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就巢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乳素,基因,家禽,日照,受体,下丘脑,基因型。
就巢性论文文献综述
尹玲倩[1](2018)在《禽类就巢性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巢是一种在家养禽类中普遍存在的母性行为,其主要的行为变化为食欲减退,停止产蛋并开始孵化。此外,就巢期禽类的卵巢及输卵管的生理形态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禽类的就巢性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多基因控制的低遗传力性状。影响禽类就巢的因素众多,主要分为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中光照和温度对就巢行为的影响较大。内分泌因素中繁殖相关激素是调控就巢行为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1)
颜培,廖娟,王钢,钱凡柯,喻世刚[2](2018)在《家禽就巢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分泌调控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巢性是家禽进行繁殖必不可少的行为,对家禽的繁殖能力有很大影响。家禽就巢性作为一个低遗传力性状,其受环境、内分泌及遗传3种因素调控。其中环境因素中光照、温度、饲养管理模式等都对家禽就巢性具有显着影响。与禽类就巢性密切相关的繁殖内分泌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4)和雌二醇(E2)。遗传是家禽就巢性的决定因素,就巢性候选基因研究主要基于内分泌研究中的相关繁殖激素。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大量就巢性相关新基因被证实,为就巢性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家禽就巢性的遗传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开展就巢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将极大地提高家禽产蛋性能,促进优良地方禽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作者对环境、内分泌和遗传控制就巢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禽类就巢行为的发生和调控机制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1期)
陈芳[3](2014)在《鹅肥肝生成相关miRNAs、基因的鉴定及功能研究和就巢性相关miRNAs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较强的就巢性和肝脏脂肪酸合成与储存能力是鹅的两大特点。miRNAs可以对基因表达进行转录后调控。浙东白鹅为江浙一带主要的鹅地方品种,具有强烈的就巢性。朗德鹅肝脏具有很强的脂肪酸合成能力与储存能力,是生成鹅肥肝的主要鹅品种。本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研究了与浙东白鹅就巢性状相关和与朗德鹅肥肝形成相关的miRNAs.除此以外,对朗德鹅肝脏脂肪代谢机理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包括采用RNA-Seq技术对正常饲养的朗德鹅和填饲朗德鹅的肝脏进行转录组测序;选择测序结果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中与肝脏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对其序列进行扩增;并对这些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细胞水平研究了硬脂酸、亚油酸、葡萄糖和胰岛素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浙东白鹅就巢性状相关miRNAs的研究鹅就巢行为主要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对处于就巢期和产蛋期浙东白鹅下丘脑中miRNAs的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在就巢组和产蛋组鹅下丘脑中,我们分别获得了11053784条序列和8801405条序列。在这些小RNA序列中,miRNAs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在就巢组和产蛋组中占小RNA总数的75.61%和79.82%。对这些小RNA的长度分布进行分析得出22 nt的小RNA所占比例最高。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的miRNA家族为Let-7。对就巢组和产蛋组中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分析,我们鉴定出38种在就巢组中表达上调的miRNAs和14种表达下调的niRNAs(至少在一个组中阅读数大于1000,且变化倍数大于2,P<0.001)。在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中,niR-30d, miR-30e, miR-148a-3p, miR-30a和niR-146c在两个试验组中都具有很高的表达量。除了已知miRNAs外,我们还在下丘脑中发现158种新niRNAs,包括在就巢组发现的114种新miRNAs和产蛋组中发现的94种新miRNAs.我们列出了其中12种阅读数至少在一组中大于100的新miRNAs.在这12种新miRNAs中,有1种在就巢组中表达显着下调,有3种在就巢组中表达显着上调。2、与朗德鹅肥肝形成相关的miRNAs的研究朗德鹅肝脏具有很强的脂肪酸沉积能力。经过21 d填饲后,与正常饲喂朗德鹅相比,其在体重增加了1.5倍的同时,肝重增长了4倍。组织学观察可在肝脏中观察到大量的脂滴。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分别在正常肝和肥肝中检测出10396977条和11321273条序列,这其中分别有88.92%和86.98%的序列为miRNAs.对小RNAs的长度分布分析得出22 nt的小RNAs所占比例最高。miR-122在肝脏中的表达量非常高,在对照组和填饲组中分别占1niRNA总量的70.34%和72.01%,但miR-122在两个试验组间表达无显着性差异。与对照组肝脏相比,我们在肥肝中鉴定出22个表达上调的miRNAs和12个表达下调的miRNAs(归一化表达量至少在一组中大于100.0,改变倍数大于2且P<0.001)。miR-222和miR-30d分别为上调和下调的miRNAs中表达量最高的。在鹅肝脏中,我们共鉴定出67种新miRNAs,其中有3种在两组间差异表达(至少在一组中归一化表达量大于10.0,且变化倍数大于2,P<0.001)。在miR-125b对预测靶基因ACSL1的miRNA/mRNA相互作用的验证试验中,转入miR-125b mimic与转入阴性对照相比,构建的ACSLJ基因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为阴性对照组的57.3%。3、运用RNA-Seq技术分析朗德鹅填饲后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运用RNA-Seq技术分析正常饲喂与填饲朗德鹅肝脏的转录组,我们分别在对照组和填饲组肝脏中获得了50198914条和49172954条reads.与参考基因组比对上的reads分别在两组占了52.85%和48.74%。与参考基因比对上的reads分别在两组中占总reads的36.61%和32.88%。两个试验组中存在最多的可变剪接类型为3’端可变剪接,其次为5’端可变剪接。以FADS2基因为例,我们共检测到5种可变剪接。对两个试验组中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比较,我们在填饲组鹅肥肝中共检测到602个表达上调的基因和20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在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中,我们筛选出与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相关的33个表达上调的基因和13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在这些基因中,表达下调的基因ACSL1, HMGCS1与表达上调的基因PDGDS, CYP2C45, FADS1, FADS1, Elovl6,17β-HSD, FAS, AACS, SCDl在肝脏都有很高的表达水平。4、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本试验克隆的ACSL1基因cDNA序列共3709 bp,其中包括119 bp的5’非编码区(5'-UTR),2097bp的编码区(CDS区)和1493 bp的3’非编码区(3'-UTR)。CDS序列编码699个氨基酸,与鸭和鸡同源性分别为98.14%和93.71%。在填饲后,肝脏和肾脏中ACSL1基因表达显着下调,腹脂和心脏中ACSL1基因表达显着上调。与对照组相比,肝脏中SCD1基因表达量在填饲后增长了22.23倍,在胸肌、腿肌和腹脂中表达量也显着上升。本试验克隆的Elol6基因cDNA片段序列共2782 bp。其中包括74 bp的5'-UTR,798 bp的CDS区和1909 bp的3'-UTR。 CDS共编码了266个氨基酸,与鸡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49%。填饲后,肝和脾中Elovl6的表达量显着升高,分别增长了2.04倍和6.02倍。扩增的FADS1基因cDNA全序列全长3147bp,其中包括314 bp的5’-UTR区,1083 bp的CDS区和1750 bp的3’-UTR区。CDS区编码36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鸭的同源性为98.61%,而与鸡只有79.14%。填饲后,该基因在肝脏和脾中的表达量分别增长了2.61倍和2.89倍。克隆的鹅FADS2基因CDS序列全长1335 bp,共编码445个氨基酸,与鸭和鸡的同源性分别为97.07%和93.69%。填饲后,肝脏中FADS2基因的表达量增加了3.09倍。5、硬脂酸、亚油酸、葡萄糖和胰岛素对鹅原代肝细胞脂质沉积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的硬脂酸(SA)、亚油酸(LA)、葡萄糖和胰岛素处理鹅原代肝细胞24 h,检测细胞脂质积累情况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SA和LA(50μM和100μM)可以诱导细胞脂肪沉积,而高浓度(150 μM)对细胞脂肪沉积无显着影响。低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对细胞脂肪沉积影响较小,而高浓度葡萄糖(100 mM)和胰岛素(200 nM)对其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不同浓度SA都可以刺激FAS, FADS1和Elov15基因表述,100μM的SA可以刺激ACSL1表达,150μM的SA使SCD1基因表达上调。不同浓度的LA可以刺激FAS,FADS1,Elovl5和ACSLl的表达,50 μM的LA可以上调FADS2表达。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可以诱导FAS, Elovl5表达,50 mM和100 mM的葡萄糖可以刺激SCD1和Elovl6表达,100 mM的葡萄糖还可以上调FADS1和Elovl2基因表达,而50 mM葡萄糖处理组中ACSL1基因表达显着下降。高浓度的胰岛素(200nM)可以刺激FAS, SCD1, Elol6, Elovl5和ACSL1基因表达。(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周敏,和俊,谢袖娟,沈栩,徐海平[4](2012)在《VIPR-1基因5′调控区多态位点与鸡就巢性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索血管活性肠肽I型受体(Vasoacit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I receptor,VIPR-1)基因5′调控区(-496~-1bp)多态性及其单倍型效应对鸡就巢性的影响,寻找影响肉鸡就巢性的分子标记,为降低或者剔除肉鸡就巢行为的育种研究提供相应依据。采用测序技术对498只清远麻鸡VIPR-1基因5′调控区进行多态性检测及基因型分析,利用最小二乘均数对VIPR-1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位点与就巢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利用PHASE软件对多态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VIPR-1基因5′调控区存在12个多态性位点,G-359T、G-266T、A-134G、A-94G、C-72G对18~43周龄的就巢持续天数影响达到显着水平(P<0.05),A-94G位点对18~54周龄的就巢率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P<0.05);构建的单倍型对18~54周龄的就巢持续天数的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CCTGGGAAGCAG/TTGGGGAAGCAC型个体的就巢持续天数比其它单倍型个体极显着的延长(P<0.01)。结果表明,VIPR-1基因5′调控区(-496~-1bp)可能存在影响鸡就巢行为的分子标记,CCTGGGAAGCAG/TTGGGGAAGCAC型个体对鸡就巢性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家鸡就巢行为的筛选。(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周海龙,王雪梅,郑继平,韦双双,刁晓平[5](2010)在《家禽就巢性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巢性是家禽性成熟的标志,大多数家禽都具有就巢性,特别是一些优良地方品种,如文昌鸡、丝羽乌骨鸡、矮脚鸡等。而就巢性又会明显影响产蛋性能,就巢性机理的研究对提高家禽的产蛋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从家禽的就巢行为学研究、内分泌调控机理及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1期)
杨海玲,田艳苓,王慧[6](2010)在《日照琅琊鸡催乳素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就巢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候选基因法研究催乳素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家禽就巢性的影响,可为控制家禽就巢性奠定理论基础。设计引物特异性扩增PRL的5'调控区序列,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就巢性的相关性。在所检测的琅琊鸡鸡群中发现PRL的5'调控区存在遗传变异;发现了PRL的叁种基因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叁种基因型与鸡的就巢性的遗传效应差异显着(P<0.05),其中AA型鸡的就巢性最低,与AB和BB型鸡的就巢性存在着显着差异(P<0.05);AB和BB型鸡的就巢性均较高,后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提高A等位基因的频率将有利于降低鸡的就巢性,据此可以在育种选择中实现早期基因型选种,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地保护和利用中国优良地方家禽品种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0年18期)
杨海玲,田艳苓,王慧[7](2009)在《日照琅琊鸡催乳素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对就巢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动物垂体前叶分泌的催乳素(prolactin,PRL)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对家禽的就巢性和产蛋性能等繁殖性状具有重要影响。日照琅琊鸡是山东省优良地方鸡种,具备耐粗饲、抗病、蛋肉品质优良等特点,但是,(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9-10-10)
淮亚红,何迟垚[8](2009)在《禽类就巢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家禽就巢性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受少数几个常染色体基因控制。从内分泌的角度看,母禽的就巢行为由一系列激素控制。催乳素是就巢发生和维持最为关键的激素。介绍了影响禽类就巢性相关基因(催乳素和催乳素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因结构、功能及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9期)
李琴,赵献芝,李静,彭祥伟,王阳铭[9](2008)在《家禽就巢性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研究表明家禽就巢性受少数几个常染色体基因控制〔1〕,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在0.116左右。从内分泌的角度看,母禽的就巢行为由一系列激素控制。催乳素(Prolactin,PRL)是就巢发生和维持最为关键的激素。近年来关于家禽就巢性研究方面集中在(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08年06期)
曹顶国,李福伟,韩海霞,雷秋霞,李惠敏[10](2008)在《影响家禽就巢性因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影响就巢因素的环境、内分泌和遗传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去除就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08年21期)
就巢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巢性是家禽进行繁殖必不可少的行为,对家禽的繁殖能力有很大影响。家禽就巢性作为一个低遗传力性状,其受环境、内分泌及遗传3种因素调控。其中环境因素中光照、温度、饲养管理模式等都对家禽就巢性具有显着影响。与禽类就巢性密切相关的繁殖内分泌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4)和雌二醇(E2)。遗传是家禽就巢性的决定因素,就巢性候选基因研究主要基于内分泌研究中的相关繁殖激素。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大量就巢性相关新基因被证实,为就巢性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家禽就巢性的遗传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开展就巢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将极大地提高家禽产蛋性能,促进优良地方禽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作者对环境、内分泌和遗传控制就巢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禽类就巢行为的发生和调控机制进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就巢性论文参考文献
[1].尹玲倩.禽类就巢性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2].颜培,廖娟,王钢,钱凡柯,喻世刚.家禽就巢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分泌调控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8
[3].陈芳.鹅肥肝生成相关miRNAs、基因的鉴定及功能研究和就巢性相关miRNAs的鉴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4
[4].周敏,和俊,谢袖娟,沈栩,徐海平.VIPR-1基因5′调控区多态位点与鸡就巢性的关联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2
[5].周海龙,王雪梅,郑继平,韦双双,刁晓平.家禽就巢性机理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0
[6].杨海玲,田艳苓,王慧.日照琅琊鸡催乳素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就巢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
[7].杨海玲,田艳苓,王慧.日照琅琊鸡催乳素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对就巢性的影响研究[C].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
[8].淮亚红,何迟垚.禽类就巢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9
[9].李琴,赵献芝,李静,彭祥伟,王阳铭.家禽就巢性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
[10].曹顶国,李福伟,韩海霞,雷秋霞,李惠敏.影响家禽就巢性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