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损伤累积理论论文_彭兆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损伤累积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疲劳,理论,相位角,寿命,强度,顺序。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彭兆春[1](2017)在《基于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结构寿命预测与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海洋、机械制造等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机械装备正逐步向大型化、高速化和高性能方向发展。许多机械装备关键零构件或结构的服役环境复杂,运行条件恶劣,导致各类破坏事故频繁发生。腐蚀、磨损和疲劳是机械结构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以疲劳破坏尤为突出。针对长期承受交变循环载荷作用的机械结构,疲劳断裂是其最主要的失效模式,占机械结构失效总数的50%~90%。疲劳破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破坏前无明显的征兆,对机械装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一旦发生破坏易于造成重大事故和生命财产损失。机械装备零构件或结构的疲劳寿命及其可靠性是制约装备整机寿命和系统可靠性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精确地预测和评估机械结构的寿命和可靠性,是确保其在服役期内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对合理制定维修决策和健康管理计划,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的使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和抗疲劳设计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疲劳失效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传统的寿命预测理论和可靠性分析方法还不够完善,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和不足。针对此,本文以有限寿命设计方法和疲劳损伤累积理论为基础,深入开展疲劳损伤失效机理、寿命预测技术以及可靠性分析方法的研究,采用机械装备关键零构件的金属材料试件和焊接结构件的疲劳试验数据进行模型和方法验证,使现有疲劳分析理论日臻完善,拓展其应用范围。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考虑载荷相互作用效应的疲劳损伤等效法则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针对变幅加载载荷历程效应的复杂性以及Miner法则的内在缺陷,从损伤累积的角度出发,系统地研究了载荷加载顺序及载荷交互效应的作用机制。根据疲劳失效的“二元判据”,引入了疲劳损伤状态的概念定性地表征材料的受损程度。针对传统损伤等效方法的缺陷,提出了考虑载荷相互作用效应的疲劳损伤等效法则。在此基础上,结合韧性耗散模型,建立了改进型剩余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能综合考虑载荷顺序及载荷间交互作用对损伤发展和疲劳寿命的影响。(2)提出了基于疲劳驱动能损伤参数的非线性损伤累积模型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针对传统损伤变量在描述上难以揭示失效过程能量耗散的本质,以疲劳驱动力模型为基础,运用能量准则,提出了一种描述疲劳失效全过程的驱动能损伤参数。从失效的能耗过程出发,建立了以驱动能耗散为状态参量的疲劳损伤定量方法和非线性损伤累积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损伤等效原理,推导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表达式以及考虑载荷相互作用效应的改进模型,并通过试验设计研究了两种模型的典型非线性特征。(3)提出了基于动态剩余S-N曲线与材料记忆性能退化的修正线性损伤累积准则。针对非线性损伤理论计算量大的缺陷以及Miner法则在工程应用上的优势,从剩余寿命和S-N曲线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动态剩余S-N曲线和材料记忆性能的退化规律,通过引入材料记忆退化参数定量地表征动态剩余S-N曲线的斜率比,提出了一种修正的线性损伤累积准则。该准则保留了传统Miner法则形式上的简易性,便于疲劳损伤定量分析和寿命估算。通过对比叁种线性损伤模型并结合试验设计,详细阐述了四种模型存在的共有属性以及线性损伤增长行为。(4)提出了基于双线性损伤累积理论的概率模型以及时变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疲劳失效是一个损伤不断累积的动态过程,传统的基于静态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无法体现载荷历程的时变特征,而基于动态的可靠性分析方法难以揭示失效过程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的两阶段特性。针对此,以双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为依据,分别在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假设下,构建了概率损伤累积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建立了基于“累积损伤-临界损伤”时变可靠度模型,实现了疲劳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度预测。(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13)

赵国云,闫东波,磨炼同[2](2013)在《基于黏弹性力学分析和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的钢桥面铺装疲劳寿命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常用于钢桥面铺装表层的SMA沥青混凝土和环氧沥青混凝土进行-10℃、0℃和15℃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得出疲劳曲线和疲劳方程;使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Q800动态热机械分析仪(TMA)和UTM-25伺服液压系统对SMA沥青混凝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环氧沥青混凝土、Eliminator防水黏结层、环氧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等常用钢桥面铺装材料进行动态力学试验,获取黏弹性力学参数,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荷载温度耦合作用下铺装表面最大横向弯拉应变。计算江西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不同温度区域下的交通量,根据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预估钢桥面铺装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优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后者更适合于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增加Eliminator防水黏结层后能显着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3年03期)

陈国军[3](2011)在《基于模糊理论的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或构件发生疲劳破坏,主要是因为其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损伤,并由于损伤的不断累积而最终导致失效或破坏。因此,分析产生疲劳破坏的原因,研究和解决材料的疲劳损伤等问题,以建立合理的损伤累积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疲劳损伤累积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加载顺序和材料疲劳极限衰减等两种主要因素对损伤累积的影响。对不同应力水平下对数疲劳寿命不满足正态线性Gauss-Markov假设的情况,应用Box-Cox变量变换拟合法来解决叁参数P-S-N曲线拟合问题。基于模糊数学理论阐述了模糊疲劳损伤理论,并在Miner法则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理论推导了沙堆疲劳损伤累积模型SPFDCM。在SPFDCM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非均匀沙堆疲劳损伤累积模型HSPFDCM。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加载顺序和材料疲劳极限衰减均会对疲劳损伤累积产生影响:低-高加载顺序下,低应力要对材料产生强化效应,延缓损伤发展;高-低加载顺序下,高应力会削弱裂纹闭合效应而增加裂纹扩展,低应力会在已形成扩展裂纹的阶段促进损伤发展。(2)四种材料的验证分析表明:利用Box-Cox变量变换拟合法估计叁参数P-S-N曲线比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效果更好,拟合的相对误差仅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的1/4-1/2,使变换后模型的残差达到最小,提高了原始数据的拟合精度。(3)结合疲劳分析中的模糊现象阐述了模糊疲劳损伤理论及其应用可行性。(4)提出了反映加载顺序对损伤累积影响的伴随损伤概念,以均匀损伤为前提讨论的SPFDCM将疲劳损伤的累积过程化为损伤沙堆的堆积过程,数据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材料疲劳寿命的误差较小。(5)阐述了模糊等效损伤概念,基于非均匀损伤探讨的HSPFDCM能良好的反映加载顺序和材料疲劳极限衰减对疲劳损伤累积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比SPFDCM更优越,估算结果更接近于试验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1-05-01)

卢西伟,刘志刚,王磊,全恒立[4](2011)在《基于累积损伤理论的铝电解电容疲劳损伤估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提出了一种使用累积损伤度的电解电容疲劳损伤评估方法。文中分析了电解电容的老化机理、老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老化过程的线性累积效应,以纹波电流热效应的累积值作为衡量电解电容疲劳极限和疲劳损伤的量纲对损伤度进行计算,根据对不同纹波电流损伤度进行求和所得到的总体累积损伤度对电解电容的疲劳损伤情况进行直接评估。文中详细介绍了损伤度的累积迭代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王思伟,高频[5](2011)在《基于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零件疲劳寿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基于疲劳累积理论,介绍了变幅应力作用下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并针对工程实践中关键零部件在变幅交变力的作用下易出现的疲劳破坏进行了讨论;并应用实例说明了其评估过程。(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1年01期)

张大川[6](2010)在《多轴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金属疲劳损伤问题中,多轴疲劳问题一直是个难点。国内外关于多轴疲劳的研究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在理论上还很不成熟,多轴疲劳试验数据也极为有限。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程中对寿命估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解决多轴疲劳损伤累积问题以及探索其本构关系便显得更为重要和具有实际价值。已有的多轴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研究多针对多级变幅载荷对损伤累积的影响,对多级变路径的研究还很少,而实际工程中的零构件所承受的多轴载荷,不仅是载荷的幅值发生变化而且载荷的路径也是变化的。因此,对于新的多轴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应该能够反映载荷幅值变化和载荷路径变化对损伤累积的影响是有必要的。本文采用拉压-扭转复合加载方式,以航空工业常用材料LY12CZ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薄壁圆管试验件进行多轴多级变幅变路径载荷试验。通过分析两级变幅循环载荷下各种路径的疲劳损伤累积规律,在Marco-Starkey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只与循环比和拉扭载荷间相位角相关的多轴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并将其推广至多级变幅变路径情况。应用已获得数据对45钢多级变幅载荷疲劳寿命的验证,以及对LY12CZ铝合金进行的包含单轴拉、扭和多轴非比例载荷在内的多级变幅变路径疲劳寿命预测的验证,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预测结果,数据点均分布在两倍误差带以内。应用本文提出模型对包含单轴、纯扭、比例和非比例等多种路径的多级载荷情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多级载荷疲劳寿命预测的可行性。通过实例分析,对典型螺栓连接件寿命进行预测,结果比较吻合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0-12-01)

冯胜,程燕平,赵亚丽,程靳[7](2003)在《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两级载荷作用下的材料常在损伤值不为一时破坏的问题,在原有常用疲劳累积理论的基础上,避开等效损伤,并考虑加载顺序、领域潜在损伤和损伤的非线性对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及其计算公式,并利用两种材料疲劳实验数据,通过该模型预测了它们疲劳寿命。所得结果符合实际,证明了该模型及其计算公式对材料进行寿命预测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12期)

冯胜,程燕平,赵亚丽,程靳[8](2003)在《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两级载荷作用下的材料常在损伤值不为一时破坏的问题 ,在原有常用疲劳累积理论的基础上 ,考虑加载顺序与领域潜在损伤对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 ,首先建立了一种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及其数学公式 .然后利用两种材料疲劳实验数据 ,通过该模型预测其疲劳寿命 .所得结果符合实际 .最后得出该模型及其数学计算公式对材料进行寿命预测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乐晓斌,胡宗武,范祖尧[9](1992)在《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一种新表达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疲劳损伤累积的Miner理论出发,定义了应力循环的一次循环的疲劳损伤量δ和零件的疲劳损伤累积强度K。据此二个定义,建立了一种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新表达方法。在进行常规疲劳计算时,这个方法同Miner理论完全一样,但具有计算更方促的特点。在进行疲劳损伤累积可靠性计算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等幅、变幅及随机变幅应力的疲劳损伤累积可靠性计算,解决了目前难于进行可靠度计算及可靠性寿命计算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1992年04期)

张维信[10](1987)在《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在非稳定变载荷下齿轮疲劳强度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明了应用Miner疲劳损伤累积理论,解决非稳定变载荷下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问题。根据等效疲劳这一概念,找出了非稳定性变载作用下齿轮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导出了寿命系数计算中,求当量应力循环次数的公式。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1987年S3期)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常用于钢桥面铺装表层的SMA沥青混凝土和环氧沥青混凝土进行-10℃、0℃和15℃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得出疲劳曲线和疲劳方程;使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Q800动态热机械分析仪(TMA)和UTM-25伺服液压系统对SMA沥青混凝土、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环氧沥青混凝土、Eliminator防水黏结层、环氧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等常用钢桥面铺装材料进行动态力学试验,获取黏弹性力学参数,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荷载温度耦合作用下铺装表面最大横向弯拉应变。计算江西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不同温度区域下的交通量,根据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预估钢桥面铺装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优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后者更适合于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增加Eliminator防水黏结层后能显着提高其使用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彭兆春.基于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结构寿命预测与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2].赵国云,闫东波,磨炼同.基于黏弹性力学分析和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的钢桥面铺装疲劳寿命预估[J].公路.2013

[3].陈国军.基于模糊理论的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研究[D].广西大学.2011

[4].卢西伟,刘志刚,王磊,全恒立.基于累积损伤理论的铝电解电容疲劳损伤估算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1

[5].王思伟,高频.基于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零件疲劳寿命评估[J].机械管理开发.2011

[6].张大川.多轴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7].冯胜,程燕平,赵亚丽,程靳.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

[8].冯胜,程燕平,赵亚丽,程靳.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

[9].乐晓斌,胡宗武,范祖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一种新表达方法[J].机械强度.1992

[10].张维信.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在非稳定变载荷下齿轮疲劳强度计算中的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

论文知识图

疲劳损伤纷比累积示意图类型4不同参数变异性疲劳可靠度5.9多级载荷疲劳加载下残余寿命理论与...疲劳失效阶段(2)疲劳损伤累积理高耸结构的风振疲劳破坏,己,比名义应力法疲劳寿命估算的步骤

标签:;  ;  ;  ;  ;  ;  ;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论文_彭兆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