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机制论文_王喆,赵晨宇,蒋圆婷,梁寒峭,马国需

导读:本文包含了抑菌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抑菌,活性,芽孢,机制,葡萄球菌,杆菌,机理。

抑菌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喆,赵晨宇,蒋圆婷,梁寒峭,马国需[1](2019)在《桂枝挥发油杀菌活性及抑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桂枝挥发油体外杀菌活性及抑菌机制。方法:以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为供试菌,采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测定桂枝挥发油的杀菌活性,并测定3种供试菌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生长曲线,从而阐述桂枝挥发油的抗菌机制。结果:桂枝挥发油对3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显着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桂枝挥发油作用后,3种致病菌悬液中AKP、可溶性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含量比对照组显着增加,经桂枝挥发油处理过的3种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桂枝挥发油能够通过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破坏菌体完整结构发挥体外杀菌、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张夏竹,杭舒婷,郦萍,顾青[2](2019)在《双肽细菌素Plantaricin JK抑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酸菌细菌素因安全高效、无污染、无抗药性在食品及医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细菌素Plantaricin JK(PlnJK)是ClassⅡb类细菌素,由两条寡肽Plantaricin J(PlnJ)和Plantaricin K(PlnK)组成。本课题通过对PlnJK的抑菌谱、敏感菌的抗菌作用模式,PlnJK可能特异性抗菌作用靶点的找寻,深入研究PlnJK的抗菌机制。研究结果发现,PlnJK稳定性较高,pH为12时抑菌活性仍有83.03%;60-100℃处理30 min仍能保持活性不变;对蛋白酶K、木瓜蛋白酶、α-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敏感,对溶菌酶、RNase不敏感。PlnJK能有效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对藤黄微球菌GIM1.226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2μM。利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对经PlnJK处理后的植物乳杆菌ZFM811细胞进行观察,发现PlnJK可以使敏感菌细胞膜发生破损,内容物外泄,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牛彤鑫,王晓宁,毕景然,侯红漫,张公亮[3](2019)在《异硫氰酸苄酯对沙门氏菌抑菌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门氏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食品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危害。随着消费者对食品的色香味、营养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天然香料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得以应运而生。其中,含硫香料凭借其香味浓郁、阈值低、特征性强等特点,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本课题以含硫香料异硫氰酸苄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沙门氏菌生长的作用,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其中显着表达的基因,深层次的研究含硫香料对致病菌中的信号通路的影响,重点研究含硫香料对沙门氏菌主要毒力基因的调控作用。经过处理后的沙门氏菌,共有197个基因发生变化:其中82个基因上调,115个基因下调。选择其中SsaT等8个毒力相关基因进行研究,利用RT-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表达量的验证,发现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结果表明异硫氰酸苄酯能够显着影响沙门氏菌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为探究沙门氏菌毒力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以期为寻找新型、健康的食品抑菌剂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舒琴,牛永武,赵文俊,陈启和[4](2019)在《甘露糖赤藓糖醇脂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ELs)对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营养细胞和芽孢孢子的抗菌活性及潜在机理。研究发现MELs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 mg/mL和2.50 mg/mL。通过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和存活率,MELs具有抑制蜡样芽孢杆菌生长的作用。并且MELs处理过的菌液中检测到大量蛋白质和核酸,说明由于细胞膜受到破坏,胞内大分子物质渗漏到胞外。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活力的检测数据揭示MELs可作用于细菌细胞膜,显着降低蜡样芽孢杆菌的细胞活力。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处理后的细菌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进一步验证细胞膜的不完整性和细胞环境的失衡造成了营养细胞死亡。此外,研究发现MELs具有良好的抑制蜡样芽孢杆菌孢子萌发的能力。因此,本研究表明MELs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抑制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并且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抗菌剂和防腐剂,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国荣,王成涛[5](2019)在《细菌素bifidocin A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B04分离自中国新疆于田长寿老人肠道,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的产细菌素动物双歧杆菌,可代谢合成新型广谱细菌素Bifidocin A,前期分子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该细菌素有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巨大应用潜力。为全面解析细菌素Bifidocin A的抑菌作用机制以及评价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安全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ATCC 35152为测试敏感菌,分析细菌素Bifidocin A的最低抑菌浓度及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抑菌效果,并从敏感菌细胞形态与结构、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及细胞膜质子移动势的变化4个角度分别探讨该细菌素的抑菌作用机理。通过测定敏感菌细胞内外K+浓度、无机磷离子浓度、乳酸脱氢酶(LDH)、质子驱动势(PMF)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细菌素Bifidocin A对敏感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视电镜(TEM)对细菌素处理前后敏感菌细胞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细菌素Bifidocin A对敏感菌细胞形态及结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生物发光测量仪检测敏感细胞ATP及紫外吸收物质的泄漏变化;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检测敏感细胞荧光颜色及强度,分析细菌素Bifidocin A对敏感菌细胞膜结构的损伤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素Bifidocin A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ATCC 35152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29 mg/mL,抑菌活性较强且存在浓度依赖性;并初步推测其抑菌作用机制是通过耗散细胞膜质子移动势,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形成非选择性孔洞,进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最终瓦解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李妍,郭咸希,周本宏[6](2019)在《鞣质类化合物的抑菌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滥用,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基因型产生耐药性。鞣质类化合物因其良好的抗菌活性、不良反应小、来源广泛等优势,已经成为细菌性疾病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现从鳌合金属离子、抑制酶活力、膜壁损伤、蛋白质和核酸变化、能量代谢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对鞣质的抑菌机制作出较为完善的总结,旨在为开发鞣质作为有效抗菌药物提供理论参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10期)

王硕,陶大勇,美合日古丽·阿卜杜热西提,刘强,蒋秀梅[7](2019)在《盐穗木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促进抗菌药物的研发,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盐穗木正丁醇萃取物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通过测定培养液中电导率、胞外蛋白和碱性磷酸酶(AKP)含量的变化研究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穗木正丁醇萃取物的MIC和MBC分别为25 mg/mL和50 mg/mL,在试验菌培养液中加入盐穗木正丁醇萃取物后,其培养液的电导率、蛋白质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增加。盐穗木正丁醇萃取物可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发挥其抑菌作用。(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刘琳,王强,袁仁文,张蕊,王静[8](2019)在《芥菜乙醇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芥菜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机理,以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为指示菌,以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0.5 g/mL为基准,设置0、0.25、0.5和1.0 g/mL共4种处理浓度,通过测定菌丝形态结构、菌液电导率、菌体丙二醛含量、细胞壁相关水解酶活性、呼吸代谢途径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还原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其抑菌机理。结果显示,1.0 g/mL芥菜乙醇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处理效果最好,其中,处理后病菌菌液的电导率明显增大,最大可达1.45 ms/cm,是对照组的1.57倍;丙二醛含量达3.16 mmol/g,为对照组的2.24倍;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最高,分别为10.57 U/g和14.16 U/g,较对照组分别显着升高了48.04%和17.80%,同时细胞壁降解,使细胞完整性受损;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最低,分别为7.33 U/mg和0.28 U/mg,较对照组分别显着下降了73.02%和47.17%;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的含量显着降低,分别为0.44 mg/g和5.34 mg/g,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60.71%和56.30%,呼吸能量代谢受阻,抑制菌体生长。表明芥菜乙醇提取物可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袁中伟,谷可欣,张天翼,申翰君,周能华[9](2019)在《松萝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探究松萝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细胞膜、细胞壁、蛋白质、乳酸脱氢酶(LDH)和生物被膜的影响,探讨松萝酸对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MRSA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琼脂平板菌落记数法和比浊法分别测定松萝酸对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通过测定外渗DNA量确定松萝酸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通过SDS-PAGE和ELISA法分别检测松萝酸对可溶性蛋白代谢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经松萝酸处理后菌株的超微结构;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松萝酸对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松萝酸对USA300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为128μg/mL,MBC为512μg/mL.与对照组相比,2MIC松萝酸作用菌体1 h后,DNA外渗量增加(46.73±3.32) ng/μL,作用6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13.36±3.11)%.松萝酸能改变USA300菌体的固有形态.经64μg/mL松萝酸处理后,USA300生物被膜总量比对照组减少(85.85±2.19)%.【结论】松萝酸通过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干扰其蛋白质代谢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破坏其固有形态,在亚抑菌浓度能够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佳,董五辈[10](2019)在《菘蓝抗菌肽IiR-AMP1的抑菌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能够抵御外来病原物侵染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因具有分子量小、水溶性好、稳定性高以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诸多优点,被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开发应用。大多数AMP能够干扰病原菌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物学过程而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抗菌肽的抑菌机制多种多样,其中阳离子抗菌肽能够与细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或细胞膜上的脂多糖层相结合并破坏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产生穿孔现象,进而致使细菌无法完成生命活动必要的生物学过程而死亡。IiR-AMP1是我们从中草药菘蓝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抗菌肽,对多种病原真、细菌都有强烈的抑菌作用,对线虫的取食性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且该抗菌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化学试剂稳定性,在不同pH环境中,仍然维持较高的抑菌活性。本研究构建了该基因的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成功表达了UR-AMP1抗菌肽,并将含基因菌株命名为IiR1,笔者对该基因的抑菌机制作了初步探究。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该抗菌肽无法直接破坏核酸结构;SEM研究结果表明,IiR1菌株在摇培后出现了大量的扭曲、变形或者破碎的菌体,而对照菌株的菌体则是表面光滑的正常杆状形态,由此可见IiR-AMP1对寄主细胞壁产生破坏;流氏细胞分析发现:该菌株的PI相对染色率高达88%,而对照菌株的PI相对染色率为1.75%;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iR1菌株出现了红色荧光而对照菌株没有观察到红色荧光;荧光探针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细胞质膜内部流动性显着降低,细胞膜两侧电势差显着增加;胞外环境检测到的钾离子浓度、核酸浓度均显着增加,进一步说明细胞膜受到破坏,形成了孔洞,导致胞内物质外流。总之,本研究分离得到了一个全新的来源于中草药植物的抗菌基因,其抑菌机制是破坏细胞壁或细胞膜完整性,使细胞发生穿孔、皱缩、变形,最终胞内物质外流,细胞因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死亡。本研究对发现的新抗菌基因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为病原菌-寄主互作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支撑,新抗菌肽在控制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抑菌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乳酸菌细菌素因安全高效、无污染、无抗药性在食品及医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细菌素Plantaricin JK(PlnJK)是ClassⅡb类细菌素,由两条寡肽Plantaricin J(PlnJ)和Plantaricin K(PlnK)组成。本课题通过对PlnJK的抑菌谱、敏感菌的抗菌作用模式,PlnJK可能特异性抗菌作用靶点的找寻,深入研究PlnJK的抗菌机制。研究结果发现,PlnJK稳定性较高,pH为12时抑菌活性仍有83.03%;60-100℃处理30 min仍能保持活性不变;对蛋白酶K、木瓜蛋白酶、α-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敏感,对溶菌酶、RNase不敏感。PlnJK能有效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对藤黄微球菌GIM1.226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2μM。利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对经PlnJK处理后的植物乳杆菌ZFM811细胞进行观察,发现PlnJK可以使敏感菌细胞膜发生破损,内容物外泄,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菌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喆,赵晨宇,蒋圆婷,梁寒峭,马国需.桂枝挥发油杀菌活性及抑菌机制研究[J].食品科技.2019

[2].张夏竹,杭舒婷,郦萍,顾青.双肽细菌素PlantaricinJK抑菌机制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牛彤鑫,王晓宁,毕景然,侯红漫,张公亮.异硫氰酸苄酯对沙门氏菌抑菌机制的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4].舒琴,牛永武,赵文俊,陈启和.甘露糖赤藓糖醇脂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5].刘国荣,王成涛.细菌素bifidocinA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李妍,郭咸希,周本宏.鞣质类化合物的抑菌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9

[7].王硕,陶大勇,美合日古丽·阿卜杜热西提,刘强,蒋秀梅.盐穗木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机制[J].动物医学进展.2019

[8].刘琳,王强,袁仁文,张蕊,王静.芥菜乙醇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机制[J].植物保护学报.2019

[9].袁中伟,谷可欣,张天翼,申翰君,周能华.松萝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吴佳,董五辈.菘蓝抗菌肽IiR-AMP1的抑菌作用机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论文知识图

抗生素杀菌机制模型修饰的载有银的二氧化钛纳米管(T...2 拮抗菌对几种林果病原菌的抑菌机制抗生素抑菌机制(引自Crofts等...种蛇毒对5种菌的抑制2.3蛇毒粗毒抑红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制

标签:;  ;  ;  ;  ;  ;  ;  

抑菌机制论文_王喆,赵晨宇,蒋圆婷,梁寒峭,马国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