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末制导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确制导,多模制导,复合制导,多光谱成像制导
复合末制导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左卫,周波华,李文柱[1](2019)在《多模及复合精确制导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和典型应用情况,分析了多模及复合制导的特点以及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模及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空天防御》期刊2019年03期)
程林,张庆振,蒋方华[2](2019)在《基于在线模型辨识的飞行器多约束复合制导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飞行器再入制导问题,该文引入控制变量参数化、积分问题转换和在线模型辨识等技术,提出一种跨周期迭代的可行轨迹预测校正算法,并结合标称轨迹跟踪算法形成一套多约束复合制导方案。利用一种复合高度-速度(height velocity,HV)飞行走廊,将再入轨迹规划问题简化为单调函数寻根问题。为提高射程预测计算效率,引入Gauss-Legendre求积公式,将积分问题转化为函数计算问题。采用递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收集历史预测信息,实现模型在线辨识功能,并采用跨周期Newton-Raphson方法完成高度权重系数的在线修正。在标称轨迹跟踪器设计的基础上,开展飞行器数值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在线模型辨识的复合制导方法具有显着的速度优势,且具有优异的自主性和自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张雷雷,王铎[3](2019)在《复合导引头制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日趋复杂,单一制导模式容易受到有效干扰,而复合导引头则可利用各种制导模式的优点,互补不足。根据红外成像传感器、主动毫米波雷达和被动雷达的技术特点,分析了红外成像/主动毫米波雷达复合导引头、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导引头的工作流程。为了提高复合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结合反舰导弹的实际工作流程,远距离时利用毫米波雷达或被动雷达进行探测,近距离时利用红外目标特征来区分干扰和舰船目标,从而形成适用于反舰导弹红外成像/主动毫米波雷达复合导引头和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导引头的末制导策略。(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9年05期)
任宏光,刘忠[4](2018)在《直升机载空地导弹复合制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升机载空地导弹防区外攻击、多目标打击、抗干扰面临的实际难点,分析了不同模式导引的目标适应性。提出了直升机载空地导弹适应的复合制导形式,论述了相关关键技术、设计途径,并分析了空地导弹复合制导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8年07期)
夏团结,申涛,方珉,宋敏敏,刘会文[5](2018)在《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制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技术在目标探测和识别系统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单一的红外成像探测精度高,且不易受干扰,但无法在雾天等恶劣环境下工作,并且搜索范围有限;单一的被动微波探测具有作用距离远、不易受天气干扰、可大范围搜索等优点,但制导精度差[1]。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双模复合技术实现了互补,克服了各自的不足,综合了各自的优点,可以大幅提高导弹的技战术指标,实现精确制导。为此本文进行了复合制导方案设计,深入研究了红外随动微波技术,通过对复合交班流程的梳理,建立了复合交班仿真模型,最后基于动态目标模拟完成了复合制导技术的验证。(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磨国瑞,张江华,李超,李存龙[6](2018)在《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复合制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毫米波/红外(MMW/IR)复合导引头的共孔径方案进行讨论,通过对多种共孔径方案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各种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实际需求对共平台共孔径复合方式进行仿真设计分析及实物测试,并给出了共孔径毫米波红外成像复合导引头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火控雷达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刘智勇,何英姿[7](2017)在《基于在线轨迹生成的末端能量管理段复合制导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在线轨迹生成的空天飞行器末端能量管理段预测校正复合制导方法,解决了传统制导方法实现复杂,鲁棒性不够强的问题。首先,建立能量-高度/航程的走廊和特征剖面,将制导问题转化为高度控制和航程调节问题;然后,研究了捕获转弯航向角迭代搜索算法,在线完成地面航迹生成和航程预测;最后,基于在线生成的航迹和预测的航程,设计了减速板开启角度和飞行器高度对航程联合校正的复合制导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初始状态偏差的情况下,该制导方法依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精度。(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李孝,毛阿龙,李兆雷[8](2017)在《复合制导技术的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的需求,对于导弹要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以及更加准确的对目标进行袭击提出了要求,这就与导弹制导技术分不开。对此,本文做出了相关研究,从复合制导相关技术相关基本问题开始讨论,对于制导模式进行分析,并介绍多模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武器现状,并在下文给予了进一步的讨论,对国外复合制导技术进行讨论,分析典型双模制导技术以及特点。(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7年14期)
王韬[9](2014)在《INS/GPS复合制导技术及其在火箭弹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精确制导火箭弹系统的研发为背景,通过对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的理论研究、数字仿真以及跑车试验验证,开发了一套应用于该制导武器的弹载INS/GPS组合导航系统。文中首先阐述了国内外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惯导、INS/GPS组合系统导航原理进行了研究,然后结合实际项目选用了基于位置、速度的组合导航方式,建立了在火箭弹发射相对系下的导航方程,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进行INS力学编排,推导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实现了系统的反馈校正。为了验证算法的正确性与适用性,使用C语言编写了INS/GPS组合导航数字仿真系统,以某火箭弹的数学仿真弹道为基准仿真了载体在不同导航方式下的导航情况;接着利用DSP+FPGA构架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为后续的实物跑车实验搭建了硬件平台;随后搭建了基于DSP弹载计算机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并完成了组合导航系统的半实物仿真实验;最后进行了多次跑车实验。经过以上数字仿真、半实物仿真及跑车实验的测试,表明了本文的火箭弹载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达到了实际项目的使用要求。课题研究成果将推广应用于某单位采用INS/GPS复合制导技术的相关型号项目中,为武器系统实现精度指标、有效控制成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9-01)
张伟,苏雨[10](2014)在《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HOJ模式的复合干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采用干扰源寻的(HOJ)模式对干扰源进行方位跟踪,提高了干扰条件下对目标的方位跟踪能力,使得雷达具备了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分析了HOJ模式的工作原理,研究了舰载有源设备、舷外有源诱饵和无源箔条干扰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末制导雷达HOJ模式的复合干扰,并对可行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4年04期)
复合末制导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飞行器再入制导问题,该文引入控制变量参数化、积分问题转换和在线模型辨识等技术,提出一种跨周期迭代的可行轨迹预测校正算法,并结合标称轨迹跟踪算法形成一套多约束复合制导方案。利用一种复合高度-速度(height velocity,HV)飞行走廊,将再入轨迹规划问题简化为单调函数寻根问题。为提高射程预测计算效率,引入Gauss-Legendre求积公式,将积分问题转化为函数计算问题。采用递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收集历史预测信息,实现模型在线辨识功能,并采用跨周期Newton-Raphson方法完成高度权重系数的在线修正。在标称轨迹跟踪器设计的基础上,开展飞行器数值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在线模型辨识的复合制导方法具有显着的速度优势,且具有优异的自主性和自适应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末制导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左卫,周波华,李文柱.多模及复合精确制导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分析[J].空天防御.2019
[2].程林,张庆振,蒋方华.基于在线模型辨识的飞行器多约束复合制导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张雷雷,王铎.复合导引头制导技术研究[J].红外.2019
[4].任宏光,刘忠.直升机载空地导弹复合制导技术研究[J].飞航导弹.2018
[5].夏团结,申涛,方珉,宋敏敏,刘会文.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制导技术研究[J].红外技术.2018
[6].磨国瑞,张江华,李超,李存龙.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复合制导技术研究[J].火控雷达技术.2018
[7].刘智勇,何英姿.基于在线轨迹生成的末端能量管理段复合制导技术[J].战术导弹技术.2017
[8].李孝,毛阿龙,李兆雷.复合制导技术的现状分析[J].科技视界.2017
[9].王韬.INS/GPS复合制导技术及其在火箭弹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0].张伟,苏雨.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HOJ模式的复合干扰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对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