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基乙二胺论文_王兰,林玲,高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基乙二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基,乙二胺,溶液,催化剂,木质素,主动脉,乳化剂。

乙基乙二胺论文文献综述

王兰,林玲,高建华[1](2018)在《浅谈二乙基乙二胺已知单一杂质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持续改进,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所以公司产品生产用关键物料二乙基乙二胺质量需要持续提升,因此,本文具体分析二乙基乙二胺中已知单一杂质二甲基乙二胺控制工作,这对产品质量优化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二乙基乙二胺关键原料质量提升的原因和基本标准要求,然后重点分析了二乙基乙二胺已知单一杂质控制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学者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陆诗建[2](2018)在《羟乙基乙二胺与哌嗪类复合体系吸收CO_2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控制与减排已刻不容缓。有机胺化学吸收法脱除烟气中的CO_2是目前公认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有机胺吸收剂(MEA等)由于存在着吸收容量低,腐蚀性强等诸多缺陷,已逐渐被新型高效吸收剂所替代。羟乙基乙二胺(AEEA)是一种潜在的新型高效吸收剂,研究AEEA溶液及其复配溶液吸收CO_2反应动力学,不仅可以揭示吸收过程的反应机理,亦可以为吸收工艺和工业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为其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在温度298.15K~303.15K、常压条件下,基于快速拟一级反应模式初步研究了AEEA与哌嗪、氨乙基哌嗪复配溶液吸收CO_2的反应动力学,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方程。求解了CO_2-AEEA-PZ系统的反应速率常数k_(2.AEEA)~1=10662exp[-(3.525×10~4)/R(1/T-1/298.15)]、k_(2.PZ)=16356exp[-(3.289×10~4)/R(1/T-1/298.15)];同时求解了CO_2-AEEA-AEP系统反应速率常数k_(2.AEEA)~2=12184exp[-(3.221×10~4)/R(1/T-1/298.15)]、k_(2.AEP)=25788exp[-(3.167×10~4)/R(1/T-1/298.15)]。对比 CO_2-AEEA-PZ与CO_2-AEEA-AEP系统的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少量添加PZ和AEP均能对AEEA溶液吸收CO_2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PZ的促进作用很微弱,而AEP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效果明显;所得结果可以为AEEA复配溶液药剂筛选及工业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陆诗建,马嘉慧,耿春香,赵东亚,李欣泽[3](2018)在《烯胺活化羟乙基乙二胺吸收CO_2的反应热》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羟乙基乙二胺(AEEA)为基础吸收剂,分别加入二乙烯叁胺(DETA)、叁乙烯四胺(TETA)、四乙烯五胺(TEPA)作为活化剂,探讨了不同烯胺体积分数和CO_2负载量(吸收的CO_2与活化吸收剂的摩尔比)对各烯胺活化的AEEA吸收剂CO_2吸收热、解吸热、CO_2脱除率的影响。综合对比结果,最优的活化吸收剂为AEEA+5%(φ)DETA,其最低CO_2吸收热为63.0 k J/mol(以每摩尔CO_2计),解吸热为82.5 k J/mol,CO_2脱除率为76.2%。(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18年01期)

陆诗建,耿春香,李世霞,李欣泽,赵东亚[4](2017)在《羟乙基乙二胺与单乙醇胺吸收低分压CO_2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胺捕集燃煤烟气CO_2过程中,吸收溶剂会发生降解。以探究醇胺吸收CO_2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降解机理为目的,选取乙醇胺(MEA)和N-(2-羟乙基)-乙二胺(AEEA),在吸收温度40℃,解吸温度120℃条件下,研究了质量分数同为10%的MEA和AEEA循环吸收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AEEA 6次循环吸收负荷和吸收速率都优于MEA,AEEA再生温度都低于MEA,但AEEA循环再生速率和再生率不如MEA。第3次循环实验过程中,AEEA产生降解物N-(2-羟乙基)-二乙烯叁胺,MEA产生降解物AEEA,这两种降解产物都会提高再吸收负荷。(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7年04期)

叶小明,魏梦怡,张琪,钱超,陈新志[5](2017)在《N,N,N'-叁甲基-N'-羟乙基乙二胺的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羟乙基乙二胺、多聚甲醛为主要原料,经催化加氢反应生成目标产物,分别考察了催化剂、原料配比、温度、氢气压力、pH值等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Raney Ni为催化剂,原料配比n(多聚甲醛):n(羟乙基乙二胺)=3,温度100℃,氢气压力1.6 MPa和pH=10的条件下,羟乙基乙二胺的转化率为100%,产品选择性98.2%,收率93.6%,研究结果为该产品生产工艺的优化与生产放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7年07期)

柴欢欢[6](2017)在《羟乙基乙二胺溶液捕集CO_2过程中的降解及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2)带来的温室效应问题越来越严峻,CO2的排放、捕集和利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捕集CO2最为成熟、最可能快速普及的方法是有机胺化学吸收法。二元有机胺羟乙基乙二胺(AEEA),其CO2吸收量大(1.1 mol CO2/mol AEEA),明显高于单乙醇胺MEA(0.5 mol CO2/mol AEEA),且循环稳定性较好,有望代替常用的MEA,实现工业化。论文在考察AEEA捕集性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AEEA水溶液在捕集CO2过程中的降解现象和回收方法。对AEEA溶液的降解考察主要包括叁个方面:SO2降解、氧化降解和热降解。对于SO2降解,考察了SO2的浓度对吸收剂循环反应多次后物性及捕集CO2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离子色谱(IC)检测SO2溶于溶液后的存在形式。研究发现:随着SO2在溶液中的积累,AEEA水溶液的吸收容量、解吸量和解吸率都会降低,且原料气中SO2的浓度越高,下降速率越快,相关物性也会有所变化。SO2在AEEA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但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会转化为其他化合物。氧化降解主要考察了纯氧对吸收剂的氧化降解作用,所考察的变量条件为温度和CO2浓度,并通过GC/MS对其降解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溶液的密度、粘度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总碱度降低,CO2捕集能力下降。主要降解产物有:一级产物氨基甲酸酯、单乙醇胺和乙二胺;二级产物1-(2-羟乙基)哌嗪、1-(2-羟乙基)-2-咪唑啉酮。热降解主要考察了423 K高温下吸收剂的降解现象,所考察的变量条件为CO2浓度,降解时间为32天,并通过GC/MS检测降解产物。变化较为明显的是溶液总碱度的降低,随着溶液初始担载量的升高,其对CO2的吸收容量降低,解吸率升高,并且其降解产物种类很少,主要包括1-(2-羟乙基)哌嗪、3-羟基哌啶和1-(2-羟乙基)-2-咪唑啉酮。通过CO2吸收容量和溶液总碱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叁种降解对AEEA溶液的影响大小顺序为:SO2>O2>高温。采用离子树脂交换法脱除SO2降解产物,以达到回收和再生吸收剂的目的。实验经筛选找到再生效率较高的强碱性大孔树脂D201,且树脂量越多,对杂质离子的吸附效果越好,但同时会吸附溶液中的AEEA吸收剂,需要回收操作。经离子交换再生后的AEEA溶液密度有所降低,PH变化不大,但粘度降低明显,总碱度增加,吸收剂得到还原,再生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工业化潜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5)

孙岳涛[7](2017)在《羟乙基乙二胺溶液及其复配溶液吸收CO_2动力学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CO_2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其进行控制与减排是当务之急,有机胺化学吸收法脱除烟气中的CO_2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有机胺吸收剂,如乙醇胺(MEA)等,存在吸收容量低、能耗高等诸多缺陷,已逐渐被新型高效吸收剂所替代。羟乙基乙二胺(AEEA)是一种潜在的新型高效吸收剂,论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AEEA溶液及其复配溶液吸收CO_2的反应动力学。在温度298.15K~313.15K、常压条件下,进行了无负载AEEA溶液吸收CO_2的系列实验,探究了反应温度、AEEA初始浓度以及CO_2分压对吸收速率的影响,由此得出,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提高AEEA溶液吸收CO_2的速率,实验条件下温度到313.15K时,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吸收过程中CO_2分压越高,其吸收速率越大。基于快速拟一级反应模式,根据两性离子反应机理,得出实验条件下AEEA溶液与CO_2反应的活化能为3.546?10~4 kJ/kmol,反应级数为1.37~1.47,反应级数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得到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公式;根据叁分子反应机理,求出叁级反应速率常数k_(AEEA)、k_(H2 O)的解析式。求解得到了吸收反应的传质系数。同样条件下,进行了AEEA-PZ(哌嗪)和AEEA-AEP(N-氨乙基哌嗪)溶液吸收CO_2的实验研究,建立了简化动力学方程,求解了CO_2-AEEA-PZ-H_2O系统的反应速率常数k_2~1,_(AEEA)、k_(2,PZ),以及CO2-AEEA-AEP-H2O系统的反应速率常数k_2~2,_(AEEA)、k_(2,AEP)。对比CO_2-AEEA-PZ-H_2O和CO_2-AEEA-AEP-H_2O系统的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少量添加PZ和AEP均能对AEEA溶液吸收CO_2起到一定促进作用,PZ的促进作用很微弱,而AEP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效果明显;在本实验条件下,AEP的加入最大可使AEEA与CO_2的反应速率增大12%。论文研究结果可以为AEEA复配溶液药剂筛选及工业应用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施来顺,杨中强,赵荣海,任志英,王天曜[8](2017)在《羟乙基乙二胺/甲醛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在线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质素、β-羟乙基乙二胺、氢氧化钠和甲醛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新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羟乙基乙二胺/甲醛改性木质素胺.对该种沥青乳化剂合成进行了工艺条件研究,例如反应温度、时间、原料配比以及氢氧化钠用量,并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利用在线红外光谱手段对反应进行了检测,中间产物生成,则检测结束,并提出了相应的反应机理.该乳化剂对沥青乳化能力好,属于快裂型,可广泛应用于粘层油和碎石封层施工.(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丁兆慧[9](2017)在《氯沙坦对羟乙基乙二胺诱导的主动脉夹层SD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主动脉疾病[1]。AD死亡率极高,主要死于夹层破裂、器官缺血衰竭等并发症,其中Stanford A型患者发病48小时内死亡率每小时增加1%,手术死亡率高达5%-20%,术后5年仅50%-70%患者存活[2]。在内科控制血压及心率的基础上,手术及介入治疗仍是目前主动脉夹层治疗的主要方法[3]。与较为常见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相比较,主动脉夹层发病后的猝死风险是冠心病的3倍[4],给临床的及时诊治带来巨大困难。目前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高血压是医学界公认的主动脉夹层的独立危险因素。据目前的研究,主动脉瘤和夹层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血管弹性纤维的断裂和缺失、平滑肌的丢失、黏多糖的聚集和纤维胶原的重构,涉及多个信号分子通路的相互作用。TGF-β信号通路是目前研究较为充分的主动脉夹层相关病理学信号通道[5]。在AD中TGF-β信号通路通过上调MMP-2、MMP-9等调控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已有研究明确显示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中此通路表达异常,进一步提示TGF-β信号通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重要性。其中较为明确的是马凡氏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信号通路[6]。氯沙坦通过阻断AngⅡ信号,降低TGF-β水平,延缓主动脉夹层进展,有不少的研究明确angiotensin Ⅱtype 1(AT1)receptor blocker(ARB)对于 Marfan Syndrome 所致的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有效[7]。对于其他类型的主动脉夹层目前临床上也在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主要用于控制血压及避免夹层进一步撕裂为目的,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缺乏ARB对于临床上非遗传型的主动脉夹层有明确治疗作用的证据。因此,为探索氯沙坦对非遗传型主动脉夹层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我们设计了本研究。通过建立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从形态学、病理学、分子学角度探讨氯沙坦对于主动脉夹层疾病的作用,从而为氯沙坦治疗非遗传型主动脉夹层提供动物实验理论依据,进而探索主动脉夹层防治与治疗策略的新靶点。研究目的:1、建立稳定长期的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2、初步探讨氯沙坦对于主动脉夹层血管壁的作用及相关通路机制。研究方法:1、回顾并分析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建立现状;2、化学药物诱导建立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3、比较氯沙坦干预主动脉夹层大鼠后,主动脉夹层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主动脉夹层模型大鼠主动脉血管,HE染色形成典型的主动脉夹层病理改变;在免疫组化染色中,药物诱导组中胶原蛋白-3及胶原蛋白-1含量明显减少,2、在用氯沙坦干预主动脉夹层大鼠实验中,氯沙坦干预组中Smad2、Smad4两种蛋白含量均较无药物干预对照组低。研究结论:1、羟乙基乙二胺可成功诱导新生大鼠主动脉夹层形成,可能与主动脉血管壁中层胶原纤维减少及弹性纤维断裂相关;2、氯沙坦对主动脉夹层大鼠主动脉血管壁具有修复作用,TGF-β通路尤其是Smad2/Smad4蛋白在主动脉夹层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方旺旺[10](2015)在《N-乙基乙二胺和紫外线吸收剂UV-P的催化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乙基乙二胺是合成抗生素药物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拉宗等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方法众多,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反应步骤多、收率低、反应条件苛刻、对环境不友好等,所以设计出有效的、绿色的和工业化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以乙醇和乙二胺为原料,绿色的、有效的生产N-乙基乙二胺的合成工艺。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筛选了一系列催化剂,在所制备的催化剂中,Cu-Zn-La/Al2O3的催化效果是最佳的。为了研究载体对于催化效果的影响,我们对Cu-Zn-La/Si O2、Cu-Zn-La/Al2O3和Cu-Zn-La/HZSM-5进行了一系列催化表征如BET,H2-TPR,XRD,TEM and NH3-TPD。研究发现载体的比表面积和酸性决定着催化效果。通过考察温度、压力及原料进料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乙二胺:乙醇=1:5(原料摩尔配比),反应温度175℃,反应压力3Mpa,原料进料量0.3ml/min。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二胺的转化率为73.26%,产物N-乙基乙二胺的选择性为71.23%,催化剂可以连续使用200个小时。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叁氮唑是光稳定剂的代表性产品,除了具有耐变色、耐油、吸收效能高、低毒性、与聚合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还可以用来合成新型的光稳定剂。因此开发出清洁型的合成工艺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固定床为反应器,采用催化氢化的方法,研究了2-硝基-2’-羟基-5’-甲基偶氮苯还原关环制备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叁氮唑的反应。研究筛选了一系列催化剂,在所制备的催化剂中,Pd1/Al2O3的催化效果是最佳的。钯单质是反应的活性中心。确定好催化剂Pd1/Al2O3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10℃,反应压力为3.5Mpa,原料进料量为0.3ml/min,此时偶氮染料的转化率为99.56%,产物的选择性为61.45%。(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乙基乙二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O_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控制与减排已刻不容缓。有机胺化学吸收法脱除烟气中的CO_2是目前公认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有机胺吸收剂(MEA等)由于存在着吸收容量低,腐蚀性强等诸多缺陷,已逐渐被新型高效吸收剂所替代。羟乙基乙二胺(AEEA)是一种潜在的新型高效吸收剂,研究AEEA溶液及其复配溶液吸收CO_2反应动力学,不仅可以揭示吸收过程的反应机理,亦可以为吸收工艺和工业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为其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在温度298.15K~303.15K、常压条件下,基于快速拟一级反应模式初步研究了AEEA与哌嗪、氨乙基哌嗪复配溶液吸收CO_2的反应动力学,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方程。求解了CO_2-AEEA-PZ系统的反应速率常数k_(2.AEEA)~1=10662exp[-(3.525×10~4)/R(1/T-1/298.15)]、k_(2.PZ)=16356exp[-(3.289×10~4)/R(1/T-1/298.15)];同时求解了CO_2-AEEA-AEP系统反应速率常数k_(2.AEEA)~2=12184exp[-(3.221×10~4)/R(1/T-1/298.15)]、k_(2.AEP)=25788exp[-(3.167×10~4)/R(1/T-1/298.15)]。对比 CO_2-AEEA-PZ与CO_2-AEEA-AEP系统的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少量添加PZ和AEP均能对AEEA溶液吸收CO_2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PZ的促进作用很微弱,而AEP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效果明显;所得结果可以为AEEA复配溶液药剂筛选及工业应用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基乙二胺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兰,林玲,高建华.浅谈二乙基乙二胺已知单一杂质控制方法[J].石化技术.2018

[2].陆诗建.羟乙基乙二胺与哌嗪类复合体系吸收CO_2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J].山东化工.2018

[3].陆诗建,马嘉慧,耿春香,赵东亚,李欣泽.烯胺活化羟乙基乙二胺吸收CO_2的反应热[J].化工环保.2018

[4].陆诗建,耿春香,李世霞,李欣泽,赵东亚.羟乙基乙二胺与单乙醇胺吸收低分压CO_2降解[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7

[5].叶小明,魏梦怡,张琪,钱超,陈新志.N,N,N'-叁甲基-N'-羟乙基乙二胺的合成工艺研究[J].浙江化工.2017

[6].柴欢欢.羟乙基乙二胺溶液捕集CO_2过程中的降解及再生[D].大连理工大学.2017

[7].孙岳涛.羟乙基乙二胺溶液及其复配溶液吸收CO_2动力学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8].施来顺,杨中强,赵荣海,任志英,王天曜.羟乙基乙二胺/甲醛改性木质素胺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及在线红外光谱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

[9].丁兆慧.氯沙坦对羟乙基乙二胺诱导的主动脉夹层SD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10].方旺旺.N-乙基乙二胺和紫外线吸收剂UV-P的催化合成研究[D].天津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a)r人"一zMoF品体结构(左拜[I动"一Z...乙二胺(1)-N-乙基乙二胺(2)物系...N-乙基乙二胺(1)-乙二醇(2)物系...加入N,N,一二轻乙基乙二胺后...3 中还可选的萃取剂对乙二胺与 N-乙2 N-乙基乙二胺为易挥发组分时,...

标签:;  ;  ;  ;  ;  ;  ;  

乙基乙二胺论文_王兰,林玲,高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