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草净生产工艺及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平[1](2016)在《除草药肥促腐熟齐整小核菌生物菌剂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生物药肥颗粒的大田应用效果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具有潜力开发为生物除草剂,用其菌丝研制的生物药肥颗粒剂田间应用效果尚没有系统评价,本文系统评价了齐整小核菌生物药肥颗粒对旱直播田6种阔叶杂草的除草效果、肥效以及对麦秸秆腐解的作用,试验设置药肥颗粒剂9个处理,分别是空白对照(CK)、齐整小核菌生物有机氮肥颗粒剂12kg/亩(1-1)、有机磷肥颗粒剂12kg/亩(1-2)、有机钾肥颗粒剂12kg/亩(I-3)、有机氮肥颗粒剂4kg/亩+有机磷肥颗粒剂2kg/亩+有机钾肥颗粒剂6kg/亩(I-4)、有机氮肥颗粒剂4.8kg/亩+有机磷肥颗粒剂2.4kg/亩+有机钾肥颗粒剂4.8kg/亩(I-5)、有机氮肥颗粒剂8kg/亩+有机磷肥颗粒剂4kg/亩+有机钾肥颗粒剂12kg/亩(I-6)、有机氮肥颗粒剂9.6kg/亩+有机磷肥颗粒剂4.8kg/亩+有机钾肥颗粒剂9.6kg/亩(I-7)和化学除草剂(稻喜50g/亩)(I-8)。1.1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药剂对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Krock.)Philcox)、鳢肠(Eclipta prostrata(L.)L.)、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 L.)、通泉草(Mazus japonicus(Thunb.)O.Kuntze)等 6种阔叶杂草的14天和28天的株防效及28天的鲜重防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述所有处理14d之后阔叶类杂草植株均大量死亡,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十分显着的防除效果。处理I-1至I-5对鸭舌草、陌上菜和通泉草的14d的防效均在50%以上;28 d的株防效均在60%以上;28 d的鲜重防效均在54%以上;处理1-6和1-7对陌上菜、通泉草和鸭舌草14d的株防效均在60%以上;28 d的株防效均在63%以上;28 d的鲜重防效均在62%以上。处理I-1至I-5对丁香蓼和鳢肠、水苋菜14 d的株防效均在39%以上;28 d的株防效均在44%以上;28 d的鲜重防效均在46%以上;处理I-6和I-7对丁香蓼、鳢肠和水苋菜的14 d株防效均在49%以上,28 d的株防效均在48%以上,28 d的鲜重防效均在50%以上。调查结果表明齐整小核菌生物药肥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均低于化学除草剂。各处理均对鸭舌草和通泉草、陌上菜的防效较好,对丁香蓼、鳢肠和水苋菜的防效相对较差。1.2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施用齐整小核菌有机除草药肥颗粒的处理I-6和I-7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与空白对照和化除相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使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I-6和I-7小区的株高、分蘖、剑叶面积、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分别平均增高 6.89%、36.5%、26.06%、12.7%、2.4%、11.9%和 31.6%。施用齐整小核菌有机除草药肥颗粒的处理I-1至I-5对水稻生长发育与空白对照相比没有那么明显。齐整小核菌生物有机肥促进了水稻的分蘖,增大了水稻的剑叶面积,提高了水稻的穗长和有效穗数,最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1.3对水稻田中麦秸秆腐解的效果秸秆还田采用填埋法。各处理均表现为齐整小核菌生物药肥颗粒剂处理I-6和I-7的试验小区秸秆腐解速率最快,至第30 d和60d,处理I-1至1-5平均分别为17.5%和33.75%,处理I-6和处理I-7试验小区秸秆腐解率平均分别为23.75%和35%。与空白处理相比,至第60 d,处理I-6和处理I-7试验小区和处理I-1至I-5秸秆腐解率平均分别提高了 15.2%和13.95%,表明施加菌剂可显着促进秸秆腐解速度。还田后90 d所有处理秸秆腐解速度均较缓慢,第90 d仅比第60 d增加了 3.62%~4.75%,最终处理I-6和处理I-7试验小区腐解率最高,达到59.2%,空白处理最低,仅为38.04%。相同条件下施加腐解剂秸秆腐解速率快于空白对照,且有显着差异。对腐解秸秆的附近土样进行取样分析,检测其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钾。结果显示施用齐整小核菌生物药肥颗粒剂的小区的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小区。综合除草效果、肥效、腐解秸秆效果和土样肥效结果来看,齐整小核菌有机除草药肥颗粒施用的最佳剂量为齐整小核菌有机氮肥颗粒剂9.6kg/亩+有机磷肥颗粒剂4.8kg/亩+有机钾肥颗粒剂9.6kg/亩。2.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试验及提高生境多样性的效应试验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于2015年5月在南京六合区和2015年7月在上海闵行地区采取了施用生物除草剂菌克阔和不翻耕施用化学除草剂草甘膦及空白对照。施药15d后,施用生物除草剂菌克阔和草甘膦的防效能均达到78%以上,30d后,使用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处理的防效约为85.71%,草甘膦处理的防效约为82.14%。因此施用生物除草剂菌克阔和草甘膦处理均可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起到很好的防除效果,但90 d和180 d后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段再生情况发现,施用生物除草剂菌克阔处理的小苗再生分别为4.12株/m2和4.77株/m2而草甘膦处理的平均出苗率分别为20.5株/m2和24.91株/m2。这说明化学防除仅能有效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而施用生物除草剂不但能有效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阻止了种子产生,而且还侵染杀死其地下根状茎,有效地降低了其茎段再生能力。因此,施用生物除草剂是彻底控制和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效途径。在试验后期我们对不同处理的试验样地进行了杂草多样性的调查,并对杂草数量、分布和多样性与防除措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菌克阔有增加试验样地植物种类数、降低植物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增大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趋势。从物种数上来看,六合地区菌克阔处理小区物种数比草甘膦处理小区物种数多6种,比空白对照小区多12种;上海地区菌克阔处理小区物种数比草甘膦处理小区物种数多7种,比空白对照处理小区多16种。生物除草剂菌克阔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比草甘膦更好的恢复样地的生物多样性。
李玲燕[2](2015)在《生物除草剂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致病型菌株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研发的生物除草剂可用于稻-麦(油)连作水稻田、玉米-小麦连作田、禾本科草坪上大多数阔叶类杂草的防除。前期我们已经开发了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废弃物直接固体发酵生产含有菌丝固体颗粒剂的技术。但是,固体发酵生产周期长至7-10天甚至更长,长成的菌丝松散,固体颗粒不均匀,导致田间单位面积实际使用量高,增加了产品的使用成本,此外,菌丝浮于表面,产品的贮藏期明显缩短,不利用商业化,也有碍了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本文通过改进发酵工艺以缩短生产耗时,研制新型颗粒剂以延长贮藏期和提高药效,建立并完善齐整小核菌生物除草剂生产工艺为商业化提高理论依据。SC64颗粒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有如下两种途径:1.菌液体发酵—离心得到菌丝体—固体基质粉碎过筛—粉末与菌丝体加入白炭黑,水混合造粒—干燥保存。其中固体基质、齐整小核菌菌丝体、白炭黑和水的重量比30:(35-55):1:(12-16);2.菌液体发酵—离心得到菌丝体—固体基质粉碎过筛—基粒制备(其中固体基质、助剂白炭黑和水比例为30:1:(75-100))-基粒与菌丝体混合裹菌(基粒和菌丝体比例为1:(1.17-1.83))—干燥保存。干燥至湿度10%以下。保藏是生物除草剂的产品商业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进行了齐整小核菌SC64固体颗粒剂货架期的研究。将固体颗粒剂分别置于常温真空、常温常压、4℃真空、4℃常压4种条件下保藏,每15天检测一次固体颗粒剂萌发率和离体叶片致病力,以确定固体颗粒剂的最合适保藏方法。结果表明,4个月后,在常温常压和4℃常压两种保藏条件下,颗粒剂萌发率仍高达60%以上,特别是常温常压保藏萌发率和致病力仍然分别保持在68.1%和65.7%。9月后常温常压保藏条件下颗粒剂萌发率和致病力分别稳定在49%和45%左右。而4℃常压保藏条件下颗粒剂萌发率和致病力则分别稳定在23%、20%左右。但是,在真空条件下,无论是常温或4℃保藏,颗粒剂萌发率和致病力分别降低至5~0%、10~0%。加上常温常压保藏成本最低。因此,常温常压保藏法可作为齐整小核菌SC64固体颗粒剂的市场应用贮藏法。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的强大的再生复发能力是影响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防治取得显着效果的主要原因。本文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于2014年8月21日在南京溧水杨树林区进行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试验,设置了翻耕后施用生物除草剂(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固体发酵基质)120g/m2,不翻耕施用化学除草剂草甘膦及空白对照。施药15天后,翻耕结合施用生物除草剂和草甘膦处理的防效均可达到87.0%以上,用药30天后,翻耕结合施用生物除草剂处理的防效接近100%,草甘膦处理的防效可达到93.42%。因此翻耕后施用生物除草剂和草甘膦处理短期内均可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起到很好的防除效果,但90天和180后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茎段再生情况发现,翻耕结合施用生物除草剂处理的小苗再生分别为5.17株/m2和9.25株/m2而草甘膦处理的平均出苗数分别为为27.20株/m2和46.24株/m2。这说明化学防除仅能有效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而翻耕后施用生物除草剂不但能有效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阻止了种子产生,而且还侵染杀死其地下根状茎,有效地降低了其茎段再生能力。因此,翻耕结合施用生物除草剂是彻底控制和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效途径。为了检测制备的生物除草剂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的除草效果,本章在温室内和水直播稻田间进行了生物除草剂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的除草试验。温室盆钵除草试验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实验基地进行,试验设置了 6组不同的颗粒剂剂量30kg/ha、60kg/ha、90kg/ha、120kg/ha、240kg/ha、480kg/ha。主要检测了施药后 14d的株防效。大田试验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进行。试验设置了 9种不同的处理:人工除草,化学除草,菌克阔600kg/ha,菌克阔100kg/ha,颗粒剂120kg/ha,颗粒剂180kg/ha,颗粒剂240kg/ha,颗粒剂360kg/ha,空白对照。主要检测了 14d和28d后杂草的株防效及28d后鲜重防效。观察结果显示,随着SC64颗粒剂使用剂量的增大,杂草的防除效率明显增强,温室盆钵除草试验中,当剂量为240kg/ha时,株防效可达到70%以上,剂量为480kg/ha时,株防效可达到100%。水直播稻田间的控草试验中,施药后14d总杂草的株防效可达60.9~69.1%,28d的鲜重防效可达46.2%~75.5%,其中施药后28d对陌上菜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56~82.8%、56.8~83%,防除阔叶杂草效果较理想,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将生物除草剂齐整小核菌SC64制成颗粒剂剂型,能够延长生物除草剂的贮藏期,保持较高的药效,降低田间用量,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贺鹏辉[3](2009)在《甘肃徽县铅锌污染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文中研究指明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non-flooded Petri-dish method)、活体观察法和“三级十倍稀释法”对甘肃徽县铅锌污染区土壤中纤毛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原子吸收法对土壤中重金属铅、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1、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136种(包括3个国内土壤纤毛虫新记录种和36个未定名种),隶属于1门,3纲, 11目,38科,54属,其中下毛目(Hypotrichida)和前口目(Prostomatida)为优势类群,优势度分别为32.35%和20.59%;肾形目(Colpodida)和盾纤目(Scuticociliatida)为次优势类群,优势度分别为13.23%和9.56%;寡毛目(Oligotrichida)为罕见类群,仅有1种,占总物种数的0.74%。在对照1和对照2样点的土壤中分别鉴定到纤毛虫82种和72种,牟坝、县城和厂区样点中分别鉴定到纤毛虫51种、54种和44种。2、对对照1、对照2、县城、厂区和牟坝5个样点土壤中重金属铅、锌的含量各进行了两次测定,第一次的测量结果分别为:211mg/kg、182 mg/kg、427 mg/kg、490 mg/kg和434 mg/kg;48.4 mg/kg、46.8 mg/kg、166 mg/kg、1194 mg/kg和392 mg/kg;第二次的测量结果分别为:203 mg/kg、125 mg/kg、443 mg/kg、464 mg/kg和302 mg/kg;23.5 mg/kg、15.6 mg/kg、223 mg/kg、571 mg/kg和388 mg/kg。3、铅锌污染引起了土壤纤毛虫物种数明显减少,多样性指数显着降低,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对4个季节不同样点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对照1和对照2样点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厂区、县城和牟坝样点,而各样点之间土壤纤毛虫的丰度变化较复杂,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对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参数的季节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对照1和对照2样点处均为冬季的土壤纤毛虫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厂区、县城和牟坝样点区均为春季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的丰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冬季的最高,夏季的最低,春秋两季相当。对4个季节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1和对照2样点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均高于其余各样点,结果显示铅锌污染引起了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4、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的优势类群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都以下毛目(Hypotrichida)、肾形目(Colpodida)、盾纤目(Scuticociliatida)、前口目(Prostomatida)和篮口目(Nassulida)为优势类群。各样点土壤纤毛虫的优势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污染样点土壤中的优势种与对照样点的不同;大口薄咽虫(L. eurystoma)和旋转单镰虫(D. revoluta)为对照样点特有的优势种,对铅锌污染的敏感性较高,不能很好的适应铅锌污染的土壤环境,为铅锌污染土壤环境中的敏感物种;大弹跳虫(H. grandinella)、刚毛胃纤虫(H. setosa)、善变膜袋虫(C. versatile)、瞬目膜袋虫(C. glaucoma)、贪食匙口虫(P.vorax)、狭匙口虫(P.angusta)、齿脊肾形虫(C. steini)、水藓薄咽虫(L. sphagnetorum)和近亲殖口虫(G. affine)为污染样点和对照样点共有的优势种,对铅锌污染不敏感,适应的土壤环境范围广,为广布种。智利管叶虫(T. chilense)、绣花篮口虫(N. picta)、恼斜板虫(P. difficilis)、膨胀肾形虫(C. inflate)和似织毛虫(H. similes)为污染样点土壤中特有的纤毛虫优势种,但能否作为受铅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指示物种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证实。5、对4个季节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的首要因素均为重金属Pb、Zn,表现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影响纤毛虫丰度的首要因素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夏季为pH值,春季为土温,而秋、冬两季的各环境因子均与丰度无显着的相关关系。
卫平文[4](2009)在《皖南林区化学除草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林业除草是林业圃地、造林以及林地抚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林用除草剂应用广泛,品种很多。皖南林区调查表明,宜林地常见植被群落有:单一五节芒(芦苇、白茅)或五节芒为主植被;单一芒萁骨(芒草)或芒萁骨为主植被;杂草灌木混生植被;杂竹植被。危害新造林、竹林等经济林的主要恶性杂草为:蕨类、
王鹤春,董希文,王丽敏,闫敦梁[5](2008)在《林木种衣剂适宜杀虫剂、杀菌剂及用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对林木种衣剂适宜杀虫剂、杀菌剂及其用量的试验,选择出吡虫啉作为林木种衣剂中的杀虫剂,浓度为1%3%的吡虫啉对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沙棘等林木种子的发芽率无显着影响,2%的浓度较适宜;选用恶霉灵与五氯硝基苯组合,可有效防除土壤中引致苗木立枯病的主要致病菌——丝核菌、腐霉菌和镰刀菌。恶霉灵的浓度应控制在7%以内;浓度为5%30%的五氯硝基苯对林木种子的发芽率无显着影响,可根据种衣剂的其他理化指标确定其用量。
贺永华[6](2006)在《根际土壤中甲磺隆除草剂快速降解及其生态化学机制》文中认为甲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通常用于麦类等作物的阔叶杂草防治,是当今除草剂的重要种类,但其极低残留便可污染土壤,且影响后茬作物的安全性。因此,研究这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及其生态化学机制,对合理用药、减轻农药危害、提高土壤和水体环境质量以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结合土壤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方法,从环境生态界面的角度较系统地研究了以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为代表的有机毒物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快速降解及其生态化学机制,提出了受有机毒物污染土壤的原位植物-真菌联合修复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了以甲磺隆为代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对我国南方稻麦轮作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各微生物区系种群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μg·g-1甲磺隆浓度的胁迫下,普通细菌受到了显着抑制(P<0.01),耐受细菌在前30天也显着性地受到影响,但随着根际效应的加强而逐渐减弱。甲磺隆胁迫下普通真菌的数量变化不大,但耐受真菌数量上升明显,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耐受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30天后即达到1%的显着水平。放线菌是甲磺隆胁迫下的劣势菌,至第30天处理非根际土壤中甲磺隆对普通放线菌的抑制率高达90%,耐受放线菌甚至已检测不到,可以作为甲磺隆除草剂残留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至培养结束甲磺隆胁迫下三大类群微生物区系中真菌的相对数量略有下降,说明土壤性质并未明显降低,且对甲磺隆毒害的响应依次为放线菌>细菌>真菌。甲磺隆驯化以及作物根系生长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的生长和繁殖,这为利用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受芳香族化合物污染的土壤提供了理论依据。氮素转化生理群区系中固氮菌对甲磺隆不敏感;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受毒害严重,但小麦根系的生长仍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甲磺隆的抑制作用。硫化菌和反硫化细菌等硫素转化生理群区系的生长也受到了甲磺隆的强烈抑制,根际效应也很明显。污染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等氧化还原酶的活性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甲磺隆的抑制作用,同时根际土壤中氧化还原酶活性显着高于相应非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特征总体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甲磺隆对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大,但是随着培养的进行逐渐趋于缓和,这可能与其在土壤中的降解也有关,另外也可见根际微生物活性始终高于非根际土壤,表明了小麦根际对甲磺隆的
易秀,梁楠,辛玉玲,冯武焕[7](2005)在《嘧磺隆对农作物的毒性及残效危害研究》文中指出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嘧磺隆对大白菜、小麦的毒性及其残效危害。结果表明,嘧磺隆对大白菜和小麦均可产生明显毒害症状,生物学指标明显劣于对照;嘧磺隆可降低大白菜和小麦叶绿素含量,并使叶片细胞膜和原生质遭到破坏,导致叶片浸出液电导率增大;当嘧磺隆质量浓度为0.01 mg/L时,对大白菜的产量有显着影响,可使产量降低51.1%;嘧磺隆质量浓度大于0.1 mg/L时,其残效对后茬作物有毒害作用,而质量浓度小于0.01 mg/L时则没有明显影响;在小麦返青期用质量浓度大于0.01 mg/L的嘧磺隆处理时,小麦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当质量浓度增大到0.1 mg/L时,小麦生物学产量则显着下降。
张贵锋,孙慕君,曲昌明[8](2005)在《除草剂药害原因分析与治理》文中认为 任何作物对除草剂都不具有绝对的耐性或抗性,除草剂可以通过植物形态、时差、位差、生理、生化等选择作用来达到除草目的,但这种选择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药效与药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农业生产中,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通过分析除草剂药害产生的自然、药剂、人为等原因及对策,为植保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提供参考和指导。1 除草剂产生药害的自然因素1.1 气象因素气象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风速、光照等。1.1.1 温度极端温度会影响除草剂在作物体内的代谢分解速度,作物本身的耐药程度也受温度的影响。如高温状态下,乙草胺、甲草胺在北方水稻田的药害症状明显加重,某些除草剂低温时还会出现结晶,使
许恩光,曾宪成[9](2002)在《腐植酸环保型农药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 面对21世纪农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要求施用环保型农药的呼声越来越高,所谓环保型农药与常规农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不污染环境、药效高、毒性低、低残留,对人与作物安全,是发展生态农业和生产绿色食品的首选产品。
王耀华[10](2000)在《森草净生产工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简述了森草净的原药─—嘧磺隆及其水悬剂的生产工艺,改进了由美国杜邦公司采用的光气法的合成路线,使得生产工艺简单、安全,产品的收率和纯度均大幅度提高,森草净以其独特的广谱、高效、低毒的除草效能,为林业和各种非耕地的化学除草提供了方便。
二、森草净生产工艺及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森草净生产工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除草药肥促腐熟齐整小核菌生物菌剂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引言 |
2 生物除草剂相关概念 |
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任务 |
4 本研究的目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真菌除草剂的类型及潜在优势 |
2 真菌除草剂的剂型及特点 |
3 真菌除草剂的应用现状 |
4 齐整小核菌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的研究(Sclerotium as bioherbicide agent) |
5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 |
第二章 齐整小核菌菌肥颗粒剂的大田除草、秸秆腐熟及生物肥料效果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原材料 |
1.1.2 仪器 |
1.1.3 试验地 |
1.2 方法 |
1.2.1 齐整小核菌生物除草颗粒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
1.2.2 试验设计 |
1.2.3 试验方法 |
1.2.4 对水稻的生长的影响 |
1.2.5 对秸秆的腐熟作用 |
1.2.6 土样肥力测定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除草效果 |
2.1.1 试验现象观察结果 |
2.1.2 杂草防除的试验结果 |
2.1.3 对阔叶草的防效 |
2.2 对水稻的肥效作用 |
2.2.1 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
2.2.2 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
2.2.3 对水稻剑叶面积的影响 |
2.2.4 对水稻穗长的影响 |
2.2.5 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
2.2.6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2.2.7 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 |
2.3 秸秆的腐熟效果 |
2.3.1 土壤中秸秆腐解动态变化 |
2.3.2 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磷、有效钾的变化 |
3 讨论 |
第三章 菌克阔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提高入侵生境植物多样性的效应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克阔的制作 |
1.2 试验地的选择 |
1.3 试验设计 |
1.3.1 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试验 |
1.3.2 杂草多样性调查 |
2 数据采集和处理 |
3 试验观察 |
3.1 六合地区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效果 |
3.2 上海地区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效果 |
3.2.1 杂草多样性调查 |
4 结果处理 |
4.1 防效调查 |
4.1.1 六合区 |
4.1.2 上海地区 |
4.2 施药后样地植被恢复情况 |
4.2.1 六合地区 |
4.2.2 上海地区 |
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生物除草剂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生物除草剂的研究现状 |
1.1 化学除草向生物除草转变的趋势 |
1.2 生物除草剂研究现状 |
1.3 生物除草剂发展存在的问题 |
1.4 生物农药的常用剂型 |
1.5 新型、环保的生物农药剂型 |
2 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作为生物除草剂的研究 |
第二章 生物除草剂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的生产工艺改良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材料 |
1.2 仪器 |
1.3 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制备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方法 |
1.4 SC64颗粒剂成型率、萌发率、染菌率、致病力测定方法 |
1.5 齐整小核菌SC64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1.6 平板计数法测齐整小核菌浓度的方法 |
1.7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制备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方法 |
2.2 齐整小核菌SC64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2.3 讨论 |
第三章 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的货架期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1.2 SC64颗粒剂萌发率检测方法 |
1.3 SC64颗粒剂致病力检测方法 |
1.4 SC64颗粒剂保藏方法的研究 |
1.5 数据处理和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四种保藏条件下SC64颗粒剂萌发率的检测结果 |
2.2 四种保藏条件下SC64颗粒剂致病性的检测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固体发酵基质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的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的培养 |
1.2 防除南京溧水加拿大一枝黄花试验 |
1.3 数据采集和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防除南京溧水加拿大一枝黄花试验 |
3 讨论 |
第五章 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的除草效果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SC64颗粒剂的温室除草试验 |
1.3 SC64颗粒剂的田间控草试验 |
2 结果 |
2.1 SC64颗粒剂的温室除草试验 |
2.2 SC64颗粒剂的田间控草试验 |
3 讨论 |
全文讨论 |
1 生物除草剂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剂的生产工艺改良 |
2 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的货架期研究 |
3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固体发酵基质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的试验 |
4 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的除草效果评价 |
5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甘肃徽县铅锌污染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综述 |
1.1 土壤纤毛虫的概述 |
1.2 土壤纤毛虫的分类和生态学研究概况 |
1.3 土壤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研究概况 |
1.3.1 重金属对土壤中其他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概况 |
1.3.2 重金属铅、锌的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 |
1.4 土壤原生动物在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样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3.1 样区概况 |
3.2 研究方法 |
3.2.1 采样点设置和采样 |
3.2.2 土样风干 |
3.2.3 环境因子的测定 |
3.2.4 定性研究方法 |
3.2.5 定量研究方法 |
3.2.6 优势类群和优势种的确定 |
3.2.7 多样性指数计算 |
3.2.8 群落相似性系数 |
3.2.9 统计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徽县铅锌污染区土壤环境理化因子检测结果 |
4.2 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参数及时空分布 |
4.2.1 土壤纤毛虫物种及其分类 |
4.2.2 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特征 |
4.2.3 土壤纤毛虫种类数的时空变化 |
4.2.4 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
4.2.5 土壤纤毛虫丰度的时空变化 |
4.2.6 土壤纤毛虫群落相似性 |
4.3 徽县铅锌污染区土壤与水生纤毛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
4.4 群落结构参数与环境因子综合分析 |
5 讨论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皖南林区化学除草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常见林业除草方法 |
1. 物理方法。 |
2. 化学方法。 |
二、林业除草剂的选择 |
1. 产品采购。 |
2. 根据杂草植被选择除草药剂。 |
三、林用除草剂使用技术 |
1. 化学整地。 |
2. 施药时间。 |
3. 林业除草常用器械的选择 |
四、林间施药注意事项 |
(5)林木种衣剂适宜杀虫剂、杀菌剂及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研究方法 |
1.1 杀虫剂的选择 |
1.2 杀菌剂的选择 |
1.3 试验过程 |
2 试验研究结果 |
2.1 不同浓度的杀虫剂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2 各种杀菌剂对林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 结论 |
(6)根际土壤中甲磺隆除草剂快速降解及其生态化学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索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
1.1 农药污染概况 |
1.2 降解农药的微生物 |
1.3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 |
1.4 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
1.5 土壤中农药微生物降解(修复)的影响因素 |
1.6 污染土壤中农药微生物降解展望 |
2 根际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农药降解 |
2.1 根际pH和Eh状况 |
2.2 根系分泌物 |
2.3 有机农药的根际降解 |
2.4 农药根际降解研究展望 |
3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中迁移转化 |
3.1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基本特性 |
3.2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
4 本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甲磺隆胁迫下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测定方法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三大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 |
3.2 特殊意义微生物生理群区系的动态变化 |
3.3 氧化还原酶活性动态变化 |
3.4 土壤微生物特征总体差异分析 |
4 小结 |
第三章 驯化根际土壤中甲磺隆生物降解潜力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测定方法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土壤中甲磺隆降解动力学 |
3.2 小麦根际对甲磺隆降解的影响 |
3.3 土壤微生物驯化对甲磺隆降解的影响 |
3.4 甲磺隆浓度对其自身降解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甲磺隆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甲磺隆降解菌的分离 |
2.3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 |
2.4 筛选菌株的鉴定 |
2.5 最适降解条件确定 |
2.6 筛选菌株的共基质降解 |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甲磺隆降解菌的分离和筛选 |
3.2 筛选高效菌株的鉴定 |
3.3 不同因子对Penicillium sp.降解甲磺隆的影响 |
3.4 纯培养下甲磺隆降解及其动力学 |
3.5 甲磺隆的共基质降解 |
4 小结 |
第五章 甲磺隆胁迫下小麦根系生理生态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根系分泌物组分测定 |
2.3 根系形态及生理动态试验 |
2.4 甲磺隆浓度响应试验 |
2.5 分泌时间响应试验 |
2.6 根尖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试验 |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小麦根系分泌物组分 |
3.2 甲磺隆胁迫下小麦根系形态差异和生理动态 |
3.3 根系分泌物各组分对甲磺隆浓度的响应 |
3.4 根系分泌物各组分对甲磺隆胁迫的分泌时间响应 |
3.5 甲磺隆胁迫下根尖细胞的变化 |
4 小结 |
第六章 根际生态系统中甲磺隆的快速降解模式构建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测定方法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根系分泌物组分 |
3.2 微生物生长动态 |
3.3 甲磺隆降解动态 |
3.4 可持续性研究 |
3.5 根系分泌物在有机污染清除中的作用探讨 |
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撰写)论文 |
所获奖励 |
(7)嘧磺隆对农作物的毒性及残效危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 |
1.1 供试土壤 |
1.2 大白菜盆栽试验 |
1.3 小麦残效试验和苗期毒害试验 |
1.4 分析方法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质量浓度嘧磺隆对大白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 |
2.1.1 嘧磺隆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 |
2.1.2 嘧磺隆对大白菜叶绿素和电导率的影响 |
2.1.3 嘧磺隆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
2.2 嘧磺隆对小麦的残效及毒害试验结果 |
2.2.1 嘧磺隆残效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
2.2.2 嘧磺隆对小麦的毒害效应 |
2.2.3 嘧磺隆对小麦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
3 结论 |
四、森草净生产工艺及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除草药肥促腐熟齐整小核菌生物菌剂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D]. 李俊平.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2)
- [2]生物除草剂齐整小核菌SC64颗粒剂的研究[D]. 李玲燕.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3]甘肃徽县铅锌污染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D]. 贺鹏辉. 西北师范大学, 2009(06)
- [4]皖南林区化学除草技术[J]. 卫平文. 安徽林业, 2009(01)
- [5]林木种衣剂适宜杀虫剂、杀菌剂及用量的研究[J]. 王鹤春,董希文,王丽敏,闫敦梁. 防护林科技, 2008(05)
- [6]根际土壤中甲磺隆除草剂快速降解及其生态化学机制[D]. 贺永华. 浙江大学, 2006(09)
- [7]嘧磺隆对农作物的毒性及残效危害研究[J]. 易秀,梁楠,辛玉玲,冯武焕. 生态环境, 2005(05)
- [8]除草剂药害原因分析与治理[A]. 张贵锋,孙慕君,曲昌明. 农作物药害预防及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 [9]腐植酸环保型农药的开发与应用[J]. 许恩光,曾宪成. 腐植酸, 2002(01)
- [10]森草净生产工艺及应用研究[J]. 王耀华. 森林防火,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