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音乐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音乐,媒体,流行音乐,媒介,视域,民族音乐,大众。
音乐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玲[1](2019)在《基于智能体的音乐传播模型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音乐传播效率,设计一种基于智能体的音乐传播模型,模型主要由音乐传播环境类、音乐传播智能体类两种智能体类构成。音乐传播智能体类的属性主要分为传播意愿程度、传播机率、再传播机率、传播次数和自身等级;音乐传播环境类的属性即为音乐传播智能体类的参与度。两种智能体类主要通过音乐信息传播交互规则实现音乐传播。研究发现,音乐信息价值越大,音乐传播智能体的数量越多,则音乐传播智能体间的音乐信息传播速度越快;音乐信息价值较大,传播群体的传播意愿程度也会出现明显的上升。与同类传播模型相比,基于智能体的音乐传播模型的传播效率较快,使用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23期)
夏榕潞[2](2019)在《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媒体时代中音乐传播具有局限性,阻碍了音乐传播效果。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音乐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因此,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展开探索,立足于传统媒体时代引言传播的局限性,构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音乐传播受众导向新策略。(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2期)
史雁楠[3](2019)在《探析第叁媒介时代音乐传播新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第叁媒介时代音乐传播新范——沉浸式传播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沉浸式传播以人为核心、跨越纵向和横向限制以及回归人类本源等特征,并说明了沉浸式传播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式格局、以流媒体为基础提供真实的音乐体验、以游戏为表象对音乐传播进行包装等实际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23期)
师晶晶,何军,王妍[4](2019)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传播方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融媒体环境下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传播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大众群体形成的对音乐欣赏习惯或者审美情绪同样发生着变化。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标准形式之一,其在我国音乐艺术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11期)
刘翠翠[5](2019)在《自媒体环境中流行音乐传播形态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3年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提出"We Media"(自媒体)概念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自媒体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自媒体在我国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标志着自媒体诞生;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线,自媒体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2012年至2014年,门户网站、电商平台纷纷涉足自媒体,呈现多元化局面;2015年至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成为自媒体的新热点。(本文来源于《青年记者》期刊2019年29期)
董健剑[6](2019)在《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与人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大众传媒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成为信息的最主要传递方式。不同于西方的开放性思想,在我国流行音乐上面,更加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其发展和创新都受到严重的制约,受限于传播媒介形式。本文就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报道加以讨论。(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10期)
杨丽霞[7](2019)在《基于新媒体的民族音乐传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数据的多样化传播。新媒体的诞生,对于民族音乐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新媒体并融入到民族音乐的传播中,能够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的特征,简述民族音乐传播现状,讨论新媒体对民族音乐传播的影响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播策略,运用好新媒体这一便捷的工具,让民族音乐的传播更具影响力,促进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9期)
曾冠桃[8](2019)在《高职音乐传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教学模式探索——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国家的战略决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和成效,不仅关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关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音乐传播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主要包括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打造跨学科教学团队等方法。(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1期)
安静[9](2019)在《新媒体视域下中国音乐传播与传承的学术思考——评《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音乐传播也随着时代进步、媒介转型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内容上,各种音乐文化形式互相融合、求同存异,打破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态。在形式上,手机移动端、自媒体等传播媒介快速演变为音乐传播的平台,传统的传播方式和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因此,组建学术发展团队,探索全新发展路径,是推进音乐传播及中国音乐文化传承的当务之急。曾遂今编着的《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的论文集,此书主要对学术研讨会议内容及学术成果进行了总结和集中,展示了学者们关于音乐的(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张莉[10](2019)在《意义产生的交流格局:评陆正兰着《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书名: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作者:陆正兰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ISBN:978-7-5690-2840-9DOI:10.13760/b.cnki.sam.201902017人类用符号表达情感及意义。有的符号基于物理世界的规则性而建立,目的在于探索人类如何在物理世界栖息,而有的符号则面对人类的精神世界,目的在于探讨人类意识形态观象,实现人类在物理世界"诗意的栖居"。音乐(本文来源于《符号与传媒》期刊2019年02期)
音乐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媒体时代中音乐传播具有局限性,阻碍了音乐传播效果。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音乐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因此,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展开探索,立足于传统媒体时代引言传播的局限性,构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音乐传播受众导向新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乐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玲.基于智能体的音乐传播模型仿真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9
[2].夏榕潞.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J].北方音乐.2019
[3].史雁楠.探析第叁媒介时代音乐传播新范[J].传媒论坛.2019
[4].师晶晶,何军,王妍.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传播方式探究[J].中国文艺家.2019
[5].刘翠翠.自媒体环境中流行音乐传播形态的转变[J].青年记者.2019
[6].董健剑.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传播的影响分析[J].北极光.2019
[7].杨丽霞.基于新媒体的民族音乐传播策略[J].北方音乐.2019
[8].曾冠桃.高职音乐传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教学模式探索——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
[9].安静.新媒体视域下中国音乐传播与传承的学术思考——评《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J].领导科学.2019
[10].张莉.意义产生的交流格局:评陆正兰着《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J].符号与传媒.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