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染率论文_刘幸乐,魏娈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染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染料,神经网络,靛蓝,棉织物,涤纶,浓度,在线。

上染率论文文献综述

刘幸乐,魏娈[1](2018)在《靛蓝上染率的两种测试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靛蓝染料可溶于浓硫酸和NMP溶剂,通过分光光度计法,以100%纯靛蓝颗粒作为基准物,分别在两种溶剂中测试吸光度,确定靛蓝在不同状态下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在最大吸收波长下测试一系列低质量浓度靛蓝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并确定质量浓度因子。使用两种方法溶解经纱靛蓝,测试溶液吸光度,计算不同深度经纱的靛蓝上染率,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浓硫酸溶解法和NMP溶剂溶解法均适用于经纱靛蓝上染率的测试,而实际操作过程中,NMP溶剂溶解法相对安全。(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8年10期)

张兴亚[2](2018)在《基于负压染色技术的面料高上染率机理及其染色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染料自问世至今,凭借色谱齐全、色牢度优良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染整领域。但是染整加工时需添加盐碱等化学添加剂且染料易水解,造成上染后所衍生的废水难以处理,危害环境;同时,活性染料的利用率低、固色率不高,易引起浪费。为节能减排,提高染色效益,本课题设计和研发了一种基于负压下的浸染装置,构建了一种基于负压下的浸染染色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染色工艺,探索负压浸染的机理,研究了负压上染的染色动力学,利用提升力、上染率、固色率、K/S值等染色性能指标与常规浸染进行了对比。本课题首先通过对比分析负压环境与常压环境下湿润织物水份蒸发量和蒸发速率的区别,进行了TG和DTG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负压环境下纤维表面水份的蒸发量和蒸发速率更大,增大了纤维内外的染料浓度梯度,利于附着于纤维表面的染料分子向纤维内层扩散。其次,选取了C.I.活性蓝19和C.I.活性红195活性染料分别对棉机织物和麻针织物进行了负压染色实验,就染色性能与指标和常规浸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负压浸染相对于常规浸染在得色量相当时所需的染料用量、盐用量和碱用量会更少,染料用量可以节省15%,盐用量节省10%,碱用量节省15%。所染织物的经纬纱线交织处几乎没有白斑现象的产生,颜色深透,染色深度分布均匀;解捻后的纱线由内向外着色均匀一致,没有白芯现象。再次,研究负压上染的染色动力学,对比分析了半染时间(t_(1/2))、比染色速率常数(K′)和织物的表观扩散系数(D)。结果表明:负压浸染时上染速率要大于常规浸染时上染速率,染料分子的扩散动能更强,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更大,利于织物的匀染及上染率的提升。最后,选取C.I.活性蓝19和C.I.活性红195活性染料分别对棉机织物和麻针织物进行了负压染色实验以实现工艺的优化,通过评价上染率、固色率、K/S值和匀染性的S值,分析了真空度、固色温度、自制装置运行周期、盐浓度、碱浓度等因素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在负压浸染的基础上探究了其预加碱工艺。结果表明:当真空度-0.06MPa,自制装置运行周期40s,盐浓度40g/L,碱浓度15g/L时,染色性能最佳,最佳固色温度对于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则不同。在负压浸染的技术基础上,使用预加碱工艺可避免固色率降低同时增加固色反应时间,有效减缓固色速率,使得固色更加均匀平稳的进行,提高匀染性。负压浸染无论从节约染料用量,减少盐剂、碱剂的用量,还是从降低染色污染物和污水排放量而言,都是一种有竞争力有前景的染色技术,它对染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8-06-01)

刘幸乐,姚继明,侯贺刚,韩琪[3](2016)在《纱线线密度与染色槽数对靛蓝上染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靛蓝染料的染色特性,提高打版成功率,同时更加精确地计算染色成本,测试分析了相同染槽深度时不同纱线线密度对靛蓝上染率的影响和相同线密度时不同染槽深度对靛蓝上染率的影响。通过30℃对纱线进行染色,浸染时间为26s,氧化时间为120s,压力为7.0MPa,然后对烘干后染色纱样的上染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底水各组分质量浓度测试值为靛蓝2.0g/L、烧碱3.0g/L,保险粉1.32g/L、pH值11.88,氧化还原电位-785mV,电导率64.2μS/cm时,靛蓝上染率随纱线线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的染槽深度下,上染率与纱线线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靛蓝上染率随染色槽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增长率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璇,屠天民,傅菊荪[4](2015)在《棉织物活性染料上染率的量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浸染过程的控制量化系通过在线测定染料浓度,控制影响上染速率的主要因素,将上染速率控制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在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按设想的等速上染曲线,设计并试验了非线性加盐、加碱控制过程,探索了上染速率的量化控制方法,初步实现了预期的上染速率量化控制目标。(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5年02期)

马英杰,蔡晓娇[5](2014)在《染料助剂和染料浓度对涤纶长丝上染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研究了涤纶长丝在高温、高压下用分散红3B染色时,助剂和染料浓度对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散红3B质量浓度为1.0 g/L,添加吐温-80和MOA-3PK复配助剂,涤纶长丝的上染率最高,达到95%。(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期刊2014年07期)

徐文龙,汪澜,张永兴[6](2014)在《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理论的上染率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活性黄3RE上染棉织物为例,首先利用灰色系统GM(1,1)和Verhulst建立起上染率-染色工艺单因素模型,再将其输出直接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最终建立灰色-BP神经网络上染率-染色工艺多因素模型,其拟合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3%,并通过实验验证,预测值的误差均在1.0%以内。验证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精确度较高,能较准确地反映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后的上染率,并可以满足预测上染率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张永兴[7](2014)在《基于监督控制的间歇染色过程上染率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天然纤维中重要品种的棉纤维,在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依然存在高耗能、耗水量大以及污水排放严重等问题。这与我国将节能减排作为基本国策的决策相违背。因此,在棉织物染色过程中建立工艺因素与上染率的关系模型,就能通过模型预测和在线反馈技术来控制染色过程,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生产效率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间歇式染色过程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监督控制的间歇染色过程上染率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框架由在线和离线两种监督控制组成。其方案的思路是采集染缸的实时参数值,由软测量模型得到染色过程的实时上染率,并和预设上染率比较,得到二者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率,以此作为在线监督控制器的输入,在线监督控制器能够根据当前的工况得出需要调节的温度值,预测滑模控制算法是在线控制器,能通过控制染色实验平台加热棒的通断电时间控制染缸的温度,使其按照一定的斜率上升(下降)到指定的温度,从而实现对染色过程上染率的精确控制。本文实施方案的第一步建立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叁个单因素实验,分别建立温度、盐浓度和浴比叁个因素和上染率的单因素灰色模型,在此基础上使这叁个参数同时变化,得到的上染率作为训练BP神经网络的训练信号,经训练得到的网络作为控制系统的软测量模型。第二步设计在线和离线监督控制器,在线监督控制器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将实时上染率和预设上染率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率转化为需要调节的温度值,作为预测滑模控制器的输入;离线监督控制器采用田口方法,由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温度对上染率的影响最大,因此选择温度作为本控制系统的控制因素。第叁步设计并搭建间歇式染色实验平台,该平台的功能是验证本文设计的监督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在搭建的间歇式染色实验平台上,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的实用性,本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染色过程上染率,可实现对设定上染率曲线的有效跟踪,结果显示本文研究的控制方法能够实时控制间歇式染色过程的上染率,证明了本文所设计的基于监督控制方法的间歇式染色过程上染率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精确性。(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4-06-30)

徐文龙[8](2014)在《基于数据驱动的棉织物活性染料上染率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将节能减排作为基本国策,把推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作为印染行业的约束条件。而作为天然纤维中的重要品种棉纤维,在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依然存在高耗能、耗水以及污水排放严重等问题。若能在棉织物染色过程中建立工艺因素与上染率的关系模型,就能通过模型预测和在线反馈技术来控制染色过程。这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现节能减排都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拼色常用的叁只中温型活性染料:活性红3BE、活性黄3RE和活性蓝S3G对棉织物染色,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棉织物叁原色活性染料的上染率-染色温度模型、上染率-元明粉浓度模型和上染率-浴比模型,然后用所建模型预测上染率。通过模型的验证,上染率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说明采用所建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上染率。首先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棉织物叁原色活性染料的上染率-染色温度模型、上染率-元明粉浓度模型和上染率-浴比模型;然后将所建灰色模型结合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棉织物叁原色活性染料的上染率-染色工艺多因素模型;最后用所建模型预测上染率。通过模型的验证,上染率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说明采用所建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上染率。棉织物叁原色活性染料染色先分别以2℃/min和1℃/min升温至55℃,再进行保温;然后绘制上染速率曲线;再通过差值求导而得到各时间点的瞬时上染速率;最后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棉织物叁原色活性染料上染阶段的瞬时上染速率模型。结果表明:在保证染色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瞬时上染速率模型来调整升温速率,从而达到控制上染速率的目的,为节省染色时间和提高染色效率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4-01-14)

A.S.Bagwan,杨茹[9](2014)在《选择合适上染率优化棉染色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次准"生产中,色泽重现性和染色均匀性是主要问题,已成为纺织染色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基本目标。当前,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料绝大多数是活性染料,它拥有更好的特性,如较高的色牢度、较亮的色彩效果及较宽的色谱等。活性染料应用范围广泛,并已使大量染色技术得以应用。研究着眼于提升织物附加值和优化染色成本。为优化棉染色工艺,选择了3种染料,分别应用于纱线、针织物和毛巾织物,染料相对织物的质量分数为1%。分别使用质量浓度为40 g/L的普通食盐、真空制盐和元明粉作为浸染剂,质量浓度为16 g/L的苏打粉作为固色剂。随后对试样进行淋洗、洗涤、干燥,使用data color分光光度计在D65光源、10°视场下对试样的CIE Lab值进行检测。3种试样(纱线、针织物和毛巾织物)上染3种色泽后发现,使用元明粉做浸染剂的试样与其他两种浸染方式相比,染色强度更高,染料消耗量更低。(本文来源于《国际纺织导报》期刊2014年01期)

巫静,田彦杰,汪澜,林俊雄[10](2013)在《基于SVM理论的涤纶织物分散染料上染率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散红FB对涤纶织物染色为例,利用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中表现出许多特有优点的支持向量机(SVM)理论,建立了涤纶织物分散染料染色工艺因素—上染率多因素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778,误差均在3%以内,说明该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能较准确地反映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的实际上染情况,并可预测染色结果。(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上染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活性染料自问世至今,凭借色谱齐全、色牢度优良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染整领域。但是染整加工时需添加盐碱等化学添加剂且染料易水解,造成上染后所衍生的废水难以处理,危害环境;同时,活性染料的利用率低、固色率不高,易引起浪费。为节能减排,提高染色效益,本课题设计和研发了一种基于负压下的浸染装置,构建了一种基于负压下的浸染染色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染色工艺,探索负压浸染的机理,研究了负压上染的染色动力学,利用提升力、上染率、固色率、K/S值等染色性能指标与常规浸染进行了对比。本课题首先通过对比分析负压环境与常压环境下湿润织物水份蒸发量和蒸发速率的区别,进行了TG和DTG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负压环境下纤维表面水份的蒸发量和蒸发速率更大,增大了纤维内外的染料浓度梯度,利于附着于纤维表面的染料分子向纤维内层扩散。其次,选取了C.I.活性蓝19和C.I.活性红195活性染料分别对棉机织物和麻针织物进行了负压染色实验,就染色性能与指标和常规浸染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负压浸染相对于常规浸染在得色量相当时所需的染料用量、盐用量和碱用量会更少,染料用量可以节省15%,盐用量节省10%,碱用量节省15%。所染织物的经纬纱线交织处几乎没有白斑现象的产生,颜色深透,染色深度分布均匀;解捻后的纱线由内向外着色均匀一致,没有白芯现象。再次,研究负压上染的染色动力学,对比分析了半染时间(t_(1/2))、比染色速率常数(K′)和织物的表观扩散系数(D)。结果表明:负压浸染时上染速率要大于常规浸染时上染速率,染料分子的扩散动能更强,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更大,利于织物的匀染及上染率的提升。最后,选取C.I.活性蓝19和C.I.活性红195活性染料分别对棉机织物和麻针织物进行了负压染色实验以实现工艺的优化,通过评价上染率、固色率、K/S值和匀染性的S值,分析了真空度、固色温度、自制装置运行周期、盐浓度、碱浓度等因素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在负压浸染的基础上探究了其预加碱工艺。结果表明:当真空度-0.06MPa,自制装置运行周期40s,盐浓度40g/L,碱浓度15g/L时,染色性能最佳,最佳固色温度对于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则不同。在负压浸染的技术基础上,使用预加碱工艺可避免固色率降低同时增加固色反应时间,有效减缓固色速率,使得固色更加均匀平稳的进行,提高匀染性。负压浸染无论从节约染料用量,减少盐剂、碱剂的用量,还是从降低染色污染物和污水排放量而言,都是一种有竞争力有前景的染色技术,它对染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染率论文参考文献

[1].刘幸乐,魏娈.靛蓝上染率的两种测试方法比较[J].印染助剂.2018

[2].张兴亚.基于负压染色技术的面料高上染率机理及其染色工艺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8

[3].刘幸乐,姚继明,侯贺刚,韩琪.纱线线密度与染色槽数对靛蓝上染率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6

[4].张璇,屠天民,傅菊荪.棉织物活性染料上染率的量化控制[J].印染.2015

[5].马英杰,蔡晓娇.染料助剂和染料浓度对涤纶长丝上染率的影响[J].合成纤维.2014

[6].徐文龙,汪澜,张永兴.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理论的上染率模型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

[7].张永兴.基于监督控制的间歇染色过程上染率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8].徐文龙.基于数据驱动的棉织物活性染料上染率模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9].A.S.Bagwan,杨茹.选择合适上染率优化棉染色工艺[J].国际纺织导报.2014

[10].巫静,田彦杰,汪澜,林俊雄.基于SVM理论的涤纶织物分散染料上染率模型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电解质用量对K/S的影响真...浴比对K/S的影响阿托伐他汀对MPP+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一5染色时间对染料上染率和固色率...染色温度对上染率的影响

标签:;  ;  ;  ;  ;  ;  ;  

上染率论文_刘幸乐,魏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