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特冯内古特论文_金烁锋,佟承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库尔特冯内古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创伤,库尔特,屠场,战争,巴赫,乌托邦,理论。

库尔特冯内古特论文文献综述

金烁锋,佟承川[1](2018)在《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蓝胡子》的空间意义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后现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善于运用"空间"元素作为其作品的释意手段。在他的《蓝胡子》一书中,冯内古特力图在叙事中把握空间的意义,从而利用空间的隐喻分别阐释现代人的心理困境、女性的卓越领导力以及战争带给人类的创伤。解读小说所建构的空间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特征,探讨空间的价值与功能可以为冯内古特作品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角度。(本文来源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韩利敏[2](2017)在《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中的疯狂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最着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作家本人的精神创伤经历以及美国后现代社会的疯狂、荒诞和人道主义的担当意识促使他借助文学想象来聚焦、书写和再现疯狂.通过展现主人公战争创伤下的精神分裂,强烈质疑了战争的合法性和正义性,无情控诉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通过揭示主人公在权力操纵下的人格分裂,批判了战争、权力和国家机器对自由的肆意践踏和对人性的疯狂操纵;通过描摹科学狂人在科学迷恋下的偏执痴狂,鞭笞了人类对科学的无穷欲望、疯狂追逐以及由此带来的灾难.冯内古特小说中疯狂形象的塑造与刻画再次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天悯人之情怀和心系家国之担当.(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张倩云[3](2017)在《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中的逃避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多产和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五号屠场》是冯内古特最着名的一部小说,被广泛地认为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后现代主义杰作。本文采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学说和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分析《五号屠场》中以主人公毕利为主的逃避方式以及逃避本质,从而阐释作者冯内古特的逃避主义观,即逃避不能改变人的困境,不能抹去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心灵创伤,更不可能阻止战争的发生。只有以积极的心态直面残酷的现实,才是当今人类最好的选择。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小说主人公毕利对“他者”的逃避。萨特认为,如果和他人的关系变得扭曲,则“他人”就是地狱。德兵、战友甚至是家人,对毕利来说都是“地狱”,在德兵和以欺负毕利为乐的战友面前,毕利一再忍让、逆来顺受,在妻子面前,沉默寡言、漠不关心,甚至不愿面对自己的母亲,因为她给了他生命,而他只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毕利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与他人的关系,他的行为代表了战后世界人们的人性冷漠与人际关系的异化。第二章主要分析毕利对事实的逃避。在小说中,毕利幻想自己被外星人抓去,并深受外星人价值观的影响。外星人认为时间没有先后顺序,死亡、战争等令人产生负面情绪的事情,仅仅是无数生命时刻中的其中某个时刻,人们应该对此“漠然以对”,仅仅关注生命中的美好时刻。这种种想象其实是毕利不愿面对事实,为逃避内心痛苦的一种自我欺骗,是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的“自欺”行为。第叁章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的“逃避自由”现象及其原因所在。弗洛姆认为,“逃避自由”有叁种方式:极权主义、攻击与破坏以及顺势与趋同。这叁种方式在小说中毕利、韦锐以及拉杂罗等不同人物身上均有体现。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逃避孤独与无力的生存状态。第四章分析小说中作者的“介入”,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元小说的方式透露出自己创作此小说的意图,表达了其勇敢回首残酷的战争记忆、愿意为世人担起责任的决心。通过《五号屠场》中的讽刺,作者表明了自己对待战争以及战后荒谬世界的观点——为自己更要对整个社会和人类担起责任,直面现实。(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翟兆阳[4](2017)在《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宰场》中的戏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尔特·冯内古特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威望的后现代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表现出其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战争的残忍等人类永恒主题的人道主义关怀。《五号屠宰场》是冯内古特的代表作,再现了冯内古特所经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德累斯顿大爆炸。与其他战争小说不同的是,《五号屠宰场》从反英雄人物比利的视角,用非线性的叙事模式和循环的语言结构戏仿了这起臭名昭着的历史事件。戏仿是后现代小说中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本文通过对小说文本展开细读,探讨了戏仿在小说中的运用。研究发现《五号屠宰场》中戏仿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对历史的戏仿、对自传和科幻小说体裁的戏仿以及对宗教的戏仿。前言部分介绍了冯内古特的生平及作品、《五号屠宰场》这部小说、文献综述以及戏仿理论。第一章主要讨论了冯内古特对儿童十字军和德累斯顿大爆炸历史事件的戏仿,再现了战争的残酷。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构成小说主要结构的自传和科幻小说两种体裁,对这两种体裁的戏仿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期待、颠覆了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模式。第叁章研究了冯内古特对《天路历程》和《旧约·创世纪》的戏仿,通过对意象和人物的戏仿,讽刺了基督教的冷漠,并创造了新的宗教。冯内古特利用戏仿这一种解构和重构经典的叙事策略,对历史事件、文学体裁和文学作品进行解构和重构,表现出了滑稽幽默的戏剧效果,实现了对前文本的再创造,揭露了现实世界的荒诞并且重构了一个和谐的小说世界,不仅表现出了他对战争的深恶痛绝以及对科学将会毁灭世界的担忧,而且还讽刺了宗教的冷漠虚伪。(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晶[5](2017)在《库尔特·冯内古特《猫的摇篮》中的拼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彼得· J.里德称《猫的摇篮》是库尔特·冯内古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目前,关于《猫的摇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分析或文类分析。本文基于拼贴,本论文对《猫的摇篮》中的虚实拼贴、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拼贴、碎片与整体拼贴进行了探讨。在回顾拼贴的起源、萌芽和发展后,本文发现《猫的摇篮》具有明显的拼贴性。形式上,《猫的摇篮》有很强的自传性特点,畸形的家庭关系、战后美国物质与精神的颓败、女权运动的兴起既是作家自身生活的写照,也是《猫的摇篮》的主人公们所处的困境。虚实拼贴使整部小说成为荒诞与理性的结合体。内容上,《猫的摇篮》虚构了“柏克农”神教和致命科技新品“ice-9”,主人公们对宗教和科技的盲目崇拜最终导致他们走向毁灭。内容上,《猫的摇篮》中,冯内古特质疑了科技和宗教将带领人类走过战后荒芜的宏大叙事,同时用微观叙事记录了主人公约拿自始至终的精神成长。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拼贴使《猫的摇篮》更具深度。风格上,《猫的摇篮》语言凝练,呈现出消费主义的趋势,整部作品浑然一体。零写作和巧妙的文字游戏又使小说碎片化。整体与碎片拼贴使小说既条理清晰,又行文诡谲。拼贴是冯内古特最重要的写作技巧之一,《猫的摇篮》因拼贴成为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品,作者冯内古特也因此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领军人物。(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5)

武秀彦[6](2016)在《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中的战争创伤分析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尔特.冯内古特将其在战争中的真实经历融入小说当中,用艺术化的手法将真实的历史和战争创伤高度提炼总结展示给公众,引发社会性的思考与研究。通过分析文学中的创伤艺术研究与《五号屠场》中战争创伤主题,包括创伤的基本含义,战争对当事人身心的影响,和创伤的治疗与救赎,得出战争对人类文明社会造成的创伤式的结果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6年29期)

杜佳鹏[7](2015)在《论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中的技术与人的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尔特·冯内古特(1922—2007)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在他长达五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他一共创作了十四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短篇小说、散文和戏剧。《五号屠场》是他第一部大获成功的作品,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基于冯内古特在二战中的亲身经历,《五号屠场》展示了技术力量控制下战争的残酷和战后人们生活的荒谬。由于该小说蕴含的强烈的现实意义,冯内古特获得了学术界和读者的一致推崇,成为时代的发言人。自1969年发表以来,《五号屠场》引起了文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许多学者在小说的结构,主题,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比如反战主题,黑色幽默,独特的叙事技巧等。然而,小说中技术与人的异化的关系问题仍未引起广泛关注。身为一名作家和社会评论家,冯内古特始终关注技术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小说中也出现大量关于技术发展造成人们生活困境和精神危机的描述。因此,本文尝试分析技术对人的异化影响,力图揭示技术是现代社会人类异化的根源。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叁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五号屠场》的主要内容,《五号屠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异化概念。正文部分由叁章组成,分别从技术叁个不同向度说明技术对人的异化作用。第一章分析技术作为生产力对人的异化的影响。技术作为生产力在战争中和战后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战争中,技术发展促进了大量新式武器的生产,造成更大规模的战斗和伤害。战后,技术促进机器化社会的形成,大规模机器生产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被机器所影响和控制,导致了人们的异化。第二章讨论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对人的异化的影响。根据马尔库塞的理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从思想层面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小说中,技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被用来宣传虚假意识并掩盖历史真相,技术已然成为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在强大的思想控制下,人们逐渐丧失了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第叁章阐释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动力对人的异化的影响。在战后美国社会,技术发展大大促进了传媒的发展,然而,却导致了低俗文化盛行。文化被高度商业化,失去了其内在的对立性因素和超越性因素。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人们普遍遭受着精神污染。结论部分重申了小说中技术的叁个向度对人们产生的异化作用,借此表明冯内古特对技术发展持批判态度,并为过度沉迷科技发展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5-04-10)

袁春[8](2015)在《论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的狂欢化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尔特·冯内古特是20世纪末美国当代文学史中最有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许多小说为中国读者所熟悉,如《五号屠场》《猫的摇篮》《冠军的早餐》等。其中《猫的摇篮》发表于1963年,主要描写了为了科学而科研的科学家对人类造成的毁灭性影响。他警醒人们,科学的发展应为人类造福,而不是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工具。本文试图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文本中的狂欢化特征,力求为小说的(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5年08期)

杨维珍[9](2013)在《从反乌托邦角度研究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泰坦的女妖》》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尔特·冯内古特是当代美国最重要、最多产的后现代作家之一。在过去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勇于创新,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坎坷曲折的个人经历,不断尝试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呈现给读者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他经常以超前的意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剖析着当代社会的弊病,在物质世界迅速发展、科学技术风靡全球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与疑问,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在《泰坦的女妖》中,作者创造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反乌托邦世界,极权主义的威胁、战争的阴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充斥着宇宙的各个角落。在极度的悲观和绝望中,作者通过反英雄人物马拉奇·康斯坦特荒诞离奇的经历以及最终的觉醒提出自己对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世界乌托邦构想的理解。不管科技如何发达,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于爱,在于相互关怀,而真正乌托邦理想的实现要依赖于人类自身,真正的乌托邦只存在于人类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只有借助于自身慷慨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不断自省,人类才能突破极权主义的威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本文从反乌托邦的角度切入,将论文分为叁部分。首先阐述了小说中的极权主义威胁,共有两方面表现形式,一是通过军事手段达到政治上的控制,二是对外侵略。第二部分讨论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先分析通过宗教手段达到对大众思想的控制,接着分析通过科技手段达到控制思想的目的。第叁部分是人们对反乌托邦统治的反抗与救赎。在这个科技异化的反乌托邦世界里,冯内古特不仅指出了极权社会的弊端,还表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他笔下的人们渴望自由,渴望友情、亲情和爱情,渴望在想象与创作中寻找到人生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11-01)

孙静[10](2013)在《论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后人道主义生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美国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作品,可以看出冯内古特的很多作品,都体现出他后人道主义的生态关怀。具体表现为对工业与科技的批判,对消费欲望膨胀下的后现代人类文化危机的关注,对生态灾难的预警,以及他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一种开放的、多元并存的文化观。(本文来源于《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库尔特冯内古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最着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作家本人的精神创伤经历以及美国后现代社会的疯狂、荒诞和人道主义的担当意识促使他借助文学想象来聚焦、书写和再现疯狂.通过展现主人公战争创伤下的精神分裂,强烈质疑了战争的合法性和正义性,无情控诉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通过揭示主人公在权力操纵下的人格分裂,批判了战争、权力和国家机器对自由的肆意践踏和对人性的疯狂操纵;通过描摹科学狂人在科学迷恋下的偏执痴狂,鞭笞了人类对科学的无穷欲望、疯狂追逐以及由此带来的灾难.冯内古特小说中疯狂形象的塑造与刻画再次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天悯人之情怀和心系家国之担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库尔特冯内古特论文参考文献

[1].金烁锋,佟承川.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蓝胡子》的空间意义阐释[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韩利敏.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中的疯狂形象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7

[3].张倩云.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中的逃避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翟兆阳.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宰场》中的戏仿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5].李晶.库尔特·冯内古特《猫的摇篮》中的拼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6].武秀彦.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中的战争创伤分析及启示[J].商业故事.2016

[7].杜佳鹏.论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中的技术与人的异化[D].曲阜师范大学.2015

[8].袁春.论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的狂欢化品质[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

[9].杨维珍.从反乌托邦角度研究库尔特·冯内古特小说《泰坦的女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10].孙静.论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后人道主义生态观[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论文知识图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灰姑娘的故事线(左)和迪士》一书中写道: “马

标签:;  ;  ;  ;  ;  ;  ;  

库尔特冯内古特论文_金烁锋,佟承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