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钾肥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钾肥,肥效,油菜,冬小麦,水稻,天水市,秸秆。
钾肥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继福,张旭,冉娇,潘晨,王雨晴[1](2019)在《秸秆还田下直播稻-油轮作的钾肥效应及适宜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2018年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开展钾肥一次性施用肥效田间试验,研究秸秆全量还田下钾肥用量对江汉平原直播水稻-油菜轮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和钾肥(钾素)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的影响,并结合肥效模型明确直播稻-油轮作的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钾肥施用能够显着提高直播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及钾素吸收,并通过增加直播水稻的密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直播油菜的密度、一级分枝数,角果总数来实现增产。秸秆不还田、周年钾肥投入量(K_2O)360 kg/hm~2条件下,轮作系统的钾素表观平衡仍为负值,亏缺量达85.4 kg/hm~2;而秸秆全量还田下,年投入90 kg/hm~2钾肥即可实现农田钾素表观盈余。直播水稻和油菜的钾肥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和2.9 kg/kg,而钾肥吸收利用率则为42.6%和54.1%,表明直播水稻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油菜,同时也反映出直播油菜更依赖于外源钾肥投入。水稻季钾素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与其钾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结果一致,而油菜季的钾素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则分别为2.1 kg/kg和38.5%,均显着低于油菜季钾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根据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并结合农田钾素平衡得出秸秆还田下直播水稻和油菜的钾肥适宜用量分别为62.31 kg/hm~2和70.18 kg/hm~2,对应的经济产量为10 066 kg/hm~2和2 182 kg/hm~2,比当地推荐钾肥用量分别减少44.4%和28.2%,且旱地直播油菜需要更多钾肥投入来支撑群体生长。因此,鉴于直播方式下作物生长对养分需求存在差异,应根据农业轻简化生产要求重视直播稻-油轮作的钾素养分管理,以提高作物产量、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希恩,张光耀,韩瑜,王伟,孙锦云[2](2019)在《天水市山旱地冬小麦氮磷钾肥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案,建立了天水市山旱地冬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当地冬小麦最佳施肥量为尿素289.8 kg/hm2、普通过磷酸钙493.8 kg/hm2、硫酸钾138.9 kg/hm2,该施肥水平下冬小麦产量可达3 255.75 kg/hm2。(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孙国红,王鹏超,徐应明,黄青青,梁学峰[3](2019)在《施用钾肥对稻田土镉污染钝化修复效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Cd污染农田钝化修复中科学、合理施用钾肥。【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种植水稻,研究了施用不同量氯化钾和硫酸钾对Cd污染稻田土海泡石钝化修复效应的影响。钾肥分别为氯化钾和硫酸钾,试验中施用的氯化钾和硫酸钾分别设置高、中和低3个添加量,钝化剂为海泡石。【结果】海泡石(S)钝化修复可以增加糙米生物量,施用低量(K1L)、中量(K1M)和高量(K1H)KCl后水稻糙米生物量分别降低7.35%、11.47%和4.66%,但与CK相比无显着差异。施用低量硫酸钾(K2L)可使糙米生物量提高2.69%,施用中量硫酸钾(K2M)可使糙米生物量降低1.10%,但与CK无显着性差异,而施用高量硫酸钾(K2H)可使糙米生物量降低14.97%,且与CK差异显着。在Cd污染水稻土钝化修复下,土壤中Cd有效性随KCl施用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与S处理相比增加幅度可达41.67%~58.33%,施用K_2SO_4同样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效态Cd质量分数,增加幅度为16.67%~33.33%,但相比KCl对土壤钝化的活化作用要弱。与S处理相比,SK1L、SK1M和SK1H处理可使糙米Cd质量分数分别增加53.38%、46.15%和200.00%;SK2L、SK2M和SK2H处理可使糙米Cd质量分数分别增加7.69%、38.46%和23.08%。在海泡石钝化修复下,KCl对水稻吸收累积土壤Cd的促进作用比K_2SO_4显着得多。【结论】在Cd污染水稻土钝化处理下,土壤中Cd有效性随KCl施用量升高而显着增加,施用KCl对水稻糙米Cd吸收累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施用高量KCl时,但施用低量K_2SO_4可以降低水稻根部的Cd累积量,对水稻糙米Cd吸收累积无明显影响,在施用中高量K_2SO_4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根系对土壤中有效态Cd的吸收,但与KCl相比效果低很多。(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谢金兰,李长宁,李毅杰,梁强,刘晓燕[4](2019)在《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量、糖分积累及其抗逆性的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量、糖分积累及其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产量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4个钾用量处理的新植、宿根两年甘蔗平均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6.9%、21.8%、25.0%、25.6%。扣除化肥投资K1、K_2、K3、K4、CK的收益分别为30 583、31 140、31 190、30 463、26 485元/hm~2。钾肥施用对甘蔗糖分积累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甘蔗抗黑穗病有一定作用,宿根甘蔗生长后期黑穗病发病率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下降。钾肥施用对提高甘蔗螟虫危害抗性作用不明显。钾肥施用有利于提高甘蔗田间抗旱性,在天气持续干旱条件下,甘蔗保持的青叶数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综合各项调查结果,本试验钾肥施用量以K_2O 300 kg/hm~2表现最优。(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2期)
王世伟,潘存德,胡珍珠,赵善超,李星[5](2019)在《特定土壤条件下“新温185”核桃根施氮磷钾肥细根根长密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温185"核桃(Juglans regia'Xinwen185')为试验材料,通过"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采用根钻取样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法,研究了特定土壤养分条件下根施氮(N)、磷(P)、钾(K)肥对"新温185"核桃细根根长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新温185"核桃土壤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新温185"核桃细根根长密度(C)的正平方根(Sqrt C)同P肥与K肥的交互作用(P×K)、N肥的施用量(纯氮量,N)、N肥施用量的自乘(N~2)存在极显着(P=0.000)的线性相关关系,即■。特定土壤条件下(碱解N 77.7 mg·kg~(-1),有效P 14.3 mg·kg~(-1),速效K 77.3 mg·kg~(-1)),根施P、K肥对核桃的细根根长密度效应不显着,P、K肥的交互作用对细根根长密度存在负效应,当N肥施用量(纯量)小于1.34 kg·株~(-1)时,对"新温185"核桃细根根长密度存在正效应,反之则存在负效应。(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6期)
李海,湛润生[6](2019)在《黍子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黍子在晋北地区最佳氮磷钾肥料配比,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量组合对黍子生长指标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利于黍子高产,其中N 180~240 kg/hm~2,P_2O_5135~180 kg/hm~2,K_2O 90 kg/hm~2组合,黍子增产效果最明显。(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3期)
韦颖[7](2019)在《毛竹平衡施肥钾肥效应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试验旨在探讨分析平衡施肥与钾肥效应对毛竹的出笋率所造成的影响,为毛竹笋材两用林工作者开展集约式经营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平衡理论更好地开展毛竹种植工作。本次试验通过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是K1施肥处理(N1、P1、K1)、K2施肥处理(N1、P1、K2)以及复垦处理(CK),共有8个试验样地,对不同的样地采用不同的施肥处理方式,对肥效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对毛竹的出笋率、成竹率以及出笋数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通过对肥效进行排列则是K1>K2>CK;K1的施肥处理方式相比K2和CK,能够有效提高笋径,使竹笋能够更好地生长;施肥也会对鲜笋的产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将K1的处理方式于K2和CK进行分别对比可知,其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而K2施肥模式与CK的增产率相比,前者要高于后者的2倍,然而K2施肥模式对总出笋量的增产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02期)
孙丽敏,高露,雷雅坤,刘宁,胡景辉[8](2018)在《河北省冬小麦氮磷钾肥产量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与施肥模型,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产量差异很大,表现为山前平原区>低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滨海平原区,且各地区小麦田施肥区较不施肥区的增产量和增产率顺序均为NPK配施> NP配施> NK配施> PK配施;低平原区、山前平原区、太行山丘陵区和滨海平原区冬小麦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0. 77,201. 18,151. 07,150 kg/hm2,最佳施磷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kg/hm2,最佳施钾肥量为144. 23,140. 44,98. 37,120 kg/hm2。4个生态类型区土壤的供肥能力均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按照地区进行排序,土壤供氮肥能力依次为太行山>低平原>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供磷肥能力为太行山>山前平原>低平原>滨海平原,供钾肥能力为低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滨海平原。在不同生态类型条件下,冬小麦的氮、磷、钾肥的肥料农学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除山前平原外,其他均表现为磷肥最高,钾肥最低,氮肥居中。综合分析认为,在低平原、太行山丘陵和滨海平原区域,应重视磷肥的施用;山前平原地区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产量。(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蔡东芳,王建平,张书芬,何俊平,曹金华[9](2018)在《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冬油菜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河南省油菜的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丰油10号为冬油菜供试品种,在基追比为7:3的基础上,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农学利用率、养分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并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方程确定不同轮作区油菜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中,稻油轮作潢川2个试验点达到最高产量的施肥配方为N_2P_2K_3,平均产量为3 204.15kg/hm~2,其经济效益最高,为13 485.5元/hm~2。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平均增收15.33、22.20和22.17kg/kg。因此稻油轮作中磷钾较低地区的最佳施肥处理为N_2P_2K_3,与一元二次效应方程得出的最佳施肥量结果基本一致。玉米-油菜轮作区南阳试验点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的施肥配方为N_1P_1K_2,产量为2 801.4kg/hm~2,经济效益为12 599.4元/hm~2,相比最高产量的施肥配方N_2P_3K_2,产值减少875.3元/hm~2,经济效益增长472.4元/hm~2。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平均增收4.05、6.07和5.87kg/kg。因此玉米-油菜轮作磷钾较高地区最佳施肥处理为N_1P_1K_2,是获得高产和高经济效益的施肥配方。(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熊桂桃,邓宗玲[10](2018)在《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农田施用肥料的现状。为了保护土壤环境,使用秸秆还田的方式代替钾肥,能够保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衡,并且在水稻-油菜轮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农田的效应力。本文主要研究湖南省桑植县在水稻-油菜轮作的情况中使用秸秆还田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16期)
钾肥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案,建立了天水市山旱地冬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当地冬小麦最佳施肥量为尿素289.8 kg/hm2、普通过磷酸钙493.8 kg/hm2、硫酸钾138.9 kg/hm2,该施肥水平下冬小麦产量可达3 255.75 kg/h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钾肥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继福,张旭,冉娇,潘晨,王雨晴.秸秆还田下直播稻-油轮作的钾肥效应及适宜用量[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2].王希恩,张光耀,韩瑜,王伟,孙锦云.天水市山旱地冬小麦氮磷钾肥效应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9
[3].孙国红,王鹏超,徐应明,黄青青,梁学峰.施用钾肥对稻田土镉污染钝化修复效应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
[4].谢金兰,李长宁,李毅杰,梁强,刘晓燕.钾肥施用量对甘蔗产量、糖分积累及其抗逆性的效应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5].王世伟,潘存德,胡珍珠,赵善超,李星.特定土壤条件下“新温185”核桃根施氮磷钾肥细根根长密度效应研究[J].北方园艺.2019
[6].李海,湛润生.黍子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
[7].韦颖.毛竹平衡施肥钾肥效应探究[J].南方农业.2019
[8].孙丽敏,高露,雷雅坤,刘宁,胡景辉.河北省冬小麦氮磷钾肥产量效应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8
[9].蔡东芳,王建平,张书芬,何俊平,曹金华.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J].作物杂志.2018
[10].熊桂桃,邓宗玲.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应[J].农业与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