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范围论文_陈仲,刘沙沙,史良辰

导读:本文包含了寄生范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寄主,小麦,变换器,杆状,条锈病,病毒。

寄生范围论文文献综述

陈仲,刘沙沙,史良辰[1](2013)在《一种抑制副边寄生振荡的宽范围软开关全桥变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抑制副边寄生振荡的新型零电压开关(zerovoltage switching,ZVS)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移相全桥变换器。引入辅助变压器作为换流电压源强制原边超前换流,副边寄生振荡抑制效果明显,不存在占空比的丢失;该变换器在较宽负载范围实现ZVS,原边在整个开关周期内不断向副边传递功率,不存在环流时间,输出滤波电感电流纹波得到大幅度削减。阐述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给出关键特性的分析结果及参数设计原则,并通过一台480 W/48 V、开关频率为100 kHz的原理样机验证该变换器的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5期)

刘四,程家森,付艳苹,姜道宏,易先宏[2](2012)在《一种重寄生真菌从非寄主真菌获得病毒并拓宽其寄主范围》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病毒是指感染真菌的病毒,广泛存在于植物病原真菌中。真菌病毒主要依靠菌丝融合在营养亲和型菌丝体之间进行水平传播及产生各类孢子进行垂直传播,目前尚未见自然介体传播的报道。我们从罹病油菜上分离到一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10HN454,该菌株生长缓慢,不产菌核,不产生分生孢子,致病力弱,不能形成侵染垫。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菌株含有两个dsRNA病毒,其中,较小的病毒全长5 340bp,病毒粒子直径约为33nm,命名为BFTV/10HN454,属于Totiviridae;较大的病毒全长6 251 bp(除去PolyA结构),与Hypoviridae的病毒的分类地位较近,命名为BFHV/10Hn454。将灰霉菌株10HN454与GFP标记的盾壳霉菌株(ZS-1GFP)对峙培养时发现,该菌株可以被盾壳霉寄生,而不带病毒的灰霉菌株CanBC-3V不能被ZS-1GFP寄生。进一步研究发现盾壳霉经对峙培养后从灰霉菌株10HN454中获得了病毒,将获得病毒的盾壳霉菌株命名为ZS-1GFPV。ZS-1GFPV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丝尖端形态、孢子形态、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寄生致腐核盘菌菌核能力上与出发菌株ZS-1GFP无明显区别,但ZS-1GFPV菌株可寄生正常的灰霉菌株CanBC-3V。这是真菌重寄生物从非寄主真菌通过对峙培养直接获得病毒,并且获得病毒的重寄生真菌拓宽了其寄主范围的首次报道,对于研究真菌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重寄生真菌的寄主选择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7-20)

夏滔[3](2012)在《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T4的致病范围测定及寄生适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是世界上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功能的“丧失”主要是因为新的病菌毒性小种产生和发展。因而建国以来,我国至少先后有7次由于主栽品种抗锈性“丧失”而被新品种替代。自CYR32出现后,在我国能免疫现有所有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品种只有鉴别寄主中的“中四”品种,其余的鉴别寄主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病。因而随着“中四”品种被广泛地用于抗锈育种中,以其为抗源背景的新抗锈性品种将会越来越多的存在于我国以后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中。而发现的新菌系T4是目前唯一能感染“中四”的菌系,因此,对新菌T4的生物学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主要利用新菌系与我国当前主要流行菌系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其中包括通过一套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品种的单基因系对条锈菌新菌系T4的毒性基因谱进行分析测定,分析其含有的毒性基因种类;我国条锈病流行区代表性区域黄淮麦区小麦主栽品种对新菌系T4的抗病性测定以及条锈菌新菌系T4苗期阶段寄生适合度的测定等。毒性基因组成、致病范围测定以其寄生适合度测定的研究,对研发新菌系快速检测体系以及对于条锈菌是否会成为优势小种的超前预测、抗锈育种及病害的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研究试验得到了以下结论:1.从实验结果得出,T4新菌系对Hobbit(Yr14)、水源11(YrSu)、Heines Kolben(Yr6)、Selkirk(Yr27-Yrsk)、VPM(Yr17)、Joss Combier(Yr11)、Compair(Yr8)、Lee(Yr7)、Vilmonn23(Yr3)、Hybird46(Yr3b,4b)、SpP(YrSpP)、92R178(Yr26)、Jupateco(Yr18)、JupatecoS、Avocet(YrA)和AvocetS有毒性。2.用T4新菌系对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区的151份小麦后备品种在苗期进行了抗性鉴定。这些品种包括甘肃省、四川省、陕西省和河南省近年来培育并参加区试的品种。鉴定结果见表2,在苗期鉴定中,151份后备品种(系)对T4表现免疫~抗病的品种111份,占73.5%,感病的品种有40份,占26.5%。T4新菌系虽然能够感染“中四”小麦及其衍生系品种(系),但它对目前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种的致病力较弱、致病范围较窄,在小麦苗期,对我国目前黄淮麦区主栽品种仅有26.5%能够感染。毒性范围远远低于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菌系。可以推测,T4新菌系不会很快成为我国小麦条锈菌的优势种群,“中四”作为条锈病重要抗源仍有利用价值。但今后必须加强对感染“中四”的新菌系毒性谱和致病性研究,加强监测该小种类型的发展态势。3.测定了T4新菌系与我国目前主要几个条锈菌流行小种(类型)的寄生适合度属性,并进行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决定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最重要的寄生适合度属性为侵染能力,主要由花斑数所决定;其次为与寄主互作后体内扩展能力,主要由夏孢子堆长度和潜育期所决定;再次为与寄主互作后产孢能力(繁殖力),主要由产孢期和产孢强度所决定。无论从病菌的侵染能力、病菌在体内扩展能力,还是病菌的产孢能力,T4新菌系都低于用于对照的我国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类型)。因而本研究结果分析表明T4菌系综合相对寄生适合度为最低。因此综合分析认为,目前发现的能够感染“中四”的小麦条锈菌新菌系T4的寄生适合度较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成为我国小麦条锈菌的优势菌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代小江,庞义[4](1996)在《杆状病毒的寄生范围决定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十年来杆状病毒寄生范围决定因子(hostrangedeterminant)研究进展.杆状病毒能进入蜚非受纳(nonpermissive)昆虫离体培养细胞、昆虫虫体和哺乳动物离体培养细胞中,侵入细胞不是杆状病毒寄主特异性的限制步骤.杆状病毒的早期启动子(earlypromoter,EP)能在较广泛的昆虫寄主范围内激活基因表达,晚期(latepromoter,LP)或最晚期启动子(verylatepromoter,VLP)仅在受纳昆虫细胞中激活基因表达,晚期或最晚期基因表达与寄主范围特异性密切相关.在已经鉴定出的晚期和最晚期基因表达所必需的18种基因中,解旋酶基因(helicasegene)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apoptosis-suppressinggene)是迄今为止鉴定出的两种寄主范围决定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S2期)

王明祖,雷智峰,肖炎农[5](1996)在《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寄生范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测试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长江中游地区栽种的小麦、裸大麦、米大麦、家燕麦、野燕麦、黑麦草、鹅冠草、苇状羊茅、球茎草芦和鸭茅均能侵染,这些植物是该线虫的良好寄主,但感染率差异不显着。该线虫能侵染玉米,但很难完成生活史,不侵染供试的红叁叶草和紫苜蓿2种非禾本科牧草。在不同的寄主根内,线虫发育速度有差异,单位重量根内虫口数亦有异,黑麦草内最多,鲜根有线虫4.45条/g,鸭茅最少为1.26条/g。(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1996年01期)

盛宝钦,段霞瑜,周益林,张克诚,向齐君[6](1995)在《内蒙古地区小麦白粉病菌在野生植物上的寄生范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对内蒙古地区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5个属12个种34份材料进行接种,全部接种成功。用其中5个属10个种27份小麦近缘野生植物产生的白粉病菌,对小麦进行回接,亦全部回接成功。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对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寄生,像在小麦上一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感病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感病性,随生育期增长而下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1995年04期)

寄生范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真菌病毒是指感染真菌的病毒,广泛存在于植物病原真菌中。真菌病毒主要依靠菌丝融合在营养亲和型菌丝体之间进行水平传播及产生各类孢子进行垂直传播,目前尚未见自然介体传播的报道。我们从罹病油菜上分离到一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10HN454,该菌株生长缓慢,不产菌核,不产生分生孢子,致病力弱,不能形成侵染垫。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菌株含有两个dsRNA病毒,其中,较小的病毒全长5 340bp,病毒粒子直径约为33nm,命名为BFTV/10HN454,属于Totiviridae;较大的病毒全长6 251 bp(除去PolyA结构),与Hypoviridae的病毒的分类地位较近,命名为BFHV/10Hn454。将灰霉菌株10HN454与GFP标记的盾壳霉菌株(ZS-1GFP)对峙培养时发现,该菌株可以被盾壳霉寄生,而不带病毒的灰霉菌株CanBC-3V不能被ZS-1GFP寄生。进一步研究发现盾壳霉经对峙培养后从灰霉菌株10HN454中获得了病毒,将获得病毒的盾壳霉菌株命名为ZS-1GFPV。ZS-1GFPV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丝尖端形态、孢子形态、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寄生致腐核盘菌菌核能力上与出发菌株ZS-1GFP无明显区别,但ZS-1GFPV菌株可寄生正常的灰霉菌株CanBC-3V。这是真菌重寄生物从非寄主真菌通过对峙培养直接获得病毒,并且获得病毒的重寄生真菌拓宽了其寄主范围的首次报道,对于研究真菌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重寄生真菌的寄主选择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寄生范围论文参考文献

[1].陈仲,刘沙沙,史良辰.一种抑制副边寄生振荡的宽范围软开关全桥变换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

[2].刘四,程家森,付艳苹,姜道宏,易先宏.一种重寄生真菌从非寄主真菌获得病毒并拓宽其寄主范围[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3].夏滔.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T4的致病范围测定及寄生适合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代小江,庞义.杆状病毒的寄生范围决定因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5].王明祖,雷智峰,肖炎农.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寄生范围的研究[J].植物保护.1996

[6].盛宝钦,段霞瑜,周益林,张克诚,向齐君.内蒙古地区小麦白粉病菌在野生植物上的寄生范围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

论文知识图

寄生晶体管与主晶体管并联作用的示意...一9没有杂波的情形图2一10有杂波的情形相输出端与散热片之间的寄生电容测量...天线在各俯仰角下的轴比曲线图硬件实物图不同地区恙螨分布情况

标签:;  ;  ;  ;  ;  ;  ;  

寄生范围论文_陈仲,刘沙沙,史良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