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湾县第三中学832100
常常有这种情形,学历水平都差不多的物理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有的讲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得兴趣盎然,而有的课堂气氛却死气沉沉,学生精神涣散,昏昏欲睡,教学效果相差甚远。
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虽然现代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但最重要的手段仍然是语言表达,而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怎样使物理课堂富有魅力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语言要严谨准确
在物理课堂中传播知识的语言一定要准确,符合科学性。在讲述概念、阐述现象、组织实验、得出结论时就要精心设计好语言,避免随意性和出现歧义。
例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这里的“浸入”有教师解释成“浸没”,但这二者绝不等同。
“浸入”包括两种情形:
一种是物体体积全部没入液体中,此时V物=V排。
第二种是物体的部分体积没入液体中,此时V物>V排。就这么一字之差,直接影响对定律的正确理解。
教师的课堂用语严谨准确,不仅让学生获得正确信息,而且在潜移默化当中,学生逐渐形成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风。
二、教学用语要简洁明白
没有学生会喜欢教师废话连篇,长篇大论,事实上,很多教师在讲到重点难点部分时,总会担心学生听不懂,学不好,于是多次重复,纠缠不清。笔者也常有此表现,但结果总不能令人满意。
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用语要简练精当,一句就是一句,句句中肯。“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无意义问话绝不要再现。
当然,对那些关键的重难点内容也不是绝对不可以重复。但一定要注意用多样化的变式练习代替简单重复。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学语言要富于启发性
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把老师都能难住,这时教师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们确实在积极思考。但这样的情形毕竟不多。学生们常常提不出问题来,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时机,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思考、质疑。
例如,一道热量计算题是这样的:把温度为20℃,质量为2千克的水加热到80℃,求水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学生利用质量公式很快解出。这时在原题基础上再设一问:在1标准大气压下,如果这些热量被20℃、1千克的水吸收,则这些水的温度最多可升高到多少摄氏度?过一会儿,就有不少同学回答说这些水最多可升高到140℃。这时,我提出问题:“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多少?”学生异口同声答:“100℃。”此时,学生很自然地对计算结果提出质疑:“解题过程没错,结果怎么会出现问题呢?”我反问:“水温达到100℃后,继续吸热用来沸腾,沸腾时温度会继续升高吗?”学生恍然大悟。
四、教学语言要优美生动
一节课调控得好,就会有张有弛,富有节奏。语言是调控课堂的最重要的手段。所以课堂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有声有色。一般说来,声音宏亮,精神饱满,能使人精神振奋。声音低弱,有气无力,只能让人昏昏然了。但一味炒豆子般,也会使人精神紧张,效果反倒不好。
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重要部分,适当加大音量;在关键处,要做适当停顿。有时还要辅以适当手势表情。语言要生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善用比喻。
例如,讲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完实验,学生对怎么成像记得还挺清楚。但对像距随物距变化的规律就不容易掌握了。这时,如果打个比方:像距和物距的变化规律其实就像怕生的孩子见到陌生人。你离得远,小孩就好奇,靠近你;你靠近,他就远离;你再逼近,他就跑得甚至无影无踪了。这样一来,抽象的知识就变成生动有趣的形象。在一片笑声中,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我在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时,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间距,我在上课的时候采用幽默的语言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缩短教师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
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幽默,可以调节课堂节奏,活跃教学气氛。我在讲解电功率时,为了说明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学生电源给一小灯泡供电,电压由低变高,小灯泡越来越亮,当电压刚超过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眼看灯毁在即,我随口大声吟出:“生命诚可贵,电势差更高,小灯泡呀,你一路走好!”一道闪亮,灯灭了。真实而略带悲壮的感受,拟人化的表述,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在学习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时,学生不能理解一杯酒精和一杯水倒在一起为什么不是两杯这个问题。这时不妨比方:一袋西瓜和一袋麦子倒在一起还能不能装满两袋呢?学生豁然开郎。
驾驭物理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学习和摸索,掌握教学语言的规律,熟练运用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知识,还可以获得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