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治疗和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汪龙德,张萍,任培培,刘俊宏,王淼蕾,牛媛媛,金三省,李正菊[1](2022)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饮食结构调整、社会环境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及群众就医意识的提高,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就诊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而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由内脏敏感性增高、胃肠道动力异常、脑-肠轴调节异常、肠道炎症反应、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引起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和黏膜通透性增加。目前,由于临床表现个体化差异大,所以对症治疗是主要方式,包括饮食调节、使用止泻药、导泻药、抗痉挛药等;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可以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抗生素、抑郁药物等。就上述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谢欣,陈敏,叶坤,赵俊,魏庆双,吴巧凤,李志刚,余曙光[2](2021)在《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诊治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病理机制复杂,临床采用单一治疗模式多难以奏效,部分患者病情迁延成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并无准确定义和诊断标准,亦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以期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使更多患者获益。
纪学敏[3](2019)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美国诊疗现状及岭南火针疗法对其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拟利用公开的NAMCS调查数据库,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在美国的疾病情况,了解IBS-D患者在美国的治疗现状及趋势。通过NAMCS调查数据库发现,IBS-D病例在美国普通人群中并不少见,而在治疗方面,中草药、针灸等中医传统疗法较少被美国患者使用。笔者导师林国华教授应用岭南火针疗法治疗临床各种疾病已达数十载,颇具疗效。此疗法用于治疗IBS-D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其临床应用广泛,而IBS-D是其典型的优势病种之一。为提高IBS-D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充实美国对IBS-D的治疗方法,以及推广岭南火针疗法在美国的运用与发展,笔者遂开展以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利用2006至2014年间,NAMCS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纳入相关病例,从基本人口学特征、基本健康情况、消化道相关合并症、消化道外合并症、就诊基本情况、相关检验及检查情况、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专科情况、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IBS-D在美国的疾病情况,以及该疾病美国的治疗现状及趋势。第二部分:本研究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和针推康复中心就诊的病人,严格遵照纳入标准筛选出96例合格受试者,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配至A、B、C三组治疗过程中共脱落6例,因疗程不满总疗程的1/2,故予以剔除,且不进入最后的数据统计研究,最后符合标准的A组(岭南火针组)、B组(常规针刺组)和C组(西药组),每组各30例,疗程为4周。采用中医泄泻症候积分量表以及IBS-QOL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对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统计、对比及分析。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比较复发率。本研究以三个研究组做自身及组间治疗前、后以及随访对照。本研究未运用盲法,为开放式研究。取穴:神阙、天枢、上巨虚、大肠俞、阴陵泉、肾俞、命门、关元、脾俞、足三里,神阙穴统一采用回旋灸法。操作:A组(岭南火针疗法组):先以安尔碘将腧穴局部消毒,然后涂抹少量万花油于点刺部位,将针尖及针身烧红透亮,采用迅速高频浅点刺法,浅点刺不留针,深度不超过0.1mm,以100次/分的点刺速度,每穴点刺5次,在火针点刺前后涂抹万花油可缓解患者灼痛感并促进火针伤口愈合,每周治疗2次,共4周。B组(常规针刺组):采取仰卧、俯卧位交替针刺的方法。①采取仰卧位:以快速进针手法针刺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关元、足三里,神阙穴采用回旋灸法,进针完成后,嘱受试者不可轻易自主改变体位,以免发生针刺不良事件。每3~5分钟行针一次,行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②患者后取俯卧位,针刺大肠俞、肾俞、命门、脾俞,进针完毕后,嘱志愿者不可轻易改变体位,以免发生针刺意外。每3~5分钟行针一次,行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前后各针1次为完成1次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4周。C组(西药组):匹维溴铵片(得舒特)(法国,批号:H2011022生产厂家:法国苏威制药)每次50mg,tid,口服,进餐时用水吞服,不可咀嚼或掰碎药片,不要在卧位时或临睡前服用。疗程:3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疗法,嘱咐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劳累、受凉,情绪放松、心情舒畅。结果:第一部分:1、美国IBS-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各项基本健康资料与患病的相关性。我们纳入2006-2014年间NAMCS的数据。经分析,美国每年患病例数新增趋势稳定。其中,年龄、性别、人种与支付方式皆为有显着相关性的人口学特征因素(P<0.05),其中女性患病人数比男性更多,且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IBS-D的分布与地域无显着相关性(P>0.05)。在纳入病例中安排全血分析、乙状结肠-直肠镜检查等两个因素与是否患有IBS-D也存在显着相关,且IBS-D病例中安排乙状结肠-直肠镜检查的例数更多(0R>1且P<0.05)。在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专科情况方面,接诊的健康服务提供者的专科情况与患IBS-D间的相关性显着;在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类型方面,医师接诊与是否为IBS-D病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其中IBS-D病例者中由医师接诊的人数更多(OR>1且P<0.05);而接诊者为医学助手、护师/助产士、注册/执照护士以及其他健康服务提供者则未发现与IBS-D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2、美国IBS-D患者的合并的疾病或症状与患病的相关性。在IBS-D患者的基本健康情况因素方面,烟草使用情况、BMI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显着的相关因素,且合并糖尿病的IBS-D病例更少(0R<1且P<0.05);但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哮喘与IBS-D间均未发现显着相关性(P>0.05)。在消化道相关合并症方面,消化不良、胃轻瘫、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以及胃食管反流等症状或疾病都与IBS-D患病存在显着相关性,且上述症状或疾病在IBS-D病例中更为多见(OR>1且P<0.05)。在消化道以外的合并症方面,背痛、抑郁与IBS-D患病之间存在显着相关,而且从病例计数中发现,IBS-D患者合并抑郁的病例较多(OR>1且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疲劳综合症、过敏性鼻炎、骨关节疾病、头痛、多尿/夜尿等则与IBS-D间则未发现显着的相关性(P>0.05)。3、美国IBS-D患者的治疗与患病的相关性。在非药物疗法方面,饮食/营养调节、替代疗法、心理疗法等与IBS-D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IBS-D病例者更多采用饮食/营养调节以及替代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的手段(OR>1且P<0.05);而运动锻炼和针刺治疗都未发现与IBS-D间存在相关性(P>0.05)。在药物疗法方面,是否使用益生元、止泻药、轻泻药、抗生素、解痉剂、抗抑郁药等与IBS-D患病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IBS-D病例者更多采用益生元、止泻药、轻泻药、解痉剂、抗抑郁药等方案作为药物治疗的手段(OR>1且P<0.05),其中2006-2014年间IBS-D患者的处方用药抗抑郁药物、解痉剂的使用量较其他药物更多。草药产品的使用与IBS-D患病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第二部分:1、基线资料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中医泄泻症候积分量表评分以及IBS-QOL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在三组总体临床疗效评价中,三组患者总体疗效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患者总体疗效的组间多重比较中,A组与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总体疗效优于C组;A组与B组比较,P=0.03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总体疗效优于B组;B组与C组比较,P=0.027<0.05,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总体疗效优于C组。表明岭南火针疗法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及西药治疗,且常规针刺法的总体疗效优于西药治疗。3、总证候积分:治疗后对三组症状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间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进一步的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检验后检验的多重比较中,A组积分总分均小于B组(P<0.05),同时小于C组(P<0.001),而B组与C组之间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岭南火针疗法较常规针刺、西药治疗更能改善总体症状。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自症状积分总分间的比较中,三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总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常规针刺与西药此三种治疗措施对改善症状均有一定的作用。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差值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进一步的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检验后检验的多重比较中,A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总分下降的幅度较B组(P<0.05)、C组(P<0.001)更为显着,而B组与C组之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总分的差值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对比常规针刺、西药在改善症状的作用更为明显。4、各临床症状改善。三组患者治疗后积分比较中,可见治疗后“畏寒肢冷”、“腰膝酸痛”、“食欲不振”、“肠鸣”等四个症状的三组间的积分均存在差异(P<0.001),对上述症状积分分别比较提示:三组间大便泄泻、腹胀腹痛、晨起腹痛症状治疗后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种方案对以上症状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对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症状治疗后积分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其中A与B组及A与C组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岭南火针疗法治疗方案对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症状疗效最突出,常规针刺与西药疗效无差异。对食欲不振、肠鸣症状治疗后积分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其中A与B组及B与C组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岭南火针疗法与常规针刺方法对食欲不振、肠鸣症状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优于西药的疗效。5、患者IBS-QOL生存质量评价。三组患者IBS-QOL生存质量治疗前后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得分,经统计分析可见,均有显着下降(P<0.05);由此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常规针刺以及西药三种手段下,均可显着改善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后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社会功能、性行为、人际关系等4个维度的三组间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多重比较后提示,岭南火针疗法治疗(A组)在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社会功能、性行为、人际关系等维度的得分上均较其他组别(常规针刺以及西药治疗)更具优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得分上,三组间的IBS-QOL量表评分总得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重比较可见,岭南火针疗法治疗后的总得分较其他治疗手段显着下降(P<0.05)。由此,说明岭南火针疗法在改善IBS-D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较常规针刺及西药治疗更具有优势。三组患者治疗前后IBS-QOL生存质量得分的下降幅度比较,其中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人际关系等4个维度的三组间得分的下降幅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多重比较,岭南火针疗法治疗(A组)在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人际关系得分的下降幅度上较其他组别(常规针刺以及西药治疗)更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得分上,三组间的IBS-QOL量表评分总得分的下降幅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重比较提示,岭南火针疗法治疗后的总得分下降幅度较其他治疗手段更大;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在改善IBS-D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较常规针刺及西药治疗手段效果更佳。6、远期疗效:停止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的复发率A组(7.14%)VS B组(34.61%)VS C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A与B组及A与C组比较,复发率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岭南火针疗法的复发少,远期疗效更稳定持久,常规针刺与西药的远期疗效较差,二者复发率高且相当。这对于提升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较大。结论:1、在美国,随着其医学模式的发展,对中医药、针灸等疗法十分重视;但在治疗IBS-D方面,中医药、针灸仍不甚普及。2、岭南火针疗法治疗脾肾阳虚证IBS-D具有独特创新意义及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远期疗效持久稳定,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势明显。3、岭南火针疗法理论指导下对IBS-D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行更大范围的临床观察,深入机制研究和理论探讨;同时,该疗法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普及推广的价值及宣传空间。
吴艳芳[4](2018)在《从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探讨治疗的适应证》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胃肠疾病。目前抗抑郁药治疗IBS的适应证尚不明确,本研究从抗抑郁药的疗效分析来探讨IBS抗抑郁药治疗的适应证。研究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对照研究登记库中IBS患者抗抑郁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纳入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以成年IBS患者为研究人群,将抗抑郁药与安慰剂或常规治疗进行对比。以IBS的总体症状或腹痛症状无改善为结局指标,获得抗抑郁药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并根据危险差的倒数计算出所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通过对可能影响疗效的主要临床特征(即是否合并心理障碍、腹痛/腹部不适的严重程度、是否难治)和疗程进行亚组分析,以推断IBS患者抗抑郁药治疗的适应证。结果通过检索策略获得39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后,纳入12项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与安慰剂或常规治疗相比,抗抑郁药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是0.69(95%CI 0.57-0.83),NNT为5。当合并抑郁或焦虑时,抗抑郁药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是0.45(95%CI 0.26-0.80),NNT为3.7;当抑郁和焦虑未知时,抗抑郁药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是0.67(95%CI 0.59-0.77)。在抑郁和焦虑未知组,难治性IBS患者抗抑郁药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是0.58(95%CI 0.46-0.73),NNT为3.6;中-重度腹痛/腹部不适患者抗抑郁药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是0.64(95%CI 0.44-0.93),NNT为4.7。抗抑郁药治疗疗程≥3月时,治疗后IBS症状无改善的相对危险度是 0.66(95%CI 0.54-0.81)。结论抗抑郁药治疗对IBS患者有效。通过对疗效的meta分析推断得出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的适应证为IBS合并抑郁或焦虑的患者、难治性IBS患者、表现为中-重度腹痛/腹部不适的IBS患者。推荐抗抑郁药治疗疗程至少为3个月,以提高疗效。
王金波[5](2018)在《抗抑郁药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明确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80例,在治疗前进行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病人症状严重程度、情绪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消化科常规治疗(匹维溴铵或胃肠动力药+饮食调整+生活习惯调整,以及解痉、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定期门诊就诊,调整消化科治疗药物,维持治疗12周。治疗组患者在消化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20mg治疗,每日一次,疗程12周。在治疗12周后再次对患者进行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与治疗前进行对照分析,了解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严重程度、情绪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各量表评分进行对照分析有无差异。结果:(1)在研究结束时治疗组的症状严重程度量表总分(188.70.±64.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分(261.35±71.14),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t=3.129,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研究结束时治疗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总分(44.33±10.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分(52.23±13.3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t=-2.927,P=0.0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37.38±9.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分(49.75±13.1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t=-4.892,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73.70±1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分(64.45±12.5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t=2.689,P=0.00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量表与治疗前比较,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t=5.663,P=0.000)、焦虑自评量表(t=3.001,P=0.004)、抑郁自评量表(t=5.376,P=0.000)、IBS生活质量量表(t=-5.510,P=0.000)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对照组的各量表与治疗前比较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t=0.823,P=0.413)、焦虑自评量表(t=0.017,P=0.986)、抑郁自评量表(t=0.740,P=0.461)评分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t=-3.844,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抗抑郁药联合消化内科常规治疗可进一步提高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2)抗抑郁药可以改善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3)抗抑郁药可以进一步提高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4)单纯消化科常规治疗可以改善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5)经过12周的消化科常规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没有改善。
周文聪[6](2018)在《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量效关系及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药物浓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中以腹泻型IBS(IBS-D)占比最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近年较多研究发现小剂量阿米替林(AMT)可有助于缓解IBS-D患者的症状,且起效快和不良反应少。为了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目前已经有国外学者尝试使用阿米替林10mg/d治疗IBS-D,但鉴于国人跟西方人的体质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尚未见有如此小剂量AMT治疗IBS-D的研究报道,更未见关于其治疗IBS-D的量效关系研究报道。AMT主要在肝脏代谢,通过代谢酶CYP2C19代谢成活性产物去甲阿米替林(NT)。AMT的临床疗效与血药浓度有关,而血药浓度则与CYP450基因多态性、性别、年龄和饮食等因素有关。CYP2C19是肝脏CYP酶系中的重要氧化代谢酶,并具有基因多态性,基因缺陷可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缺失。通过测定阿米替林稳态药物浓度及结合CYP2C19基因多态性,可进一步阐述IBS-D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阿米替林药物浓度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第一部分: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IBS-D患者的量效关系研究,探讨不同小剂量AMT(6.25mg、12.5mg、25mg)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第二部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法测定阿米替林及其代谢产物去甲阿米替林的稳态药物浓度,结合直接测序法测定CYP2C19*1、*2、*3的基因多态性,进一步阐述IBS-D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阿米替林稳态药物浓度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08月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门诊连续就诊符合罗马IV标准的IBS-D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IOD-17011080),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第一部分: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IBS-D患者的量效关系研究。将118名入组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下面4组:(1)常规治疗组(28人):复方嗜酸乳杆菌1g tid;(2)阿米替林(AMT)6.25mg组(29人):口服AMT 6.25mg/每晚;(3)阿米替林(AMT)12.5mg组(32人),口服AMT 12.5mg/每晚;(4)阿米替林(AMT)25mg组(29人),口服AMT 25mg/每晚;疗程均为6周。以治疗6周后IBS症状是否有效缓解(AR)为主要疗效指标,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专用量表(IBS-QOL)、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次要疗效指标,IBS-SSS、IBS-QOL、PSQI量表在治疗前、治疗后3周和6周进行评定,并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第二部分: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阿米替林稳态药物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纳入第一部分84名完成6周阿米替林治疗的IBS-D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服药6周后的阿米替林及去甲阿米替林稳态药物浓度;运用直接测序法分析CYP2C19*1、CYP2C19*2和CYP2C19*3的SNP基因多态性,根据不同的等位基因组合将患者分为强代谢型(EM)?中间代谢型(IM)和弱代谢(PM)。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共有111名患者完成6周治疗,(1)常规对照组、AMT 6.25mg组、AMT 12.5mg组、AMT 25mg组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着差异。按PP分析4组有效率分别为29.6%、32.1%、70.0%、76.9%,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按ITT分析4组有效率分别为28.6%、31.0%、65.6%、68.9%,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无论是PP分析还是ITT分析,AMT 12.5mg及AMT 25mg组的治疗有效率均显着高AMT 6.25mg组及于常规对照组(P均<0.0083),但AMT12.5mg组及AMT 25mg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则均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AMT 25mg组、AMT 12.5mg组、AMT 6.25mg组和常规治疗组的IBS-SSS评分、IBS-QOL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6周后,AMT 25mg组及AMT 12.5mg组的IBS-SSS评分、IBS-QOL评分显着优于AMT 6.25mg组及常规对照组(P均<0.0083),但AMT 25mg组与AMT12.5mg组对比无显着差异;AMT 25mg组的PSQI评分显着低于AMT 12.5mg组、AMT 6.25mg组及常规对照组(P均<0.0083)。3.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心悸、晨起乏力、嗜睡及头晕。口干、嗜睡、头晕发生率AMT 25mg组较AMT 12.5mg组、AMT 6.25mg组、常规对照组均显着增高(P均<0.0083)。晨起乏力发生率AMT 25mg组较AMT6.25mg组及常规对照组显着增高(P均<0.0083),与12.5mg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162)。心悸发生率四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第二部分:1.CYP2C19*2及CYP2C19*3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析,有强代谢型(EM)33人(39.3%)、中间代谢型(IM)44人(52.4%)和弱代谢型(PM)7人(8.3%)。2.基因多态性对阿米替林血药浓度的影响:NT稳态药物浓度PM型和IM型显着低于EM型(2.78±1.14 vs 4.70±1.93,P=0.007;3.83±1.54 vs 4.70±1.93,P=0.028),PM型有低于IM型的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2.78±1.14 vs3.83±1.54,P=0.126);NT剂量校正浓度和NT标准化浓度PM型显着低于IM型及EM型(P均<0.05),IM型与EM型比较无明显差异(0.33±0.12 vs 0.38±0.13,P=0.102;0.006±0.0027 vs 0.0071±0.0031,P=0.514)。PM型、IM型及EM型的AMT药物浓度、AMT剂量校正浓度、AMT标准化浓度及AMT+NT总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基因多态性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对于AMT 6.25mg组,PM/IM型的治疗有效率为63.2%,EM型的治疗有效率为77.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70)。AMT 12.5mg组中PM/IM型的治疗有效率为33.3%,高于EM型的22.2%,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81)。AMT 25mg组中PM/IM型的治疗有效率与EM型比较同样无统计学差异(36.4%vs 13.3%,P=0.348)。5.NT稳态药物浓度、NT剂量校正浓度与△IBS-SSS(IBS-SSS前-IBS-SSS后)呈正相关(R2=0.330,P=0.001;R2=0159,P=0.033),而NT标准化浓度与△IBS-SSS无相关性关系(P=0.319);AMT稳态药物浓度、AMT剂量校正浓度、AMT标准化浓度均与△IBS-SSS无关(P均>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IBS-SSS评分、NT稳态药物浓度是影响阿米替林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结论1.阿米替林25mg及12.5mg的临床疗效优于阿米替林6.25mg,并且阿米替林12.5mg的临床疗效不亚于阿米替林25mg,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2.去甲阿米替林(NT)药物浓度与阿米替林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相关,但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阿米替林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无关。
王超[7](2016)在《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枸橼酸阿尔维林联合小剂量抗抑郁药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病情严重度评估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常见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心理社会因素日益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为了进一步了解IBS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对生活质量、症状严重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我们通过相关量表对其进行评估,分析精神心理因素与生活质量、症状严重程度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1月—2015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符合罗马ⅢIBS诊断标准的101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①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②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③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④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结果:①58例(57.4%)IBS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SAS评分为49.84±8.29,SDS评分为45.83±9.61。其中,轻度焦虑34例,中度焦虑15例,重度焦虑0例。轻度抑郁30例,中度抑郁5例,重度抑郁2例。②101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3.28±12.79,其中以焦虑不安、忌食以及健康忧虑受损最为严重。③74例(73.3%)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中以日间功能障碍(1.82±0.93)、睡眠质量(1.49±0.81)、睡眠效率(1.49±1.16)受损最为严重。④101例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为253.00±72.58,其中轻度13例(139.38±29.81),中度63例(238.46±34.70),重度25例(348.72±36.09)。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26,P<0.001;r=-0.501,P<0.001),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r=0.556,P<0.000;r=0.513,P<0.000),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1,P=0.020:r=0.357,P<0.001)结论:1、IBS患者多伴有精神心理异常、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下降。2、精神心理障碍越重的患者,IBS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的下降更明显。第二部分枸橼酸阿尔维林联合小剂量抗抑郁药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疗效观察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率逐年增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临床上仍无有效的药物根治该疾病。部分IBS患者症状频繁发作,反复就诊,经各类常规药物治疗后疗效欠佳,即难治性IBS。该类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部分国内外研究通过对难治性IBS患者精神心理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研究对45例难治性IBS患者采用枸橼酸阿尔维林或枸橼酸阿尔维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两种治疗方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症状严重程度及睡眠治疗变化来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罗马标准Ⅲ的难治性IBS患者45例,随机分为A(22例)、B(23例)两组,分别给与A组:枸橼酸阿尔维林(0.36g/粒,3次/日,餐前口服)、B组:枸橼酸阿尔维林(0.36g/粒,3次/日,餐前口服)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5mmg/粒,轻中度焦虑和/或抑郁患者,1次/日,早餐后口服;重度患者则每日早、午餐后各1粒口服)两不同治疗方案,疗程为4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患者生活质量、症状严重程度、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相应分值变化以确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及随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A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59.38±12.99vs68.49±14.87,P=0.015)、B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56.75±11.26vs73.21±10.39,P<0.001)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症状严重程度评分A组(267.92±67.89vs214.83±75.32,P=0.003)、B组(271.84±64.95vs162.64±88.60,P<0.001),睡眠质量评分A组(7.42±3.45vs6.17±2.66,P=0.017)、B组(8.68±4.43vs5.60±3.44,P<0.001)较基线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治疗4周后焦虑评分(44.83±9.62vs43.92±10.43,P=0.415)及抑郁评分(39.08±9.34vs38.75±9.35,P=0.674)无统计学差异,而B组患者治疗4周后焦虑评分(52.12±8.19vs39.28±9.88)、抑郁评分(47.64±9.53vs38.24±9.41)较治疗前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1、难治性IBS患者多伴有精神心理障碍,且IBS相关症状重,生活质量降低;2、枸橼酸阿尔维林对难治性IBS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症状缓解均有一定疗效,但对患者焦虑抑郁方面改善不明显。3、枸橼酸阿尔维林在联合小剂量抗抑郁药物后不仅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对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症状改善更加显着。
黄智慧,戴宁[8](2014)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认知-行为治疗》文中指出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IBS目前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国内外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与IBS发病有密切关系,很多患者对IBS症状的意义存在曲解,导致症状加重。认知-行为治疗通过纠正患者的认识,重建正确的认知,减轻焦虑、抑郁状态,缓解IBS的胃肠道症状,减少患者就诊的次数。
何慧琴[9](2013)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疾病认知和教育需求以及认知治疗对患者症状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其对IBS的教育需求。同时分析认知治疗对IBS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IBS患者211例,采用IBS患者认知与教育需求问卷,以面对面询问或自我填写的方式完成问卷,内容包括胃肠道症状问卷(ROME-Ⅲ问卷)、医院内焦虑抑郁量表(HADs)、一般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8)、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认知和教育需求问卷和基本资料。其中109例IBS患者接受1次以学习班形式的认知治疗,并对其中治疗后超过半年的53例患者进行随访,探讨认知治疗对患者腹部症状、大便性状及次数、生活质量、情绪等方面的影响。结果1.共有211例IBS患者完成问卷,其中女性113例(53.6%),男性98例(46.4%),平均年龄(46.6±1.0)岁,平均病程(6.6±0.5)年。其中37.0%(78/211)的患者表示听说过IBS,63.0%未听说过IBS。最常见的关于IBS的错误认知包括:IBS是一种结肠炎(26.9%),他们的疾病会变成营养不良(36.0%),会缩短寿命(30.3%)及会变成癌症(29.9%)等。95.7%(202/211)的患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IBS的知识。IBS患者对以下内容比较感兴趣:症状好转的方法(78.2%)、避免的食物(65.8%)、减轻症状的药物(57.4%)及导致IBS的原因(54.0%)。他们最希望获得信息的途径分别是医护人员(74.8%)、讲座及宣传活动(39.6%)、宣传小册子(36.6%)以及相关书籍或报刊(31.7%)等。2.对其中接受过认知治疗且超过半年时间的53例IBS患者进行随访,90.6%(48/53)的患者认为认知治疗有助于疾病症状的改善,96.2%(51/53)表示了解自己的疾病。对于IBS的错误认知治疗后得到明显改正,如IBS不是一种结肠炎(47.2%.VS.9.4%,P=0.000),他们的疾病不会缩短寿命(47.1%.VS.0.0%,P=0.000),不会变成癌症(56.6%.VS.9.5%,P=0.000)。88.7%(47/53)的患者表示总体症状较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77.3%(41/53)的患者腹部不适或疼痛较前改善,腹痛频率超过1天/周的比例较前减少(24.6%.VS.77.4%,P=0.000),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着改善(3.53+2.06.vs.5.28士1.9,P=0.000);67.9%(36/53)的患者大便较前改善,认知治疗后大便性状正常患者比例较治疗前显着提高(54.7%VS.9.4%,P=0.000)。69.8%(37/53)表示听课后情绪明显改善,情绪紧张患者比例较治疗前显着减少(3.8%.VS.26.4%,P=0.001),心情愉快患者比例较治疗前显着增加(73.6%.VS.28.3%,P=0.000)。治疗后患者生活满意度、总体健康状况、睡眠质量及精力充沛的患者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71.7%.VS.35.8%,P=0.000;64.2%.VS.17.0%,P=0.000;60.4%.VS.13.2%, P=0.000;69.8%.VS.11.3%,P=0.000).结论IBS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匮乏,对疾病存在严重认识误区,对了解IBS相关知识的需求强烈。认知治疗有助于纠正IBS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显着改善其肠道症状和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初晨[10](2013)在《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评估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功能性肠病(FBDs)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一些患者症状持续或反复,经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病程迁延,频繁就诊,即为难治性患者。这些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我们开展了该项研究,以了解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临床症状特征,调查其心理社会因素及评估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11月1日—2012年2月29日连续至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相关检查后,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确诊为难治性功能性肠病的92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按照1:1配对原则,在安徽省立医院体检中心选择一名与患者同性别、同年龄段、职业相似、无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②消化道症状问卷(对照组无需填写)。③生活事件量表(LES)。④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⑤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果共调查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92例,其中女性54例,男性38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33例(35.87%),中专及初高中学历患者37例(40.22%),小学及以下学历患者22例(23.91%)。不同职业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离退休人员34例(36.96%),公务员20例(21.74%),公司职员15例(16.30%),农民11例(11.96%),学生7例(7.61%),商人3例(3.26%),无业人员2例(2.17%)。其中,IBS36例(39.13%),FC28例(30.43%),F-D17例(18.48%),FB8例(8.7%),非特性性功能性肠病3例(3.26%)。病程最短14个月,最长120个月。92例患者中有41例(44.57%)存在上消化道症状。上消化道症状中以餐后饱胀不适发生率最高(17例,18.48%),其次为胸骨后不适(13例,14.13%),嗳气(10例,10.87%)等。其中37例(40.22%)患者存在症状重叠,包括IBS+FD7例(7.61%),IBS+FH9例(9.78%),FC+FD6例(6.52%),FC+BD7例(7.61%),FC+FH4例(4.35%),F-D+FD2例(2.17%),FB+FD2例(2.17%)。难治性FBDs患者负性事件中以家庭成员死亡的发生频数最高(23例次,25%),其次为家庭成员重病或重伤(19例次,20.65%),家庭经济困难(17例次,18.48%),夫妻感情不合(13例次,14.13%)等。难治性FBDs组和健康对照组在正性生活事件得分上无显着差异(14.99±3.06vs15.29±3.15,P=0.599,P>0.05),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则显着高于对照组(24.65±5.93vs10.58±4.89,P=0.000,P <0.05)。难治性FBDs组有60例患者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情绪,焦虑、抑郁状态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均为睡眠障碍,分别是27例(29.35%)和21例(22.83%)。难治性FBDs组SAS积分≥50分的患者为37例(40.2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4例(15.22%)(χ2=14.35,P=0.000);SDS积分≥53分的患者为31例(33.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1例(11.96%)(χ2=12.34,P=0.000),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可以得出八个纬度,结果显示难治性FBDs患者组各纬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和焦虑抑郁积分呈正相关,生活质量积分与焦虑抑郁积分呈负相关。结论1.家庭、生活、工作之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在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并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表明社会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肠病的难治性密切相关。2.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多伴有焦虑和抑郁状态,同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提示临床医师应加强识别功能性肠病伴精神心理障碍,重视精神心理治疗及家庭社会支持。背景和目的功能性肠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故临床上缺乏疗效明确且安全的治疗方案。一些患者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经各类常规药物治疗后疗效欠佳,频繁就诊,即为难治性患者。此类患者常伴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也受到显着影响。随着精神心理因素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内外许多研究尝试使用抗抑郁剂治疗此类难治性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对60例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口服的方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严重性和发作频率、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以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研究第一部分中符合罗马标准Ⅲ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情绪的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60例。给予常规性药物治疗(如解痉剂、肠道促动力药、止泻剂、导泻剂、益生菌等)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轻度及中度焦虑和/或抑郁患者予以1片,1次/日口服,重度患者则每日清晨、中午各一片口服)方案,疗程为6周。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患者腹痛、腹部不适、腹胀、便秘、腹泻等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测评,比较各项分值的变化以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完成6周随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总的症状严重度分值(3.78±1.6vs1.98±0.78)明显降低(P<0.01),症状严重程度总分值(2.40±1.11vs1.37±1.09,P=0.000)和发作频率总分值(2.59±1.15vs1.45±1.13,P=0.000)也明显降低(P<0.01),单项症状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其中便秘(症状严重评分2.541.17vs1.321.09,P=0.001;发作频率评分2.751.14vs1.541.17,P=0.001)改善最为明显。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焦虑评分(61.356.86vs46.5714.36,P=0.000)和抑郁评分(62.685.94vs47.7416.06,P=0.000)均显着下降。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表现为SF-36调查的8个维度分值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生理职能(56.2138.79vs87.5811.36,P=0.000)、躯体疼痛(52.5120.87vs85.6717.38,P=0.000)、情感职能(48.5539.51vs86.6721.84,P=0.000)、精神健康(52.3719.52vs80.5620.95,P=0.000)改善最为明显(P<0.001)。结论1.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肠道症状顽固,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且生活质量显着下降。2.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常规消化道药物能有效缓解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的肠道症状,尤其是便秘症状。并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提高生活质量。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采用小剂量、个体化的抗抑郁药治疗方案,不仅易于患者接受,而且疗效满意,副作用少。
二、认知治疗和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认知治疗和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1 内脏敏感性增高 |
1.2 胃肠道动力异常 |
1.3 脑-肠轴调节异常 |
1.4 肠道炎症反应 |
1.5 肠道菌群紊乱 |
1.6 其他 |
2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
2.1 饮食管理 |
2.2 非药物调理 |
2.3 止泻药和导泻药 |
2.4 解痉剂 |
2.5 肠道菌群调节药 |
2.6 抗抑郁药 |
3 结语 |
(2)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诊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IBS难治的原因 |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以靶向 |
1.2 临床症状复杂,对症治疗疗效欠佳 |
1.3 缺乏诊断指标,无法精准治疗 |
1.4 外在因素 |
2 RIBS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
3 RIBS的治疗 |
3.1 CBT |
3.2 精神药物治疗 |
3.3 催眠疗法 |
3.4 粪便微生物移植(FMT) |
3.5 生物反馈治疗 |
3.6 其他治疗方法 |
3.6.1 手术治疗 |
3.6.2 手法治疗 |
3.6.3 正念疗法 |
3.6.4 电刺激治疗 |
3.6.5 综合治疗方法 |
3.7 中医药治疗 |
4 结语 |
(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美国诊疗现状及岭南火针疗法对其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IBS-D的基本认识 |
一、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定义 |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IBS-D的认识 |
一、祖国医学对IBS-D的定义与病名源流 |
二、祖国医学对泄泻的病因病机分析 |
三、辨证分型的演变 |
第三节 中西方IBS-D的疗法简述 |
一、现代医学治疗IBS-D |
二、中医内治法 |
三、中医外治法 |
第二章 IBS-D于美国的治疗现状及趋势:基于NAMCS公共数据库的分析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样本 |
二、研究设计 |
第三节 NAMCS数据库及其研究设计 |
三、研究内容 |
四、统计学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一、基本人口学特征 |
二、基本健康情况 |
三、消化道相关合并症 |
四、消化道外合并症 |
五、就诊基本情况 |
六、相关检验及检查 |
七、非药物疗法 |
八、药物疗法 |
九、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专科情况以及类型 |
第三章 岭南火针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随机分组 |
二、对照方法 |
三、盲法设计 |
四、技术路线图 |
五、治疗方案 |
六、不良事件观察 |
七、统计学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一、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二、三组患者治疗后积分比较 |
三、三组患者治疗后IBS-QOL生存质量比较 |
四、三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
五、疗效检验的效能分析 |
六、年龄、性别与总体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
七、三组远期复发率比较 |
八、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第一节 岭南火针疗法的源流、核心思想与作用机制 |
一、岭南火针疗法的源流 |
二、岭南火针疗法的核心思想 |
三、火针的作用机制 |
第二节 岭南火针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临床研究选穴及其依据 |
一、立方依据 |
二、选穴 |
第三节 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的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一、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二、总体疗效分析 |
三、患者IBS-QOL生存质量评价 |
四、远期复发率分析 |
五、研究结果对临床应用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实践的指导作用 |
第四节 基于NAMCS公共数据库对美国IBS-D中医诊疗现状的思考 |
一、流行病学现状研究结果分析 |
二、流行病学现状与临床研究对在美国推广和发展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的指导作用 |
第五节 创新点与展望 |
一、创新点 |
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4)从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探讨治疗的适应证(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检索策略 |
综述一 肠易激综合征的精神心理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益生菌在免疫缺陷人群中应用的利与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抗抑郁药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治疗组与对照组IBS-SSS总分比较 |
3 治疗组与对照组SAS标准分比较 |
4 治疗组与对照组SDS标准分比较 |
5 治疗组与对照组IBS-QOL总分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1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度分数(IBS-SSS)调查问卷 |
2 患者生存质量量表(IBS-QOL) |
3 焦虑自评量表(SAS) |
4 抑郁自评量表(SDS) |
致谢 |
(6)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量效关系及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药物浓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量效关系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阿米替林稳态药物浓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枸橼酸阿尔维林联合小剂量抗抑郁药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病情严重度评估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枸橼酸阿尔维林联合小剂量抗抑郁药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疗效观察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肠易激综合征的认知-行为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CBT的原理 |
2 CBT的内容和方式 |
3 CBT的有效性 |
4 未来的CBT研究 |
5 结语 |
(9)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疾病认知和教育需求以及认知治疗对患者症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10)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评估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临床特征、心理社会因素和生活质量的评估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难治性功能性肠病的疗效观察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认知治疗和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汪龙德,张萍,任培培,刘俊宏,王淼蕾,牛媛媛,金三省,李正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01)
- [2]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诊治的研究进展[J]. 谢欣,陈敏,叶坤,赵俊,魏庆双,吴巧凤,李志刚,余曙光. 中国全科医学, 2021(21)
- [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美国诊疗现状及岭南火针疗法对其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D]. 纪学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从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探讨治疗的适应证[D]. 吴艳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5]抗抑郁药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D]. 王金波. 青岛大学, 2018(12)
- [6]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量效关系及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药物浓度的相关性研究[D]. 周文聪. 广州医科大学, 2018(06)
- [7]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枸橼酸阿尔维林联合小剂量抗抑郁药疗效观察[D]. 王超. 安徽医科大学, 2016(02)
- [8]肠易激综合征的认知-行为治疗[J]. 黄智慧,戴宁.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4(01)
- [9]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疾病认知和教育需求以及认知治疗对患者症状的影响[D]. 何慧琴. 浙江大学, 2013(03)
- [10]难治性功能性肠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评估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疗效观察[D]. 初晨. 安徽医科大学,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