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淋巴结检测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

前哨淋巴结检测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

王赞宏[1]2004年在《前哨淋巴结检测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子宫颈癌根治术中前哨淋巴结显影和识别方法的可行性,评价前哨淋巴结对预测盆腔淋巴结有无肿瘤转移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03年7月~2003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Ib1期12例、Ib2期2例、IIa期7例、IIb期1例),应用染料法在子宫颈癌根治术中于宫颈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分4点(1、5、7、11点处)共注入1%专利蓝溶液4ml,标识和定位蓝染淋巴结(前哨淋巴结),之后行经腹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将所有切除淋巴结送病检,前哨淋巴结单独处理,在常规HE检测后行抗角蛋白(角蛋白1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比较病理检测结果。结果:22例宫颈癌患者中20例成功检测到前哨淋巴结,共检出前哨淋巴结57枚,平均每例3枚,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1%(20/22),前哨淋巴结检测的灵敏性为91%,特异性为100%。共有3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14%(3/22),淋巴结转移的3例均为前哨淋巴结成功识别者,其中前哨淋巴结和盆腔淋巴结均转移者2例,仅前哨淋巴结转移者1例,未发现前哨淋巴结无肿瘤转移而盆腔其余淋巴结存在转移者,准确性为100%,假阴性率为0。结论:染料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和定位盆腔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检测能较准确的预测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能否以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传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病例研究来评价。

邓桂林[2]2016年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反思—附20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盆腔前哨及非前哨淋巴结的分布和转移情况,以期更深刻地理解盆腔淋巴结切除的相关知识。探讨前哨淋巴结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为前哨淋巴结切除术能否取得系统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SLN)及非前哨淋巴结(NSLN)检测,常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对所有切除的SLN及NSLN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经根治术后共获得淋巴结701枚,平均35枚/例;所有患者均发现SLN(共115枚,检出率为100%),平均6枚/例。2.按照不同部位检出SLN数目由多至少排序为:闭孔(49枚)、髂内(32枚)、髂外(15枚)、髂总(13枚)和腹股沟深(6枚),其中闭孔SLN与其他部位、髂内SLN与其他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淋巴结阳性率比较:(1)SLN总阳性率(8.7%)高于NSLN(P<0.05)。(2)ⅠA2期SLN阳性率与NS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1期SLN阳性率(17.0%)高于NSLN(P<0.05);ⅠB2期SLN阳性率与NS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宫颈鳞癌SLN阳性率(6.1%)高于NSLN(P<0.05),中分化宫颈鳞癌SLN的阳性率高于NSLN(P<0.05);宫颈腺癌SLN阳性率(23.5%)高于NSLN(P<0.05),腺癌SLN阳性率高于鳞癌(P<0.05)。4.SLN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3.8%,假阴性率20.0%。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SLN转移的发生率高于NSLN,但非前哨淋巴结仍存在转移的可能,提示尚不能用切除前哨淋巴结术取代系统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黄想媛[3]2017年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且存在年青化趋向。淋巴结转移状况是评估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前哨淋巴结检测作为一种淋巴结转移的筛选手段,广泛用于乳腺癌诊疗中,近年被试用于宫颈癌,原因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腹)腔淋巴结清除(RHPLND)是早期宫颈浸润癌的常用术式,而数据却显示早期宫颈癌的淋巴转移率并不高,大部分早期宫颈癌患者被实施了不必要的系统性淋巴结清除,且有部分患者承受其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指前哨淋巴结内常规病理学不能检出的微小转移灶及散播肿瘤细胞,目前在宫颈癌诊疗中的意义尚未完全阐明,其检测作为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一种诊断技术,可提高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准确性,旨在准确评估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精准指导早期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但目前其检测方法和意义均未得到大量数据证实,本文根据检索各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就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以及临床意义研究的最新进展加以综述。

赛丽曼·木沙[4]2007年在《用核素法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用放射性核素定位法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探讨前哨淋巴结检测对子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妇女早期宫颈癌患者16例。术前均取子宫颈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CINⅢ级累积腺体及子宫颈癌Ⅱb期以前的患者,所有病例根据术前盆腔检查情况按FIGO2000年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术前于宫颈12°、4°、8°在距肿瘤边缘5~10mm的黏膜下分别注射锝-99m硫化胶体,行即刻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定位)或视情况行延迟显像;术中行γ探针探测前哨淋巴结,摘除有强放射性的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然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6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138枚,平均每例9枚。8枚有SLN,其中7枚淋巴结病理阳性。130枚无SLN,病理结果均为阴性。SLN活检术灵敏度为100%、特异度99.2%、准确性100%、未出现假阴性。SLN分布情况与术前核素淋巴显像结果相符。结论:SLN检测能准确地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但SLN活检术的可行性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价。

吕欣炜[5]2012年在《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腹腔镜下使用纳米炭示踪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在早期宫颈癌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评价SLN对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1例诊断明确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拟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于手术开始前从宫颈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作为SLN示踪剂,腹腔镜直视下识别黑染淋巴结作为SLN并切取,分装后送常规病理检查。观察分析SLN在盆腔各淋巴引流区域的分布情况,评价SLN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的敏感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21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有20例成功检出至少1枚SLN,总检出率为95.24%(20/21)。21例患者共清扫出502枚盆腔淋巴结,平均每例切除23.9个淋巴结。20例成功检测到SLN的患者共检出SLN158枚,平均每例每侧3.9枚SLN。术后常规病理结果提示共有5例(23.81%)患者检出阳性淋巴结,共计16枚,其中包括4例患者的14枚(87.50%)阳性SLN。未检出SLN的1例患者有1枚腹股沟淋巴结为阳性。本研究SLN检测的灵敏度为80.0%(4/5),特异度为100.0%(16/16),准确性为100.0%(20/20),阴性预测值为100.0%(16/16)。结论:1.腹腔镜下使用纳米炭示踪早期宫颈癌SLN的检测较为可行,且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准确性。2.闭孔为早期宫颈癌SLN检出频次最高的淋巴引流区。3.早期宫颈癌SLN的转移状态同盆腔淋巴结真实转移状态一致性较高,具有较为准确的病理代表意义。

黄清华[6]2008年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及Meta分析研究》文中指出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健康,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居首位。手术和放射治疗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尽管手术技巧,放疗设备和技术得到了很大改进和发展,但自1950年以来宫颈癌治疗的生存率并未提高,总5年生存率徘徊在50%左右。本研究就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循证医学研究。临床数据来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多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198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0日期间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有病理诊断,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057例Ⅰa~Ⅳ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FIGO临床分期,有无复发转移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果显示:FIGO临床分期越高,有复发转移,≤40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Ⅲb期患者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临床分期、有复发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主要有FIGO临床分期,有复发转移。≤40岁病理类型为鳞癌的Ⅲb期患者5年生存率较>40岁者低。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早中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设立研究组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4例),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组(30例),新辅助化疗+放疗组(116例),以上各组的对照组分别为单纯手术组(29例),手术+放疗组(42例),单纯放疗组(89例),分别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存活率。另在Ⅲb期患者中比较新辅助化疗+放疗与单纯放疗对预后的影响。在Ⅱb期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新辅助化疗+手术VS单纯放疗)对预后的影响。两组间的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存活率进行X~2检验。结果:新辅助化疗+手术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的存活率分别为79.2%,51.7%(P=0.685),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组与手术+放疗组比较为83.3%,73.8%(P=0.369),新辅助化疗+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则为41.4%,30.3%(P=0.772)。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b期新辅助化疗+手术与单纯放疗比较存活率分别为76.5%,50.0%(P=0.334)。在Ⅲb期患者中比较新辅助化疗+放疗与单纯放疗的存活率,为57.6%,72.6%(P=0.05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资料未显示新辅助化疗对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帮助。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目的:探讨新辅助介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997年1月1日—2005年12月30日期间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66例宫颈癌(Ⅰb~Ⅲb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新辅助化疗中不同给药途径:动脉介入(32例)和静脉给药(34例)对预后的影响。两组的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存活率进行X~2检验。结果:对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不同给药方式进行比较,动脉给药组(32例)与静脉给药组(34例)存活率分别为47.1%,62.5%,(P=0.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预后的影响未显示出差异。新辅助化疗在Ⅰb期宫颈癌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检索CBM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妇科肿瘤专业组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公开国内外发表的文献3篇。纳入标准为涉及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有或无放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术后有或无放疗)预后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有明确的随访截尾时间。对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及对提取的各个效应量用美国Computer Resource Center研制的目前为Meta分析功能最强的统计软件STATA10.0进行合并与统计推断。结果显示,纳入的3个研究中,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术后有或无放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术后有或无放疗)之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7,95%CI(1.04,2.10),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转移率数据合并后RR=0.51,95%CI(0.33,0.80),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预后的病理因素:淋巴结受累,宫旁浸润,脉管浸润效应量合并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阳性率RR=0.43,95%CI(0.17,1.05),P=0.064;宫旁浸润率脚:0.45,95%CI(0.15,1.34),P=0.151;脉管浸润率RR=0.32,95%CI(0.07,1.52),P=0.153。结论: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据现今研究新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Ⅰb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不能降低病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许钰, 何跃东[7]2018年在《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已有较多研究,其意义在于对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准确分期,筛选出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切除,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小手术范围,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当然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检测的灵敏度较低、假阴性率较高,如何选择注射部位以及示踪剂等。在未来,应更深入地研究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范围,以期更加合理地应用该技术。

刘怡, 向延芳[8]2018年在《腹腔镜下纳米碳混悬液检测前哨淋巴结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宫颈注入纳米碳混悬液检测前哨淋巴结(SLN)在早期宫颈癌转移预测及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初治患者80例,术前所有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注入纳米碳混悬液,观察、识别黑色染区SLN并加以剔除,同时对盆腔淋巴结(PLN)进行MRI扫查,记录SLN、PLN转移区域及分布枚数,然后行全子宫切除术+PLN清扫术治疗,比较SLN、PLN转移情况。结果 80例患者中,SLN转移检出率为97.5%,PLN为9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SLN转移共226枚,其中闭孔区占65.5%、髂外占23.0%、髂内占8.0%、髂总占2.6%、其他占0.9%;其PLN转移共408枚,其中闭孔区占68.6%、髂外占18.9%、髂内占8.8%、髂总占2.7%、其他占1.0%,SLN、PLN的转移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的SLN、PLN病理转移情况在检出率及分布情况上具有高度一致性。腹腔镜下注入纳米碳混悬液检测SLN安全、可靠、可行,值得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和诊断中加以应用。

陈艳丽[9]2010年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宫颈癌手术的临床与循证医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LRH+LPL)治疗早期宫颈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8年12月31日因诊断为宫颈癌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行手术治疗患者(FIGO分期为:Ⅰb-Ⅱa期)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腹腔镜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对照组(开腹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切除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共有31例患者,除了有两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他病例都成功地完成了LRH+LPL;开腹手术组有85例患者。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260.07±76.67min VS 215.33±51.12min P=0.007),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减少(42.88±18.66h VS 68.99±66.7h P=0.0001),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切除数无明显差异。中位随访时间是42months (6-84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有3例和10例患者失访。两组比较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率比较无差异(24.86%VS21.55%,P>0.05),病死率比较无差异(10.34%VS 11.58%,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RH+LPL与传统的开腹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手术者对腔镜操作熟练可以选择腹腔镜手术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但目前还未见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结果报道,需要开展多中心的大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来证实。腹腔镜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目的评价腹腔镜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LRH+LPL)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CBMdisc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了Meta分。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8篇文章,无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3篇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5个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与传统的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组相比,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LRH+LPL)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肠道排气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在复发率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上则无显着差异性。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它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后的复发率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由于纳入的文献的质量较低,这将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来进一步证实。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9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成功实施了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一例患者因术中盆腔淋巴结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提示:转移性癌,改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平均年龄为30岁(25~38岁),5例未生育,4例已有子女,但所有患者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4例Ⅰb1期,5例Ⅰa期;病例类型均为鳞癌。8例是在腹腔镜下淋巴清扫,腹腔镜辅助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1例患者行开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一例术中发生髂外静脉撕裂,术后有静脉血栓形成。随诊期间无病例复发。1例患者术后行辅助妊娠成功但妊娠3+月时流产。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可行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治疗早期宫颈癌临床价值的循证评价目的评价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治疗早期年轻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治疗早期年轻宫颈癌的所有文献进行复习,从而评价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结果共19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复发率0%-9.8%,平均为4.7%;死亡率为0%-4.2%,平均死亡率为1%;术后妊娠率为46.1%,足月产185例,占37.3%,早产97例,占21%,流产188例,占40.6%,其中早期流产114例,占全部流产病例的60.6%。晚期流产74例,占全部流产病例的39.4%。结论宫颈根治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能满足患者的生育要求。严格执行手术指征,宫颈根治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需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来进一步验证。不同的治疗方式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式治疗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01月0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治疗的Ⅱb期宫颈癌的病例资料15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1)单纯放射治疗组33例;(2)同步放化疗组,28例;(3)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8例;(4)新辅助放化疗同步+手术组24例;(5)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同步+手术+术后巩固放化疗组45例,比较各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各组比较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有差异,第5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最低。各组比较生活质量有差异,第1组及第2组的生活质量较低。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是否可用于治疗Ⅱb期宫颈癌尚有异议。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CBMdisc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5篇文章,4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1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没有影响,提高了局部晚期宫颈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降低了术后淋巴结的转移率及宫旁的浸润率。结论新辅助化疗可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可降低术后宫旁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但纳入的研究少且都为小样本的研究,因此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高质量的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王香[10]2015年在《前哨淋巴结检测结果指导Ⅰb1期宫颈非鳞癌行广泛性宫颈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SLN)检测结果对Ⅰb1期宫颈非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并探讨其指导经腹广泛性宫颈切除术(RAT)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8例Ⅰb1期子宫颈非鳞癌患者,术前把2m1放射性核素99mTc-硫胶体分别注射于宫颈肿瘤周围的(3、6、9、12点)4点来标记盆腔淋巴结,以放射活性计数高出同侧最低的淋巴结5倍以上者确定为SLN,术中利用γ-探测仪定位SLN并原位切除同时行双侧卵巢活检,术中立即将SLN及切除的部分卵巢组织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排除SLN和卵巢转移后,行RAT,术中将宫颈标本送冰冻病理检查排除宫旁、宫颈上段或阴道上段切缘受累情况,否则,转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将SLN和盆腔其他淋巴结送常规病理检查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通过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妊娠情况等指标,评价SLN检测结果指导Ⅰb1期宫颈非鳞癌患者行RAT的临床意义。[结果]18例患者均检出SLN,共66枚,平均3.7枚/例,检出率100%(18/18)。双侧盆腔均检出前哨淋巴结者为16例(占88.9%),单侧盆腔检出前哨淋巴结者为2例(占11.1%)。18例患者快速病理显示送检部分卵巢组织未发现转移,2例SLN阳性,术中转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其余16例均成功行RAT,成功率100%(16/16),此16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无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查也未发现微转移灶(病灶<2mm)。术后病理结果显示SLN检测盆腔淋巴结状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SLN的阴性预测值为100%(16/16),假阴性率为O。术中快速冰冻病理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100%(18/18)。16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93m1,平均手术时间为209min,术中2例损伤一侧子宫动脉、1例损伤膀胱肌层,术后4例出现盆腔淋巴囊肿,均未感染;术后5例有尝试怀孕,2例妊娠,1例妊娠1次(妊娠3个月自然流产),1例妊娠2次(1次宫外妊娠,1次宫内妊娠,但妊娠3个月自然流产),妊娠率40%;随访期间,16例行RAT的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2.5%(2/16),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2个月和37个月,其余14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无瘤生存。[结论]99mTc-硫胶体示踪检测SLN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准确预测Ⅰb1期宫颈非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的Ⅰb1期宫颈非鳞癌患者在SLN检测结果指导下行RAT术是安全可行的,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前哨淋巴结检测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D]. 王赞宏. 山西医科大学. 2004

[2].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反思—附20例临床分析[D]. 邓桂林. 遵义医学院. 2016

[3].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D]. 黄想媛. 南昌大学. 2017

[4]. 用核素法探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意义[D]. 赛丽曼·木沙. 新疆医科大学. 2007

[5]. 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D]. 吕欣炜. 新疆医科大学. 2012

[6].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及Meta分析研究[D]. 黄清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08

[7]. 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 许钰, 何跃东. 医学综述. 2018

[8]. 腹腔镜下纳米碳混悬液检测前哨淋巴结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J]. 刘怡, 向延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9]. 改善生活质量的宫颈癌手术的临床与循证医学研究[D]. 陈艳丽. 广西医科大学. 2010

[10]. 前哨淋巴结检测结果指导Ⅰb1期宫颈非鳞癌行广泛性宫颈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 王香. 济南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前哨淋巴结检测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