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铁纳米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铁,纳米,粒子,磁性,造影,细胞,肉豆蔻。
氧化铁纳米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钟良,谢松伯,夏天,杨凤丹,聂婉[1](2019)在《PEG/PEI/PASP修饰的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磁共振成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为溶剂及反应剂,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为添加剂,乙酰丙酮铁(Fe (acac)3)为铁源,采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通过物理法将聚天冬氨酸(Poly aspartic acid,PASP)成功修饰在PEG、PEI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PEG/PEI-SPIONs)表面,得到PEG/PEI/PASP-SPIONs。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PEG/PEI/PASP-SPIONs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平均粒径为(10. 8±2. 0) nm(平均值±标准差)。小鼠脑部磁共振成像实验表明,PEG/PEI/PASP-SPIONs可以长时间在小鼠脑部呈现磁共振成像(MRI)效果,PEG/PEI/PASP-SPIONs在小鼠脑部的成像时间比PEG/PEI-SPIONs和PEG/PEI/Tween 80-SPIONs的成像时间更短,可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易丽聪,王运强,龚钰,王舒景,戴照义[2](2019)在《氧化铁纳米粒子处理下西瓜的生理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意义: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而现有的铁肥施用后很快就转化成植物不能利用的叁铁(Ⅲ)形式。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开发纳米铁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改善植物缺铁和提高铁肥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将西瓜幼苗种植于经不同浓度氧化铁纳米粒子(γ-Fe_2O_3NPs)改良的土壤中,通过连续5周测定西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8期)
韩栋,张宝林,苏礼超,韩贵华,汪晟[3](2019)在《不同粒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交变磁场中的磁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醇热解法制备3种不同粒径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s),合成的SPIONs含Fe_3O_4晶相,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分别为8.7,12.6nm和15.3nm,且在300K下,3种SPIONs均呈超顺磁性。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SPIONs水分散液置于频率为425kHz、磁场强度为5.3kA·m~(-1)的交变磁场(ACMF)中进行升温实验。探讨比能量吸收率值与SPIONs粒径之间的关系,计算布朗弛豫时间及尼尔弛豫时间。结果表明:SPIONs水分散液的升温速率随SPIONs的粒径增大而增大,初始温度为20℃时,粒径为8.7,12.6nm和15.3nm的SPIONs水分散液(2mg·mL~(-1))在480s内温度分别升高了25,27,35℃。尼尔弛豫时间比布朗弛豫时间小,说明磁热效应主要来自于尼尔弛豫损耗。SPIONs粒径越大,比能量吸收率SAR值越高,最高可达810W·g~(-1),且SAR值与SPIONs水分散液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王鸿[4](2019)在《基于氧化铁纳米粒子磁弛豫传感与自组装钆剂MRI成像的致病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复杂生物样本中背景信号的干扰,比色、荧光、散射光等方法在进行复杂生物样本(如全血、活体组织等)中致病菌快速分析时表现出不足。因此发展快速准确检测复杂样本中致病菌的方法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独特的磁分离、磁共振等性能,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蛋白、核酸、细胞等的富集和磁弛豫传感分析等方面。顺磁性材料钆螯合物由于其高磁弛豫效能,常被作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造影剂广泛应用于细胞、肿瘤、心血管疾病成像与诊断方面。本工作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为致病菌研究模型,基于氧化铁纳米粒子浓度变化(与靶标菌结合后被磁分离除去)引起水质子弛豫时间T_2发生变化的原理构建磁弛豫传感器用于复杂样本中致病菌分析;基于抗生素、功能化多肽和钆剂构建靶向自组装MRI造影剂,用于复杂样本中致病菌成像分析。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基于氧化铁纳米粒子构建磁弛豫传感器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以猪源免疫球蛋白IgG修饰粒径为30 nm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制备T_2信号探针(IgG-MB_(30nm)),以肽聚糖特异性抗体(Antibody,Ab)修饰粒径为200 nm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制备捕获探针(Ab-MB_(200nm))。由于IgG和Ab对S.aureus的双识别作用,IgG-MB_(30nm)和Ab-MB_(200nm)能与S.aureus特异性结合形成夹心复合物,复合物经磁分离除去后,溶液中IgG-MB_(30nm)浓度降低。因此通过溶液中IgG-MB_(30nm)的浓度变化引起的T_2变化从而实现S.aureus的定量检测。研究表明,该方法检测范围为10~5-10~7cfu/mL,检测限为10~4 cfu/mL。非靶标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不干扰检测信号。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方法对全血复杂样本中S.aureus的回收率为94.3%-103.3%,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同时该传感器可用于小鼠脓肿样本中S.aureus的检测。由于磁信号可忽略生物样本的散射、吸收或自发荧光的背景干扰,因此基于该磁弛豫传感器有望对其他复杂生物样本中S.aureus进行检测,并为致病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持。第二部分:基于抗生素、功能化多肽和钆剂构建自组装MRI造影剂用于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成像。由于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能与S.aureus细胞壁成分D-丙氨酰-D-丙氨酸(D-Ala-D-Ala)特异性结合,同时S.aureus能诱导多肽FFYEGK通过苯丙氨酸与苯丙氨酸的π-π堆积作用在S.aureus表面形成自组装体。因此利用Van和自组装多肽(FFYEGK)制备的多功能钆造影剂(Gd-FFYEGK-Van)可实现S.aureus靶向成像。研究表明,制备的Gd-FFYEGK-Van造影剂弛豫率为5.74 mM~(-1)·s~(-1),使其具有优良的MRI成像性能。同时该MRI造影剂可成功靶向S.aureus,并且在S.aureus表面发生自组装形成聚集体,有望放大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部位MRI检测信号。因此该造影剂在深部组织致病菌感染性疾病的成像和诊治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1)
韩贵华,张宝林,苏礼超,黄银平,范子梁[5](2019)在《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在PC-12细胞内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物包覆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生物医学研究的工具。采用简便的高温热分解法合成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和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PEG/PEI-SPIONs),再在其表面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接枝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1, 2-dimyrist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DMPC),成功制备了DMPC-SPIONs。由热重结果分析可知DMPC的接枝率约为31.7%(质量分数)。将PEG/PEI-SPIONs和DMPC-SPIONs分别与PC-12细胞孵化,对孵化后的细胞进行表征和分析发现,大量的DMPC-SPIONs进入了细胞,而PEG/PEI-SPIONs进入细胞内的量较少。这表明DMPC对于氧化铁纳米粒子进入细胞起到关键作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与DMPC-SPIONs孵化的PC-12细胞发现,氧化铁纳米粒子密集分布于溶酶体、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核膜表面,另外,也有一部分DMPC-SPIONs分布在细胞膜上的纤毛附近,并观察到细胞膜对纳米粒子的内吞现象。DMPC-SPIONs良好的膜透过性及在胞内细胞器的密集分布使其在磁热疗、磁共振成像、药物输运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沈梦杰,杨琨,刘琪[6](2019)在《氧化铁纳米粒子在骨组织修复再生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氧化铁纳米粒子是一种磁性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特性,使其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骨组织再生修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目的:综述氧化铁纳米粒子在骨组织修复再生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Elsevier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骨修复,骨再生,氧化铁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IONPs,bone repair,bone regenerate,iron oxide nanoparticles,osteogenesis,stem cell",查阅2004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录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在骨组织再生医学方面的相关文章。结果与结论: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在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靶向给药、磁共振成像(MRI)、局部组织热疗和肿瘤治疗、生物分离和生物传感等,目前较为常用的磁性纳米粒子是氧化铁纳米粒子。研究已证明氧化铁纳米粒子与干细胞归巢有密切关系,并且能够携带药物进入特定的靶向部位及促进骨组织再生修复。虽然氧化铁纳米粒子促进骨组织修复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于其促进骨愈合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基础研究,未来还需加强关于氧化铁纳米粒子促进骨组织愈合通路机制的研究及临床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景培,甘涛,戚卉,郑彬,初学峰[7](2019)在《铂纳米粒子与氧化铁载体协同作用促进芳香硝基化合物温和条件下选择加氢(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负载型Pt基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化剂,在很多还原和氧化反应中都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但高昂的价格一直制约着Pt基催化剂的大规模应用.另外, Pt活性位点对有机化合物不同基团的区分性差,通常造成目的产物的选择性较低.以人们熟知的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为例,当有其它易还原基团如C=C、C=O、–X等存在时,在硝基加氢的同时,这些基团也不同程度地被还原.在已报道的工作中,通过合理设计Pt活性中心结构、改善Pt周围环境以及在反应中添加无机盐或有机化合物等方法,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的选择性获得大幅提升,但催化剂活性对Pt负载量的依赖性仍然很高,降低催化剂中的Pt活性位数量会显着降低催化剂活性.此外, Pt纳米粒子在反应过程中的聚集以及氧化物载体在强还原气氛下的性能变化等对催化剂的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工作中我们尝试发挥载体在反应中的作用,实现氢解离和反应物加氢活性中心在空间上分离,从而降低Pt的负载量.工作思路主要是基于氢溢流的基本原理,其难点在于高效氢解离活性中心的设计和载体的选择,后者需满足活泼氢物种的输运和硝基基团的有效吸附.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采用胶体法制备了3–4 nm的Pt粒子,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Pt纳米粒子的尺寸以及在载体上的分散状态,从而形成大量的Pt0活性位,实现高效氢解离.在充分考虑载体的氧化还原性和表面碱性质(给电子能力)的基础上,我们筛选了多种氧化物作为载体.反应结果显示, Pt/α-Fe_2O_3在Pt负载量仅为0.2 wt%时即表现出很高的芳香硝基化合物加氢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且该反应可在相当温和的条件(30°C, 5 barH_2)下进行.在经过多次循环反应后, Pt纳米粒子的尺寸、分散状态以及α-Fe_2O_3载体的物相等均未发生变化,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Pt纳米粒子的高效氢解离能力是催化剂实现高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α-Fe_2O_3的表面性质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表面一定数量的氧空位具有较强的给电子能力,可以与具有较强吸电子能力的硝基基团作用,实现反应物的高效吸附;载体表面适当的氧化还原性有利于活泼氢的输运,在与Pt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温和条件下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加氢.本工作显着降低了Pt的使用量,实现了非常温和条件下的稳定、高效加氢,可为低成本Pt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武新英,张娣,毛存南,刘浩,殷信道[8](2018)在《TAT-RGD修饰氧化铁纳米粒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及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TAT-RGD(Arg-Gly-Asp)-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USPIO)复合物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生物学作用,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经典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偶联法合成TAT-RGD-USPIO粒子,以RGD-USPIO作为对照,将不同质量浓度2种粒子(5、10、50、100、500μg/m L)与HUVEC孵育后,观察细胞的活性、细胞内铁颗粒沉积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TATRGD-USPIO核心粒径大小为(12.4±0.9)nm,水合粒径为(36.2±0.5)nm。HUVEC存活率随孵育氧化铁粒子质量浓度增高而逐渐下降,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孵育6 h后,TAT-RGD-USPIO在质量浓度大于50μg/m L时,比RGD-USPIO显示出对HUVEC增殖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01)。以50μg/m L质量浓度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到50%以下。TAT-RGD-USPIO组,胞浆内可见大量密集蓝色铁颗粒,同时细胞数目减少,形态皱缩,失去贴壁极性;电子显微镜下胞浆内见弥散纳米铁颗粒存在,还可见到大量内含USPIO的空泡样结构及细胞膜出泡现象。结论以TAT-RGD修饰USPIO粒子,可以调控纳米材料进入细胞的效率,诱导细胞自噬,提高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有望进一步实现肿瘤靶向治疗。(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8年05期)
苏惠玲[9](2018)在《聚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化的羟基氧化铁纳米粒子负载青蒿素用于化疗与光热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损害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和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是应用于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常常伴随着严重的毒副作用,仍得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且迫切的。根据癌细胞不耐热特性,光热治疗应运而生。纳米粒子由于尺寸小具有高通透高滞留效应(EPR)使其在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能够在肿瘤部位聚集,利用具有纳米技术进行的光热治疗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手段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人工化学合成的抗癌药物经常会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毒副作用,而天然药物青蒿素在亚铁离子的催化下,药物分子中的过氧桥发生断裂并产生的自由基,具有低毒速效的特点,于是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由于青蒿素的水溶性差以及静脉注射到体内代谢较快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利用一些具有特殊响应性的纳米粒子载药系统对疏水药物进行装载不仅提高疏水药物的利用率,而且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本文以氯化铁和去甲肾上腺素为原料,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制备出了聚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化的羟基氧化铁(FeOOH@PNE)纳米粒子。去甲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的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合后形成同聚多巴胺一样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的FeOOH@PNE纳米粒子可以应用于光热治疗,并利用FeOOH@PNE纳米粒子运载青蒿素开展FeOOH@PNE-Ar载药体系体内外生物学试验,实验结果显示FeOOH@PNE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光热性能、能够实现疏水药物的装载以及具有药物缓释性能。此外,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FeOOH@PNE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够成功被癌细胞摄取,动物实验结果表明FeOOH@PNE纳米粒子具有被动靶向到肿瘤部位的能力。并且,无论是体外细胞实验还是体内动物实验,实验结果均显示FeOOH@PNE纳米粒子释放出的铁离子对青蒿素的抗癌效果具有促进作用,FeOOH@PNE-Art纳米载药体系具有优异的化疗和光热治疗的联合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阮慧敏[10](2018)在《基于银纳米粒子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CTCs捕获、富集、检测和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脱落后进入血液中循环的癌细胞,并且可导致新的致命转移灶。在过去的十年中,CTCs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作为肿瘤液体活检的CTCs检测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癌症复发和化疗疗效的早期评估以及个体敏感性抗癌药物的选择。因此,CTC检测是对抗癌症的关键工具。本论文第一部分制备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功能的银纳米叁角片(AgNPR)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这两种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CTCs的捕获、富集、检测和释放。第二部分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银纳米球(AgNP),在银纳米球表面修饰巯基丙酸和半胱胺,通过羧基和氨基的反应获得银纳米球二聚体,增强银纳米球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以获得更强的SERS信号和CTCs检测灵敏度。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1)基于AgNPR和SPION的CTCs捕获、富集、检测和释放:以直径约为60 nm的AgNPR为SERS基底,通过Ag-S键在AgNPR表面修饰SERS信号分子4-巯基苯甲酸(MBA)而获得SERS信号。用还原性牛血清白蛋白(rBSA)进一步修饰MBA-AgNPR,增加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并减少纳米粒子与血液中正常细胞的非特异性识别。之后,通过叶酸(FA)的-COOH和rBSA的-NH2之间的化学反应将FA接枝到AgNPR表面,获得MBA-AgNPR-rBSA-FA纳米粒子。同时SPION也用rBSA和FA修饰以获得SPION-rBSA-FA。通过MBA-AgNPR-rBSA-FA和SPION-rBSA-FA协同作用,特异性识别表面过量表达叶酸受体(FRα)的癌细胞,用于富集(通过磁铁)和检测(通过SERS)分散在血液中的癌细胞。癌细胞浓度在1-100 cells/mL范围内与SERS强度成线性关系(R~2=0.993),这使得对CTCs的超灵敏检测和定量分析成为可能。此外,通过我们的CTCs分析系统捕获、富集和分离的CTCs也可以被释放(通过添加过量的自由FA),用于进一步的细胞扩增和表型鉴定。(2)具有更强SERS信号的银纳米球二聚体的制备:在直径约为20 nm的银纳米球表面,分别修饰巯基丙酸和半胱胺,通过巯基丙酸上的羧基和半胱氨上的氨基进行酰胺反应得到银纳米球二聚体,进一步在银纳米球二聚体表面修饰SERS信号分子,以获得更强SERS信号和CTCs检测灵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期刊2018-05-01)
氧化铁纳米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与意义: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而现有的铁肥施用后很快就转化成植物不能利用的叁铁(Ⅲ)形式。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开发纳米铁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改善植物缺铁和提高铁肥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将西瓜幼苗种植于经不同浓度氧化铁纳米粒子(γ-Fe_2O_3NPs)改良的土壤中,通过连续5周测定西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铁纳米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钟良,谢松伯,夏天,杨凤丹,聂婉.PEG/PEI/PASP修饰的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磁共振成像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9
[2].易丽聪,王运强,龚钰,王舒景,戴照义.氧化铁纳米粒子处理下西瓜的生理变化[J].中国瓜菜.2019
[3].韩栋,张宝林,苏礼超,韩贵华,汪晟.不同粒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交变磁场中的磁热效应[J].材料工程.2019
[4].王鸿.基于氧化铁纳米粒子磁弛豫传感与自组装钆剂MRI成像的致病菌分析[D].西南大学.2019
[5].韩贵华,张宝林,苏礼超,黄银平,范子梁.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在PC-12细胞内的分布[J].材料导报.2019
[6].沈梦杰,杨琨,刘琪.氧化铁纳米粒子在骨组织修复再生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7].景培,甘涛,戚卉,郑彬,初学峰.铂纳米粒子与氧化铁载体协同作用促进芳香硝基化合物温和条件下选择加氢(英文)[J].催化学报.2019
[8].武新英,张娣,毛存南,刘浩,殷信道.TAT-RGD修饰氧化铁纳米粒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及毒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8
[9].苏惠玲.聚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化的羟基氧化铁纳米粒子负载青蒿素用于化疗与光热治疗[D].厦门大学.2018
[10].阮慧敏.基于银纳米粒子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CTCs捕获、富集、检测和释放[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