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增白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增白剂,杆状,夜蛾,病毒,机理,核型,甜菜。
光增白剂论文文献综述
尹姣,郭巍,李克斌,曹雅忠[1](2009)在《光增白剂M2R对草地螟中肠围食膜的影响及对Bt毒力的增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增白剂M2R作为影响因子,探讨其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幼虫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PM)的作用机理。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和生化测定研究了光增白剂对草地螟幼虫围食膜结构和蛋白质种类的影响,及其对Bt毒力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围食膜含有多种蛋白质,经SDS-PAGE测定至少有19条带,分子量在94kD以下,幼虫取食光增白剂可影响围食膜中几丁质结合蛋白(chitin binding proteins,CBPs)的含量。不同浓度的光增白剂可以对草地螟围食膜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正常的围食膜表面光滑致密、无孔洞和缝隙,增白剂处理的围食膜产生了孔缝。生测实验表明,添加光增白剂后能够显着缩短Bt的杀虫时间,降低Bt的使用浓度。可见,光增白剂可对草地螟围食膜产生损伤,进而提高了Bt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张丽红[2](2004)在《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具有增效和保护作用,能提高虫体对杆状病毒敏感性,这对于扩大杆状病毒杀虫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作用的机理存在两种推测一种观点认为光增白剂是通过破坏围食膜结构的完整性,促使更多的病毒粒子穿越围食膜而发动感染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光增白剂能延迟中肠上皮细胞的脱落,促进病毒的复制繁殖。本文利用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标志基因的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hsp70/lacZ)在中肠组织水平上研究荧光增白剂对该病毒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作用方式。 叁龄甜菜夜蛾经口服感染病毒的生物测定表明:1%光增白剂FB-28对该重组病毒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添加荧光增白剂FB-28的病毒感染3龄末甜菜夜蛾幼虫其LC_(50)从2.31×10~7 PIBs/ml降低到5.18×10~4 PIBs/ml,增效比值达到448倍。当病毒浓度为1.55×10~7 PIB/m1时,加有FB-28的LT_(50)为4.6d(r=0.9437),单剂量的病毒液感染3龄幼虫的LT_(50)为7.0d(r=0.9798),杀虫速度提高了34.3%。 此外,对于处于不同虫龄的幼虫进行病毒感染时发现:对3~(16)幼虫毒力生物测定时,荧光增白剂的增效作用达到50%,但对4龄初的供试幼虫进行测定,荧光增白剂的增效作用却不很明显,仅为10%。此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对不同虫龄阶段的幼虫增效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选用2.25×10~7 PIB/ml的病毒悬液感染3~(16)、4~0甜菜夜蛾幼虫。病毒感染后的8h,12h,16h,20h提取中肠组织,按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洗涤、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粘片等操作程序,制成连续切片,在倒置显微镜下逐一进行观察计数。结果如下: 幼虫中肠的报告基因表达率(病毒在中肠部位形成的病灶)数字显示:荧光增白剂确实可以提高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实验组幼虫中肠的报告基因表达率(病毒在中肠部位形成的病灶)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幼虫中肠的报告基因表达率。此外,实验组中供试幼虫中肠的报告基因表达率均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但在感染后20h左右,供试幼虫中肠的报告基因表达息硕士学泣论文、!、从卜又’荞!乡;叁、卜率却有所降低,对此,我们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病毒的感染部位发生了转移。 从病毒在中肠中形成的病灶数月可以看出:316,40接种的甜菜夜蛾幼虫中肠组织中病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中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中的病灶数目。可见,荧光增白剂的添加不仅可以加快病毒在中肠组织的感染,还能增强病毒在中肠组织的感染能力。可见,对于处于不同时龄的供试幼虫接种病毒时,添加荧光增白剂均可提高病毒在中肠组织中的感染能力。 从病毒在中肠中形成的病灶部位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灶均靠近中肠的基底膜,荧光增白剂的加入并不能改变病毒在中肠组织的感染部位。实验结果表明,在幼虫的病毒接种物中添加合适浓度的荧光增白剂(0 .01 g.mL一’)不会改变病毒在幼虫中肠组织中的感染部位,却可以提高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增加了病毒毒力。此外,血淋巴细胞感染观察表明:在幼虫的病毒接种物中添加合适浓度的荧光增白剂可以提高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产生更多的病灶。 此外,采用分子探针R18(荧光标记物)标记病毒囊膜,体外分离中肠上皮细胞,将标记的病毒粒子与离体中肠上皮细胞混合后保温,病毒吸附Zh后,通过检测荧光的变化来监测病毒粒子与上皮细胞的融合。从而了解荧光增白剂是否在膜的融合过程中存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影响了病毒与中肠上皮细胞的融合,荧光增白剂促进了病毒与中肠上皮细胞的融合。(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朱蓉,彭建新,洪华珠[3](2003)在《光增白剂对甜菜夜蛾围食膜结构的作用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环境扫描电镜和生化技术研究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正常围食膜和光增白剂M2R处理围食膜的形态、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 :正常的围食膜表面光滑致密、无孔洞和缝隙 ;光增白剂处理的围食膜产生了孔缝。正常围食膜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很多 ,经SDS PAGE测定至少有 17条多肽 ,分子量多在 97 4kD以下 ,围食膜蛋白质的含量约为 4 1 98% ,糖的含量约为 2 0 5 %。光增白剂可以解离大部分围食膜蛋白 ,液滴法喂食幼虫蓝色葡聚糖 2 0 0 0进一步证实了光增白剂能破坏围食膜的完整性。(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朱蓉[4](2003)在《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增效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具有增效和保护作用,能提高虫体对杆状病毒的敏感性,这对于杆状病毒杀虫剂的应用具重要的意义。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增效作用的机理存在两种推测:一种观点认为光增白剂是通过破坏围食膜结构的完整性,促使更多的病毒粒子穿越围食膜而发动感染;另一种认为光增白剂能阻止中肠上皮细胞的脱落,促进病毒的复制增殖。本文从围食膜水平对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围食膜主要由蛋白质、糖和几丁质组成,蛋白质和几丁质的结合十分牢固。在离体条件下,我们用1%光增白剂M2R处理围食膜,经SDS—PAGE,银染,结果显示1%M2R可以解离大部分围食膜蛋白,除了另一种几丁质结合试剂—刚果红具有相似的功能外,所试其他化学物质如尿素、盐酸胍、乙酸、N-乙酰葡糖胺均无此作用。 用1%M2R提取围食膜蛋白,经层析脱去M2R后与再生几丁质结合,证实了围食膜蛋白具有很强的几丁质结合活性,而且二者的亲和程度几乎与围食膜结构中蛋白质和几丁质的结合程度相当。分别用1%M2R和6M尿素,2%SDS,20mM乙酸,2%SDS+5%β-巯基乙醇,1M NaCl,PBS处理几丁质/蛋白复合物,经SDS—PAGE,银染,结果显示1%M2R可以使围食膜蛋白从结合物中大量解离。表明了围食膜蛋白主要为几丁质结合蛋白,M2R可使几丁质结合蛋白从围食膜上解离下来,并且维持其几丁质结合活性。 以五龄甜菜夜蛾为材料,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正常的围食膜表面光滑、致密、没有孔和缝,而喂以含1%M2R的食物2h后,围食膜表面粗糙,出现凹沟和小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围食膜结构的破坏程度逐渐加重,处理4h后围食膜完全消失。液滴法喂以五龄甜菜夜蛾含blue-dextran 2000和1%M2R的蔗糖溶液,2.5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围食膜已消失,blue-dextran 2000大量溢出至中肠中,而对照组围食膜保持完整。0.05%M2R不会导致围食膜完全破坏,只是出现穿孔,blue-dextran 2000部分溢出。喂食五龄甜菜夜蛾含1%M2R的食物4~6h后,剖取围食膜,置于载玻片上,并滴加PBS可观察到食物立即不断渗 k迫匡0项士学位论文 \W MASTE S THESS 入PBS中,而对照组围食膜保持完整,这进一步说明光增白剂可以破坏正常的 围食膜结构。 用含 1%MZR的食物喂食甜菜夜蛾幼虫,观察其生长发育,结果表明 1%MZR可阻止围食膜的正常发育,延迟幼虫的生长。对照组幼虫正常化蛹(一 般为第9天至第13天),无死亡。而实验组幼虫化蛹不同步(第17天至第38 天),死亡率达到54.5%,且蛹要比对照组小。uR还可增强幼虫对病毒的敏 感性,喂以甜菜夜蛾叁龄幼虫含 1%lR和 SfaMNP的食物,幼虫死亡率达 到93%,而对照组的死亡率为刀%。 MZR对围食膜的破坏作用是短暂的、可逆的,取决于中肠中是否有MZR 的存在。喂以l%MZR后围食膜破坏,若将幼虫再置于新鲜食物中可促使MZR 从中肠中排出,造成了MZR作用的可逆性。MZR对幼虫生长的延迟作用也是 可逆的:喂食含 1%MZR的食物 4~6h后将幼虫转移至新鲜食物中,结果发现 幼虫表现出与正常幼虫相似的生理特性,只不过生长稍稍延迟,化蛹时间从正 常的第9天至第13天延迟至第10天至第22天。此外,MZR造成幼虫对SfbMN’--V 敏感性的增强也是短暂的、可‘陕复的。将喂食过 1%MZR的幼虫转移至瓣食 物,4h后感染 Sfa:MN’---V,感染率为 64o,与未经 MZR处理的感染率(73O) 相差不多。 光增白剂能竞争性地结合到昆虫围食膜的几丁质上,导致围食膜蛋白和几 丁质的解离,引起围食膜结构的破坏,从而使更多的病毒粒子穿越围食膜而发 动感染。这些研究提示可利用破坏昆虫围食膜以提高病毒感染性的原理,设计 新的害虫防治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朱蓉,彭建新,洪华珠[5](2001)在《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作用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增白剂能提高杆状病毒的毒力 ,增加昆虫对病毒的敏感性 ,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作用及其机制作了简要评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1年04期)
光增白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具有增效和保护作用,能提高虫体对杆状病毒敏感性,这对于扩大杆状病毒杀虫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作用的机理存在两种推测一种观点认为光增白剂是通过破坏围食膜结构的完整性,促使更多的病毒粒子穿越围食膜而发动感染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光增白剂能延迟中肠上皮细胞的脱落,促进病毒的复制繁殖。本文利用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标志基因的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hsp70/lacZ)在中肠组织水平上研究荧光增白剂对该病毒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作用方式。 叁龄甜菜夜蛾经口服感染病毒的生物测定表明:1%光增白剂FB-28对该重组病毒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添加荧光增白剂FB-28的病毒感染3龄末甜菜夜蛾幼虫其LC_(50)从2.31×10~7 PIBs/ml降低到5.18×10~4 PIBs/ml,增效比值达到448倍。当病毒浓度为1.55×10~7 PIB/m1时,加有FB-28的LT_(50)为4.6d(r=0.9437),单剂量的病毒液感染3龄幼虫的LT_(50)为7.0d(r=0.9798),杀虫速度提高了34.3%。 此外,对于处于不同虫龄的幼虫进行病毒感染时发现:对3~(16)幼虫毒力生物测定时,荧光增白剂的增效作用达到50%,但对4龄初的供试幼虫进行测定,荧光增白剂的增效作用却不很明显,仅为10%。此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对不同虫龄阶段的幼虫增效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选用2.25×10~7 PIB/ml的病毒悬液感染3~(16)、4~0甜菜夜蛾幼虫。病毒感染后的8h,12h,16h,20h提取中肠组织,按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洗涤、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粘片等操作程序,制成连续切片,在倒置显微镜下逐一进行观察计数。结果如下: 幼虫中肠的报告基因表达率(病毒在中肠部位形成的病灶)数字显示:荧光增白剂确实可以提高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实验组幼虫中肠的报告基因表达率(病毒在中肠部位形成的病灶)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幼虫中肠的报告基因表达率。此外,实验组中供试幼虫中肠的报告基因表达率均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但在感染后20h左右,供试幼虫中肠的报告基因表达息硕士学泣论文、!、从卜又’荞!乡;叁、卜率却有所降低,对此,我们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病毒的感染部位发生了转移。 从病毒在中肠中形成的病灶数月可以看出:316,40接种的甜菜夜蛾幼虫中肠组织中病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中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中的病灶数目。可见,荧光增白剂的添加不仅可以加快病毒在中肠组织的感染,还能增强病毒在中肠组织的感染能力。可见,对于处于不同时龄的供试幼虫接种病毒时,添加荧光增白剂均可提高病毒在中肠组织中的感染能力。 从病毒在中肠中形成的病灶部位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灶均靠近中肠的基底膜,荧光增白剂的加入并不能改变病毒在中肠组织的感染部位。实验结果表明,在幼虫的病毒接种物中添加合适浓度的荧光增白剂(0 .01 g.mL一’)不会改变病毒在幼虫中肠组织中的感染部位,却可以提高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增加了病毒毒力。此外,血淋巴细胞感染观察表明:在幼虫的病毒接种物中添加合适浓度的荧光增白剂可以提高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产生更多的病灶。 此外,采用分子探针R18(荧光标记物)标记病毒囊膜,体外分离中肠上皮细胞,将标记的病毒粒子与离体中肠上皮细胞混合后保温,病毒吸附Zh后,通过检测荧光的变化来监测病毒粒子与上皮细胞的融合。从而了解荧光增白剂是否在膜的融合过程中存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影响了病毒与中肠上皮细胞的融合,荧光增白剂促进了病毒与中肠上皮细胞的融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增白剂论文参考文献
[1].尹姣,郭巍,李克斌,曹雅忠.光增白剂M2R对草地螟中肠围食膜的影响及对Bt毒力的增效作用[J].昆虫学报.2009
[2].张丽红.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作用及其作用方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朱蓉,彭建新,洪华珠.光增白剂对甜菜夜蛾围食膜结构的作用与影响[J].昆虫学报.2003
[4].朱蓉.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增效机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5].朱蓉,彭建新,洪华珠.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作用及机理[J].中国生物防治.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