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研究镁对方解石在高压条件下的相变行为和拉曼振动光谱的影响,探索碳酸盐在地球深部的存在形式和物理化学性质,结合金刚石压腔和激光拉曼光谱,对具有不同镁含量的方解石开展高压实验研究。实验选取天然无色透明冰洲石、淡黄色半透明方解石脉和白色大理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ICP-AES测定冰洲石和方解石脉的成分为CaCO3;大理石中Mg/(Mg+Ca)摩尔比为0.03,其成分可简化为(Mg0.03Ca0.97)CO3。每种方解石样品挑选两粒大小约为50~100×50×20μm的颗粒放入金刚石压腔,并在不同压力下进行相变过程观察和激光拉曼光谱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常压下冰洲石和方解石脉样品的T1,T2,ν4和ν1拉曼振动频率分别为156.82, 283.55, 713.86和1 088.19 cm-1,大理石样品的拉曼振动频率为158.15, 284.76, 715.07和1 089.20 cm-1,表明方解石中含有3 mol%的MgCO3时会造成方解石的拉曼振动频率整体升高1 cm-1以上。但是该变化幅度在不同压力下没有显著差别,表明镁对方解石的拉曼振动频率随压力的变化速率(?ν/?p)没有明显影响。冰洲石和方解石脉样品在1.5 GPa压力附近转变为方解石-Ⅱ,并在2.0 GPa进一步变为方解石-Ⅲ或Ⅲb;相比之下含有3 mol%的MgCO3的大理石则是在2.4和3.7 GPa时才转变为方解石-Ⅱ和方解石-Ⅲ。假设镁对方解石相变压力的影响是线性的,即方解石向方解石-Ⅱ和方解石-Ⅲ/Ⅲb的相变压力随MgCO3含量的增加以0.30和0.57 GPa·mol%-1的速率升高,当MgCO3含量达到50 mol%时,方解石向方解石-Ⅱ和方解石-Ⅲ/Ⅲb的相变压力将分别为16.5和30.5 GPa,这与白云石向白云石-Ⅱ和白云石-Ⅲ的相变压力吻合。结合前人关于方解石中MnCO3含量对矿物相变压力和拉曼光谱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当方解石中部分Ca2+被具有不同半径和质量的离子(如Mg2+, Mn2+等)替代以后,阳离子与CO■之间以及CO■内部C—O化学键长度和强度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矿物结构稳定性以及拉曼振动频率的明显变化;并且两种阳离子之间半径差别越大,该影响效果越明显。因此,在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方解石的相变行为和拉曼光谱时,矿物中Mg和Mn等杂质元素对矿物结构稳定性和拉曼振动频率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付宛璐,袁学银
关键词: 方解石,相变,拉曼光谱,镁含量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无机化工
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039)资助
分类号: O657.37;TQ132.32
页码: 2053-2058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829K
下载量: 123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静水压条件下铁从α到ε结构相变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 物理学报 2009(03)
- [2].稀土元素钇高压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3].钍基碳化物ThC的高压结构稳定性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8(04)
- [4].GaAs纳米晶体压致相变的尺寸模型[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5].正辛烷的高压拉曼光谱研究[J]. 高压物理学报 2009(04)
- [6].镁高压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J]. 价值工程 2018(30)
- [7].利用电导率测量方法研究不同粒径ZnS高压相变过程[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9(04)
- [8].外压力下TiN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材料导报 2014(02)
- [9].1.0~4.4GPa下奥长石拉曼光谱特征的变化[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03)
- [10].AlAs相变及热动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物理学报 2009(08)
- [11].钒的高压声速测量[J]. 物理学报 2014(02)
- [12].静水压下锆锡钛酸铅铁电陶瓷相变和介电性能研究[J]. 物理学报 2011(10)
- [13].不同尺寸锐钛矿结构TiO_2纳米晶的高压相变研究[J]. 光散射学报 2009(04)
- [14].压力下钒发生相变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15].镁铝合金的冲击熔化行为实验研究[J]. 高压物理学报 2019(02)
- [16].加压下ZnO结构相变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 计算物理 2010(05)
- [17].氢化铒高温高压下的弹性及热力学性质[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