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山岳型旅游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敏感性,山岳型风光旅游地,ArcGIS,武陵源区
山岳型旅游地论文文献综述
陈艳红,于婧,于兴修,彭婕,唐业喜[1](2019)在《山岳型风光旅游地生态敏感性研究——以武陵源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武陵源区为例,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选取高程、坡度、与水域的最小间距、与景源点的最小间距、与道路交通的最小间距、土地利用类型和地质敏感区等7个评价因子,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在Arc GIS平台的支撑下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武陵源区生态敏感性呈现中部高而周边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中、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13. 90%、29. 47%、35. 24%和21. 39%,其中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张家界森林公园、黄龙洞以及3大保护区境内,共55. 32 km2.此类区域生态脆弱,应加大生态保护的强度,并提出不同生态敏感性的旅游用地保护策略.(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潘莉[2](2018)在《我国山岳型旅游地的品牌个性对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地品牌个性是指与特定地方相关联的一组类似人的性格特征。鲜明独特的品牌个性有助于目的地实现差异化优势定位,帮助旅游者建立起对目的地的强烈情感联系。但是现有研究中,基于品牌个性视角对特定目的地类型进行的深入研究还较为少见。本文基于拟人化认知理论,借助内容分析法和对应分析法,考察我国世界遗产地中10处山岳景观在品牌个性维度上的具体体现。结果表明:(1)网络游记的内容分析证实了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拟人化认知;(2)在中国旅游者的认知经验中,"泰山雄"、"峨眉秀"等高度概括化意象经过现场体验后会变得更丰富和具象化;(3)山岳景观可以借助目的地品牌个性完成有效区分和定位。文章基于中国文化情境,考察山岳型旅游地在品牌个性维度上的对应结果,并提出一种新的营销定位视角,为旅游地打造品牌个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袁扬[3](2017)在《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观光旅游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业走转型升级之路是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是夏季避暑的重要类型。浙江地处中亚热带,伏季炎热,同时山地占面积的2/3,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有着广阔的潜力,以浙江为例研究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评价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山岳型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从气候、环境、产业发展叁个方面来分析浙江省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的适宜性,综合叁者建立新的评价体系,选取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进行评价、分级,综合分析各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的优、劣势,为浙江省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文章选取了四个气候要素,构成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着衣指数(ICL)评价指标,构建气候因子(C1)评价体系;选取了六个环境要素,构成植被(Xa)、空气(Xb)、水质(Xc)评价指标,构建环境因子(C2)评价体系;选取六个产业发展要素,构成中小型城镇依托(Yd)、景区依托(Ye)、交通条件(Yf)评价指标,构建产业发展因子(C3)评价。根据专家打分法,分别对气候因子(C1)、环境因子(C2)、产业发展因子(C3)赋予权重,构建综合叁者的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综合评价体系。其次,文章根据浙江主要山脉和走向,选取了九个具有代表性的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对其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潜力进行评价、分级:雁荡山得分最高,评价等级为A级,优秀;百山祖、金华山、天目山、大盘山、雪窦山评价等级为B级,良好;牛头山、大俱源、天荒坪评价等级为C级,合格。以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综合评价为依据,对九个山岳型旅游地进行分类,分为景区与城镇依托作用强的旅游地、整体发展均衡的旅游地、环境有待提升的旅游地、产业发展有待提升的旅游地四类。尝试提出了各景区中可进行避暑度假区开发的地点、特色,及存在问题:天荒坪应重视城区空气污染的治理;天目山景区可借助“两个基地”优势,将避暑度假区作为教育实习基地;雪窦山、金华山、牛头山在建设避暑旅游度假区时可融入当地宗教文化;大盘山可在昭明院附近修建旅游度假区;大俱源应加大对该地避暑旅游项目的投入;百山祖应突出廊桥文化、百山祖冷杉和香菇叁大特色,于缓冲区以下较低海拔,分散建设度假区;雁荡山可开发集中避暑旅游度假区。最后,文章分析了浙江省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开发存在的浙西南山区开发水平较低,多仍以观光型为主,景点相似度较高,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冲突,消费季节集中,景区与城镇依托作用较弱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现有评价体系相比,在原有气候因子(C1)的基础上,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纳入环境(C2)和产业发展(C3)两大因子,便于各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各因子之间的横向对比,挖掘其优势和症结所在。(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3)
巴华蕊[4](2015)在《中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山岳型自然资源丰富,山岳旅游是我国传统的、也是最主要的旅游形式之一。我国学者对山岳型旅游地的规划开始的很早,涉及到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但是随着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和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山岳型旅游地的生态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话题,本文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旅游解说系统出发,根据旅游解说的知识设计了山岳型旅游地的旅游解说体系,期望可以对该类资源的生态保护问题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5年06期)
杨永德,李玲,李琼莹[5](2015)在《基于满意度调查的山岳型旅游地景区的发展政策探讨——以南宁大明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游客在山岳型旅游地景区的游览体验由可感知的山岳自然风光、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要素共同构成,因此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提升需要完善游览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游客满意度与景区的重游率、景区形象的口碑传播以及潜在客源市场的开发有着密切联系。从发展政策上来看,提升山岳型旅游地景区的旅游满意度,应主要从科学合理的规划、基础设施的完善、特色品牌的打造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几大方面进行。(本文来源于《市场论坛》期刊2015年02期)
王群,陆林,杨兴柱[6](2014)在《山岳型旅游地水资源系统安全评价——以黄山风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基于1998-2012年15年间的水资源与旅游发展相关数据,运用集对分析法,从扰动性和应对能力两个层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年际及月际水资源系统安全态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15年间,黄山风景区年际水资源系统安全性综合指数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②月际水资源系统安全性平均指数虽总体也处于中等水平,但存在月际差异,大体呈"双峰双谷"型;③年际系统安全性与扰动性指数、应对能力指数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月际系统安全性则与扰动性指数、应对能力指数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应对能力强弱对年际水资源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对月际系统安全性调节具有局限性。④水资源潜力、旅游发展、用水效率和纳污能力共同构成了系统安全的扰动要素,资金收入与投入、技术与道德措施形成了系统的应对能力,但各因子作用强度、性质不同。(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高翠翠[7](2014)在《国内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国内有关研究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总结出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岳型旅游地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措施的研究、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研究、从旅游产品的角度来分析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还有学者采用创新型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后本文关于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是地理学对旅游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周期理论产生的标志可以追溯至1939年E.Gilbert的《英格(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4年05期)
熊鹰,杨雪白[8](2014)在《城市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分析——以岳麓山风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景区的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是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以旅游地资源空间数量、游道长度及分布作为衡量指标,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分别对城市山岳型旅游地——岳麓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瞬时空间承载量、日空间承载量以及不同季节空间承载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木桶原理"确定了景区的旅游资源综合空间承载力。研究表明:岳麓山核心风景区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夏半年为11449人/天,冬半年为10304人/天,年均承载量为396.97万人次。以上结果可为岳麓山风景区的旅游规划及景区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4年S1期)
李飞,刘敏[9](2012)在《山岳型滑雪旅游地MESH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岳型滑雪地是滑雪的起源地和代表地。近年来,我国滑雪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2010~2011年滑雪季中国滑雪人次与先前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相距甚远,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山岳型滑雪地的现存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将滑雪旅游地划分为山岳型、城市公园型和室内型3种类型,基于山岳型滑雪旅游地在经营管理、生态环境、季节性等方面具有的显着特征和复杂性考虑,将其确定为研究对象。文章将山岳型滑雪旅游地15年来的主要发展问题——管理与经营(management and operation)、生态环境(ecology andenvironment)、季节性(seasonality)、度假地建设(holiday resorts construction)进行探讨,具体包括国家财产所有权的监督缺位问题、滑雪地建设与环境政策问题、滑雪旅游特有的反季节性与动态季节性问题等,以期抛砖引玉,唤起更多学者关注滑雪旅游产业发展。(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2年09期)
吕丽,宋保平,王帅,王沛[10](2011)在《山岳型旅游地背包客旅游动机研究——以陕西秦岭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西安周边户外俱乐部会员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到陕西秦岭地区进行背包旅游的14项旅游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通过因子分析将该地区背包客的旅游动机划分为以下4类,即交流与求新型、文化与探索型、从众型、健康与放松型,在进一步分析后,得出山岳型旅游地背包客的主要旅游动机为文化与探索型、健康与放松型。同时对背包客性别、收入水平等人口学特征与旅游动机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1年27期)
山岳型旅游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地品牌个性是指与特定地方相关联的一组类似人的性格特征。鲜明独特的品牌个性有助于目的地实现差异化优势定位,帮助旅游者建立起对目的地的强烈情感联系。但是现有研究中,基于品牌个性视角对特定目的地类型进行的深入研究还较为少见。本文基于拟人化认知理论,借助内容分析法和对应分析法,考察我国世界遗产地中10处山岳景观在品牌个性维度上的具体体现。结果表明:(1)网络游记的内容分析证实了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拟人化认知;(2)在中国旅游者的认知经验中,"泰山雄"、"峨眉秀"等高度概括化意象经过现场体验后会变得更丰富和具象化;(3)山岳景观可以借助目的地品牌个性完成有效区分和定位。文章基于中国文化情境,考察山岳型旅游地在品牌个性维度上的对应结果,并提出一种新的营销定位视角,为旅游地打造品牌个性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岳型旅游地论文参考文献
[1].陈艳红,于婧,于兴修,彭婕,唐业喜.山岳型风光旅游地生态敏感性研究——以武陵源区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潘莉.我国山岳型旅游地的品牌个性对应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袁扬.山岳型避暑度假旅游地评价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4].巴华蕊.中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探讨[J].智富时代.2015
[5].杨永德,李玲,李琼莹.基于满意度调查的山岳型旅游地景区的发展政策探讨——以南宁大明山为例[J].市场论坛.2015
[6].王群,陆林,杨兴柱.山岳型旅游地水资源系统安全评价——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4
[7].高翠翠.国内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综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
[8].熊鹰,杨雪白.城市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分析——以岳麓山风景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9].李飞,刘敏.山岳型滑雪旅游地MESH问题探讨[J].旅游学刊.2012
[10].吕丽,宋保平,王帅,王沛.山岳型旅游地背包客旅游动机研究——以陕西秦岭地区为例[J].价值工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