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运动员论文-杨晓琳,胡扬,李燕春

耐力运动员论文-杨晓琳,胡扬,李燕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力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血压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氧表型

耐力运动员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琳,胡扬,李燕春[1](2019)在《血压调节基因与运动员心肺耐力表型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AGT,REN,ACE,ACE2,AGTR1,AGTR2,CYP11B1,CYP11B2等血压调节相关基因进行基因解析,分析其基因型及单体型与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心肺耐力表型的相关性,探讨基因多态性及单体型与运动员有氧耐力表现的关系,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63名优秀女性长跑运动员AGT,REN,ACE,ACE2,AGTR1,AGTR2,CYP11B1,CYP11B2,ADD1,NR3C2和GNAS共11个基因21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进行基因解析,并构建单体型。基因型和单体型与5000m成绩(S5000),10000m成绩(S10000),马拉松成绩(M),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肺活量(FVC/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每分通气量(MV),肺活量最大通气量(MVV);无氧阈摄氧量(VO2AT),相对无氧阈摄氧量(VO2AT/W),无氧阈心率(HRAT),无氧阈速度(VAT),最大摄氧量(VO2max),相对最大摄氧量(VO2max/W),无氧阈摄氧量/最大摄氧量(VO2AT/VO2max),最大心率(HRmax),最大跑速(VVO2max)等生理表型进行关联分析。通过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通过SHEsis软件构建单体型,R平台下的haplo.stats计算单体型和表型指标的相关性。显着性水平定为P<0.05。研究结果:REN基因rs11240688与HRAT,VC,FVC,FEV1,REN基因rs5707与FVC/VC,VC,NR3C2基因rs6810951与VO2AT,NR3C2基因rs11737660与VO2max/W,S5000,GNAS基因rs7121与VO2AT/VO2max,AGT基因rs5049与VVO2max,AGT基因rs2148582与FVC/VC,VC,AGT基因rs5051与FVC/VC,VC,ACE基因rs4344与FEV1,ACE基因rs4363与FEV1,ACE基因rs4343与FEV1,S5000,ACE2基因rs2074192与VVO2max,VAT,CYP11B2基因rs1799998与FEV1/FVC,HRmax,CYP11B2基因rs3802230与FEV1/FVC,S5000显着相关。CYP11B1和CYP11B2基因rs6387-rs6410-rs1799998单体型与HRmax,FEV1/FVC显着相关和rs1799998-rs3802230单体型与HRmax,FEV1/FVC,HRAT显着相关。研究结论:(1)可作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肺功能预测的候选标记是:REN基因rs11240688,REN基因rs5707,AGT基因rs2148582,AGT基因rs5051,ACE基因rs4344,ACE基因rs4363,ACE基因rs4343,CYP11B2基因rs1799998,CYP11B2基因rs3802230;(2)可作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心功能预测的候选标记是:REN基因rs11240688,NR3C2基因rs6810951,NR3C2基因rs11737660,GNAS基因rs7121,AGT基因rs5049,ACE2基因rs2074192,CYP11B2基因rs1799998。(3)可作为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5000米跑成绩预测的候选标记是:NR3C2基因rs11737660,ACE基因rs4343,CYP11B2基因rs3802230。(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秦黎黎,曹杨,王乐军,卢天凤[2](2019)在《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力量、速度素质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运动员基因选材的研究重心主要在运动能力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上。耐力素质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是其中的重点,而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较少,特别是以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对象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一手研究资料的缺乏,是目前我国运动员基因选材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基因选材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要以国内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为建立适用于我国足球运动员基因选材的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库筛查选出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力量、速度素质相关联的基因位点,探讨不同年龄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力量、速度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之间的关系;以及ACE、ADRA2A、CNTF和ACTN3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市U9-U15男子足球运动员耐力、力量和速度的表型特征的关系,从而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奠定基因层面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采集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冠军队队员和和部分俱乐部青少年队员的口腔黏膜细胞样本,对ACE(rs4331)、ADRA2A(r1800544)、CNTF(rs2515362)、ACTN3(rs607736)等20个基因位点进行SNa Pshot SNP基因分型;将这些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数据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力量、速度素质进行关联分析;(2)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各基因位点多态性数据的关系;(3)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各基因位点与耐力、力量、速度素质表型指标之间的关系;(4)运用Plink软件和Haploview软件分析多态性数据与6×30m跑、立定跳远、投掷界外球、15m跑等耐力、力量、速度素质相关表型指标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1)ACTN3(rs117569537)、ACTN3(rs1815739)和ADRA2A(rs553668)叁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U13组与U15组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DRA2A(rs1800544)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U11组与U15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基因型分布在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ADRA2A(rs553668)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U11组与U13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在U9组与U15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CTN3(rs607736)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在U9组与U15组、U13与U15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CTN3(rs1815739)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U9组与U15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CTN3(rs490998)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U13组与U15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基因型分布在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ACE(rs4293)基因多态性与ADRA2A(rs1800544、rs553668)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影响;ACE(rs4331、rs149968535、rs1055086)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和力量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影响;CNTF(rs2515362)、ACTN3(rs4576、rs607736)以及ADRA2A(rs2484516)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力量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影响;ACTN3(rs490998、rs1815739、rs607736)、ADRA2A(rs553668)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速度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影响;(3)在耐力、力量、速度有关的单倍型分析中发现,与耐力素质相关的单倍型均来自于ACE基因;与力量素质相关的单倍型来自于CNTF基因与ACTN3基因;ACTNE基因单倍型与耐力、力量、速度均相关。研究结论:(1)ACTN3基因的四个位点(rs117569537、rs1815739、rs607736、rs490998)的基因型分布或等位基因频率在U9、U13、U15年龄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DRA2A基因的两个位点(rs1800544、rs553668)的基因型分布或等位基因频率在U9、U13、U15年龄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ACE基因四个位点(rs4293、rs4331、rs149968535、rs1055086)与CNTF基因的两个位点(rs17489568、rs2515362)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U9、U11、U13、U15年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ACE(rs4293)基因多态性与ADRA2A(rs1800544、rs553668)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关;ACE(rs4331、rs149968535、rs1055086)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和力量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关;CNTF(rs2515362)、ACTN3(rs4576、rs607736)以及ADRA2A(rs2484516)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力量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关;ACTN3(rs490998、rs1815739、rs607736)、ADRA2A(rs553668)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速度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关;(3)在进行基因与运动能力的关联分析时,有些运动基因多态性的变化可能与运动表型无关,单个基因与运动能力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运动素质涉及多种运动基因,单个基因可能与多种运动能力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车开萱,邱俊强,衣龙燕,邹蒙辉,李芝慧[3](2019)在《短期“低训高赛”对耐力运动员代谢适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运动前控制个人习惯性饮食是改变燃料底物利用模式的有效策略。糖负荷法这一营养策略,如在运动前几小时吃富含碳水化合物(CHO)的食物,以及在整个运动中补充碳水化合物(CHO),已经被证明能够在长时间运动的后期保持或增加碳水化合物(CHO)可用性时增强耐力,而它旨在为肌肉提供额外的碳水化合物(CHO)源,并不是减少现有糖原储备的消耗。高脂肪饮食作为耐力运动员使用的营养策略之一,试图促进脂肪氧化,降低内源性碳水化合物(CHO)的利用率,从而来提高运动成绩。已经被证明这些代谢适应在短短五天内就可以发生。然而,高脂肪饮食会导致静息肌肉糖原储备减少。因此,在适应高脂肪饮食后,为了恢复肌糖原含量,在耐力项目之前,一段时间的高CHO摄入是很重要的。这种饮食分期是脂肪适应与糖原恢复相结合的模式。该方案涉及耐力运动员在高脂肪饮食中进行5-6天的大运动量训练(脂肪占能量的60%-65%,碳水化合物<2.5g/kg/d),之后在比赛前转换到24小时的休息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10-12g/kg/d),又称作"低训高赛"(trainlow-competehigh)方案:用低糖原训练来增强训练反应,但用高糖原储备来提高成绩。因此,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传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High-carbohydrate-low-fat, HCLF)饮食以及"低训高赛"(trainlow-competehigh,TLCH)饮食策略干预后的静息代谢率、脂肪氧化率及最大脂肪氧化强度等指标,探究不同糖原可利用性对代谢的影响,确定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代谢特征的变化,为训练实施提供合理的营养策略,这是作为脂肪适应策略向运动员提出的。研究方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8名男性耐力运动员。在实验前一周向受试者发放问卷(24小时膳食回顾法),应用记录法和询问法进行膳食调查,以确定个人的宏量营养素目标,并对他们进行身体指标测试(体重、体成分)。随后制定每位受试者的宏量营养素目标和基于个人喜好的食谱。通过随机交叉实验设计将他们分为A、B两组,第一个阶段饮食干预A组为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CHO>60%总能摄;FAT<20%总能摄)、B组为低训高赛饮食,进行为期6天的膳食干预。其中,B组在前5天进行高脂肪饮食干预(CHO<20%总能摄;FAT>60%总能摄),在第6天摄入高CHO饮食(CHO≥75%总能摄;≥10g/kgBM)来恢复肌糖原。第二阶段两组饮食干预方案对换,两阶段之间有7日的洗脱期。在实验开始前(正常饮食情况下)及每一阶段干预结束后,分别进行气体代谢测试。收集静息状态下5分钟的呼吸气体交换量,随后进行运动测试,运动测试采用连续递增负荷的运动方式,使用间接量热法完成最大摄氧量测试,采集每一阶段的气体代谢指标。最终得出静息状态下的指标包括静息代谢率(RMR)与呼吸商(RQ),运动状态下的指标有最大脂肪氧化率(MFO)、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及相关指标等。研究结果:在安静状态下,两种饮食干预后与正常基线值相比,两组的静息代谢率(RMR)与呼吸商(RQ)分别出现了上升和下降趋势;两种饮食干预之间相比,HCLF组的RMR与RQ都略高于TLCH组。虽然整体来看,两组的RMR与RQ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在运动状态下,两种饮食干预后与正常基线值相比,HCLF干预后的MFO出现上升,FATmax出现下降,而TLCH干预后的MFO与FATmax均出现上升,其中MFO的提升呈显着性(P<0.05);两种饮食干预之间相比,TLCH组的MFO及FATmax均高于HCLF组,其中,仅FATmax这一指标TLCH组显着高于HCLF组(P<0.01)。此外,对于最大脂肪氧化强度的相关指标,TLCH组在最大脂肪氧化强度下对应的摄氧量、心率及跑速均略高于干预前的基线值和HCLF组,但在统计学上均未出现显着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除饮食方案之间的出现的差异外,两组在RMR、FATmax、FATmax下对应的VO2和跑速的变化上存在显着性的受试者差异(P<0.01)。研究结论:1.TLCH饮食与HCLF饮食对耐力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代谢不产生影响。2.TLCH饮食相比HCLF饮食更有利于运动中脂肪的氧化,并提高脂肪氧化最大化时所对应的强度。3.TLCH饮食能够引起耐力运动员的代谢适应,但存在显着性的个体差异。(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姜哲,吴放[4](2019)在《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其身心各项素质发展的时序性决定了不同年龄训练内容的差异性,明确各年龄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体能、技术、战术和心理方面重点发展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训练的理论起点,其直接影响各训练操作要素的选择与搭配,如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负荷量度的控制等,这些要素均直接决定训练实践活动的质量。对于16岁年龄阶段足球运动员,从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来看,处于专项提高阶段,运动员在该阶段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决定其最终达到的高度;同时,16岁作为参加2024年奥运会和2026年世界杯的适宜年龄,担负着为国争光的艰巨任务,所以探究该年龄阶段训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足球作为一项长时间同场对抗性项目,从能量供应角度来说,90%的能量是由有氧代谢系统提供,所以,良好的有氧耐力是现代足球运动员成功的首要条件。从专项角度来看,足球有氧耐力可以分为低强度有氧耐力、中强度有氧耐力和高强度有氧耐力叁种,其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中具有明确的年龄界限。国际足联、美国和日本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明确指出:高强度有氧耐力是16岁年龄阶段足球运动员需要重点发展的耐力素质。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以及相关足球教材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由于缺乏对足球专项有氧耐力分类的深入研究,大多只是简单提出有氧耐力在该年龄段需要重点发展,造成了该年龄阶段耐力素质发展目标不明确,不能准确地指导足球实践活动。在足球训练质量研究方面,大多从训练结果角度出发,采用筛选指标-确定指标-统计指标数据-建立评价标准-实际评价的研究思路忽视了各训练实践操作要素,主要包括训练周期、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负荷,上述要素均是运动训练的核心,理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为探究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质量,选取上海申鑫16岁男子足球队、山东鲁能16岁男子足球B队和北京叁高16岁男子足球队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测试法等,对球队高强度有氧耐力各操作性要素(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以及训练频次、组数、时间等)训练特征进行探析。研究结果:1)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中,负荷强度为最大心率80-100%占比为71.23%,其中最大心率80-89%占比为45.21%,最大心率90-100%占比为26.02%,主要以有氧功耐力训练为主,缺少最大有氧功训练耐力训练。2)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方法采用固定/变换间歇时间的间歇训练法,在训练模式变化上,以固定间歇时间为主、变换练习规则和实战比赛相对较少;训练手段包含专项和非专项两种形式,专项主要包括小场地比赛和运球等,非专项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跑动;间歇方式采用走、慢跑和低速运球等方式,间歇时间控制主要依靠教练员的经验判断。3)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一般采用每周一次的训练频次,训练次数偏少;平均每次训练总时间为25分钟,每次练习组数为1组、平均每次练习时间为10.2分钟。研究结论:结论一: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负荷强度偏低。结论二: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符合素质发展需求,但训练模式多变性足;训练手段包含专项和非专项两种形式,但采用专项化训练球队占比较低;间歇方式采用积极性恢复,间歇时间安排缺乏科学依据。结论叁: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周训练次数偏少、训练组数、每次练习时间安排以及相互之间的搭配不合理。总之,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各操作性训练要素特征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包大鹏,矫玮,王霄英,张珏[5](2019)在《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对耐力项目运动员脑神经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随着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训练负荷越来越大,认识中枢性运动疲劳的机制成为其中一个关键点。f MRI的应用加速了神经生物科学的研究进程,也为研究运动性中枢疲劳提供了方法学。本研究试图采用BOLD-f MRI观察运动员疲劳前后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变化,探讨运动性疲劳对脑功能区激活与连接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运动性中枢疲劳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要求受试对象筛选800米专项成绩≤2分3秒的男子运动员20名,根据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遴选相对最大摄氧量≥55ml/min受试者11名,平均年龄20.27±0.79,身高172.46cm±6.67,体重64.19±6.14,平均最大摄氧量相对值60.05±3.30ml/min。运动前测试受试者静息态BOLD-f MRI。随后递增负荷运动至疲劳实验要求受试者于Monark839E功率自行车上起始负荷为90W,每2分钟递增30W直至疲劳停止运动,即刻进行f MRI测试。数据采集的功能序列采用单激发平面回波扫描序列(single-shot echo-planar imaging,EPI),经图像数据处理、时间校正(Slice Timing)、头动校正(Realignment)、进行空间标准化(Normalization)、高斯平滑(Smoothing)处理后根据AAL模板选取感兴趣区域(ROI);对于每名受试者功能像的每个ROI区域,计算ROI内数据的平均值,形成该ROI区域数据的时间曲线(time course,TC),之后对该TC进行去线性趋势(Detrend)和带通滤波(Bandpass,0.01-0.08Hz)。之后对单个被试的不同状态下每两两ROI的TC进行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以此反映ROI之间的联接程度。比较分析静息态与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发生后两个不同时相运动员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I)的变化特征,由此探讨不同疲劳模型下运动员中枢系统的脑神经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变化特性。研究结果:研究通过BOLD-f MRI技术扫描受试者静息态下脑功能核磁成像信息,对预处理后的图像在AAL模板内选取终极ROI,计算每名受试者功能像各个ROI区域内数据均值,形成该ROI区域数据时间曲线,并对该时间曲线进行去线性趋势和带通滤波处理,之后对单个受试者的不同状态下各个ROI两两的时间曲线进行相关分析,获得静息态网络功能连接。分析运动员静息态及递增负荷运动至疲劳后静息态下静息态默认网络,对比分析疲劳(力竭)前后静息态下脑功能连接情况。研究表明与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相比,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后初级运动区(M1)和小脑、躯体感觉运动区(SMC)和小脑、小脑和海马/海马旁回网络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运动员在静息态网络中的脑区均以小脑为中心形成稳定网络系统,疲劳或力竭发生后该连接功能下降。对运动障碍人群的静息态脑功能研究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其以壳核为中心的网络连接功能下降。功能连接被定义为"空间上远离的神经生理活动之间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在脑功能研究中作为不相邻脑区间功能活动同步性的一种度量方式。该观点提出后更多的研究通过观察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系统及网络中静息状态下BOLD得到推论,大脑在静息状态下的功能活动并非是噪声般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组织方式。静息态功能链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大脑的解剖连接,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受限于解剖连接的模式,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并彼此影响。在此基础上二者的分析方法及研究结果便可互为参考,使得一方面可以通过静息态的研究更精确地提供解剖连接的信息,另一方面在静息状态下大脑活动的相关性质。功能连接与结构连接(解剖连接)并非一一对应的,功能连接可以反映结构连接,但功能连接还可以反映一些间接结构连接。纹状体在调节海马的多巴胺能、组胺能效能中起重要作用,且存在着与海马相似特点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离子通道,并与大脑皮质及中脑黑质、小脑间有广泛的纤维连接。纹状体和大脑皮质、小脑等的神经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的相关性,可能是纹状体及小脑疲劳调控的基础。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与静息态相比,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后初级运动区(M1)和小脑、躯体感觉运动区(SMC)和小脑、海马/海马旁回和小脑的联系减弱,运动员受试者在静息态默认网络中的脑区均以小脑为中心形成稳定网络系统,疲劳发生后该连接功能下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杨嘉浩,高炳宏,章凌凌[6](2019)在《运用Yo-Yo IR1测试评价高水平大学生网球运动员有氧耐力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网球作为一项长时间重复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的间歇型项目,能量需求在进行高强度对抗回合(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与低强度间歇移动(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中交替。其中,有氧代谢系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帮助球员重新合成能量物质。所以高水平的有氧耐力有助于球员重复进行大力抽球、快速移动,在间歇中快速恢复和保持专注度。因此有氧耐力的优化对于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如今,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评价有氧耐力的黄金指标,通过实验室的递增负荷测试测得VO2max,是众多研究中评定有氧耐力的首选测试方案。但该测试方法无法包含网球项目真实场景中所具有的重复加减速、变向、保持平衡和完成击球等元素,因此不足以评价网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耐力。而有球的专项有氧耐力测试又需要昂贵复杂的设备器材(如,发球机)。所以研究者们发展了一些包含了加减速和变向的间歇型折返跑场地测试来提高评估模式的专项性与实施的易行性。Yo-YoIR1测试是其中一种测试流程与要求相对简便易行的间歇型折返跑场地测试。已被表明具有较高的信度,最终成绩与实验室环境测出的VO2max值高度正相关,且最终速度能直接用来设计高强度间歇训练。该测试已在多个项目中作为评价其项目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测试方法而使用。但与网球相关的研究目前只发现一篇。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以上海市高校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Yo-YoIR1测试能否作为评价网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场地测试方法。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15名上海市高校网球运动员(13名男性,2名女性,年龄:20.5±1.8岁,身高:180.6±6.4cm,体重:75.3±13.3kg,专项训练年限:11.6±3.0年)。所有受试者均为曾或现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与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乙组或丙组)的高校代表队球员。所有受试者均在告知测试流程、设备、益处与风险之后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研究方案:所有受试者在叁周内随机进行递增负荷跑台测试(TT),Yo-Yo IR1测试(YYIR1)与网球专项递增负荷测试(ST),每个测试之间至少间隔24小时。使用运动气体代谢分析仪K5(COSMED,罗马,意大利)记录VO2(摄氧量)、心率(HR)等生理指标。静息及测试后1、3、5、15分钟时采集受试者指尖血,使用EKF-DIAGNOSTIC血乳酸浓度(BLa)分析仪(EKF,德国)测量BLa。(3)统计方法:所有测得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比较叁种测试中相同变量的组间差异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统计分析在spss 24.0(IBM,芝加哥,美国)上进行。研究结果:(1)TT,YYIR1与ST中所测得VO2max相对值分别为:54.2±5.4 ml/kg/min;60.2±8.3 ml/kg/min;56.1±6.2 ml/kg/min。其中,仅TT与YYIR1的相对值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2),其它差异均不具有显着性(TTvs.ST:P=0.45;YYIR1vs.ST:P=0.10)。但间歇型场地测试测出的VO2max值均高于持续型实验室测试。叁种测试的HRmax分别为:TT:197.3±8.5次/分;YYIR1:195.7±8.1次/分;ST:193.5±8.8次/分,叁组测试结果之间差异均不具显着性(TT vs. YYIR1:P=0.59;TT vs. ST:P=0.22;YYIR1 vs. ST:P=0.48)。叁种测试的BLamax(峰值血乳酸)分别为:TT:12.07±2.0mmol/L;YYIR1:15.4±1.6mmol/L;ST:9.1±1.9mmol/L,叁组测试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着性(TT vs. YYIR1:P=0.01;TT vs. ST:P=0.01;YYIR1 vs. ST:P=0.01)。叁种测试方案之中YYIR1的测试时长最短,诱出VO2max值、BLamax、平均VO2、平均HR均为最高,出现VO2max时间最早。(2)最大负荷时叁种测试之间的VO2相对值差异均不具显着性(TT vs. YYIR1:P=0.79;TT vs. ST:P=0.56;YYIR1 vs. ST:P=0.40)。研究结论:递增负荷跑台测试、Yo-YoIR1测试与网球专项递增负荷测试都能作为评价网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有效测试方法。综合测试的专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Yo-Yo IR1测试是一种更加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袁田[7](2019)在《FIIT与MICT训练法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能力是篮球运动员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专项有氧能力是篮球运动员无氧运动间歇期体能恢复的有力保障。在现代篮球竞技比赛中,前后时间持续较长,虽与田径中的长时间持续匀速跑时间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在跑的过程中穿插了快速启动、冲刺、制动,瞬间变向、变速,单次或多次冲抢篮板,甚至几个回合的快速攻防,但也经常出现慢速移动,甚至原地休息,后者最大特征在于速度比较均匀。因此,篮球运动员体能中的有氧耐力素质是一种间歇性的耐力素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FIIT),是一种类似篮球运动间歇耐力训练。中等强度匀速持续训练(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是一种类似于田径持续长跑耐力训练。本研究拟对FIIT与MICT两种训练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究FIIT训练法与MICT训练法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的功效差异及生理机制,为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提实践参考。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武汉二所高校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41名,随机分成FIIT组,21名,年龄21.4±1.78y、身高184.2±6.33cm、体重80.8±8.73kg、训练年限8.7±2.16y;MICT组,20名,年龄21.0±2.03y、身高183.0±6.95cm、体重82.3±7.50kg、训练年限9.1±2.44y。(2)测试仪器:MAX-Ⅱ心肺仪、Polar SB10表、XK-Ⅱ型血红蛋白仪、电子自动计时器等。(3)测试指标:心率无氧阈(HRT)、通气无氧阈(VAT)、最大摄氧量(VO2max)、心率无氧阈/最大心率(HRT/HRmax)、通气无氧阈/最大摄氧量(VAT/VO2max)、血红蛋白(HB)、3/4场地冲刺跑成绩、15米×17次跑(4组)成绩。(4)FIIT方案:训练内容为400米田径场跑道30米快跑,50米慢跑,完成5千米(12.5圈),田径跑道设置两种不同颜色标志旗30米和50米分割线。(5)MICT方案:持续匀速长跑,400米田径场跑道,完成5千米(12.5圈)(时间19分-22分钟)。(6)指标测试方案:前后测试两次。HRT、VAT、VO2max、HRT/HRmax、VAT/VO2max测量:采用GXT方案。HB测试:采用稀释251倍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液,用血红蛋白值仪测定。3/4场地冲刺跑:篮球场端线与对侧罚球线之间冲刺跑,2-3人/组,端线后起跑,听到"5、4、3、2、跑!"口令后,运动员全力冲,过对侧罚球线后,电动计时,跑2-3次,取最好成绩。15米×17次跑(4组):篮球场地两边线之间折返17次,4组,组间歇2分钟,3-5人/组,听"跑!"口令起跑计时,第17次冲过边线后,电动记时。研究结果:(1)训练前后比,MICT组HRT分别为160.91±3.52beat/min、162.84±3.05beat/min(P<0.05);HRT/HRmax分别为80.85±2.33%、81.83±1.97%(P<0.05);VAT分别为3048.5±247.9ml/min、3155.2±211.4ml/min(P<0.05);VO2max分别为4914.6±350.8ml/min、4938.6±320.4ml/min(P>0.05);VAT/VO2max分别为62.03±3.04%、63.89±3.97%(P<0.01);HB分别为137.6±5.63g/L、143.4±4.35 g/L(P<0.01);3/4场地冲刺跑分别为3.52±0.54s、3.41±0.47s(P<0.05);15米×17次×4跑成绩均值分别为66.63±3.54s、65.18±3.54s(P<0.05)。(2)训练前后比,FIIT组HRT分别为161.29±4.56beat/min、166.28±3.28beat/min(P<0.01),HRT/HRmax分别为81.05±2.38%、83.56±2.17%(P<0.001),VAT分别为3067.2±254.3ml/min、3356.1±207.5ml/min(P<0.01),VO2max分别为4902.4±362.3ml/min、4945.7±370.6ml/min(P>0.05),VAT/VO2max分别为62.57±3.12%、67.87±3.07%(P<0.001),HB分别为136.3±5.20g/L、142.9±5.38 g/L(P<0.01),3/4场地冲刺跑分别为3.54±0.49s、3.32±0.43s(P<0.01),15米×17次×4跑成绩均值分别为66.21±3.80s、64.15±3.22s(P<0.01)。(3)训练后,FIIT方案与MICT方案比,HRT、HRT/HRmax、3/4场地冲刺跑、15米×17次×4跑成绩存在显着差异(P<0.05),VAT、VAT/VO2max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HB、VO2max无差异(P>0.05)。研究结论:(1)FIIT训练法和MICT训练法均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无氧阈(HRT和VAT),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耐力,且FIIT训练法在提高篮球运动员无氧阈方向显着要优于MICT训练法。(2)FIIT训练法和MICT训练法均可显着提高篮球运动员HRT/HRmax比值、VAT/VO2max比值,提高了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利用率,且FIIT训练法显着要优于MICT训练法。(3)FIIT训练法和MICT训练法均能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两种方法效果一致。(4)FIIT训练法和MICT训练法均能提高篮球运动员3/4场地冲刺跑和15米×17次×4跑成绩,表明两种训练法对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具有显着的提高,且FIIT优于MICT。(5)最大摄氧量(VO2max)没有显着提高,提示在训练篮球运动员专项间歇有氧耐力时建议多采用FIIT训练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郭强川[8](2019)在《关于提高运动员跑步中耐力训练的有效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跑步中加强耐力训练,采取合理的训练策略,进行科学的训练技巧,提升运动员的身体体质、运动机能、协调性与平衡性、生理极限等综合实力,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毅力和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效果。(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10期)

朱欢,高炳宏[9](2019)在《微血管反应性在耐力性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认为:微血管反应性与耐力性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可作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的无创性指标,但在高原训练阶段相关研究的结论尚不明确,这与高原上特殊的缺氧、干燥自然环境、海拔高度以及运动负荷等对运动员微血管反应性的复杂影响有关;微血管反应性应用于运动负荷、专项能力变化的评定可能是评价训练科学性和效果的新手段,但相关研究存在项目单一、特殊训练手段下研究结果不明确等问题,尤其高原训练阶段,研究人员需要从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手段和阶段等方面对微血管反应性在耐力性运动员中的应用进行定量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仁波[10](2019)在《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耐力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体育教学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结合德智体美劳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不断革新传统的应试教育,积极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学生既能够掌握简单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能够养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我国的体育教学实现快速的发展,其中中长跑运动员耐力训练是体育教学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学环节中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课堂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此来更好的揭示体育教学的本质要求。本文以青少年中长跑为分析对象,了解运动员耐力训练的实施条件,以期为推动我国体育教学的大力落实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耐力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运动员基因选材的研究重心主要在运动能力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上。耐力素质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是其中的重点,而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较少,特别是以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对象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一手研究资料的缺乏,是目前我国运动员基因选材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基因选材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要以国内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为建立适用于我国足球运动员基因选材的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库筛查选出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力量、速度素质相关联的基因位点,探讨不同年龄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力量、速度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之间的关系;以及ACE、ADRA2A、CNTF和ACTN3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市U9-U15男子足球运动员耐力、力量和速度的表型特征的关系,从而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奠定基因层面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采集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冠军队队员和和部分俱乐部青少年队员的口腔黏膜细胞样本,对ACE(rs4331)、ADRA2A(r1800544)、CNTF(rs2515362)、ACTN3(rs607736)等20个基因位点进行SNa Pshot SNP基因分型;将这些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数据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力量、速度素质进行关联分析;(2)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各基因位点多态性数据的关系;(3)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各基因位点与耐力、力量、速度素质表型指标之间的关系;(4)运用Plink软件和Haploview软件分析多态性数据与6×30m跑、立定跳远、投掷界外球、15m跑等耐力、力量、速度素质相关表型指标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1)ACTN3(rs117569537)、ACTN3(rs1815739)和ADRA2A(rs553668)叁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U13组与U15组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DRA2A(rs1800544)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U11组与U15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基因型分布在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ADRA2A(rs553668)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U11组与U13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在U9组与U15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CTN3(rs607736)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在U9组与U15组、U13与U15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CTN3(rs1815739)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U9组与U15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CTN3(rs490998)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U13组与U15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基因型分布在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ACE(rs4293)基因多态性与ADRA2A(rs1800544、rs553668)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影响;ACE(rs4331、rs149968535、rs1055086)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和力量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影响;CNTF(rs2515362)、ACTN3(rs4576、rs607736)以及ADRA2A(rs2484516)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力量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影响;ACTN3(rs490998、rs1815739、rs607736)、ADRA2A(rs553668)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速度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影响;(3)在耐力、力量、速度有关的单倍型分析中发现,与耐力素质相关的单倍型均来自于ACE基因;与力量素质相关的单倍型来自于CNTF基因与ACTN3基因;ACTNE基因单倍型与耐力、力量、速度均相关。研究结论:(1)ACTN3基因的四个位点(rs117569537、rs1815739、rs607736、rs490998)的基因型分布或等位基因频率在U9、U13、U15年龄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ADRA2A基因的两个位点(rs1800544、rs553668)的基因型分布或等位基因频率在U9、U13、U15年龄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ACE基因四个位点(rs4293、rs4331、rs149968535、rs1055086)与CNTF基因的两个位点(rs17489568、rs2515362)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U9、U11、U13、U15年龄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ACE(rs4293)基因多态性与ADRA2A(rs1800544、rs553668)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关;ACE(rs4331、rs149968535、rs1055086)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和力量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关;CNTF(rs2515362)、ACTN3(rs4576、rs607736)以及ADRA2A(rs2484516)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力量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关;ACTN3(rs490998、rs1815739、rs607736)、ADRA2A(rs553668)基因多态性对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速度相关表型指标的变化有关;(3)在进行基因与运动能力的关联分析时,有些运动基因多态性的变化可能与运动表型无关,单个基因与运动能力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运动素质涉及多种运动基因,单个基因可能与多种运动能力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力运动员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琳,胡扬,李燕春.血压调节基因与运动员心肺耐力表型的关联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秦黎黎,曹杨,王乐军,卢天凤.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耐力、力量、速度素质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车开萱,邱俊强,衣龙燕,邹蒙辉,李芝慧.短期“低训高赛”对耐力运动员代谢适应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姜哲,吴放.我国16岁男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高强度有氧耐力训练特征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包大鹏,矫玮,王霄英,张珏.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对耐力项目运动员脑神经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杨嘉浩,高炳宏,章凌凌.运用Yo-YoIR1测试评价高水平大学生网球运动员有氧耐力可行性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袁田.FIIT与MICT训练法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对比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郭强川.关于提高运动员跑步中耐力训练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下).2019

[9].朱欢,高炳宏.微血管反应性在耐力性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

[10].张仁波.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耐力训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标签:;  ;  ;  ;  

耐力运动员论文-杨晓琳,胡扬,李燕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