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风论文_YE,Mao,CHEN,Haishan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亚夏季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东亚,夏季,季风,指数,环流,异常,黄土高原。

东亚夏季风论文文献综述

YE,Mao,CHEN,Haishan[1](2019)在《东亚夏季风主模态的再认识及其热力驱动因子:基于25个季风指数的比较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79-2016年ERA-Interim、NCEP和JRA-55叁套再分析资料对25个常用东亚夏季风指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类季风指数与降水、环流异常的联系及其热力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指数表征东亚夏季风的年际模态,与低纬环流异常和EAP遥相关型关系密切,对应夏季降水的经向叁级型分布,主要受热带海温异常的影响;而第二类指数表征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模态,与中高纬环流异常和EU遥相关型紧密相关,对应夏季降水的经向偶极型分布,其异常信号主要位于极区和欧亚大陆中高纬,体现了欧亚大陆热力异常对东亚夏季气候的影响。(本文来源于《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期刊2019年04期)

祝从文,刘伯奇,左志燕,袁乃明,刘舸[2](2019)在《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夏季风次季节(10~90 d)变化是中国夏季持续性强降水、高温热浪等高影响天气事件的重要环流载体,处于天气预报上限和气候季节预测下限之间的预报过渡区。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是东亚夏季风的固有物理特征,它和季节进程之间的时间锁相关系是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潜在可预报性的重要来源。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与Madden-Julian振荡(MJO)存在显着差异,试图通过MJO来预测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东亚夏季风次季节预测的另一重要来源是下垫面外强迫,包括欧亚大陆春季积雪、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此外,去趋势偏-交叉相关分析统计方法能够分析东亚夏季风多因子和多时间尺度问题。目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的客观定量描述、造成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年际变化的关键物理过程、不同外强迫因子对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的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奕丹,胡泽勇,孙根厚,谢志鹏,严晓强[3](2019)在《高原季风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RA-Interim的位势高度场、温度场和风场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88—2017年的传统高原季风指数(Trational Plateau Monsoon Index,TPMI)和动态高原季风指数(Dynamic Plateau Monsoon Index,DPMI),分析了高原季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结合东亚夏季风指数(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ex,EASMI),探讨了高原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关系。研究表明:(1)高原夏季风从4月开始形成,暖性低值系统在高原上生成;6月暖性低压系统中心形成并达到最强,此时高原夏季风强度也达到最大;10月暖性闭合低压系统向东北方向移动且强度也随之减弱并退出,高原夏季风结束。(2) DPMI和EASMI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在关键年高原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的强度表现一致。(3)中纬度受东亚季风所影响区域的位势高度场和青藏高原区域的位势高度场均处于同一正相关区域,而且超前两个月的DPMI同EASMI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高原夏季风对东亚夏季风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4)东亚夏季风经圈环流受高原温度场变化的影响而移动,高原夏季风的低压系统与高原温度场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9年03期)

袁帅,徐建军,潘裕山[4](2019)在《超强El Ni■o事件的多样性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9—2017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重建海温逐月资料(ERSST V5)、气候预报中心(CPC)的Ni■o3.4指数、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以及CMAP降水资料,将1979—2017年Ni■o3.4指数超过2℃的El Ni■o事件,定义为超强El Ni■o事件。根据超强El Ni■o事件的定义,从近40年(1979—2017年)选取出叁个超强El Ni■o事件(1982—1983年、1997—1998年和2015—2016年)。首先运用海温距平资料,分析超强El Ni■o事件的多样性特征,然后根据这叁个超强El Ni■o事件发生年与次年的夏季降水距平,讨论东亚夏季风降水对超强El Ni■o事件多样性的响应差异。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为超强的El Ni■o事件,由于其不同的分布特征,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响应场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从环流异常、850 hPa风场异常以及副高的变化等方面讨论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任倩,祁莉,王政,何金海[5](2019)在《东亚夏季风的强度与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历史海温资料、Hadley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1951~2010年)等探讨了东亚夏季风的强度与前期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可以作为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前期预测因子,两者正相关关系显着。本文选取相关系数更大、持续性更好的前期冬季暖池关键区(-5.5°~5.5°N;157.5°~170.5°E)热含量来进行预报。将暖池热含量指数和东亚夏季风指数均回归到夏季大气环流场上,发现在暖水年次年夏季西太副高偏弱、位置偏北,菲律宾以东以北洋面为气旋性环流,对流上升运动增强,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为显着的西风距平,日本岛以东洋面为反气旋环流,对流下沉运动增强,日本岛以南、黄海至我国中东部地区为显着的东风距平,且前期2月西风带位置偏北,引起夏季海陆热力差异较大,最终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异常偏高;冷水年则相反。综上所述,当前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偏高(低)时,会造成次年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弱)。(本文来源于《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吴姗薇,郭大勇[6](2019)在《东亚夏季风和西太副高活动对全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全国743个站点1971―2000年的降水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各指数资料以及SLP和NCEP/NVAR资料归一化东亚夏季风资料对全国6—8月的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东亚夏季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东亚夏季风较强,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反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时,东亚夏季风较弱,华北地区降水偏少。(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16期)

崔丹阳[7](2019)在《东亚季风期极端降水事件与亚洲夏季风活动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研究指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大气环流及季风活动异常有着密切关系。东亚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活动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季风区季风期(5-9月)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未来变化及其与亚洲夏季风活动具有怎样的关系是一个基本的科学问题(本文与季风相关的内容均指夏季风)。本文利用1986-2015年近30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东亚季风区季风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讨论了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与亚洲夏季风活动的关系;在综合评估29个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模式对东亚季风期极端降水和季风范围模拟能力的基础上,优选模式并进行集合平均,预估了未来(21世纪)东亚季风区季风期极端降水和季风范围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东亚季风区夏季风期极端降水变化、季风范围对全球升温的响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东亚季风区季风期的极端降水是年总降水的主要部分。1986-2015年,东亚季风区季风期的极端降水量和频次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年际变化较大的区域位于华南及东南亚、长江流域和华北东北地区。东亚季风区各分区季风期的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显着的年际变化特征,东南亚及华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的极端降水趋于增多,而长江流域的极端降水则趋于减少。(2)东亚季风区极端降水事件是亚洲夏季风的产物。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发生于亚洲夏季风活动期,季风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的特征与东亚地区夏季风的南撤和北进相对应;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发生在亚洲夏季风前沿附近。亚洲夏季风强度和极端降水的相关也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亚洲夏季风偏强时,华中西部7、8月的极端降水量减少,华南地区7月的极端降水量增多。(3)模式能够较好再现东亚季风期极端降水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但仍存在一定偏差,模式对总降水量的模拟效果最好,对极端降水频次有高估。相对于1986-2005年,未来100年内东亚季风期极端降水量将增多,在21世纪后期RCP8.5情景下增加更加显着,其中华南、华中及马来群岛的增多幅度将达40%以上。(4)随着温室气体(典型排放浓度、辐射强迫)的增加,21世纪,东亚季风区季风期极端降水发生时对应的温度也将升高,升温也会引起极端降水的增加。通过对一次强降水个例的模拟,WRF模式较好的再现了这一结论。也即,气温升高会使极端降水增加并使极端降水过程更加集中。全球升温1.5℃和2℃时,相对于1986-2005年,极端降水量增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东部、长江流域、华东地区及热带地区,其中增多幅度可达40%;中国东部季风期极端降水量将加剧增多,江南地区季风期极端降水频次将显着减少。(5)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东亚季风区范围也会发生变化。相对于1986-2004年,21世纪东亚夏季风范围在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将分别扩大2.66%,2.58%和3.02%。东亚夏季风区的北边界有较小的向西北扩张的趋势;RCP8.5情景下,季风范围的增大更为显着,且增幅更大。季风区面积扩大的同时也对应着降水中强降水比例的增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叶程程,杨一博,方小敏,昝金波,谭梦琪[8](2019)在《黄土高原晚中新世-上新世东亚夏季风演化的绿泥石风化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厚而连续的风成沉积物是用来研究东亚季风演化的理想材料。绿泥石是风成沉积物中一种常见的含Fe黏土矿物,在其风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Fe(Proust, 1986)。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取自黄土高原朝那剖面红黏土层(8.1~2.5Ma)的绿泥石进行了详尽的矿物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泥石化学成分变化与区域气候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朝那剖面(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李昀英,寇雄伟,孙国荣[9](2019)在《对比云和降水表征的东亚夏季风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98~2007年候平均ISCCP(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D1云资料和台站融合降水资料,定义了两类云指数和降水指数,分别反映东亚夏季风活动期间不同云类云量和降水量位置及强弱的变化。用云指数和降水指数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在中国大陆的推进过程,发现两类指数均能表现东亚夏季风的停滞与北跳特征且具有时空上的一致性。基于云指数变化定义了中国东部华南、华东和华北叁个区域季风活跃期、过渡期和中断期,检验了季风活跃期和中断期云指数的差异、500 hPa环流场和水汽场的差异,验证了用云表征季风活动的合理性。对比了用云指数和降水指数定义的季风活动期,发现两个指数定义的季风活跃期和中断期日数虽有差异但基本一致,二者的区别在于降水指数偏重于对降水特征差异的描述,云指数则更偏重于对不同类型云量差异的描述,二者的差异还反映了降水性质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郑丽娜,张子涵,王旭,贾小芹[10](2019)在《东亚夏季风异常与黄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最适当的夏季风指数确定黄淮地区的强弱夏季风年,并结合近55年该地区夏季日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地区在强弱夏季风年降水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①强夏季风年,该区域东半部降水偏多,西半部降水偏少;弱夏季风年反之。②1979年之前,该区域降水存在周期3~5年的年际变化,之后周期演变为15年。③该区域降水存在低频振荡特征。在强夏季风年,7~14天周期最显着;在弱夏季风年,10~18天与25~30天的周期最显着。④强夏季风年,黄淮地区有2段雨季,分别出现在7月初与8月中下旬;但在弱夏季风年,主雨季不明显。⑤强弱年降水的诸多差异,主要归因于欧亚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的波列不同及偏南季风的水汽输送差异。⑥春季海温异常对当年黄淮地区的降水有指示作用。在拉尼娜年,黄淮地区东部降水偏多,西部降水偏少;在厄尔尼诺年反之。(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东亚夏季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亚夏季风次季节(10~90 d)变化是中国夏季持续性强降水、高温热浪等高影响天气事件的重要环流载体,处于天气预报上限和气候季节预测下限之间的预报过渡区。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是东亚夏季风的固有物理特征,它和季节进程之间的时间锁相关系是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潜在可预报性的重要来源。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与Madden-Julian振荡(MJO)存在显着差异,试图通过MJO来预测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东亚夏季风次季节预测的另一重要来源是下垫面外强迫,包括欧亚大陆春季积雪、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此外,去趋势偏-交叉相关分析统计方法能够分析东亚夏季风多因子和多时间尺度问题。目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的客观定量描述、造成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年际变化的关键物理过程、不同外强迫因子对东亚夏季风次季节模态的共同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亚夏季风论文参考文献

[1].YE,Mao,CHEN,Haishan.东亚夏季风主模态的再认识及其热力驱动因子:基于25个季风指数的比较分析(英文)[J].AtmosphericandOceanicScienceLetters.2019

[2].祝从文,刘伯奇,左志燕,袁乃明,刘舸.东亚夏季风次季节变化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9

[3].王奕丹,胡泽勇,孙根厚,谢志鹏,严晓强.高原季风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研究[J].高原气象.2019

[4].袁帅,徐建军,潘裕山.超强ElNi■o事件的多样性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19

[5].任倩,祁莉,王政,何金海.东亚夏季风的强度与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9

[6].吴姗薇,郭大勇.东亚夏季风和西太副高活动对全国夏季降水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9

[7].崔丹阳.东亚季风期极端降水事件与亚洲夏季风活动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9

[8].叶程程,杨一博,方小敏,昝金波,谭梦琪.黄土高原晚中新世-上新世东亚夏季风演化的绿泥石风化记录[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9].李昀英,寇雄伟,孙国荣.对比云和降水表征的东亚夏季风活动[J].大气科学.2019

[10].郑丽娜,张子涵,王旭,贾小芹.东亚夏季风异常与黄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J].气象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年夏季陕西78个气象站降水量与...东亚夏季风强(a)、弱(b)年重庆...东亚夏季风指数Morlet小波系数实...全国565个降水站点分布(a)欧亚大陆春季融雪量对东亚夏季东亚夏季风强弱年云南6~8月(a)和...

标签:;  ;  ;  ;  ;  ;  ;  

东亚夏季风论文_YE,Mao,CHEN,Haisha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