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温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温,测温,冻土,梯度,热流,馆陶,盆地。
地温场论文文献综述
王朱亭,张超,姜光政,胡杰,唐显春[1](2019)在《雄安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成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雄安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内,区内主要包含有牛驼镇凸起、容城凸起、高阳低凸起等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分析该区最近实测的8口钻井测温曲线和108块岩石热导率实测数据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雄安新区内部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内部不同构造单元地层的地温梯度在垂向上可划分为两段:上部沉积盖层段,地温梯度值在25.2~58.9℃·km-1之间;下部白云岩段地温梯度较低,主要在5℃·km-1附近.同时地温梯度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牛驼镇凸起地温梯度值最高,范围为46.5~58.9℃·km-1;容城凸起区地温梯度次之,范围在32.0~40.9℃·km-1之间;凹陷及低凸起区地温梯度较低,唯一的实测值显示为25.2℃·km-1.通过搜集的热流值绘制的热流图也显示出凸起区热流值高,凹陷区热流值相对较低的特点.雄安新区较高的现今地温场特征与其处于弧后拉张的构造背景相关.同时,基岩地层凹凸相间的格局、砂泥质盖层直接覆盖在碳酸盐地层之上的地层组合、热储层段内的地下水对流作用、断裂的发育等共同造成了雄安新区较高的现今地温场特征.(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志涛,刘帅,宋伟华,杨询昌,周群道[2](2019)在《鲁北地区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地温场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德州水文家园砂岩热储地热回灌井全井段温度监测,在深度上分为5个区段论述了地温场的变化特征,重点对热储温度恢复的热量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规模化生产性回灌时,低温地热尾水回灌会使得回灌井周边热储温度明显降低,并且恢复速率特别缓慢;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认为大地传导热流和顶部地层传导热流在热储温度恢复中的作用极其微弱,而外围同层相对高温地层传导的热量和地热水流动带来的热量是其温度恢复的主要热量来源。基于该研究结果,在规模化回灌条件下,发生热突破是必然的,因此深入开展回灌工程采灌井合理井距研究、防止短时间内发生热突破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贾子龙,郑佳,杜境然,刘爱华,李娟[3](2019)在《典型气候带地埋管地源热泵运行对地温场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以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应用最为广泛,利用方式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主。其中寒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发展规模较大,夏热冬冷地区江苏和浙江两地发展规模较大。本文选取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的地埋管地源热泵工程开展了地温场的监测,分析了地温场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受气候带的影响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情况会有所差异,但其所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对地温场的影响非常有限,不会因气候带的差异而有所差别。(本文来源于《城市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赵东,王海亮[4](2019)在《洛阳市南部区地热地温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西部边界为龙潭沟断层(F_5),东部边界至经周断层,南部边界至嵩山背斜分水岭,北部边界至伊河断层(F_3)。该区地温场的平面特征是西部形成高温区,由此向东及东南方向地温和地温梯度值均表现为逐渐减低;垂向特征是随埋深加大地温升高,但热储层内垂向地温梯度值相对较低,而盖层垂向地温梯度值相对较高。影响区内地温场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盖层厚度及深大活动断裂。通过对区内地温场特征的研究,必然对今后合理而科学地开发利用洛阳地热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9年08期)
施瑞,徐震,刘德仁,蒋代军,王旭[5](2019)在《多年冻土地基正温输气管道地温场实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有多条油气管道位于多年冻土地区,工程问题层出不穷。因输送介质处于正温状态,其所释放热量对管道周围冻土冻融过程有极大影响。为阐明正温管道对多年冻土温度场及冻融特征的影响,基于西部某多年冻土区正温输气管道现场实验,对管道地基温度场进行了为期1年的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多年冻土天然上限为1.5~2.0m;土体融化期及冻结期分别为6—10月、11—次年5月;监测段多年冻土热量收支基本平衡,属于不稳定冻土,在外界热扰动下极易退化;正温输气管道的存在引起了多年冻土的退化且对其温度场有很大影响,水平方向影响范围约1.5m,管下最大融深可达7.0m。同时指出了针对处于临界状态的多年冻土,在基于对其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越早考虑相关工程建设带来的热扰动对多年冻土的不利影响,则处置难度越低且损失越小。(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9年04期)
胡圣标,龙祖烈,朱俊章,胡迪,黄玉平[6](2019)在《珠江口盆地地温场特征及构造-热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作为中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利用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盆地新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史,并对比分析了浅水区和深水区构造-热演化的差异及主控因素,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和富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具有"热盆"特征,地温梯度高。地温梯度值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从浅水区向深水区逐渐增高,与地壳和岩石圈向南减薄趋势一致。珠江口盆地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裂陷拉张作用,其基底热流值表现为幕式升高的特征。浅水区珠一坳陷达到最高古热流的时间相对较早(约为33.9 Ma),而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荔湾凹陷)裂陷拉张时间可以持续到23 Ma,随后才进入裂后热沉降期,盆地基底热流开始降低。白云凹陷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热史模拟显示晚期约在5 Ma以来存在一期古地温快速增加,这可能与新构造运动有关。此外,由于深水区拉张强度大,加热时间长,陆坡区的白云凹陷最高古热流要高于陆架区的其他凹陷。(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杨询昌,康凤新,王学鹏,付庆杰,刘志涛[7](2019)在《砂岩孔隙热储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鲁北馆陶组热储典型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鲁北平原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温度、矿化度、特殊化学成分、富水性的地热资源。其中馆陶组热储是区内资源最丰富、开采利用程度最高、规模最大,为最具经济开采价值的热储。正确认识其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成为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对馆陶组热储盖层地温梯度、热储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结合地质构造条件,揭示了地温场温度受断裂构造影响,高温区主要分布在武城-高唐-陵县、宁津-庆云、沾化-孤岛、高青-博兴等凸起区与断裂交汇部位。区内馆陶组地热水化学类型以Cl-Na为主,其次为Cl·SO_4-Na及SO_4·Cl-Na型,矿化度4.07~18.52g/L,pH值7.14~8.1,地热水中含有大量人体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分析认为,区内馆陶组地热水成因为大气降水,蒙脱石向绿泥石转变是地热水中贫钾、贫镁原因,馆陶组热储地热水总体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在各县市城区地热水由四周向城区漏斗中心运移。本文根据地热钻探揭露馆陶组底砾岩深度、厚度及地热井水位、单井涌水量等大量数据的分析,揭示了鲁北平原馆陶组地热水古沉积相环境,并划分出两个大的古河道带:即临清—武城—德州—陵县一线古河道带和沾化—河口—仙河一线古河道带。前者后期受南部高唐凸起和东部埕子口-宁津潜断隆控制,在德州—陵县一带形成了范围较大、岩性颗粒较粗、厚度较大的冲洪积扇区;后者主要受西北部刁口潜凸起、义和庄潜凸起与南部无棣潜凸起控制,在河口—孤岛—仙河一带形成了较大范围岩性颗粒较粗、厚度较大的冲洪积扇区。在下游受陈庄凸起、青坨凸起影响,将古河道带分叉为两部分,南部古河道带分布在利津—东营一带。地热水富水规律与古河道带一致,富水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古河道带区域,单井涌水量一般大于85m~3/h,且距古河道带越近,含水层砂砾岩埋藏越深,颗粒越粗,富水条件越好;反之,富水条件越差。在古河道带冲洪积扇部位富水条件最好。(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余圣品,余圣旦,邹国瑶[8](2018)在《江西省修水县八洞湾地区垂向地温场与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修水八洞湾地区钻孔内进行了系统测温和取样测试,结果显示,区内地温梯度为每100 m 2. 5~6. 15℃,整体较高,测温曲线形态呈"分段线性递增";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生热率处于3. 23~12. 34μW/m~2,平均值5. 24μW/m~2,为高产热花岗岩,主要依靠放射性铀钍贡献,钾贡献率不足10%,综合分析认为,修水八洞湾地区干热岩勘查有一定的前景。(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常继峰,李威[9](2018)在《岛状冻土路基年周期性地温场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岛状冻土区公路工程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永冻土的不断退化,导致公路路基产生较大的不均匀变形,从而引发热融沉、路基纵裂及冻胀变形等严重的路基病害,掌握该类路基地温场的活动规律是解决其热稳定性问题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工后1 a内的路基地温场进行瞬态模拟分析,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从而提出了高纬度地区多年岛状冻土路基的年周期性的地温变化过程可分为冻结、过渡和融化3个阶段,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各阶段路基内地温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吴迪,刘绍文,李旭东[10](2018)在《南海西北部琼东南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大陆边缘深水区已成为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是目前我国能源勘探战略选区的新领域。本文选择南海北部陆缘的琼东南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现今地温场研究,以期为深水区油气勘探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合近年来琼东南盆地的已有的钻井和探针地温资料,通过相关计算和分析,得到了琼东南盆地的地温场空间分布特征。此外,盆地内部的含油气区往往与高地温梯度相对应,这一现象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评价有着重要影响。北部浅水区(之间,平均为75mW/m2,整体表现出较高的热状态特征(图1)。(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59:计算地球物理方法和应用、专题60:地热资源成因新理论与综合探测新技术》期刊2018-10-21)
地温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德州水文家园砂岩热储地热回灌井全井段温度监测,在深度上分为5个区段论述了地温场的变化特征,重点对热储温度恢复的热量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规模化生产性回灌时,低温地热尾水回灌会使得回灌井周边热储温度明显降低,并且恢复速率特别缓慢;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认为大地传导热流和顶部地层传导热流在热储温度恢复中的作用极其微弱,而外围同层相对高温地层传导的热量和地热水流动带来的热量是其温度恢复的主要热量来源。基于该研究结果,在规模化回灌条件下,发生热突破是必然的,因此深入开展回灌工程采灌井合理井距研究、防止短时间内发生热突破是非常有必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温场论文参考文献
[1].王朱亭,张超,姜光政,胡杰,唐显春.雄安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成因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刘志涛,刘帅,宋伟华,杨询昌,周群道.鲁北地区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地温场变化特征分析[J].地质学报.2019
[3].贾子龙,郑佳,杜境然,刘爱华,李娟.典型气候带地埋管地源热泵运行对地温场的影响分析[J].城市地质.2019
[4].赵东,王海亮.洛阳市南部区地热地温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9
[5].施瑞,徐震,刘德仁,蒋代军,王旭.多年冻土地基正温输气管道地温场实测及分析[J].冰川冻土.2019
[6].胡圣标,龙祖烈,朱俊章,胡迪,黄玉平.珠江口盆地地温场特征及构造-热演化[J].石油学报.2019
[7].杨询昌,康凤新,王学鹏,付庆杰,刘志涛.砂岩孔隙热储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鲁北馆陶组热储典型案例[J].地质学报.2019
[8].余圣品,余圣旦,邹国瑶.江西省修水县八洞湾地区垂向地温场与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特征[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
[9].常继峰,李威.岛状冻土路基年周期性地温场数值模拟分析[J].公路工程.2018
[10].吴迪,刘绍文,李旭东.南海西北部琼东南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59:计算地球物理方法和应用、专题60:地热资源成因新理论与综合探测新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