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文学论文-周群

佛教与文学论文-周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袁宏道,汉传佛教,楞严经,徐渭,中国古代诗学,性灵说,西方合论,屠隆,古代作家,陶望龄

佛教与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周群[1](2019)在《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的多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研究是一个跨学科、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课题,涉及僧俗着述、行谊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的历史,可以探索中国古代诗学审美理想、特征,文学的取法对象、标准等方面的学术源头,也可对中国文学思想产生的诸种变化,尤其是诗学审美特(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02)

王志鹏[2](2019)在《敦煌写卷中佛教灵验记的文学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写卷中的佛教灵验记通过对一些佛教灵验事件的详细记述,以此来具体说明信仰佛教、诵经念佛,以及在特定情境中称念佛菩萨名号,都会产生灵异的神奇感应。这不仅可以救助世人摆脱当时的灾难、危险或困境,而且即使到了阴司冥间,生前的罪业也可藉此消除,有的还能得到延长寿命的福报。佛教灵验记作品属于宗教宣传作品,但有的作品在具体描述感应事件的过程中,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颇具辞采,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性。此外,敦煌佛教灵验记还往往强调自身的真实性,这与唐传奇也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彦明,于素祥[3](2019)在《论建国初期佛教文学的发展——以《现代佛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50年6月,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会议,佛教界代表巨赞、周叔迦等人提出应在北京创办一个全国性的佛教刊物。1950年8月18日,现代佛学社成立,推举陈铭枢任社长,巨赞法师任主编,出版发行《现代佛学》月刊。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现代佛学》遂成为其会刊。1960年11月,《现代佛学》改为双月刊,直至1964年停刊。为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刊物的可读性、文学性,1950年12月,《现代佛学》第1卷第4期发表了修忍法师的2首现代诗歌。后经编辑部和作者的共同(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9年09期)

季静静[4](2019)在《佛教对凯鲁亚克文学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运动。"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凯鲁亚克从20世纪中期开始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大量阅读佛教典籍,进行佛教修行,虽然他跟佛教的密切接触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但是佛教却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他的诸多作品都开始涉及佛教问题,佛教也成为凯鲁亚克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以《在路上》和《达摩流浪汉》为例,分析佛教对凯鲁亚克(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26期)

尹锡南[5](2019)在《佛教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新开拓》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岛大学侯传文教授等人撰写的《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以下简称《比较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佛教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通过系统的比较研究,澄清或重释了中印佛教文学领域的某些重要方面,推进了相关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7-16)

张叉,侯传文[6](2019)在《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的若干问题——侯传文教授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是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叉教授对青岛大学文学院侯传文教授就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的若干问题所作的专题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叁方面问题展开:一是总结了印度佛教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归纳了佛教文学融入中国文学后保留的异质特性和本土化特征,列举了佛教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主要变异;二是分析了印度偈颂对中国诗歌的主要影响,论述了中国僧传比印度佛传僧传更有历史内涵与史学意义的主要缘由,阐述了"佛教诗学"概念,特别是它的主要理论特点;叁是从影响与接受、主题学、文类学、诗学、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及外延等六方面展开,指出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的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领域。(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拉毛卓玛,闫珠君[7](2019)在《“佛教与敦煌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讨佛教与敦煌文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敦煌学的深入发展,2019年5月18日,由敦煌研究院和陇东学院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和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共同承办的"佛教与敦煌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天津、陕西、甘肃等17个省市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佛教与敦煌文学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梁静敏[8](2019)在《从日本说话文学看中国佛教文学的影响——以《日本灵异记》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平安初期,最早的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诞生了,此书由僧人景戒所撰写,以此为开端,日本说话文学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说话文学在中世进入繁盛期,出现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说话集,如着名的《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等等。因为这个时期中日两国佛教交流十分频繁,所以受中国佛教影响,很多说话都包含佛教思想。其中,能够看到很多受到中国汉译佛经和志怪小说的影响而创作的作品。本文以《日本灵异记》为中心,探究日本说话文学是如何受到中国佛教文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1期)

米文靖[9](2019)在《西晋七僧佛教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孙绰在《道贤论》中,依据品性、才华等,将两晋时期的七位着名高僧比附于魏晋年间的“竹林七贤”,这七位名僧不仅有着类似于“七贤”的经历,而且在品性、德操上与“七贤”有着相通之处,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文学上同“七贤”一样有着不俗的表现。然而,不同于“七贤”在诗歌等体裁上取得的成就,“七僧”的文学成就则主要表现在翻译文学和创作文学上。翻译文学以竺法护师徒、帛远为代表,竺法护师徒的译经广泛,几乎涉猎当时已有所有的大小佛典,其翻译作品,语言呈现出“辞质胜文”的特点,文辞整体质朴无华、简约精湛,最为贴近原典的本意,帛远的翻译作品展现了“七体”这一文学现象和近似“语录体”的叙事模式;“七僧”的文学创作方面,以支道林为首,他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五言诗,在诗歌中大量地运用了迭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另外他的诗歌中呈现玄、佛思想交融的趋势,支道林在其他文学体裁方面,同样有着较高的成就,其赞佛诗增加了佛像赞这一新的内容,在颂赞内容上具有开启之功。当然,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也有些不足,如大量使用佛教用语、大量用典及过多玄言说理因子等,造成作品语言晦涩难懂,不利于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又或者着书立言时常有遗漏或偏颇之处。总而言之,“七僧”在当时的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文学创作和佛典翻译都为当时文坛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杨刚[10](2019)在《“2018年第五届佛教文献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1月9—12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承办的"2018年第五届佛教文献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五十一篇,包括来自中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六十余名学者参加。本次会议发表的论文主要呈现以下特色:第一,研究文献和使用的材料范围广。本次会议既注重对常见的汉语文献、敦煌文献的深入发掘,又注重对新材料的研究,如哈磊(四川大学)对汉语文学经典《(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19年03期)

佛教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敦煌写卷中的佛教灵验记通过对一些佛教灵验事件的详细记述,以此来具体说明信仰佛教、诵经念佛,以及在特定情境中称念佛菩萨名号,都会产生灵异的神奇感应。这不仅可以救助世人摆脱当时的灾难、危险或困境,而且即使到了阴司冥间,生前的罪业也可藉此消除,有的还能得到延长寿命的福报。佛教灵验记作品属于宗教宣传作品,但有的作品在具体描述感应事件的过程中,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颇具辞采,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性。此外,敦煌佛教灵验记还往往强调自身的真实性,这与唐传奇也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与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周群.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的多维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王志鹏.敦煌写卷中佛教灵验记的文学表现[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王彦明,于素祥.论建国初期佛教文学的发展——以《现代佛学》为中心[J].法音.2019

[4].季静静.佛教对凯鲁亚克文学创作的影响[J].牡丹.2019

[5].尹锡南.佛教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新开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6].张叉,侯传文.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的若干问题——侯传文教授访谈录[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刘拉毛卓玛,闫珠君.“佛教与敦煌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开[J].敦煌研究.2019

[8].梁静敏.从日本说话文学看中国佛教文学的影响——以《日本灵异记》为中心[J].山西青年.2019

[9].米文靖.西晋七僧佛教文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10].杨刚.“2018年第五届佛教文献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文学遗产.2019

标签:;  ;  ;  ;  ;  ;  ;  ;  ;  ;  

佛教与文学论文-周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