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

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

刘达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缺血性脑血管并是脑血管病系列中发生率最高的脑血管病,所以提高其治疗效果长期以来都得到脑内科医生们的重视及关注。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会引发其他并发症,故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其他治疗方法,而外科与介入治疗则是药物治疗基础上较为适合的治疗方法。所以本文分析了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并;药物治疗;外科与介入治疗

传统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但长期服用药物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或产生严重的依赖性,所以需要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对此,很早这方面的专家经研究显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外科与介入治疗,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所以进一步了解和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是必要和重要的。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传统药物治疗

第一,根本原因:患者脑细胞的缺氧耐受性不高,导致药物治疗促进脑细胞再生的速度难以提高;第二,主要原因:其他并发症影响,尤其是脑动脉闭塞症状,使患者的脑细胞在数分钟内就开死亡,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呈现时间较慢,难以跟上脑细胞死亡的速度,故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第三,其他原因,如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患者身体对药物的排斥性很强等,导致药物在患者体内难以发挥应有的药效。

通过传统的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并研究了解到,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扩张血管药物治疗、降解纤维蛋白药物治疗等,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但这些药物治疗的预后作用却非常的有限,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效果难以提高。当下,药物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但实际治疗中很少有患者因此受惠,因为多数患者在到达医院时就已经错过短暂的溶栓时间,故这种药物治疗方法在时间上受到了限制,也很难取得应有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1]。

2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

2.1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

据分析调查表明,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结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结局,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达到良好功能结局的几率增加了45%,达到最佳功能结局的几率增加了67%。作为创新理念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倡导者,强生医疗推出的“ReViveSE”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个机械取栓新选择。管生教授还特别指出:由于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神经细胞坏死,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发病6小时内是脑卒中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2]。

2.2颅内动脉搭桥技术

分为直接搭桥术和间接搭桥术。

2.2.1直接搭桥术

(1)低流量搭桥

低流量旁路移植术是指将颈外动脉分支与颅内血管直接行端侧吻合,或在供血与受血动脉之间移植一段自体血管(大隐静脉、桡动脉等),血流量在20-40ml/min左右,主要包括大脑中动脉搭桥、大脑后动脉吻合术、小脑上动脉吻合术、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小脑前下动脉吻合术等。

(2)高流量搭桥

高流量搭桥是指通过选择增加供血动脉或受血动脉血管直径以增加脑血供,其间经移植血管吻合,血流量在80-90ml/min左右或以上。主要包括大脑中动脉搭桥、锁骨下动脉-移植静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颈总动脉-移植静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椎动脉-移植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等[3]。

(3)原位搭桥

原位搭桥是指通过侧-侧吻合,将颅内2条动脉连接在一起或通过端-端吻合,将切除动脉瘤后的载瘤动脉吻合在一起而实现脑血管重建,对术者的显微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主要包括大脑前动脉第3段吻合术、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等。

2.2.2间接搭桥术

间接搭桥术是利用大网膜、头皮动脉、硬脑膜动脉或颞肌与大脑皮层粘连形成血管。主要包括动脉融合术、-颞肌融合术、血管融合术和颅骨多处钻孔术等。

2.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第一,对于ITA发作者,能够提前预防患者发展成完全性卒中;第二,对于完全性卒患者,很多度在神经功能出现轻度缺失,能够对该症状进行改善,以防止再次卒中;第三,对于患有慢性脑缺血的患者,可以利用CEA对患者脑缺血进行改善,并防止卒中;第四,对于患有无症状性血管杂音的患者,利用CEA能够降低卒中发生率;第五,不适用于行血管内支架放置术患者[4]。

2.4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PTAS)

该治疗方法是防止和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是基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也能够有效改善脑的血供,并恢复狭窄血管的管径,进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降低脑栓塞发生率,最终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颈动脉PTAS的适应证为: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年龄在40岁以上者;颈动脉超声、MRA等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狭窄超过50%以上;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超过70%等[5]。

3结语

总而言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差强人意,甚至还会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导致一些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治疗,所以进一步完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外科与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新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方法,能够有效防止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药物治疗的不足,所以医院及相关医疗工作人员要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基于此,上文先分析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中,周德生,江元璋,胡华,葛金文.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述评[J].世界中医药,2016,11(09):1922-1928.

[2]高智玉,王雯,王维宝,刁加桂.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1279-1281.

[3]蒋柳结,潘勇康,王秀琳,时彩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06):359-361.

[4]柳晓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

[5]任善玲,徐艳,高永哲,张磊.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5):39-43.

标签:;  ;  ;  

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