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竑晖①;周安②(①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益阳市413049;②益阳市赫山中学,益阳413049)
摘要:本文分析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论框架,并构建了基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高职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行为导向教学体系,实现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基本达到了构建行为导向教学体系的预期目标,并为进一步完善行为导向教学体系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高职教育;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161-02
0引言
高职教育经历了几年规模快速扩充,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毕业生就业难。2006年教育部公布数字显示:截止到2005年9月1日,2005年高职高专生就业率为62.1%[1]。究其深层次原因,是高职教育沿用了普通教育的教学体系,导致高职毕业生处于高不成、低难就的尴尬局面。“教师讲,学生学”是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师展开,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接受知识。经调查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入学起点较低、知识薄弱、学习缺乏主动的高职学生而言存在着较大的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反映上课能听懂,但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还有部分学生则反映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显然,这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高职学生智能结构和不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行为导向教学”源于德国双元制,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潮[3]。该方法以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并终身受用。这一教育理论对高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此,笔者与教研组成员尝试对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构建行为导向教学体系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为提升课程的内涵建设提供解决策略。
1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论框架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多种能力为本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统称,是依据多元智能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和活动建构教学论等理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
1.1多元智能教学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中提出了智能的多元化理论[3],认为人类智能有八种,即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并指出每一种智能还包含有很多次级智能。该理论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发展,审视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但每个人的认知特征又具有独特性,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给予恰当的教学情境,才能使人的智能发展达到极致。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发学生的智能弱项,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展,使每个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欣赏与尊重之中提升自信,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智力,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
1.2建构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是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4]。在该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指导者,是知识建构的促进和帮助者;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作为学生主动学习时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探索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因此,建构主义教学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知识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将教学方式转换为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在此基础上的收获,因此该理论成为了职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1.3现代认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定义为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知识,即通过听觉、视觉、自己参与活动或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活动中多种感官的相互协调、综合使用,是获得知识的最佳方法,学习效率高达90%。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为出发点,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富有生命色彩的课堂教学气氛,将教学的侧重点从“教法”转到“学法”,教学生会学习,从而成为具有可持续学习本领的劳动者,这也是该理论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取向。
1.4活动建构教学论张志勇教授在他创建的“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中提出了“生命课堂”的价值观,从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创新、关注学生发展的本质层面出发,致力于实现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堂生活的重建。“活动建构教学论”的基本观点是因学定教、生活重建、多维互动、活动建构、动态生成,即把学生对知识和情感的形成置于思维发展过程之中,重视知识、情感在过程中的生成。同时,该理论还提出了包括“构建动场——自主学习——交流探索——综合建模”在内的课堂教学四阶段理论。[5-7]
2创设行为导向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笔者与教研组成员建立了基于行为导向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思维得到训练、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自信得到提升,既增知识,又长才干,力求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2.1行为导向法课堂教学流程在能力本位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组设计了以项目为线索、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流程,它由六个环节组成:建立教学目标、项目分解和制定计划、创设活动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教学成果展示。由流程图可知,“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从而使整个课程开发过程构成了一个有序的闭环。
2.2建立教学目标,设计项目任务课程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至关重要。在该教学模式实践中,为了准确定位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组通过发放调查表、邀请企业工程人员座谈、深入相关行业、企业走访等形式,开展岗位需求调研。调研表明,计算机行业岗位大多以项目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以“项目任务”为线索建立树型教学目标层次结构。该层次结构表明,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一个或几个工程项目的任务为教学总目标,在此基础上分解为教学阶段分目标和任务分模块,再逐级分解确定彼此相对独立的教学子目标和子任务,依次下去直至最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和简单任务。教学目标逐级分解的目的在于明确每一个教学单元所学知识和应掌握技能的“任务和要求”。纵观教学目标结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总目标与各分目标之间的构成关系。采用这种“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可以使课程教学目标不间断,使教学任务设计有明确的方向,不至于为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情境,导致脱离课堂教学目标,造成片面性的现象发生。
在设计项目和课程教学目标时,为了保证项目的覆盖面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需主要考虑三大因素,即岗位工作分析结果、课程目标、教学组织的可行性。此外,还应兼顾以下几种情况:项目课程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完全以兴趣为基本出发点;项目不一定对应于完整的产品;项目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树立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任何一项产品,比如一个零件,只要它有利于教学,并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就可以作为项目;项目不一定必须是真实的,只要能达到课程目标,模拟项目也可以;项目的开发应当与当前行业或企业的技术发展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相同步;项目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尽量与该课程相关的后续知识平稳接轨。
2.3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项目任务的建立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各教学目标和分目标,制定教学总计划和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分计划。并依此为“行为导向”教学准备教具和构建教学情境。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教学情境的构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情境的作用像是一种营养,它渗透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活动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学习而取得的最大的心理满足,让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学习起来更轻松自然,知识更容易建构。只有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学习者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情境的建构和执行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设计实现。目前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有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虚拟环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师生换位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
2.4准确评价,跟踪教学教学信息反馈和评价体系改革是“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部分,是评价行为导向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实施的基础。我们依据高职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在传统教学只偏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历程的评价方式基础上,对教学评价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开放的、多元化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实现了三大转变:从注重知识考核转变为对能力的考核;从单一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从结果评价转变为与过程并重的评价。具体评价方式有:笔试评价,即传统的书面试卷考核评价;成果展示评价,即由评教专家、专业教师对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成果展示进行评价;过程实践评价,即由教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认知能力用加减分量化方式进行评价,其中认知能力包括专业学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任务协作能力、任务完成能力和任务参与能力等多项指标;协作组成员评价,即由同一任务协作组中其他学生成员对被评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与过程实践评价指标相同;自我评价,即由学生客观地对自己在学习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与过程实践评价指标相同。对于不同的专业技术课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机地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较为客观、合理地评价。这种开放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了学习结果与过程目标评价的统一,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功感,调动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作品展示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公开讲解和总结,并适宜地调整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本文从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以“知行并进”为手段的教学方法、以真实和模拟相结合为情境的教学环境、以开放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价作指导思路,构建了计算机技术课程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通过在我院计算机各专业教学中的初步实施,论证了行为导向教学体系有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整体功能的发挥,为进一步完善行为导向教学体系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新网,2005年12月8日.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杂志,1998年第3期.
[5]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一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C].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6]余祖光.学会做事——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7]张志勇.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山东教育,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