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反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外,冠状动脉,动脉,心绞痛,冠心病,心脏病,增强型。
体外反搏论文文献综述
孔慧雅[1](2019)在《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价值及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价值及措施。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19年12月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肌功能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肌功能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TNnI、CK、CK-MB水平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心肌功能的改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姚亚男,陈桂英,单凌寒,吴群红[2](2019)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体外式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该文就ERCP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治疗作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包春茶,舒彬[3](2019)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促进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冠心病(CHD)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冠脉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近年,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以其独特的血管生物力学效应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促进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越,李贤,马宇为,吴晶晶[4](2019)在《体外反搏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术(EEC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查找体外反搏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自建库至2018年10月的文献均纳入检索范围。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1 57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反搏术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改善有效率[OR=3.43,95%CI(2.16,5.46),P<0.000 01]、6 min步行距离[MD=41.09,95%CI(36.16,46.02),P<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LVEF)[MD=4.13,95%CI(3.22,5.03),P<0.000 01]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体外反搏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由于涉及本研究评价指标的纳入研究质量较低,且存在一定异质性,故未来仍需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评价体外反搏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30期)
王吉彦,陈敏,杨合俭,李青松,董广珍[5](2019)在《体外反搏疗法治疗0~2级糖尿病足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体外反搏疗法可用于治疗该病。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反搏疗法治疗0~2级糖尿病足的疗效,为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5-02-01-2016-12-31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72例0~2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组间均衡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体外反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足背动脉直径、踝肱指数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37。治疗后12周观察组足背动脉直径为(0.15±0.02)cm,高于对照组的(0.11±0.03)cm,t=6.656,P=0.028。治疗后12周观察组踝肱指数为(0.99±0.06)cm,高于对照组的(0.85±0.04)cm,t=11.649,P=0.023。治疗后12周观察组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39.84±3.36)m/s,高于对照组的(35.16±3.22)m/s,t=6.034,P=0.019。结论体外反搏疗法治疗0~2级糖尿病足疗效显着,可改善足背动脉直径,提高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董艺,黄靓,谭浩[6](2019)在《体外反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常规治疗+体外反搏治疗,用椎动脉彩超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搏动指数(PI)等参数,Berg平衡量表评定(BBS)。结果: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内径、PSV、PI、BBS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的双侧椎动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双侧椎动脉PSV显着高于对照组,PI显着低于对照组,BB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因椎动脉型颈椎病至眩晕发作而再住院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反搏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改善椎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提高血管弹性、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升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贾晓云[7](2019)在《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走高,它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问题之一。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作为非侵入式的体外循环装置,具有安全、无创、有效、经济等优点,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运动耐量、增加切应力、改善循环功能等,在冠心病的长期康复治疗中受到广泛重视。该文将近年来EECP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王辰,冯秀娟,关雪莲,秦丽微,秦丽红[8](2019)在《体外反搏在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我们探索脑梗死恢复期进行体外反搏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120例脑梗死患者,一周后随机分为2组,一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博治疗,然后测取Barthel指数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barthel指数评分,可见体外反博组评分指数显着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显着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本实验体外反博的疗效确定,有利于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为脑梗死后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庄逸洋,李荣,郑翠婷,张梓洁,赵新军[9](2019)在《经穴体外反搏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穴体外反搏是集经穴刺激和体外反搏于一体的新型中医外治法。基于中西医结合视角,从"经穴-气血-血脉"理论出发,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认为经穴体外反搏是通过刺激腧穴,激发经气,循经传导,调整虚实,影响气血和血脉,达到行气活血通脉、益气养血复脉的功效,具有多环节、多靶点、多效应的特点,发展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陈晓英,黄婷婷,祝蔚然[10](2019)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再发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ABG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的患者60例,根据是否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分为试验组(n=30,EECP+药物治疗)和对照组(n=30,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2 d后的运动能力与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均长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对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患者给予EECP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8期)
体外反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体外式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该文就ERCP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治疗作用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反搏论文参考文献
[1].孔慧雅.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价值及措施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姚亚男,陈桂英,单凌寒,吴群红.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作用研究[J].新医学.2019
[3].包春茶,舒彬.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促进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
[4].王越,李贤,马宇为,吴晶晶.体外反搏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J].全科护理.2019
[5].王吉彦,陈敏,杨合俭,李青松,董广珍.体外反搏疗法治疗0~2级糖尿病足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9
[6].董艺,黄靓,谭浩.体外反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7].贾晓云.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系统医学.2019
[8].王辰,冯秀娟,关雪莲,秦丽微,秦丽红.体外反搏在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9].庄逸洋,李荣,郑翠婷,张梓洁,赵新军.经穴体外反搏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及机制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10].陈晓英,黄婷婷,祝蔚然.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