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棕榈氯霉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棕榈氯霉素,合成教学,活性晶型,红外限度检查
棕榈氯霉素论文文献综述
郅慧,刘梅,赵钟祥,周国平,何细新[1](2014)在《棕榈氯霉素合成实验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棕榈氯霉素合成实验教学流程改进,对高毒性溶剂及重结晶溶剂进行替换,获得了活性更高、生物利用度更高的活性晶型,增加了红外光谱法检测非活性晶型限度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更加完整科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21期)
田莉,李真珍[2](2013)在《HPLC法测定棕榈氯霉素B型片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棕榈氯霉素B型片中棕榈氯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250*5u),乙腈-0.01mol·L-1的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1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棕榈氯霉素在5~3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6)。棕榈氯霉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棕榈氯霉素B型片中棕榈氯霉素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16期)
魏明春,岳淑贤,徐爱国[3](2010)在《棕榈氯霉素(B型)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棕榈氯霉素(B型)片处方及工艺进行研究,解决该产品颗粒流动性差、压片粘冲、崩解时间长等问题。方法:通过处方的重新设计、制粒工艺的改进和实际操作过程的精细化控制及细节管理来实现。结果和结论:通过处方工艺的改进,彻底解决了棕榈氯霉素(B型)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也为其他类似产品的工艺改进提供了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2010年10期)
尤静[4](2008)在《棕榈氯霉素脂质体滴眼剂的研制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棕榈氯霉素的理化性质和脂质体的特性,开发了药物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的新型眼科临床用药棕榈氯霉素脂质体滴眼液。主要研究工作如下:本文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棕榈氯霉素脂质体制剂中棕榈氯霉素的含量,线性范围为28~52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9%。并利用脂质体溶于水而游离药物可溶于甲醇的特性,用自制的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微型凝胶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HPLC法测定结果,计算包封率。通过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包封率,结果确定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经正交试验优化了处方,包封率达92.1﹪±0.40。从外观、pH值、粒径、包封率、溶剂残留等方面对脂质体进行了评价。液态的脂质体是混悬液,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聚合、融合并导致药物渗漏等问题,因此本文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了冻干保护剂和支撑剂对棕榈氯霉素脂质体冻干制剂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化。对棕榈氯霉素脂质体冻干制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根据3个月的观测结果,认为棕榈氯霉素脂质体冻干制剂在4℃条件下避光保存的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8-01-01)
尤静,陈桓,范涛,靖会,陈涛[5](200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棕榈氯霉素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棕榈氯霉素脂质体中棕榈氯霉素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C_(18)柱(250mm×4.6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柱温2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1nm,进样量20μL。结果:棕榈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56~1.04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9%。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检验分析。(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06年10期)
王刚,尤静,王玉东,王九成,傅经国[6](2006)在《棕榈氯霉素卵磷脂O/W型微乳制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棕榈氯霉素卵磷脂O/W型微乳制剂的制备与含量检测。方法用十六酸异丙酯溶解棕榈氯霉素作油相,卵磷脂和吐温80混合作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O/W型微乳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棕榈氯霉素含量的测定。色谱条件:C18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液,柱温25℃,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1 nm,进样体积20μl。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棕榈氯霉素卵磷脂O/W型微乳制剂及较好的含量检测方法。讨论棕榈氯霉素可以制成卵磷脂O/W型微乳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关日晴[7](2003)在《HPLC法测定棕榈氯霉素B型片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棕榈氯霉素(B)型片中的棕榈氯霉素含量。方法:用C_8柱,1mol/L醋酸溶液—甲醇(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3nm。结果:进样量在2.0~3.0μg范围内与主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100.0%(RSD0.73%),重复进样RSD0.50%(n=6),主峰与氯霉素峰分离度31.9。结论:本法用于测定棕榈霉素(B)型片中棕榈氯霉素含量专属性强,可排除游离氯霉素等有关物质的影响,测定准确快速。(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品标准》期刊2003年06期)
李月微,黄国稠,齐宗韶[8](2002)在《用分辨率为2cm~(-1)的FTIR检查棕榈氯霉素混悬液中A晶型的限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药典(2000)棕榈氯霉素混悬液中 A晶型限量检查法采用 A、B两种晶型两个峰位处的基线校正法。该法沿用了 1995年版中国药典针对波数准确度为 4cm~(-1)的红外光谱仪所设计的方法。当按现行药典规定使用分辨率为 2cm~(-1)的 FTIR仪器进行检查时,B 晶型在 858cm~(-1)处无吸收峰,而 A晶型在 843cm~(-1)处仍有特征吸收峰,其吸收强度与其含量成线性关系。可直接在A晶型特征吸收峰843cm~(-1)处,采用 10%A 晶型对照品比较法检查其限量。新法准确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品标准》期刊2002年05期)
李月微,黄国稠,齐宗韶[9](2002)在《棕榈氯霉素B晶型及其制剂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峰位鉴别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利用FTIR法对棕榈氯霉素B晶型及其制剂进行红外特征吸收峰峰位鉴别法。方法:用分辨率为2cm~(-1)、波数准确度为0.01cm~(-1)的傅立叶交换红外光谱仪绘制红外光谱,确定棕榈氯霉素A晶型和B晶型各自的特征吸收峰峰位。结果:A晶型在843cm~(-1)和3407cm~(-1)处有特征吸收,B晶型在855cm~(-1)、861cm~(-1)和3984cm~(-1)处有特征吸收;结论:可将标准图谱全谱对比法改进为特征吸收峰峰位鉴别法。本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本文来源于《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2-06-30)
余冠中[10](2002)在《棕榈氯霉素B型结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棕榈氯霉素结晶工艺进行了摸索研究 ,确定了由生理无效型 A晶型转化为生理有效型 B晶型工艺的最佳条件 ,获得了符合中国药典 1995年版、BP93版标准的产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2年05期)
棕榈氯霉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棕榈氯霉素B型片中棕榈氯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250*5u),乙腈-0.01mol·L-1的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1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棕榈氯霉素在5~3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6)。棕榈氯霉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棕榈氯霉素B型片中棕榈氯霉素的含量测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棕榈氯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1].郅慧,刘梅,赵钟祥,周国平,何细新.棕榈氯霉素合成实验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14
[2].田莉,李真珍.HPLC法测定棕榈氯霉素B型片含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3].魏明春,岳淑贤,徐爱国.棕榈氯霉素(B型)片工艺研究[J].上海医药.2010
[4].尤静.棕榈氯霉素脂质体滴眼剂的研制及评价[D].天津大学.2008
[5].尤静,陈桓,范涛,靖会,陈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棕榈氯霉素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6
[6].王刚,尤静,王玉东,王九成,傅经国.棕榈氯霉素卵磷脂O/W型微乳制剂的研究[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
[7].关日晴.HPLC法测定棕榈氯霉素B型片含量[J].中国药品标准.2003
[8].李月微,黄国稠,齐宗韶.用分辨率为2cm~(-1)的FTIR检查棕榈氯霉素混悬液中A晶型的限量[J].中国药品标准.2002
[9].李月微,黄国稠,齐宗韶.棕榈氯霉素B晶型及其制剂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峰位鉴别法[C].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10].余冠中.棕榈氯霉素B型结晶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