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目标受众论文-刘晓飞

广告目标受众论文-刘晓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告目标受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节水行为,目标框架,自然联结,内疚感

广告目标受众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飞[1](2019)在《环保公益广告中目标框架对受众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社会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领域掀起了亲环境行为的研究热潮。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们的行为问题,干预个体的亲环境行为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研究者们多将亲环境行为作为概括性概念开展研究,少有针对具体行为(如,节水行为、垃圾分类等)的探讨。基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本研究将亲环境行为聚焦为节水行为。为了提升公民的节水意识,促进个体节水行为,本研究将重点探讨环保公益广告信息特征(目标框架)对个体节水行为的影响,并揭示受众自身特质(自然联结)的调节作用,以及内疚感和广告认知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共有620名大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通过《自然联结》量表筛选出高、低自然联结者各186人,并随机分配至研究1和研究2中,其中144人(高分组73人、低分组71人)参加研究1,得到有效数据136份,148人(高分组73人、低分组75人)参与研究2,得到有效数据145份。研究1探讨了图文式节水环保公益广告中目标框架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目标框架影响个体内疚感、广告认知和节水行为的过程中,自然联结对目标框架的调节作用显着,对于低自然联结者来说,目标框架的损失框架和获得框架对个体内疚感、广告认知和节水行为的影响差异不显着,而对于高自然联结者来说,损失框架对个体内疚感、广告认知和节水行为的影响显着高于获得框架。(2)在目标框架和自然联结影响节水行为的过程中,广告认知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内疚感的中介作用不显着。研究2探讨了交互式节水环保公益广告中目标框架对节水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目标框架影响个体内疚感、广告认知和节水行为的过程中,自然联结对目标框架的调节作用均不显着。仅自然联结影响广告认知和节水行为的主效应显着,高自然联结者的广告认知和节水行为显着高于低自然联结者。(2)在自然联结影响受众节水行为的过程中,广告认知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得出结论如下:(1)受众加工图文式节水环保公益广告时,个体特质(自然联结)能够调节广告信息特征(目标框架)对个体节水行为的影响。且广告认知能够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2)受众加工交互式节水环保公益广告时,广告信息特征(目标框架)对个体节水行为的影响消失,个体特质(自然联结)对节水行为的影响显着,且广告认知能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见,环保公益广告对个体行为的干预可以通过广告认知的中介作用实现,且受众自身特质能够调节广告信息特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但这一调节作用会随个体加工环保公益广告时个人卷入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戴鑫,周文容,曾一帆[2](2015)在《广告信息框架与信息目标对受众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亲社会行为广告效果的影响机制,从调节聚焦理论出发,选取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公交让座"情境,设计2(受众的调节聚焦特征∶促进聚焦/防御聚焦)×2(信息目标∶自己/他人)×2(信息框架∶损失/获得)心理学实验室实验,研究不同亲社会行为广告信息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获得"信息框架对促进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有积极影响;"损失"信息框架对防御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有积极影响;信息组合策略强调"他人-损失"时对防御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的积极影响更显着。(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周文容[3](2015)在《公益广告信息框架与信息目标对不同调节聚焦受众的亲社会行为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亲社会行为广告作为引导社会受众行为的工具虽然在数量上增长很快,却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有研究对亲社会行为广告效果的研究也尚不足。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针对不同调节聚焦人群,不同的广告信息框架与信息目标的组合策略对受众的亲社会行为意向的效果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上述研究结果指导我国社会行为引导型广告的创作与发布。本文共包括叁个研究。研究一主要探究了不同调节聚焦类型的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注偏好差异。研究二从广告内容的信息框架和信息目标的特征以及广告受众的调节聚焦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出发,研究不同信息框架和信息目标的亲社会行为广告信息对不同调节聚焦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叁引入个人规范变量分析了其对不同信息策略与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探索了影响亲社会行为广告效果的内在机制,如何更能打动乘客为老人让座,为更有效有针对性地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广告引导提供了参考依据。本研究发现对于促进聚焦的个体,―他人-获得‖信息策略和―自己-获得‖信息策略都能促使其做出亲社会行为;而对于防御聚焦的个体,―他人-损失‖信息策略比―自己-损失‖信息策略更能促使其做出亲社会行为。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基于调节聚焦理论,从心理动机的视角对人群进行细分,弥补了此前公益广告领域对受众考察的不足。同时引入了信息框架和信息目标变量,深化了调节匹配领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蒋玥[4](2013)在《精准投放广告,阻止广告信息遗失——实现目标受众在互动广告中的“在场”状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互动广告,是将与生活场景、软件应用、游戏、互动液晶屏等载体相容的广告信息,以游戏和娱乐的方式向受众传达的广告形式。互动广告赋予消费者主动选择权,让消费者自己控制"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获取"何种"信息。广告商利用趣味性吸引目标消费者,消费者通过主动参与活动,真实感受商品。这种双向互动性是厂商抓住消费者心理,在消费者心中建立鲜活品牌形象的强力"武器"。(本文来源于《经营与管理》期刊2013年05期)

黄茹[5](2012)在《以女性消费者为目标受众的商业广告中语用预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预设是关于交际者双方及他们所提出的命题间关系的一个重要语用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广告语言中用以增强其劝诱效果。语用预设的广泛应用使得广告语言晦涩难懂。本研究选择广告中的语用预设这一课题诣在使消费者能准确地理解广告所传达的信息。许多学者都对广告中的语用预设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从语用预设的分类和语用预设在广告中的功能这两个方面来研究预设的。本文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研究语用预设,主要以以女性消费者为目标受众的商业广告作为研究对象,诣在发现决定女性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心理特点。本研究的研究数据主要是从瑞丽伊人风尚、时尚、瑞丽服饰与美容、时尚芭莎以及Vogue这些女性杂志收集来的。作者通过在其微博中发起一项投票发现这五种杂志被认为是在中国女性读者中最流行的五种女性杂志。本研究的研究数据由268条广告构成,其中包括化妆品广告,护发用品广告,护肤用品广告,服饰广告,电器广告,食品广告,珠宝广告,手表广告,以及香水广告。本研究以语用预设理论和广告和消费心理学理论为理论指导,首先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证明了语用预设在以女性消费者为目标受众的商业广告中广泛存在;接着从语用预设分类的角度分析了语用预设在研究数据中的应用;最后在已有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女性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对浪漫的追求,对尊贵的追求构成了她们主要的消费动机。本研究不仅能使女性消费者更准确的理解广告所传达给他们的信息,从而理性消费;同时也可以帮助广告制作者更为清楚得了解决定女性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而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广告活动。(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2-06-30)

么光晰[6](2011)在《对目标受众身份构建的解读与反思——基于肯尼斯·博克“认同说”的广告语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本身可视为一种修辞行为,是一个交互性的认同过程。文章基于肯尼斯.博克新修辞学的"认同说"理论,通过博克的同情认同、对立认同和误同等叁种认同方式,对广告语篇的劝说功能进行分析,以探究广告修辞行为中的广告主对目标受众身份的构建及受众对这种被构建身份的解读过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周霞[7](2011)在《直击目标受众 “雷”出广告效果——2010年“花儿朵朵”广告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04年起,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和"快乐女声"广受关注。2010年的选秀更名为"花儿朵朵",由青海卫视和湖南经视共同举办。面对新的变化和竞争,节目的广告宣传势必针对具体情况有所呈现。基于产品的精神属性和市场细分的要求,节目广告针对其目标受众——大众文化中居于从属地位的、熟悉并依赖网络的年轻群体进行宣传,以期取得直接有效的广告效果。(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1年08期)

王欣[8](2011)在《从点击率到目标受众覆盖率——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新标准呼之欲出》一文中研究指出只有那些能够反映对广告主品牌和产品购买所产生的影响的可衡量的网络广告,才是网络媒体及网络广告公司的价值所在。据麦肯锡研究估计,到2015年,中国的在线人口将从现在的4.2亿增长到多达7.5亿。这些互联网用户都是什么人?有多(本文来源于《中国广告》期刊2011年07期)

[9](2011)在《目标受众覆盖比率 开启互联网广告衡量新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据麦肯锡研究估计,到2015年,中国的在线人口将从现在的4.2亿增长至7.5亿。这些互联网用户是哪些人群?其中有多少用户是品牌目标受众?应该用何种方式与互联网用户沟通?如何衡量目标受众?这些问题无疑是广告网络公司、广告主最为关注的核心焦点。(本文来源于《广告人》期刊2011年07期)

江浩然[10](2011)在《目标受众覆盖比率开启互联网广告衡量新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据麦肯锡研究估计,到2015年,中国的在线人口将从现在的4.2亿增长到7.5亿。这些互联网用户都是什么人?有多少是品牌的目标受众?用何种方式与他们沟通?应该如何衡量目标受众?5月25日,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所长杜国清、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冰、艾瑞咨询CTO郝欣诚以及众多知名品牌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代表一起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互联网(本文来源于《市场观察》期刊2011年07期)

广告目标受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亲社会行为广告效果的影响机制,从调节聚焦理论出发,选取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公交让座"情境,设计2(受众的调节聚焦特征∶促进聚焦/防御聚焦)×2(信息目标∶自己/他人)×2(信息框架∶损失/获得)心理学实验室实验,研究不同亲社会行为广告信息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获得"信息框架对促进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有积极影响;"损失"信息框架对防御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有积极影响;信息组合策略强调"他人-损失"时对防御聚焦人群亲社会行为意向的积极影响更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告目标受众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飞.环保公益广告中目标框架对受众亲环境行为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9

[2].戴鑫,周文容,曾一帆.广告信息框架与信息目标对受众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5

[3].周文容.公益广告信息框架与信息目标对不同调节聚焦受众的亲社会行为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4].蒋玥.精准投放广告,阻止广告信息遗失——实现目标受众在互动广告中的“在场”状态[J].经营与管理.2013

[5].黄茹.以女性消费者为目标受众的商业广告中语用预设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

[6].么光晰.对目标受众身份构建的解读与反思——基于肯尼斯·博克“认同说”的广告语篇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

[7].周霞.直击目标受众“雷”出广告效果——2010年“花儿朵朵”广告案例分析[J].新闻世界.2011

[8].王欣.从点击率到目标受众覆盖率——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新标准呼之欲出[J].中国广告.2011

[9]..目标受众覆盖比率开启互联网广告衡量新标准[J].广告人.2011

[10].江浩然.目标受众覆盖比率开启互联网广告衡量新标准[J].市场观察.2011

标签:;  ;  ;  ;  

广告目标受众论文-刘晓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