断降低。发光测试的结果表明稀土氟化物的取代使微晶玻璃中1.5μm的发光劈裂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少量的取代能够显着增强微晶玻璃的2.7μm发光强度。(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9-15)
杜永胜,杨晓薇,张红霞,陈华,张雪峰[7](2016)在《Fe_2O_3对CaO-Al_2O_3-MgO-SiO_2系微晶玻璃析晶及断裂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法,利用纯化学试剂制备了Ca O-Al2O3-Mg O-SiO_2(CAMS)系微晶玻璃,利用DTA、XRD、拉曼光谱仪等研究了Fe_2O_3对微晶玻璃析晶特性的影响规律,微晶玻璃的物化性能由抗折强度、杨氏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维氏硬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微晶玻璃的析晶特性随着Fe_2O_3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对应母体玻璃中首先出现富铁相,进而促进辉石主晶相的析出。微晶玻璃的断裂特性及裂纹扩展方式均随析晶度的提高得到明显改善。但过量的Fe_2O_3添加则对微晶玻璃的析晶特性无明显影响,反而降低了玻璃相的致密性。微晶玻璃的耐酸性、抗折强度、杨氏模量及剪切模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微晶玻璃的Fe_2O_3含量为6.6wt%时综合性能最优。(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司伟,丁超,孙明[8](2016)在《透辉石玻璃陶瓷的制备及其析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玻璃粉为原料,采用反应析晶烧结法制备了透辉石玻璃陶瓷。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顽辉石-堇青石粉和废玻璃粉混合样品等温烧结过程中顽辉石-堇青石向透辉石转变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顽辉石-堇青石与玻璃粉在815°C下即可发生反应析晶;900°C保温2 h可获得透辉石为主晶相的玻璃陶瓷。在保温过程中,顽辉石的Mg~(2+)和O~(2-)向玻璃中扩散,玻璃中的Si~(4+)和Ca~(2+)向顽辉石中移动,使顽辉石晶体在b轴方向交替排列的两条链沿c轴方向断开,转变成单链,由Mg~(2+)和Ca~(2+)连接生成透辉石。保温0 h时,由于堇青石[MgO_6]八面体膨胀较小,玻璃中的Si~(4+)、Ca~(2+)、Na~+向堇青石中移动,反应析晶生成钠长石与透辉石;当保温时间延长至2 h时,堇青石[MgO_6]八面体骨架进一步扭曲,生成主晶相为透辉石的玻璃陶瓷。(本文来源于《现代技术陶瓷》期刊2016年05期)
邓磊波,张雪峰,李保卫,贾晓林,张明星[9](2016)在《CaF_2对CAMS系矿渣微晶玻璃析晶特性及抗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云鄂博二次选后尾矿、高炉渣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得不同CaF_2含量的CaOAl_2O_3-MgO-SiO_2(CAMS)系微晶玻璃,利用DSC、XRD、SEM、ED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CaF_2对微晶玻璃析晶行为、显微结构及抗盐酸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钙添加量由2%增加至8%(质量分数),基础玻璃的析晶温度降低,析晶活化能由416.28kJ/mol降为309.02kJ/mol,但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仍为透辉石相。氟化钙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微晶玻璃的抗盐酸腐蚀性能,当氟化钙添加量为2%时,微晶玻璃经盐酸溶液浸泡21d,腐蚀层厚度为240μm;随着CaF_2添加量继续增大,微晶玻璃抗盐酸腐蚀性能急剧下降,当氟化钙添加量为8%时,盐酸腐蚀21d后,腐蚀层厚度为743μm。(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6年18期)
刘曼曼,肖汉宁,刘靖靖,林晶,何衡平[10](2016)在《LAS低膨胀釉的析晶特性及其对抗热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锂辉石、透锂长石、钠长石、石英、粘土、滑石和碳酸钙为原料,采用生料釉工艺制备了与低膨胀堇青石陶瓷基体相匹配的Li_2O-Al_2O_3-SiO_2(LAS)低膨胀釉。研究了n(Li_2O)/n(Na_2O)对釉层晶相组成、显微结构及施釉后样品抗热震性的影响,探讨了β-锂辉石晶体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随n(Li_2O)/n(Na_2O)比增大,釉层析晶温度升高,玻璃相含量减少,釉层主晶相由β-石英固溶体转变为β-锂辉石固溶体,釉的热膨胀系数减小。覆有β-锂辉石质釉样品的抗弯强度比基体提高了20%,且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β-锂辉石质釉在烧成过程中经历了透锂长石熔融—石英溶解—β-锂辉石溶解—β-锂辉石熔融—冷却过程再析出β-锂辉石固溶体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6年03期)
析晶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针对油田集输系统结垢情况严重、易造成管线堵塞的问题,基于集结聚垢除垢法,研究不同材料类型对碳酸钙析晶污垢的促进效应。方法采用动态模拟剪切实验,以镀锌铁、铝、13Cr不锈钢、316L不锈钢、H62黄铜和H59黄铜6种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Ca CO3晶体在不同材料表面的结垢特性。并通过SEM、XRD和EDS测试,探究不同材料表面吸附晶体的晶型晶貌、晶粒分布和元素组成,从而揭示材料类型对析晶污垢生长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材料类型对以Ca CO3为主的析晶污垢的生长特性有较为显着的影响。镀锌铁表面的结垢量最大且形成了层状垢,反应36h时,其结垢量达88.8mg;13Cr不锈钢表面的结垢量最小且仍以颗粒的形式分布,反应36 h时,结垢量为-1.7 mg。镀锌铁长时间的失钙率最高,反应36 h时,达9.49%;H59黄铜的失钙率始终最低,反应36 h时,仅为4.77%。结论析晶污垢在材料表面的分布形式和氧化反应结果是污垢生长特性产生较大差异的主要机制:层状垢将促进结垢,而颗粒垢则会抑制结垢。此外,材料表面的氧化反应对结垢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若形成致密的氧化薄层,会阻碍后续结垢;反之,若形成混合垢层,则促进结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析晶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梦萱,刘洪波,刘见祥,朱明燕,王毅.掺杂Yb~(3+)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析晶特性及发光性能[J].材料导报.2019
[2].蒋华义,张定周,梁爱国,蔡航航,孙娜娜.材料类型对CaCO_3析晶污垢生长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J].表面技术.2018
[3].李鹏,姚翔,郑锐林,韦玮.掺硼光热敏折变玻璃的光学特性和析晶机理研究[C].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2018
[4].司伟,丁超.硅灰石玻璃陶瓷的析晶特性及其析晶热力学和动力学(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5].黄李华,胡义发,姚力,郭卫松,杜永胜.Fe_2O_3对尾矿微晶玻璃析晶及磁学特性影响的机理研究[J].中国陶瓷.2018
[6].刘银.掺Er~(3+)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析晶和中红外发光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7].杜永胜,杨晓薇,张红霞,陈华,张雪峰.Fe_2O_3对CaO-Al_2O_3-MgO-SiO_2系微晶玻璃析晶及断裂特性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6
[8].司伟,丁超,孙明.透辉石玻璃陶瓷的制备及其析晶特性研究[J].现代技术陶瓷.2016
[9].邓磊波,张雪峰,李保卫,贾晓林,张明星.CaF_2对CAMS系矿渣微晶玻璃析晶特性及抗腐蚀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6
[10].刘曼曼,肖汉宁,刘靖靖,林晶,何衡平.LAS低膨胀釉的析晶特性及其对抗热震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