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炎镇痛药效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炎,南星,药效学,飞龙,坐浴,骨关节炎,挥发油。
抗炎镇痛药效学论文文献综述
陈楠烨,郭晓涵,李慧瑜,段娟慧,冯美卿[1](2019)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解热、镇痛及抗炎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小鼠发热模型、疼痛模型及炎症模型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探讨其与用药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建立酵母菌致大鼠发热模型、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组胺增加小鼠皮肤通透性模型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以酵母菌致热大鼠体温变化情况、小鼠扭体次数、小鼠背部蓝染面积及小鼠耳片肿胀程度评价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高剂量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后,大鼠的体温差异与阴性对照组在4 h、5 h、6 h、7 h及8 h时有统计学意义(P <0.01);阳性对照(P2)组[(12.1±1.7)次]、低剂量(L2)组[(24.3±1.2)次]、中剂量(M2)组[(13.0±1.5)次]、高剂量(H2)组[(10.8±2.2)次]小鼠的扭体次数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C2)组[(36.0±4.3)次];阴性对照(C3)组小鼠背部蓝斑面积为[(8.21±0.54)cm~2],明显高于中剂量(M3)组[(5.60±0.52)cm~2]、高剂量(H3)组[(3.84±0.58)cm~2];阴性对照(C4)组小鼠耳片的肿胀程度[(93.64±8.41)%]明显高于中剂量给药(M4)组[(43.35±7.53)%]和高剂量给药(H4)组[(25.28±5.59)%]小鼠耳片的肿胀程度;而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小鼠发热模型、疼痛模型及炎症模型均有较好的解热、镇痛及抗炎效果,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世界临床药物》期刊2019年06期)
崔小天,殷东风[2](2019)在《胆南星抗炎镇痛体内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比研究胆南星和阿司匹林抗炎镇痛体内药效学。方法 :将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胆南星组3组,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2 g/kg,胆南星组给予胆南星7.8 g/kg,每日1次,连续5 d,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热板实验和醋酸扭体实验,比较各阿司匹林和胆南星的抗炎止痛疗效。结果 :阳性对照组与胆南星组耳肿胀度分别为(13.30±1.35)mg和(11.08±1.00)mg,两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抑肿率分别为40.59%和50.49%;在热板实验中,两组给药后痛阈值分别为(20.10±3.57)s和(20.46±3.22)s,两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提高率分别为18.25%和30.63%;在扭体反应实验中,两组扭体次数分别为(20.08±2.15)次和(15.11±1.83)次,两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镇痛率分别为38.52%和53.74%。结论 :胆南星能提高小鼠痛阈值,显着减少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从药效学方面说明胆南星抗炎和镇痛两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其抗炎作用与阿司匹林无显着差异,止痛作用略弱于阿司匹林,但仍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苏友新,黄露露,赖兴泉,朱亚菊,李保林[3](2019)在《飞龙九一巴布贴抗炎、镇痛药效学及其对膝骨关节炎滑膜炎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飞龙九一巴布贴的抗炎镇痛效果及其对膝骨关节炎滑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炎症模型,热板致小鼠舔足、冰醋酸致小鼠扭体2个疼痛模型及木瓜蛋白酶致新西兰大白兔膝骨关节炎滑膜炎模型等,观察飞龙九一巴布贴对大鼠足趾肿胀度、小鼠痛阈值、扭体次数、兔关节表面温度、关节周径、改良Lequesne MG得分及滑膜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抗炎镇痛药效方面,与致炎组及致痛组比较,巴布贴组可显着降低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提高小鼠痛阈值,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 <0.01)。在大鼠足肿胀实验中,致炎后0~2 h,巴布贴组对肿胀抑制作用弱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组(扶他林组)(P <0.05);致炎后2~8 h,巴布贴组比扶他林组对肿胀的抑制作用更强(P <0.05)。在小鼠热板法实验中,末次给药干预后0~1 h,巴布贴组对小鼠痛阈值的提高作用弱于扶他林组(P <0.05);末次给药干预后1~3 h,巴布贴组比扶他林组对小鼠痛阈值的提高更显着(P <0.05)。在小鼠扭体实验中,巴布贴组与扶他林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的作用相当(P> 0.05)。(2)对膝骨关节炎滑膜炎影响方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表面温度、关节周径、改良Lequesne MG得分显着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巴布贴组各指标均显着降低(P <0.01),且滑膜炎症细胞浸润得到明显改善;与扶他林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飞龙九一巴布贴抗炎镇痛作用显着,对膝骨关节炎滑膜炎亦有显着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风湿病与关节炎》期刊2019年01期)
张燕,马艳艳,斯地克·麦麦提,翟筱妍,李雅婷[4](2018)在《比黑马尔江散抗胃溃疡、抗炎及镇痛药效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比黑马尔江散(BHM)防治胃溃疡及其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建立水浸应激和吲哚美辛药物致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HM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外观、水肿、溃疡指数,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建立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炎症模型,观察小鼠足跖肿胀度。建立醋酸致小鼠腹痛模型,观察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及扭体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HM给药组大鼠胃黏膜水肿和溃疡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炎症模型组比较,BHM给药组小鼠足跖肿胀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腹痛模型组比较,BHM给药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延长,扭体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HM散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应激和化学药物引起的胃溃疡有预防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赵媛,万凯华,翁幼武,李岩[5](2018)在《紫草叁黄栓抗炎、消肿、镇痛药效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紫草叁黄栓抗炎、消肿、镇痛的疗效。方法选取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基质0.65g/kg)、对照组(马应龙痔疮栓0.65g/kg)及实验组(紫草叁黄栓高1.30g/kg、中0.65g/kg、低0.33g/kg剂量组),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采用药品涂抹方法,以肿胀抑制率为指标,观察其抗炎作用;选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基质0.45g/kg)、对照组(马应龙痔疮栓0.45g/kg)及实验组(紫草叁黄栓高0.90g/kg、中0.45g/kg、低0.23g/kg剂量组),建立巴豆油致大鼠肛门肿胀模型,采用灌肠方法,以直肠肛门肿胀率为指标,观察其消肿作用;选取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基质0.45g/kg)、对照组(马应龙痔疮栓0.45g/kg)及实验组(紫草叁黄栓高0.90g/kg、中0.45g/kg、低0.23g/kg剂量组),建立冰醋酸致痛模型,采用直肠给药,以扭体抑制率为指标,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紫草叁黄栓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耳肿胀程度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紫草叁黄栓高、中剂量组使大鼠肛肠肿胀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紫草叁黄栓高、中、低各剂量扭体抑制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叁黄栓具有抗炎、消肿、镇痛等作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杨晨霞[6](2018)在《通脉祛浊汤的抗炎镇痛药效及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脉祛浊汤抗炎镇痛药效及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取昆明种小鼠2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立加利仙组、痛风定组、通脉祛浊汤高剂量组、通脉祛浊汤中剂量组、通脉祛浊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二甲苯致耳肿胀、蛋清致足掌肿胀、扭体实验、热板实验观察通脉祛浊汤的抗炎、镇痛作用。2.84只Wister大鼠,雄性,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脉祛浊汤高剂量组、通脉祛浊汤中剂量组、通脉祛浊汤低剂量组、痛风定胶囊组、立加利仙组。每组12只,造模后经筛选最后用于实验每组10只,观察一般情况变化。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酸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中IL-1β、TNF-α的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试剂盒检测血清及肝脏中XOD活性;运用Real-Time qPCR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中IL-1β、TNF-α的表达情况。取大鼠关节滑膜行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1.通脉祛浊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通脉祛浊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优,其次为通脉祛浊汤中剂量组。2.通脉祛浊汤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尿酸(UA)值,改善给药组大鼠踝关节病理学形态情况;通脉祛浊汤各给药剂量均能不同程度抑制大鼠血清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调控大鼠关节软组织及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及IL-1β、TNF-αmRNA表达量,其中以通脉祛浊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通脉祛浊汤中剂量组。结论1.通脉祛浊汤具有明显的抗炎与镇痛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尤以通脉祛浊汤高剂量组为优。2.通脉祛浊汤能明显改善降大鼠饮食、关节活动情况,降低大鼠血清UA值及相关病理学指标,同时能抑制模型大鼠血清及肝脏中XOD活性,调控大鼠关节软组织及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及IL-1β、TNF-αmRNA表达量,进而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病情。结果显示通脉祛浊汤各剂量间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李鑫,魏艳霞,谢志忻,林也,蔡雄[7](2017)在《青藤碱抗炎镇痛药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青藤碱的抗炎镇痛药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评价青藤碱镇痛作用;甲醛疼痛模型评价青藤碱对炎症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研究其镇痛机制。采用角叉菜胶模型评价青藤碱的抗炎作用,并研究其抗炎机制。结果:青藤碱100、200 mg/kg均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具有显着抑制作用,青藤碱100、200 mg/kg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其血清c AMP含量(P<0.05或P<0.01)。青藤碱50、100、200 mg/kg对小鼠第Ⅱ相(15~30 min)疼痛反应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并能降低其足组织PEG2含量(P<0.05或P<0.01)。青藤碱400 mg/kg在致炎后1 h开始显着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200 mg/kg在致炎后2 h开始显着抑制足肿胀(P<0.05或P<0.01);青藤碱各剂量均能显着降低角叉菜胶致炎大鼠足组织TNF-α、IL-1β含量,青藤碱200、400 mg/kg可显着降低其PEG2含量;青藤碱400 mg/kg可显着降低其5-HT含量(P<0.05或P<0.01)。结论:青藤碱具有显着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鼠足组织PEG_2含量有关;青藤碱具有显着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PEG2及5-HT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7年10期)
杜婕莹[8](2017)在《骨通贴膏抗炎镇痛药效作用机理及制剂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骨通贴膏对大鼠刺激模型镇痛、抗炎的影响,进行镇痛、抗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观察骨通贴膏镇痛、抗炎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理,并通过骨通贴膏对皮肤刺激性试验,研究其制剂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采用SD大鼠,通过甲醛法制备大鼠急性疼痛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镇痛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血浆β-内啡肽含量测定;(2)血浆PGE2含量测定;(3)脊髓c-fos基因检测;(4)血清、局部组织NO含量测定;(5)血清、局部组织、脑脊髓P物质含量测定。实验二:采用SD大鼠,通过胰蛋白酶法制备大鼠急性疼痛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镇痛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血浆β-内啡肽含量测定;(2)血浆PGE2含量测定;(3)脊髓c-fos基因检测;(4)血清、局部组织NO含量测定;(5)血清、局部组织、脑脊髓P物质含量测定。实验叁:采用SD大鼠,通过甲醛法制备大鼠急性炎症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抗炎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炎症组织TNF-α含量测定;(2)炎症组织IL-1含量测定;(3)炎症组织IL-6含量测定;(4)炎症组织PGE2含量测定;(5)血清、炎症组织NO含量测定;(6)血清、组织中5-HT含量测定;(7)血清、组织中HIS含量测定;(8)炎症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四:采用SD大鼠,通过制备大鼠慢性肉芽肿炎症模型,评价骨通贴膏的抗炎作用,并分别进行大鼠(1)炎症组织TNF-α含量测定;(2)炎症组织IL-1含量测定;(3)炎症组织IL-6含量测定;(4)炎症组织PGE2含量测定;(5)血清、炎症组织NO含量测定;(6)血清、组织中5-HT含量测定;(7)血清、组织中HIS含量测定;(8)炎症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五:取新西兰兔采用同体自身左右侧对比法单次给药6h后,记录皮肤刺激反应,进行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评价骨通贴膏制剂安全性。实验六:采用新西兰兔,经皮肤给予骨通贴膏24h连续21天,记录皮肤刺激反应,进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评价骨通贴膏制剂安全性。结果:实验一:在给药后1h、2h、3h、4h、6h均能提高其痛阈值。骨通贴膏有效降低血浆中PGE2含量,升高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清和致炎组织中NO含量,降低致炎组织和脑组织中P物质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但是对血清P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对大鼠脊髓元c-fos基因表达亦无明显影响(P>0.05)。实验二:在给药后1h、1.5h、24h均能提高其痛阈值。骨通贴膏有效降低血浆中PGE2含量,提高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清、炎症组织中P物质和NO含量、降低大脑组织P物质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但是骨通贴膏对脊髓c-fos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实验叁:在给药后有抑制小鼠足跖肿胀的趋势,但在给药后1h、2h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给药后3h开始骨通贴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给药后4h、6h骨通贴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骨通贴膏能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NO和5-HT以及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升高炎症组织中IL-6的含量、影响炎症组织病理改变(病理学评分显着降低),骨通贴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骨通贴膏能降低炎症组织中TNF-α含量,但是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通贴膏对炎症组织中IL-1β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实验四:骨通贴膏能有效抑制慢性炎症,能减小肉芽肿组织重量、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NO和5-HT以及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和IL-1β的含量,骨通贴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骨通贴膏对慢性炎症组织病理改变无明显影响,能降低TNF-α含量,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通贴膏对炎症组织中IL-6的含量亦无明显影响。实验五:骨通贴膏PIB剂型低、中剂量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兔均无刺激性反应。骨通贴膏PIB剂型高剂量对完整皮肤兔无刺激性反应,破损皮肤兔除药后1h有轻度刺激性。骨通贴膏传统剂型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兔均有轻度刺激性反应。实验六:骨通贴膏传统剂型出现皮肤刺激反应的时间点早于PIB剂型,且在同一时间段里,传统剂型的刺激反应程度大于PIB剂型。结论:(1)骨通贴膏对甲醛致痛大鼠和胰蛋白酶致痛大鼠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血浆中PGE2含量,升高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清和致炎组织中NO含量,降低致炎组织和脑组织中P物质含量。(2)骨通贴膏对甲醛致炎大鼠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的NO、5-HT、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升高组织中IL-6的含量,改善局部炎症组织的皮下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3)骨通贴膏对大鼠慢性肉芽肿模型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炎症,减少肉芽肿组织重量,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和炎症组织中NO、5-HT、HIS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中PGE2和IL-1β的含量。(4)骨通贴膏(PIB剂型)经皮肤给药安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10-01)
张洪平,周月,李得新[9](2017)在《维吾尔药唇香草挥发油抗炎、止咳、祛痰和镇痛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维吾尔药唇香草挥发油的抗炎、止咳、祛痰、平喘及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唇香草挥发油、采用小鼠右耳二甲苯致炎法观察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氨水喷雾致咳法观察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2 min、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观察气管酚红排泄量、腹腔注射冰醋酸法和热刺痛法分别观察扭体次数/20 min和痛阈值。结果:唇香草挥发油不同剂量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廓肿胀(P<0.01)、减少氨水喷雾致小鼠咳嗽次数(P<0.01)、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P<0.05)、减轻冰醋酸和热辐射致小鼠疼痛(P<0.01),且其抗炎、止咳、祛痰及镇痛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1)。结论:维吾尔药唇香草挥发油具有显着的抗炎、止咳、祛痰、镇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7年08期)
俞凡,卢勇,覃鑫,刘红英,俞立民[10](2017)在《坐浴一号洗液抗炎镇痛药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坐浴一号洗液进行抗炎镇痛药效作用研究,以期为该制剂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提供现代药理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和醋酸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以金玄痔科熏洗散中成药制剂为阳性药物对照,分为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坐浴一号的抗炎和镇痛药理作用。结果坐浴一号与阳性药物组比较,其低剂量组无显着性差异,但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有显着性差异,优于阳性药物组。结论坐浴一号洗液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抗炎镇痛药效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对比研究胆南星和阿司匹林抗炎镇痛体内药效学。方法 :将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胆南星组3组,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2 g/kg,胆南星组给予胆南星7.8 g/kg,每日1次,连续5 d,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热板实验和醋酸扭体实验,比较各阿司匹林和胆南星的抗炎止痛疗效。结果 :阳性对照组与胆南星组耳肿胀度分别为(13.30±1.35)mg和(11.08±1.00)mg,两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抑肿率分别为40.59%和50.49%;在热板实验中,两组给药后痛阈值分别为(20.10±3.57)s和(20.46±3.22)s,两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提高率分别为18.25%和30.63%;在扭体反应实验中,两组扭体次数分别为(20.08±2.15)次和(15.11±1.83)次,两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镇痛率分别为38.52%和53.74%。结论 :胆南星能提高小鼠痛阈值,显着减少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从药效学方面说明胆南星抗炎和镇痛两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其抗炎作用与阿司匹林无显着差异,止痛作用略弱于阿司匹林,但仍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炎镇痛药效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楠烨,郭晓涵,李慧瑜,段娟慧,冯美卿.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解热、镇痛及抗炎的药效学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9
[2].崔小天,殷东风.胆南星抗炎镇痛体内药效学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3].苏友新,黄露露,赖兴泉,朱亚菊,李保林.飞龙九一巴布贴抗炎、镇痛药效学及其对膝骨关节炎滑膜炎影响的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
[4].张燕,马艳艳,斯地克·麦麦提,翟筱妍,李雅婷.比黑马尔江散抗胃溃疡、抗炎及镇痛药效学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
[5].赵媛,万凯华,翁幼武,李岩.紫草叁黄栓抗炎、消肿、镇痛药效作用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
[6].杨晨霞.通脉祛浊汤的抗炎镇痛药效及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炎性因子的影响[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8
[7].李鑫,魏艳霞,谢志忻,林也,蔡雄.青藤碱抗炎镇痛药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药材.2017
[8].杜婕莹.骨通贴膏抗炎镇痛药效作用机理及制剂安全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9].张洪平,周月,李得新.维吾尔药唇香草挥发油抗炎、止咳、祛痰和镇痛的药效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
[10].俞凡,卢勇,覃鑫,刘红英,俞立民.坐浴一号洗液抗炎镇痛药效作用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