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刚度下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复合材料,损伤,应变,力学,疲劳,界面。
刚度下降论文文献综述
卢红岩,孟宪红[1](2008)在《卸载后加载对扭杆刚度下降门槛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损伤力学原理,推导了扭力矩门槛值表达式.并采用多次卸载后加载的方法进行定扭角刚度下降实验,得到卸载后加载的剩余扭力矩,进而计算每次加载后的剪应变门槛值.实验表明多次卸载后加载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剪应变门槛值.此结论可以用于同类材料在工程应用中需要提高门槛值的构件.(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08年04期)
汤红卫,李士彬,朱慈勉[2](2007)在《基于刚度下降的混凝土梁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疲劳试验,引入剩余刚度和累积损伤值的概念,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由于疲劳累积损伤而造成的刚度衰减规律。结果表明:荷载循环初期刚度衰减较快,且不稳定,这一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5%~10%;材料物理性能的变化规律基本稳定后,刚度衰减速率基本为一定值,剩余刚度与循环次数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这一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80%~90%;接近疲劳寿命时,刚度急剧下降,直至疲劳破坏,这一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3%~5%;在疲劳破坏时,混凝土梁的剩余刚度降为初始刚度的70%。基于钢筋混凝土梁疲劳的第二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85%,且在此阶段剩余刚度与循环次数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累积损伤值D与循环寿命比N/Nf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在工程应用中,可以以累积损伤值D=1作为失效判据,通过少量循环的疲劳试验确定混凝土梁刚度衰减速率k的大小,然后由D=3.317k(N/B0)来预测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齐红宇,温卫东,孙联文[3](2004)在《基于刚度下降的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在静态和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损伤是十分复杂的 ,对损伤的精确建模是关系到复合材料力学行为描述的关键问题 .从应变等效性假设出发 ,通过分析和描述疲劳过程中刚度和应变的演化规律 ,提出能够描述材料疲劳损伤演化过程的、以应变定义的和在疲劳过程中真实地反映材料动态本构关系的损伤因子 ,建立考虑残余应变的刚度下降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模型 .T30 0 KH 30 4是我国新近研制的高性能航空复合材料 ,应用此模型开展对其疲劳损伤行为的分析与研究 .在岛津液压伺服试验机上 ,加载频率控制在 4.1Hz ,对这种材料的层合板进行 4个常幅应力水平的疲劳实验 ,建立了T30 0 KH 30 4复合材料的疲劳模型的数学表达 ,经验证模型优于经典的疲劳模型的S N曲线拟合精度 ,最大的误差仅为 2 .4% ,且能反应疲劳损伤的发展规律 .(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12期)
蒋咏秋,叶林,李革[4](1991)在《金属基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脱胶引起刚度下降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复型技术的断裂机理分析,复合材料纤维-基体脱胶是由于纤维的断裂导致了靠近断裂处的界面上产生很高的剪应力。当这个剪应力超过界面的剪切强度,断裂处附着的纤维将会与基体产生脱胶。本文依据上述断裂机理,提出了一金属基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脱胶引起刚度下降估算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复合材料的刚度降较聚合物基的刚度降小,但随纤维与基体扬氏弹性模量的比值而增加。(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01期)
蒋咏秋,胥晓鹏,王松平,蔡欣[5](1990)在《层合复合材料由于纤维—基体脱胶引起刚度下降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显微结构图,建立了纤维-基体界面脱胶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玻璃/环氧 及硼/环氧两种单向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刚度降。计算结果表明,界面脱胶对刚度降有相当大的影响,并且纤维断裂对脱胶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前人估算由于脱胶而产生的刚度降所没有计及的。(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进展》期刊1990年05期)
蒋咏秋,胥晓鹏,宋吉强[6](1988)在《分层损伤导致层合复合材料刚度下降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Pipes-Pagano模型,用准叁维有限元法分析贯穿分层而引起的刚度下降,得到了刚度下降率随分层长度的增长曲线规律分叁个阶段,主要是中间段的线性部分,与O'Brien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04期)
蒋咏秋,胥晓鹏,宋吉强[7](1988)在《分层损伤导致层合复合材料刚度下降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 Pipes-Pagano 模型,用准叁维有限元法分析贵穿分层而引起的刚度下降,得到了刚度下降率随分层长度的增长曲线规律分叁个阶段,主要是中间段的线性部,与 O′Brien 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进展》期刊1988年06期)
蒋咏秋,胥晓鹏,王松平[8](1988)在《层合复合材料纤维断裂引起刚度下降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显微结构图,建立了纤维断裂的单向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玻璃/环氧及硼/环氧两种材料的刚度下降。估算结果与 Poursartrip 的实验数据相吻合。(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进展》期刊1988年06期)
刚度下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疲劳试验,引入剩余刚度和累积损伤值的概念,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由于疲劳累积损伤而造成的刚度衰减规律。结果表明:荷载循环初期刚度衰减较快,且不稳定,这一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5%~10%;材料物理性能的变化规律基本稳定后,刚度衰减速率基本为一定值,剩余刚度与循环次数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这一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80%~90%;接近疲劳寿命时,刚度急剧下降,直至疲劳破坏,这一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3%~5%;在疲劳破坏时,混凝土梁的剩余刚度降为初始刚度的70%。基于钢筋混凝土梁疲劳的第二阶段约占疲劳寿命的85%,且在此阶段剩余刚度与循环次数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累积损伤值D与循环寿命比N/Nf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在工程应用中,可以以累积损伤值D=1作为失效判据,通过少量循环的疲劳试验确定混凝土梁刚度衰减速率k的大小,然后由D=3.317k(N/B0)来预测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度下降论文参考文献
[1].卢红岩,孟宪红.卸载后加载对扭杆刚度下降门槛值的影响[J].力学与实践.2008
[2].汤红卫,李士彬,朱慈勉.基于刚度下降的混凝土梁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7
[3].齐红宇,温卫东,孙联文.基于刚度下降的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
[4].蒋咏秋,叶林,李革.金属基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脱胶引起刚度下降的估算[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91
[5].蒋咏秋,胥晓鹏,王松平,蔡欣.层合复合材料由于纤维—基体脱胶引起刚度下降的估算[J].材料科学进展.1990
[6].蒋咏秋,胥晓鹏,宋吉强.分层损伤导致层合复合材料刚度下降的估算[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88
[7].蒋咏秋,胥晓鹏,宋吉强.分层损伤导致层合复合材料刚度下降的估算[J].材料科学进展.1988
[8].蒋咏秋,胥晓鹏,王松平.层合复合材料纤维断裂引起刚度下降的估算[J].材料科学进展.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