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拟态弧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弧菌,拟态,靶向,疫苗,基因,免疫,黏膜。
拟态弧菌论文文献综述
周毅德,杨俊,牛作敬,李睿[1](2019)在《一株拟态弧菌鱼源株的鉴定和毒力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拟态弧菌是一种少见的人类和水产动物共患致病菌。针对一株鱼源细菌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革兰氏染色和显色培养基培养证实其为弧菌。16 SrDNA测序和进化分析证实该菌为拟态弧菌。采用PCR对拟态弧菌的vmhA、ctx、st、zot毒力基因进行鉴定,仅vmhA基因有扩增产物。(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周广彪,段建发,胡晓珊,魏霜,凌莉[2](2018)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检测拟态弧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编码拟态弧菌不耐热溶血素(Vibrio mimicus heat-labile hemolysin,Vmh A)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特异性引物,建立拟态弧菌vmh A基因的RPA检测方法并测试其特异性、灵敏度和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建立基于RPA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能够从拟态弧菌中扩增得到467 bp的特异性条带,仅需在37℃下恒温反应40 min,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对比RPA和PCR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一致,均达到0.1 ng/μL。应用检测结果也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相当。因此,本研究建立的RPA方法检测vmh 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实验室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检验检疫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余泽辉[3](2018)在《拟态弧菌SCCF01株的全基因组解析及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是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病原菌,与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亲缘关系最近,曾被误认为是同种病原,可致人类急性霍乱样腹泻或痢疾样腹泻,给公共卫生安全也带来严重威胁。拟态弧菌作为严重危害淡水鲇形目鱼类的新发现病原菌,其感染具有病程短和死亡率高的流行特征,给我国淡水鲇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免疫预防或成为防控该病最为有效手段,基因缺失减毒疫苗被认为是鱼类疫苗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构建基因缺失减毒疫苗的前提是对拟缺失靶基因功能的明确。目前,对鲇源拟态弧菌的基因组学及其致病相关的功能基因尚不完全清楚。为此,本研究以鲇源拟态弧菌强毒株(SCCF01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并在了解基因组遗传信息的基础上,采用Natural transformation技术构建叁种毒力基因的缺失株,通过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生物学特性,以深入揭示缺失靶基因功能,以期为基因缺失减毒疫苗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论文中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拟态弧菌SCCF01菌株全基因组测序注释及组分分析提取SCCF01菌株的基因组DNA,在DNA样品的完整性、纯度和浓度质控检测合格的基础上,构建DNA测序文库,采用PacBio RS II测序平台进行测序。下机数据进行Denovo组装,获得了两个完整的环状染色体基因组序列。两个染色体序列的长度分别3,213,040 bp和1,270,975 bp,GC含量46.61%和45.88%,获得NCBI登录号分别为:CP016383(1号染色体)和CP016384(2号染色体)。随后,利用COG、GO、KEGG、ARDB和VFDB等数据库对两个基因组序列进行功能基因、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注释,并绘制基因组圈图。通过功能基因注释获得SCCF01菌株各个基因的功能、分类和代谢途径等相关信息,基因组圈图展示SCCF01菌株的基因组特征,耐药基因数据库注释共发现20个耐药相关的基因,毒力数据库注释获得SCCF01菌株基因组中粘附素、鞭毛系统、外毒素和分泌系统等毒力基因信息。最后,使用Prodigal、barrnap、tRNAscan-SE、RepeatMasker、IslandViewer和PHAST等软件进行基因组组成分析,预测显示SCCF01菌株的基因组中共含有31个rRNA和106个tRNA,并获得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基因岛和前噬菌体的相关预测信息。2.拟态弧菌SCCF01菌株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为解析SCCF01菌株的进化来源和变异情况,对SCCF01菌株与其他拟态弧菌进行共线性比较分析、基因家族分析、SNP注释和系统进化分析。共线性分析获得SCCF01菌株基因组与拟态弧菌典型株(ATCC33654和ATCC33655)全基因组的线性关系,但无法判断亲缘关系;基因家族分析预测拟态弧菌SCCF01菌株可能的进化方向为:临床菌株→环境菌株→SCCF01菌株;SNP注释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CCF01菌株与环境菌株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因此结合基因家族分析、SNP注释和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推测SCCF01菌株可能来源于环境菌株。另外,对拟态弧菌进行种属差异整体比较,获得SCCF01菌株在种属间的整体差异列表;Core-Pan基因分析获得了SCCF01菌株与其他拟态弧菌的共有和特有基因关系;SV检测和Indel检测获得了SCCF01菌株与其他拟态弧菌基因组DNA结构变异情况。最后,基于基因组对常见弧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SCCF01菌株与拟态弧菌的标准株聚为一簇,进一步在基因组水平证实SCCF01菌株属拟态弧菌。3.拟态弧菌SCCF01菌株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鉴定基于全基因组序列采用Natural transformation技术分别对溶血素基因、II型分泌系统(Type 2 Secretory System,T2SS)基因簇和两个TonB系统进行重组缺失,分别获得叁种毒力基因(簇)缺失的重组株;随后利用PCP20质粒对重组株中的抗性基因筛选标记进行剔除,获得对应的缺失株。进一步使用PCR技术、第一代测序技术、RT-PCR技术对构建的重组株和缺失株进行基因水平和转录水平的鉴定。PCR鉴定结果显示所有重组株和缺失株中的靶基因均被敲除,所有重组株中的抗性基因均被PCP20质粒剔除获得对应的缺失株,FRT位点检测结果显示引物扩增出缺失株的目的条带大小正确,所有缺失株均不含有PCP20质粒的残留;第一代测序技术结果表明缺失株的上下游同源臂均能与野生株匹配且缺失靶基因已被敲除;对缺失靶基因RT-PCR结果表明缺失株在RNA转录水平不含有缺失靶基因,且缺失靶基因的上下游开放阅读框基因的均能正常转录。最后,通过对缺失株进行传代培养(共50代)证实缺失株能在传代过程中稳定遗传。上述结果从基因和转录水平证实SCCF01菌株T2SS基因簇、溶血素基因和两个TonB系统的基因缺失株被构建成功。4.拟态弧菌SCCF01菌株基因缺失株的表型特征研究将构建成功的T2SS基因簇、溶血素基因和两个TonB系统的缺失株与野生株进行表型特征比较。结果显示,叁种毒力基因(簇)缺失后菌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在Luria-Bertani琼脂和TCBS琼脂上的菌落形成大小和被膜生成率均极显着低于野生株(P<0.01)。T2SS基因簇缺失后其在液体培养基的生长速率、自聚集能力和对EPC细胞的粘附能力均极显着低于野生株(P<0.01);但溶血素基因和两个TonB系统缺失后生长速率、自聚集能力和对EPC细胞的粘附能力与野生株差异却不显着(P>0.05)。T2SS基因簇和TonB系统缺失菌株在软琼脂的运动能力极显着低于野生株(P<0.01)。将不同浓度的缺失株和野生株浸泡感染黄颡鱼,考察各基因(簇)在致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溶血素基因缺失后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LD_(50))与野生株无明显差异,但T2SS基因簇和TonB系统缺失后LD_(50)明显升高,减毒倍数分别为307.26(缺失T2SS基因簇)、26.61(缺失TonB1系统)、81.75(缺失TonB2系统)和141.25(缺失TonB1系统和TonB2系统)。最后将T2SS和两个TonB系统进行联合基因缺失后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联合基因缺失株LD_(50)值为4.46E+07,减毒倍数高达668.34倍。5.T2SS对分泌蛋白、自然感受现象及TonB系统对铁利用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拟态弧菌T2SS基因簇与TonB系统的功能,分别开展T2SS基因簇缺失后对蛋白分泌和介导自然转化现象影响及TonB系统对铁利用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T2SS基因簇缺失后,分泌的胞外蛋白位于15-25kDa(4条)、35-50kDa(1条)和50-70kDa(1条)间,蛋白含量均相较于野生株降低,此外分泌的胞外产物蛋白酶活性、卵磷脂酶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显着低于野生株(P<0.05);对缺失株的自然转化效率分析结果表明,T2SS基因簇缺失后不能形成自然感受态摄取外源DNA进行基因水平转移。TonB系统对铁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TonB系统缺失后对Fe~(2+)、Fe~(3+)和乳铁蛋白的摄取与野生株差异不明显,但对TonB1系统缺失后将显着降低对血红蛋白和血红素的摄取能力;2,2'-Dipyridyl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对TonB1系统或TonB2系统任何一个系统缺失后均能增加对菌株2,2'-Dipyridyl的敏感性。本章结合第五章表型特征研究进一步揭示了II型分泌性系统和TonB系统基因缺失后的减毒机制。综上,本论文通过第叁代测序技术对拟态弧菌SCCF01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随后基于全基因组序列选择缺失靶基因和设计打靶载体引物,利用Natural transformation技术构建SCCF01菌株的II型分泌系统基因簇、溶血素基因和两个TonB系统基因的缺失株,并对其鉴定;最后通过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物学特性验证是否减毒和揭示其减毒机制。SCCF01菌株全基因序列、缺失株的成功构建以及生物特性的研究将为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研制提供物质基础与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曹际[4](2018)在《拟态弧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的设计、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是一种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肠道病原菌。口服或肛注基因疫苗所激发的肠黏膜免疫在抗该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制安全、高效的拟态弧菌基因疫苗对于防控鱼类拟态弧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疫苗以安全、易于构建、免疫应答全面且持久等优势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口服或肛注“裸”基因疫苗易受到消化道酶类降解,导致其免疫原性减弱,无法获得高水平的肠黏膜免疫应答,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是选用适宜载体将基因疫苗靶向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进行高效表达与递呈。目前,细菌菌蜕(Bacterial Ghosts,BGs)已被证实具有防止基因疫苗降解并将其靶向APC进行表达的作用,而鱼类恒定链类似蛋白(Invariant chain like protein,Iclp)具有将抗原肽靶向MHC分子,提高抗原提呈效率的作用。因此,可利用Iclp与BGs作为基因疫苗的内、外靶向载体,以提高其免疫原性。前期研究中我们鉴定了拟态弧菌两种免疫保护性蛋白(OmpU黏附素蛋白和VMH溶血素蛋白)的免疫优势表位。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以OmpU蛋白和VMH蛋白的优势表位设计疫苗靶点,利用Iclp和BGs作为内、外靶向载体,构建拟态弧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并评价其免疫效果。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拟态弧菌基因疫苗靶点的设计。论文使用叁种表位接头分子将VMH蛋白的3个优势B细胞线性表位和2个模拟表位,以及OmpU蛋白的2个优势B细胞线性表位以不同方式进行串联组合,应用DNAstar Protean软件,对各种组合方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以~(173-192)OmpU-AAY-~(90-98)OmpU-AAY-~(125-137)VMH-AAY-~(238-244)V MH-AAY-~459-47059-470 VMH-GGGGS-~(mimotope1)VMH-GPG-~(mimotope2)VMH方式串联的多表位肽(命名为OVepis)中各表位间相对独立,抗原性参数较好,可以作为疫苗靶点。2)拟态弧菌叁种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的构建。论文首先采用酶切酶连法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Ovepis,即裸表位基因疫苗。然后,将OVepis基因嵌合至草鱼Iclp蛋白CLIP区,取代CLIP区261~280 bp基因片段,形成一个长度1 017 bp的嵌合基因(Iclp_(1-261)-OVepis-Iclp_(280-711)),并构建该嵌合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Iclp-Ovepis,即内靶向表位基因疫苗。最后,采用膜囊法以大肠杆菌DH5α冻干菌蜕分别装载pcDNA3.1-OVepis和pcDNA3.1-Iclp-OVepis构建外靶向和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测序结果显示OVepis及Iclp-OVepis基因均无任何突变与缺失;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每毫克菌蜕可以装载214μg pcDNA3.1-OVepis和166μg pcDNA3.1-Iclp-OVepis。结果表明拟态弧菌叁种靶向表位基因疫苗构建成功。3)拟态弧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论文以叁种靶向表位基因疫苗和“裸”表位基因疫苗分别以肛注方式免疫草鱼,通过检测免疫后不同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血清与肠黏液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血清与肠黏液中抗体效价、外周血与肠上皮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免疫草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综合评价各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组草鱼的各项免疫指标均优于2个单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组,2个单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组草鱼的各项免疫指标均优于“裸”表位基因疫苗组;靶向表位基因疫苗和“裸”表位基因疫苗对免疫草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双靶向疫苗)、73.3%(外靶向疫苗)、67.7%(内靶向疫苗)和40%(“裸”表位基因疫苗)。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拟态弧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和“裸”表位基因疫苗,其免疫效果由好至差依次为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外靶向表位基因疫苗、内靶向表位基因疫苗、“裸”表位基因疫苗。(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舒六[5](2018)在《拟态弧菌及其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肠组织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养殖鱼类的严重腹水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亟需开展该菌的致病机理和免疫防控研究。肠道菌群对宿主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免疫抗病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在自然或人工因素作用下,宿主与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宿主就会因肠道菌群结构紊乱而出现机体营养吸收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降低等现象,引发各种疾病。同样,口服疫苗接种后也必将引起其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目前,肠道菌群及其相关研究成为了科研关注的热点,也为探索病原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前期研究中我们从患病草鱼体内分离到一株毒力较强的拟态弧菌,构建了其DNA疫苗,并发现该疫苗可诱导鱼体产生良好的肠黏膜免疫应答。在此基础上,本论文研究了拟态弧菌感染以及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构建及其肠道原位表达检测。论文采用膜囊法以大肠杆菌DH5α冻干菌蜕装载拟态弧菌DNA疫苗,经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1 mg菌蜕装载了214μg疫苗质粒,表明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构建成功。以该靶向DNA疫苗肛注免疫草鱼,免疫后21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疫苗基因在不同肠段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疫苗基因在各肠段均有表达,且以中肠部位的表达量最高。2)拟态弧菌及其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收集感染与免疫前后各肠段内容物,提取其总DNA进行16S rRNA PCR扩增,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感染与免疫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物种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和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着影响,但能显着改变免疫草鱼中、后肠以及感染草鱼各肠段的菌落结构。其中,在门水平上共同呈现出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着上升,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着下降;在纲水平上共同表现为梭杆菌纲的相对丰度显着上升,甲型变形菌纲、芽孢杆菌纲和放线菌纲的相对丰度显着下降;在属水平上共同表现为鲸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着上升,甲基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着下降。3)拟态弧菌及其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道结构的影响。论文采集感染与免疫前后草鱼各肠段,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肠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免疫草鱼各肠段的组织结构均未有明显病变,而感染草鱼各肠段的组织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病变,主要表现为肠黏膜皱襞高度和肠壁厚度均显着减小,部分肠绒毛与黏膜肌层分离、绒毛变稀疏且前端有损伤。综上所述,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组织结构和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但对菌群结构有显着影响。拟态弧菌感染可引起草鱼肠组织结构和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陶会竹[6](2018)在《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对肠巨噬细胞活性及抗原递呈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是一种严重危害了水产养殖业的肠道病原菌。由于口服疫苗接种不受鱼体大小和养殖规模限制、易于操作,且诱导机体产生的肠黏膜免疫在抗该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制安全、高效和可用于口服免疫的拟态弧菌DNA疫苗显得十分必要。口服或肛注免疫产生机制主要依赖肠黏膜免疫系统。尽管硬骨鱼类肠黏膜免疫系统中缺乏如哺乳动物的淋巴集结和树突状细胞,但在中后部肠段黏膜固有层中分布着大量免疫细胞。其中,肠巨噬细胞除具有呼吸爆发活性和吞噬杀伤功能外,还扮演着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角色,在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因此,鱼类肠巨噬细胞的活性、功能以及抗原递呈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是评价口服或肛注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尤其是肠黏膜免疫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国内外关于鱼类体外肠巨噬细胞的研究甚少。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已构建了拟态弧菌“裸”DNA疫苗,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以大肠杆菌DH5α冻干菌影装载“裸”DNA疫苗构建靶向DNA疫苗,并检测其对草鱼肠巨噬细胞的活性、功能以及抗原递呈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大肠杆菌DH5α菌影的最佳裂解条件与装载条件优化。对初始浓度OD_(600nm)值分别为0.3、0.4、0.5和0.6的重组大肠杆菌DH5α(pBV220-LysisE)进行42℃诱导溶菌,通过比较重组菌的溶菌动力曲线、裂解效率及其形态结构特征,确定DH5α菌影最佳的裂解条件为选择起始浓度OD_(600nm)为0.4的DH5α(pBV220-LysisE)菌液在42℃诱导2.5 h。在最佳裂解条件下大量制备DH5α冻干菌影,探讨不同的冻干菌影、质粒和膜囊比例对装载量的影响,优化出叁者比例为5:3:1时装载量最高。2)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的制备、免疫与转录表达检测。在最佳装载条件下以DH5α冻干菌影分别装载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Ovepis(拟态弧菌“裸”DNA疫苗)和pcDNA3.1-Iclp-Ovepis(拟态弧菌内靶向DNA疫苗)制备出外靶向与双靶向DNA疫苗。以拟态弧菌叁种靶向DNA疫苗和“裸”DNA疫苗肛注免疫草鱼,经RT-PCR检测发现疫苗基因于免疫后7、14和21 d在肝脏、头肾、脾脏和肠组织中均有转录表达。3)免疫前后肠巨噬细胞的活性/功能及其抗原递呈相关基因检测。于免疫后7、14和21 d分离培养草鱼肠巨噬细胞,分别采用NBT还原方法、Griess法、中性红法检测草鱼肠巨噬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性、氮呼吸爆发活性及吞噬能力。结果显示,各检测时间点双靶向DNA疫苗组肠巨噬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总体上优于2个单靶向DNA疫苗组;免疫后7和14 d,2个单靶向DNA疫苗组肠巨噬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裸”DNA疫苗组。此外,以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巨噬细胞中抗原递呈相关基因(MHC-Iα、MHC-IIβ、Iclp、STING)转录水平,发现各检测时间点双靶向DNA疫苗组肠巨噬细胞中MHC-Iα、MHC-IIβ和Iclp基因转录水平总体上高于单靶向DNA疫苗组和“裸”DNA疫苗组;四种DNA疫苗均能显着提高肠巨噬细胞中STING基因的转录水平,但各检测时间点组间差异无规律性。综上所述,拟态弧菌叁种靶向DNA疫苗均能显着增强免疫草鱼肠巨噬细胞的活性/功能及其抗原递呈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且总体上以双靶向DNA疫苗的增强作用最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陶丽寒,胡丹丹,张嘉俊,陶会竹,李槿年[7](2018)在《草金鱼感染拟态弧菌后脾脏和肠黏膜组织的差异蛋白组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鱼类感染拟态弧菌后脾脏和肠黏膜组织蛋白差异变化,本研究以拟态弧菌04-14分离株人工感染实验动物草金鱼,利用双向电泳(2-DE)结合质谱技术对感染前后脾脏和肠黏膜组织的差异蛋白组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脾脏和肠黏膜组织中分别有11个和12个显着差异表达蛋白点,经MALDI-TOF-MS质谱鉴定出19种显着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上调表达蛋白10种,下调表达蛋白9种,α-淀粉酶、载脂蛋白A-I、β-肌动蛋白和过氧化物还原酶2为两种组织中共同存在的显着差异表达蛋白。GO注释分析表明,显着差异表达蛋白分别定位于细胞外区、细胞质、线粒体和内质网,具有结合、转运、催化、免疫、抗氧化和细胞骨架等分子功能,参与物质与能量代谢、细胞膜转运、补体活化、应激反应、细胞与膜骨架组建、蛋白质折迭、氧化还原及铁离子运输等8个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拟态弧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互作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成,耿毅,汪开毓,余泽辉,李亚军[8](2016)在《拟态弧菌感染黄颡鱼的动态病理损伤及病原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0×106 CFU·mL~(-1)拟态弧菌浸浴感染黄颡鱼于0、4、8、16、24、36、48、60、72h剖杀取样,研究病理损伤及病原菌的体内动态分布。结果显示,皮肤肌肉、鳃、肠道出现病变最早,其中皮肤肌肉损伤最严重。16 h表皮变性、坏死,鳃上皮肿胀,肠绒毛水肿;24~48 h表皮坏死,脱落,真皮严重出血,肌纤维变性、坏死;鳃出血,上皮局部坏死,肠上皮变性与灶性坏死;48~72 h皮肤肌肉坏死更严重,形成溃疡灶;鳃灶性坏死。肾、肝、脾与心36 h后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变性和灶性坏死。qPCR检测发现,4 h即在鳃、肠、皮肤肌肉检出病菌,细菌含量分别为1.3×102 CFU·mg~(-1),2.6×102 CFU·mg~(-1),4.7×102CFU·mg~(-1);鳃与皮肤肌肉中菌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72 h皮肤肌肉中菌量达到4.5×107CFU·mg~(-1);24 h后相继在肾、肝、脾、心检出病菌,菌量介于1.9×101~4.7×102 CFU·mg~(-1)之间。结果表明皮肤、鳃和肠道是病菌的入侵位点,并在体内多组织、器官分布。(本文来源于《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2)
肖宁,曹际,孔令严,周昊,陶会竹[9](2016)在《拟态弧菌VMH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现拟态弧菌热不稳定性溶血素(VMH)的原核表达,制备兔抗VMH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有的拟态弧菌vmh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vmh基因。PCR纯化产物酶切后,定向插入到PET-32a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mh。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E.coli Rosetta感受态细胞,在IPTG诱导下进行VMH蛋白表达。SDS-PAGE分析重组VMH蛋白(rVMH)的表达形式,并分别采用兔血平板扩散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其溶血活性和免疫反应性。用纯化的rVMH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3次免疫后采集免疫血清,采用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结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纯度与效价。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mh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分析发现分子量约为77.8kDa的rVMH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该蛋白经变性复性后具有溶血活性和免疫反应性。兔抗rVMH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经纯化后,其纯度达95%,ELISA效价为1∶26843545600,琼扩效价为1∶32。结论成功制备了rVMH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采用噬菌体肽库筛选技术鉴定VMH蛋白表位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李槿年[10](2016)在《拟态弧菌OmpU蛋白B细胞表位的筛选鉴定及其免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拟态弧菌是一种人和水产动物共患病病原菌,不仅引起水产动物严重的腹水病,而且可经水体和水产品感染人类,引起腹泻和食物中毒。拟态弧菌Omp U蛋白是一种具有良好抗原性和保守性的首选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分子,但其抗原表位仍不清楚。对此,该项目拟开展"拟态弧菌Omp U蛋白B细胞表位及其免疫活性研究"。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Omp U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进而利用合成肽ELISA鉴定预测表位,确定优势B细胞线性表位。再以Omp U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为靶标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鉴定优势B细胞模拟表位。最后,对表(拟)位噬菌体克隆进行免疫活性检测,分析不同表位的免疫活性差异。本项目预期研究成果不仅为建立以表位为基础的特异快速的诊断方法和研制表位疫苗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6年03期)
拟态弧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编码拟态弧菌不耐热溶血素(Vibrio mimicus heat-labile hemolysin,Vmh A)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特异性引物,建立拟态弧菌vmh A基因的RPA检测方法并测试其特异性、灵敏度和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建立基于RPA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能够从拟态弧菌中扩增得到467 bp的特异性条带,仅需在37℃下恒温反应40 min,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对比RPA和PCR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一致,均达到0.1 ng/μL。应用检测结果也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相当。因此,本研究建立的RPA方法检测vmh 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实验室快速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拟态弧菌论文参考文献
[1].周毅德,杨俊,牛作敬,李睿.一株拟态弧菌鱼源株的鉴定和毒力基因分析[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
[2].周广彪,段建发,胡晓珊,魏霜,凌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检测拟态弧菌[J].检验检疫学刊.2018
[3].余泽辉.拟态弧菌SCCF01株的全基因组解析及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
[4].曹际.拟态弧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的设计、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8
[5].张舒六.拟态弧菌及其靶向DNA疫苗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肠组织结构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8
[6].陶会竹.拟态弧菌靶向DNA疫苗对肠巨噬细胞活性及抗原递呈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8
[7].陶丽寒,胡丹丹,张嘉俊,陶会竹,李槿年.草金鱼感染拟态弧菌后脾脏和肠黏膜组织的差异蛋白组学[J].水产学报.2018
[8].陈成,耿毅,汪开毓,余泽辉,李亚军.拟态弧菌感染黄颡鱼的动态病理损伤及病原分布研究[C].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9].肖宁,曹际,孔令严,周昊,陶会竹.拟态弧菌VMH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
[10].李槿年.拟态弧菌OmpU蛋白B细胞表位的筛选鉴定及其免疫活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