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输方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程,相位,色散,不等式,强度,正则,层析。
传输方程论文文献综述
张璐,汤其剑,邓定南,陶明,刘晓利[1](2019)在《基于光强传输方程的双相机动态相位成像的视场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显微成像中,基于光强传输方程的双相机动态相位成像是定量观测活细胞运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相机安装带来的误差使得两个相机的视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利用光强传输方程求解获取的相位不准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棋盘格标定的双相机图像校正方法,以消除相机间视场的不匹配问题,校正后的匹配精度可达到亚像素级,大大提高了相位成像的正确率。首先对标准微透镜阵列进行定量成像测量,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再对游动的雨生红球藻细胞进行动态相位成像,成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动态生物成像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8期)
程鸿,熊帮玲,王金成,马慧敏,张芬[2](2019)在《透镜模型下基于色散和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强度传输方程(Transport of Intensity Equation, TIE)的非干涉相位恢复技术要求光源是单色的限制,以及强度采集过程移动CCD或物体而引入的机械误差,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透镜模型下的色散相位恢复技术。该方法基于透镜成像系统的相位变换特性,将色散与TIE结合在一起,使不同波长的光经过透镜系统后在同一位置成像,从而在不机械移动的情况下获得聚焦和散焦强度图像。再利用散焦量与波长的关系结合TIE计算出物体的相位信息。模拟实验中用该方法恢复物体的相位与原始相位的相关性系数为0.970 7,均方根误差为0.061 8;同时真实实验对透镜阵列相位进行了恢复,实验结果与真实参数误差为1.74%,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李宇勐[3](2019)在《分数噪声驱动的四阶随机热方程的传输不等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分数噪声驱动的四阶随机热方程.利用无穷维的Girsanov定理和鞅表示定理,在连续轨道空间上得到了一致收敛拓扑下的Talagrand传输不等式,推广了吴黎明和张正良文献[1]中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数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邓会龙[4](2019)在《多角度倾斜光下色散与强度传输方程融合的相位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度和相位通常用来描述光波场的性质。但是,现有的图像采集系统因光场较高的振荡频率,往往只能测量光场的强度变化,而携带物体大部分信息的相位却无法直接获得。如何将未知的相位信息用已知的强度分布计算与表示,即为相位恢复。如今,在自适应光学、光学测量、材料物理学、X射线衍射成像、光学显微镜成像等众多领域中,相位恢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是一种非干涉非迭代的相位恢复方法,它描述了单色光场中光轴垂直平面上的光波相位与轴向强度变化量的定量关系。通过求解二阶椭圆型偏微分方程就可以直接获得相位的定量信息。该方法具有非干涉、非迭代、不存在一般干涉测量中的相位包裹问题等优点,但是也受限于单色光的理论前提。另一方面,强度传输方程的求解过程中需要获得轴向强度微分值,但是该微分不能直接获得,通常需要利用两个或多个与光轴垂直平面上的强度分布的数值差分近似得到。因此,强度图像的精确采集显得尤为重要。经典的图像采集系统主要包括了4f系统和单透镜系统。但在实际图像采集过程中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强度图像的采集通常需要移动待测物体或者CCD,这不可避免的会引起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二是系统所使用的透镜孔径尺寸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会对恢复相位的分辨率造成影响。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具体创新点和工作如下:(1)提出了色散与强度传输方程融合的相位恢复方法。通过设置使不同中心波长的光经过透镜系统后在同一位置成像,实现在不机械移动的情况下获得聚焦和散焦强度图像的目的,再利用散焦量与波长的关系结合强度传输方程计算出物体的相位信息。所提方法拓宽了强度传输方程在多波长光源中的应用,特别是对将来应用于自然光场景的复杂相位重构提供有益的借鉴。(2)提出了多角度倾斜光调制下的相位恢复方法。在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中引入多组不同角度的倾斜光,通过加载倾斜因子的空间光调制器,将具有不同波矢的平面波均匀垂直倾斜入射到物体上,使有限尺寸的透镜孔径可以覆盖更大范围的频率空间。对不同角度的倾斜光产生的复场求和从而扩大原始透镜孔径的通带。所提方法提高了系统在高频领域的成像能力且不用改变系统透镜的物理参数。(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高要利[5](2019)在《双波长下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和相位解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波场中包含了强度和相位,其中相位携带了物体更多的信息。虽然可以用CCD摄像机测量光强信息,但相位的直接测量仍是一项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需要利用简单可测的强度信息来恢复出相位信息,这就是相位恢复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运用在光学测量、光学相位显微、X射线衍射成像、自适应光学等众多领域。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作为典型的非干涉确定性相位恢复方法,建立了光强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量与相位之间的定量关系,只需测量光波传播方向不同距离处的强度分布,即可通过求解该方程恢复相位信息。该方法具有非干涉、非迭代、无需复杂的光学系统等优势,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强度传输方程在单色光傍轴近似条件下推导得出,所以在多波长等复杂条件下,传统的强度传输方程法存在局限性,另外由于强度传输方程仅是由菲涅耳或基尔霍夫积分平方描述的更一般的非线性方程的一个线性逼近,适用于成像距离较小的情况,在远距离传播时,强度传输方程法存在相位恢复精度低的问题。此外,相位缠绕一直是干涉测量术中的一大棘手问题,而强度传输方程相位恢复技术可以直接从强度信息获得绝对相位信息,不存在相位缠绕的问题。因此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解缠方法具有易于实现和路径独立的特性。然而其相位解缠算法的精度不高且只能应用于单色光场中。针对以上提到的问题,本文展开了相应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双波长下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通过在求解过程中考虑两个波长下相位间的相关约束,并引入了合成波长的思想,提出了双波长下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算法。同时,考虑到所提双波长强度传输方程法在远距离传播时相位恢复精度较低的问题,将其与角谱迭代算法结合,以期拓展双波长强度传输方程的应用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在双波长下有效的恢复相位信息,且不受距离的限制。(2)双波长下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解缠。将双波长强度传输方程法应用到相位解缠领域,提出了双波长下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解缠算法。该算法仅需对给定的缠绕相位生成相应平面的辅助光场,将其传播到紧邻平面以获得波前相位重建所需的光场信息,进而利用所提算法即可对缠绕相位图进行相位解缠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解缠相位的精度,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思文[6](2019)在《传输方程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考虑含有两个自变量的对角型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用如下向量方程表示:U_t(x,t)+AU_x(x,t)=BU(x,t),其中(?)并且u_t(x,t)+au_x(x,t)=bu(x,t)是一类最基本的方程,称为传输方程.本论文目的是为了研究在不同条件下传输方程组中未知函数U(x,t)前的系数对传输方程组解的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在第四章与第五章,在第四章中,首先构造Lyapunov函数,应用稳定性定理研究未知函数U(x,t)前的系数对传输方程组解的稳定性的影响;在第五章中,将右边界改为移动边界,于是可行域由柱状区域变为非柱状区域,我们研究出此时系数对传输方程解的稳定性的影响没有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宇勐[7](2019)在《平均反射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平均反射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的问题.利用Girsanov定理和鞅表示定理,针对该方程在连续轨道空间上,关于一致收敛范数,获得Talagrand传输不等式.这推广了吴黎明和张正良(2004)得到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期刊2019年02期)
叶国炳,叶轩,欧恺予[8](2019)在《脉冲传输方程解的存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脉冲传输方程解的存在性,运用迭代法与特征线法获得了齐次、非齐次方程的解,并举例说明了所得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虎,谢永安,范振伟[9](2018)在《超常介质非线性传输方程的精确行波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求得一类超常介质非线性传输方程的精确行波解,利用扩展(Gζ/G)展开方法,获得了各种形式的孤立波解,并给出了方程在不同参数下解的精确表示形式。(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佟珊珊[10](2018)在《基于稳态辐射传输方程的扩散光学层析成像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扩散光学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成像模态。相比于现有的成像技术,扩散光学层析成像具有无创性、数据采集快、可提供组织体解剖信息和生理功能信息等优势。它以近红外光作为光源向组织体进行照射,光经过组织体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后一部分光会出射到组织体表面,利用探测器测量这部分出射光的光强,再选取适当的光子模型和重建算法推测组织体内部光学参数的分布情况。常用的光子传播模型包括辐射传输方程和扩散近似方程,辐射传输方程被认为是描述光子运动的“金标准”;而扩散近似方程不能准确描述光在低散射区域的传播过程并且对入射光源和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也有一定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扩散光学层析成像中,由于光子在组织体内的多次散射行为、实验中的噪声干扰以及测量数据不足,使得光学参数重构反问题呈现出高度不适定性。为了解决重构问题的不适定性,提高重构图像的精度和成像效率,本文以辐射传输方程作为光子传播模型,构造了多种正则化重构框架,证明了所构造正则化方法解的适定性,提出了相应的快速求解算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迭代正则化方法是求解不适定反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包含角度变量和空间变量,基于辐射传输方程的成像问题在数值计算时规模较大,故发展快速、有效的迭代正则化方法对扩散光学层析成像的发展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同伦摄动迭代方法,结合Nesterov加速方法,构造了加速同伦摄动迭代正则化方法。在迭代正则化方法的一般性假设条件下,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将加速同伦摄动迭代算法应用于扩散光学层析成像,并与原始的同伦摄动迭代和已有的两点加速算法在重构精度和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速同伦摄动迭代法显着地缩短了成像所需时间。为了同时满足对异常体光学参数分布的稀疏性的刻画以及边界保持的成像需要,提出了TV与L~1混合正则化的重构框架,并给出了在定义域内其极小解的存在性、稳定性和收敛性的理论证明。在数值求解方面,对TV范数引入重复加权策略促进梯度稀疏,并采用分裂-Bregman算法求解。通过与单独的TV和L~1正则化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正则化方法的重构结果更为准确,其既具有TV正则化方法的边界保持作用,同时又具有L~1正则化方法对“尖点”等细节信息的有效识别能力。此外,以乳腺肿瘤成像为背景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混合正则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针对含有真空层或透明层的复杂组织体的双参数识别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边界识别效果,提出了边界诱导TV~p(0<p<1)正则化方法,在H~1(X)空间的正则性下,证明了该方法极小解的存在性。在数值求解中,提出了延迟扩散-Newton算法。此外,利用归一化策略有效地减轻了双参数重构中的交叉恶化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反演精度。数值结果表明,边界诱导TV~p正则化方法比?~p以及TV正则化方法在对异常体形状、尺寸以及光学参数值的识别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提供含有透明层和真空层的组织体的准确成像结果,同时在测量数据减少一半的情况下也可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传输方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基于强度传输方程(Transport of Intensity Equation, TIE)的非干涉相位恢复技术要求光源是单色的限制,以及强度采集过程移动CCD或物体而引入的机械误差,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透镜模型下的色散相位恢复技术。该方法基于透镜成像系统的相位变换特性,将色散与TIE结合在一起,使不同波长的光经过透镜系统后在同一位置成像,从而在不机械移动的情况下获得聚焦和散焦强度图像。再利用散焦量与波长的关系结合TIE计算出物体的相位信息。模拟实验中用该方法恢复物体的相位与原始相位的相关性系数为0.970 7,均方根误差为0.061 8;同时真实实验对透镜阵列相位进行了恢复,实验结果与真实参数误差为1.74%,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输方程论文参考文献
[1].张璐,汤其剑,邓定南,陶明,刘晓利.基于光强传输方程的双相机动态相位成像的视场校正[J].中国激光.2019
[2].程鸿,熊帮玲,王金成,马慧敏,张芬.透镜模型下基于色散和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3].李宇勐.分数噪声驱动的四阶随机热方程的传输不等式(英文)[J].数学杂志.2019
[4].邓会龙.多角度倾斜光下色散与强度传输方程融合的相位恢复[D].安徽大学.2019
[5].高要利.双波长下基于强度传输方程的相位恢复和相位解缠研究[D].安徽大学.2019
[6].刘思文.传输方程的稳定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9
[7].李宇勐.平均反射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英文)[J].应用数学.2019
[8].叶国炳,叶轩,欧恺予.脉冲传输方程解的存在性[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9
[9].陈虎,谢永安,范振伟.超常介质非线性传输方程的精确行波解[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
[10].佟珊珊.基于稳态辐射传输方程的扩散光学层析成像的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