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煤污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煤烟,阿勒泰,韩城,富阳,蜜露,规律,病原菌。
煤污病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鸿[1](2019)在《如何防治紫薇煤污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花期长、花色艳,是一种常见的、优良的庭院观赏树和绿化行道树,但其常会发生一种让种苗人头痛的病害——紫薇煤污病,又称紫薇煤烟病。造成紫薇煤污病的主要原因是紫薇在遭受紫薇绒蚧和紫薇长斑蚜的侵害后,昆虫排泄的蜜露提供了滋生病(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19-06-06)
余英才[2](2019)在《宿松地区油茶煤污病的发生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宿松地区油茶煤污病的病原真菌、侵染途径及发生的气候条件、流行发生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相关的农艺、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萌,张吕醉,唐慧骥,韩英[3](2019)在《芍药鲜切花煤污病病原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芍药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欢的鲜切花,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洛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芍药鲜切花出口加工基地,其产品已出口荷兰、美国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芍药煤污病是近年来洛阳市芍药上普遍发生的病害,该病害使花蕾上形成大量橄榄绿色霉斑,导致鲜切花外观质量和等级下降。由于进口国对鲜切花有严格的检疫要求,携带煤污病斑的鲜切(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钱国平,陆银根[4](2017)在《富阳区桂花煤污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桂花在富阳地区分布广泛,它既是本地市花,也是兼观赏与实用为一体的优良园林树种。由于该地区煤污病的发生,对桂花的观赏和经济价值都造成重大影响,急需制定防治措施。本文主要论述了富阳区桂花煤污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为尽快控制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17年04期)
徐超[5](2017)在《煤污病病原真菌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及外寄生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污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真菌病害,普遍发生于温暖湿润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在苹果、梨等果实以及毛竹、紫薇等观赏植物的表面形成黑色的污斑和污点,导致其商品价值大幅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煤污病菌种类多样,大部分归属于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的多个科、属。它们主要由植物寄生性致病菌演化而来,但通常都只定殖于寄主植物表皮层而不侵入寄主内部,因而被认为是特殊的植物病原真菌类群——“附生菌(epiphyte)”。近年来,国内外对煤污病菌的分类学、生物地理学、流行学和药剂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但对于其在寄主表面严苛环境下(营养不足、干旱、强紫外线等)的适应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并结合组织学技术揭示了煤污病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和演化模式,主要得到以下结果:果生月盾霉(Peltaster fructicola),一种常见的煤污病菌,基因组测序大小为18.14 Mb,共预测出8,334个蛋白编码基因,重复序列比率为0.42%。与其它真菌相比,果生月盾霉属于基因组大小、基因数目和重复序列比率均较少的物种。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显示,果生月盾霉与半活体营养型小麦叶枯菌(Zymoseptoria tritici)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但前者在进化中比后者丢失了更多的基因家族(1,019个vs.525个)却获得了较少的基因家族(58个vs.190个);且孤儿基因在果生月盾霉中所产生的数量(1,485个)也远少于小麦叶枯菌(2,972个)。因此,果生月盾霉应是经历了一种收缩性的演化过程,即固有的基因发生大量遗失而新基因严重缺乏。推测果生月盾霉基因组结构这种紧缩的特性可能与其极端的生存环境有关。生物信息学鉴定发现,果生月盾霉中仅含有107个外分泌蛋白编码基因,远少于除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外的其它参与比较的腐生、共生和寄生真菌(166~991个),其中作为候选效应蛋白的小分泌蛋白更是仅筛选出了12个,比上述所有真菌(16~343个)都要少。这表明果生月盾霉缺少由分泌蛋白,尤其是效应蛋白所介导的病原与寄主植物间互作。果生月盾霉中能够编码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核心酶的基因只有15个,少于包括小麦叶枯菌(28个)在内的绝大多数植物病原真菌(18~82个),说明果生月盾霉可能缺乏侵染寄主植物所需的次级代谢物,如真菌毒素。同小麦叶枯菌中注释到的68个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相比,果生月盾霉(24个)中主要缺少了β-1,4-内切葡聚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1,4-内切木聚糖酶、β-1,4-内切甘露聚糖酶、果胶甲基酯酶、果胶酸盐裂解酶和内切鼠李半乳糖醛酸酶。这些酶类都会参与植物细胞壁重要成分(葡聚糖、木葡聚糖、木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同聚半乳糖醛酸和鼠李半乳糖醛酸I)主链的降解,使得果生月盾霉无法突破植物表皮细胞壁。此外,转录组分析也显示,以上叁类植物致病相关基因在果生月盾霉侵染寄主过程中大多是低表达甚至不表达的。同样属于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的角质酶编码基因被较为完整的保留并具有相当的转录活性,进一步证明了该煤污病菌的外致病性。为了适应寄主表面的极端环境,属于次级代谢产物的DHN-黑色素的合成相关基因也被保留。通过对被侵染的苹果表皮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果生月盾霉在寄主表面扩展时不仅能够分解植物表层蜡质,还能在其类菌核体下方降解并穿透部分真角质层,这种定殖策略无疑有利于该病原菌在寄主植物表皮上的附着并从其中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我们提出,果生月盾霉作为一种能够全程在寄主植物体外进行寄生生长的病原菌应被定义为“外寄生菌(ectophyte)”,而非是营腐生生活的“附生菌”。综上所述,果生月盾霉在由植物穿透型病原真菌向煤污病菌演化的过程中,基因组发生显着收缩,放弃了大量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却保留了一些与寄主植物表面定殖有关的功能,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植物外寄生营养模式。而这种演化方式可能有助于病原菌逃避寄主的专化性和免疫防卫反应,进而适应迅速改变的生态环境。为了明确果生月盾霉的基因组演化方式在整个煤污病菌类群中的普遍性,我们对另外叁种煤污病菌——苹果小迭孢(Microcyclosporella mali)、角状平脐疣孢(Zasmidium angulare)和仁果迭孢(Microcyclospora pomicola)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与它们各自的近缘植物穿透型寄生菌——桉树叶斑病菌(Mycosphaerella madeirae)、柑橘腻斑病菌(Zasmidium citri)和桉树叶斑病菌(Teratosphaeria nubilosa)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这叁种煤污病菌在基因组大小(26.7 Mb vs.32.2 Mb;36.2 Mb vs.42.9 Mb;22.4 Mb vs.27.1 Mb)、基因数量(11,572个vs.14,017个;14,946个vs.17,275个;9,169个vs.10,998个)以及重复序列比率(1.57%vs.6.09%;3.60%vs.8.35%;1.95%vs.7.88%)等方面均小于穿透型病原菌,表明它们的基因组结构同样具有紧缩特性。而且,相比于穿透型病原菌,这叁种煤污病菌在外分泌蛋白(488个vs.633个;887个vs.1,142个;339个vs.484个)、植物细胞壁降解酶(75个vs.98个;140个vs.160个;34个vs.75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核心酶(29个vs.47个;34个vs.49个;19个vs.23个)和MFS转运蛋白(296个vs.396个;511个vs.596个;195个vs.242个)等植物致病因子的数量上也一致表现出了缩减,这意味着其侵入能力的减弱。因此,我们认为煤污病菌的基因组均呈现出了收缩演化的趋势,只不过与果生月盾霉比起来,这叁种煤污病菌的基因组收缩程度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张蓉蓉[6](2017)在《陕西、贵州两省煤污病病原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污病(Sooty blotch and flyspeck)是仁果类植物上广泛发生的病害,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发生。其病原菌主要寄生在苹果、李子、柿子、桔子、香蕉等寄主植物的表面,在寄主表面多形成黑色的斑点或者煤层,对观赏性植物的价值以及果实外观造成破坏,降低价值,给种植者带来损失。本研究主要对陕西和贵州地区的苹果、李子和枳果实表面的煤污病病原菌进行分类和鉴定研究,得到如下的结果:1、共采集得到159份标本,其中来自苹果标本109份,来自枳标本20份,李子标本30份,分离得到纯菌株97株。选取了其中46株代表性菌株以及部分难产孢属的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所得供试菌株分别属于月盾霉属(Peltaster)、横断孢属(Strelitziana)、后稷孢属(Houjia)、拟维朗那霉属(Pseudoveronaea)、多臂菌属(Trichomerium)、节担菌属(Wallemia)、Zasmidium-like和不产孢类群等8个属。2、分离得到的97株纯菌株中,其中不产孢类群所占比例最大,有57株,占总纯菌株的58.7%,主要分离自陕西乾县。其次是节担菌属(Wallemia)、月盾霉属(Peltaster)、横断孢属(Strelitziana)和Zasmidium-like,分别有14株、10株、6株和5株,占总菌株的14.4%、10.3%、6.2%和5.2%。节担菌属(Wallemia)分离自贵州省凯里,月盾霉属(Peltaster)、横断孢属(Strelitziana)和Zasmidium-like主要分离自陕西省。多臂菌属(Trichomerium)、后稷孢属(Houjia)和拟维朗那霉属(Pseudoveronaea),分别有3株、1株和1株,分别占2.1%、1.05%和1.05%,并且均分离自陕西。3、将各菌株形态学特征与ITS、LSU序列分析结合分析,对横断孢属(Strelitziana)、后稷孢属(Houjia)、多臂菌属(Trichomerium)、节担菌属(Wallemia)和Zasmidium-like 5个属的菌株鉴定,发现了6个新种:乾县横断孢(Strelitziana qianxianensis)、乾县后稷孢(Houjia qianxianensis)、秦岭多臂菌(Trichomerium qinlingensis)、凯里节担菌(Wallemia kailiensis)、李子节担菌(Wallemia pruni)、乾县平脐疣孢(Zasmidium qianxianensis);1个新纪录种,蜜生节担菌(Wallemia mellicola)和1个暂定种Sterile mycelia sp.CN。(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孟娟娟[7](2017)在《秦、豫、黔等省煤污病病原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污病是苹果常见病害之一,是不套袋苹果的重要果实病害。病原菌附生在果实表面,形成污点或污斑,降低了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近年来,不套袋技术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煤污病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本研究采用系统发育学和形态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河南、贵州等地苹果和李煤污病病原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2015年9月采样,在陕西采集到122份标本,在河南8份,贵州16份,甘肃13份,青海8份,共167份标本,经分离纯化后共得92株纯菌株,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根据症状差异将样本划分为7个类型:蝇粪状13个,占7.6%,紧凑型点状9个,占5.5%,离散性点状26个,占15.3%,煤烟状21个,占12.5%,蜂巢状,15个,占9%,分枝状60个,36.1%,刻点状23个,占13.9%。(2)结合形态学观察和LSU、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供试菌株划归于10个属:分别为锥梗孢属(Dissoconium)、后稷孢属(Houjia)、横断孢属(Strelitzian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拟维朗那霉属(Pseudoveronaea)、枝顶孢属(Acremonium)、枝氯霉属(Ramichloridium)、不产孢类群(Stomiopeltis)、月盾霉属(Peltaster)、节担菌属(Wallemia)。(3)发现了6个新种,分别为:镰刀湾节担菌(Wallemia liandaowanensis)、贵州节担菌(Wallemia guizhouensis)、礼泉枝顶孢(Acremonium liquanensis)、苹果枝顶孢(Acremonium mali)、苹果椎梗孢(Dissoconium mali)、袁家村枝氯霉(Ramichloridium yuanjiacunensis);发现2个新纪录,分别为:椭圆拟维朗那霉(Pseudoveronaea ellipsoidea)河南省新纪录、针刺椎梗孢(Dissoconium aciculare)中国新纪录;1个新病原种合欢横断孢(Strelitziana albiziae)。(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王秀玲,赵红茹,师红英,孙景[8](2016)在《浅析韩城花椒煤污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年的花椒生产实践中,通过对花椒煤污病的调查,对其发生原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合理修剪、科学施肥、彻底清园、树干涂白以及蚧壳虫、蚜虫等刺吸式口器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花椒煤污病综合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6年08期)
阿比达·艾不列孜[9](2016)在《煤污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煤污病在阿勒泰地区各县市人工林普遍发生,同时也逐步扩散和蔓延。介绍了该病害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为尽快控制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董信,董彦斌[10](2016)在《这是葡萄煤污病》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邯郸市大名县大棚种植户反映,他种的20多亩刚进入结果期的葡萄,叶片上发生了一种类似烟熏状的黑色小斑点,病斑边缘不清晰,用手抹擦容易脱落,问这是什么病,该怎么防治。根据果农反映的有关情况,结合所拍照片综合分析,笔者认为:这是葡萄煤污病危害的(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报》期刊2016-06-18)
煤污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宿松地区油茶煤污病的病原真菌、侵染途径及发生的气候条件、流行发生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相关的农艺、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污病论文参考文献
[1].徐志鸿.如何防治紫薇煤污病[N].中国花卉报.2019
[2].余英才.宿松地区油茶煤污病的发生及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9
[3].李萌,张吕醉,唐慧骥,韩英.芍药鲜切花煤污病病原菌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9
[4].钱国平,陆银根.富阳区桂花煤污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7
[5].徐超.煤污病病原真菌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及外寄生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6].张蓉蓉.陕西、贵州两省煤污病病原菌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7].孟娟娟.秦、豫、黔等省煤污病病原菌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8].王秀玲,赵红茹,师红英,孙景.浅析韩城花椒煤污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16
[9].阿比达·艾不列孜.煤污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J].种子科技.2016
[10].董信,董彦斌.这是葡萄煤污病[N].河北科技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