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与中国金融市场

对冲基金与中国金融市场

苏多永[1]2006年在《对冲基金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到来,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现、资本管制逐渐放松和国际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冲基金也因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市场影响力已经蔓延到世界各个金融市场,而且宏观对冲基金已经超越了主权国家和法律的范畴,它们游荡于国际各个金融市场,寻找投机机会,它们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卖空交易来不断地增强投机攻击力,达到“借力打力”,以“本币攻击本币”的最高投机境界。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货币危机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它危害之大、影响之深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危机。中国当时之所以能成功地躲避这场危机不是因为中国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和健康的经济基本面,而是中国当时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宏观对冲基金无从下嘴而已。但是随着中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逐步兑现各项入世承诺,人民币将会暴露于对冲基金的投机之下。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发展和再次出现“亚洲经济奇迹”,对冲基金必然从返亚洲,而中国又是亚洲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一大“发动机”,人民币必然是对冲基金投机攻击的潜在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如何在开放市场的过程中来有效地防范风险,尤其是防范对冲基金可能的投机冲击造成的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所以,全面客观地研究对冲基金的投机策略和攻击手法以及对人民币的可能攻击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本文在回顾宏观对冲基金投机攻击所引发的几次货币危机和金融动荡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对冲基金的含义、特点、分类、功能、作用和发展演变,并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给出了对冲基金的确切含义;分析了对冲基金投资运作策略和投机攻击手法,详细探讨了对冲基金投机攻击利器——财务杠杆和卖空交易,以此来剖析对冲基金为何有如此强大的投机攻击力;剖析了东南亚货币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和对冲基金的巨大危害性,本文认为货币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对冲基金的投机攻击和被攻击国家的泡沫经济的有机结合;详细分析了对冲基金可能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它们可以利用的投机工具和它们的进入渠道,对人民币是否会发生危机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探讨式地提出了对冲基金投机冲击人民币的假想攻击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管理当局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来规避对冲基金的可能投机。

田径[2]2006年在《对冲基金动作论》文中研究表明对冲基金自从五十几年前出现开始,不断地通过令世人瞩目的事件证明,它对国际金融体系、区域金融架构、以及国家金融体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国际理论界对对冲基金的研究较为深入,但由于国内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研究成果还未成体系,因此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实际意义方面还有欠缺。目前中国正处于紧张而有序的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进程之中,改革中稍有不慎,就会向对冲基金发出信号,吸引其发动冲击。因此,有必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对冲基金运作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正是论文写作的背景。 论文分为六章,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对冲基金基本情况及其运作,提出了在预防对冲基金冲击方面的建议。 第一章简要勾勒了对冲基金的概况,从对冲基金的起源、目前对冲基金行业的发展几个方面介绍了对冲基金行业的基本情况,论文从一般意义上对对冲基金进行了定义,介绍并总结了14种对冲基金的类型。之后,鉴于公众对对冲基金辉煌历史的了解,论文介绍了叁支较为典型的倒闭了的对冲基金。论文以美国为例,提出并分析了法律生态环境的概念。 第二章分析了对冲基金运作产生杠杆效应。杠杆交易手段是本章的研究重点,论文分析了对冲基金通过在股票借贷市场、固定收益回购市场上运用杠杆交易手段产生杠杆效应,以及对冲基金运用期货、期权创造杠杆效应、运用互换和其他衍生工具创造杠杆效应几个方面的内容,论文具体分析了对冲基金的运作方式和手段。 第叁章通过分析“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倒闭的案例,勾勒出了对冲基金广泛运用的杠杆交易手段的“双刃剑”性质,简要论证了即便是运用最

魏文皓[3]2006年在《对冲基金与中国金融市场》文中研究表明谈到对冲基金,可能有很多人不知其为何物。但谈到1992年英镑危机,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目前国际市场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期货的大牛市,可能无人不知。其实这一切的幕后操纵者便是对冲基金。究竟对冲基金为何物?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能量?其实,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对冲基金的地位绝不逊于传统的共同基金,是富有众多投资者的一类金融机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全球外汇市场以及各种眼花缭乱的期权期货市场,只要有利润,就会有他们的身影。因为其来去迅速凶猛,投资策略的复杂多变,因此常给人神秘的感觉,人们或将其形容为“幽灵”。由于这个“幽灵”敏锐的嗅觉,强大的资金实力,曾经造成了某些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的动荡,遭到世人的声讨。但是,“幽灵”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产物。客观上,它的存在和运作是高度市场化经济、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效率的内在要求,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性过剩,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逐渐深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应该加深了解对冲基金——这种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的成熟金融机构。既要在汇率体制改革中谨防其操作,也要尝试摸索发展国内的对冲基金。本文从阐述对冲基金的基本理论,对冲基金的运作案例及对我国影响的角度出发,重点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和预期,分析对冲基金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且通过实证考察国际上叁个着名对冲基金的投资运作案例,具体说明了对冲基金的运作机理和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反思了当代国际金融体系的漏洞。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本人认为资本的流动不仅要自由而且要有序,只有加强监管才能使对冲基金这一金融力量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更好地有利于全球或地区的资本流动。美国和香港对于对冲基金采取了两种典型的监管模式,我国可以借鉴其经验,做好对国外对冲基金投资活动的监管并对对冲基金在国内出现做好科学的指引。

王永刚[4]2011年在《论对冲基金在中国的监管问题》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市场的加速创新和结构性调整,对冲基金的规模也快速扩张,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在给金融市场增加流动性和市场效率的情况下,对冲基金也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减少其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也就成了中国金融管理部门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乐嘉庆[5]2013年在《国内对冲策略FOF基金实证研究及创设》文中指出对冲基金在国际上尤其是欧美已经发展了很多年,而在中国对冲策略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推进、金融衍生品的进一步丰富,中国对冲基金的快速发展将是大势所趋。本文论述了在国内对冲基金以及金融创新大发展的背景下,设立对冲策略基金FOF的必要性,对对冲策略FOF的投资理念、配置策略以及基金选择的方法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论述。本文以国内对冲基金的实证数据为基础,运用上述方法初步选出4只传统股票型私募基金和3只对冲策略私募基金,构建了模拟组合。该FOF组合在实证数据测试中绩表现突出,同时风险收益比相对较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设立对冲策略基金FOF的目的。

杨宜[6]2009年在《金融市场稳定视角下的对冲基金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把握对冲基金与金融市场稳定的关系,试图从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探讨对冲基金的监管问题。以对冲基金的基本特性、历史发展阶段为研究起点,分析了对冲基金行业的现状,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的正反两方面作用,指出了对冲基金冲击金融市场的常用手段,并且结合金融危机历史案例分析,指出当前对冲基金在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将对冲基金长期以来存在的监管问题归纳为杠杆比率的控制不到位、交易对手风险的管理不成功、对冲基金经理人的监管不善、避税天堂待纳入监管范围以及国际监管体系存在割裂性等五点原因。另外,本文认为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对冲基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对冲基金监管的框架和具体措施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此外,文章最后就我国应该如何根据金融市场的自身特点,规范对冲基金的发展,预防对冲基金的风险问题,提出了看法。

许志远[7]2009年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8年“香港阻击战”之后,大家对对冲基金已经不再陌生;而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巨大发展,国内学者对对冲基金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一致反对转为吸收和接纳。特别是最近四年时间,国内经过股市的大起大落,广大投资者投资损失惨重,更是凸现了国内投资需求旺盛和投资手段单一之间的巨大矛盾。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金融全球化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发展对冲基金的必要性,然后客观描述了中国现阶段对冲基金的发展现状和不足之处,并区别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对冲基金发展的不同脉络,并最终为我国发展对冲基金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表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意义,并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对冲基金的研究综述,同时指出本文的写作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分析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然后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发展对冲基金的必要性;第叁部分首先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发展对冲基金的动因做了详细的总结,然后分析了我国对冲基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先后分析了美国着名对冲基金管理公司LTCM倒闭的原因、日本对冲基金业的发展以及对冲基金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当中的作用,希望从中找出我国发展对冲基金可借鉴的因素;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前述内容的前提下,从对冲基金的运作和国家的政策两方面为我国发展对冲基金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李锦成, 杨世伟[8]2014年在《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现状研究》文中提出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2010年初,中国证监会正式开通了证券市场两项最重要的对冲工具——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交易,为中国发展对冲基金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国际对冲基金通过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逐步进入了中国金融市场,被称为中国本土对冲基金主力军的阳光私募也不断壮大起来。对中国本土对冲基金与A股市场的关系、财富管理行业与对冲基金的关系、发展本土对冲基金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使市场参与主体理解中国对冲基金的整体框架与对冲基金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价值。

方建珍[9]2011年在《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银行“发起——分销”模式的逐渐推广,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经历了狂飙式增长,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上最令人瞩目、最受投资者热捧的领域。2007年7月,一场源于美国房地产泡沫下迅速增长的次贷信用风险累积的次贷危机爆发,并且通过CRT市场的风险转移和传染,使得最初次贷市场并不大的损失最终演变成一场导致众多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实体经济严重受损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危机前被热捧的、被期望能“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但是危机中却制造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CRT市场也因此遭受重创并饱受质疑。然而,中国版“CDS”交易于去年末的首次上线以及官方关于发展ABS市场的种种表态却说明,中国CRT市场在几近停滞后有开始有了启动的动向。本文在提出有效信用风险转移和分担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的微观实现机制的分析,探讨CRT的宏观稳定性影响,并寻求“如何发挥CRT市场的风险分担和金融稳定功能并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这一重要问题的答案。论文的最后部分探讨了在该模式下中国CRT市场的发展之路。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由于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银行自身承担风险或者消化风险损失的容量是先天有限的;而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式的局限性也迫使银行开始探索和实行“发放——分销”模式,即银行发放贷款,积聚信用风险之后,再将它分销出去,从而转移信用风险。(2)有效信用风险转移和分担模式以“降低银行风险并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为评价标准,应当具备五个特点:降低单个银行的风险以及银行体系更安全、信用风险的转入方比移出方能更好地承受风险、代理问题能有效地克服和减轻、市场信息透明、定价有效、流动性强;具有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约束机制。(3)不同的CRT工具各具特性。银行中介借助于资产证券化这一过程,利用资产池的“资产组合作用”、真实出售的风险剥离和结构转换功能,实现信用风险向ABS投资者的转移。作为最主要的信用衍生品,CDS实现了信用风险的单独分离和交易,并有效促进了CRT市场的流动性与定价的有效性。但是CDS交易本身也会在文档编制、交易对手违约和清算等方面产生新的风险。CDO虽然较有效地分散了非系统性风险,但是面对系统性冲击时,CDO尤其是高层级CDO的抗风险能力会急速下挫,表现出系统性脆弱的特点。(4)银行(包括影子银行系统)活跃于CRT市场上,以达到对冲信用风险、分散投资组合、优化资本利用、赚取信用价差等目的。CRT行为不仅影响着银行自身的资产组合风险程度和规模、资本规模、流动性、盈利性、声誉等方面,还会对企业融资的规模、渠道、风险结构以及社会福利造成深远的影响。(5)银行体系以及金融体系都可能会面临着由于CRT行为带来的金融不稳定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理论上存在着“稳定论”“不稳定论”“不确定论”叁大类不同的主张。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CRT行为虽然能使得银行个体风险降低,但是却增加了系统性风险。(6)保险公司的传统业务并无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但是,保险公司参与CRT交易却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冲基金在CRT市场上的重要性也使得对冲基金可能会通过两种主要途径引发系统性风险:一是几家大型对冲基金的破产(因为其被迫进行平仓)可能会立刻导致风险在无关联性的资产类别之间蔓延,二是对冲基金可能会使得为其提供贷款的银行产生巨额损失,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7)“有效信用风险转移和分担”的模式的失败是次贷危机爆发并且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的原因。次贷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取代原有的“微观审慎监管”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主导思想。(8)国际CRT市场的发展历史及教训,为我国CRT市场指明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发展简单CRT工具,防范系统性风险。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信用风险转移和分担模式”的提出;信用风险转移行为对银行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对信用风险跨部门转移的研究;基于“有效信用风险转移和分担模式”以及“系统性风险防范”的中国CRT市场的设计。

陈高翔[10]2004年在《论对冲基金投机冲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十年。在频繁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对冲基金是产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直接扮演了投机攻击的角色,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尽管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部分宏观对冲基金因投资失败一度步入发展的低潮,然而整个对冲基金行业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继续高速扩展,并在全球呈蔓延之势,逐渐成为国际机构投资者的主流。 对冲基金对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就国际金融关系而言,在对冲基金的投机冲击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不足暴露无遗:浮动汇率制度存在内在不稳定性、轻视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对金融危机的反应缓慢、国际援助缺乏合作与协调,等等;在国际金融监管方面,发展中国家金融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的不足,以及发达国家对投机资本的放任态度是对冲基金能够进行投机活动的关键;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附带苛刻条件的经济援助,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不满和质疑,要求改革国际金融组织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对冲基金投机冲击对国际贸易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世界各国贸易战此起彼伏,给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损失。对冲基金的投机冲击,使正常的国际投资关系遭到破坏,由于投资环境恶化,大量国际直接投资出现“回流”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新调整投资政策,制定更为优惠的投资条件来吸引外资。 本文认为,对冲基金是国际金融霸权新的表现形式和重要工具,霸权国家在不同的国际场合,通过其操纵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为对冲基金投机活动保驾护航,对冲基金的投机冲击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直是国际投机资本关注的对象。因此,我国应该认真研究防范对冲基金投机冲击的策略与措施,正确选择金融开放的模式,把握好金融开放的步骤,加强金融法规建设,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积极参加国际金融合作,扩大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努力争取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保护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关键词:对冲基金投机冲击国际经济关系影响

参考文献:

[1]. 对冲基金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防范研究[D]. 苏多永.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 对冲基金动作论[D]. 田径. 四川大学. 2006

[3]. 对冲基金与中国金融市场[D]. 魏文皓.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4]. 论对冲基金在中国的监管问题[J]. 王永刚. 经济研究导刊. 2011

[5]. 国内对冲策略FOF基金实证研究及创设[D]. 乐嘉庆.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6]. 金融市场稳定视角下的对冲基金监管问题研究[D]. 杨宜. 外交学院. 2009

[7].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研究[D]. 许志远. 天津财经大学. 2009

[8]. 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现状研究[J]. 李锦成, 杨世伟. 经济问题. 2014

[9]. 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 方建珍. 武汉理工大学. 2011

[10]. 论对冲基金投机冲击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D]. 陈高翔. 暨南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  

对冲基金与中国金融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