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单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基,支柱,乙酸,开环,铵盐,光刻,二甲酸。
型单体论文文献综述
董斌,吴杰,张建庭,吴纯鑫,金宁人[1](2019)在《反式PBO的AA型单体2,5-二氨基对苯二酚盐酸盐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反式构型的聚对苯撑苯并二?唑(PBO)纤维杂环分子直线性更好、相比顺式PBO来说反式PBO的力学性能和光电性能更加优异等特点,提出了以四氯苯醌(TCQ)为原料经氨解和加氢还原等反应合成得到中间体2,5-二氨基-3,6-二氯苯醌(DADCQ)和反式PBO的AA型单体2,5-二氨基对苯二酚盐酸盐(DAQH·2HCl),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于氨解反应,以乙腈和乙醇混合液为溶剂,反应温度74℃,n(TCQ)∶n(NH3·H2O)=1∶4,反应时间5h,DADCQ收率83.84%,HPLC纯度96.37%;加氢还原反应,5%Pd/C为催化剂,m(5%Pd/C)∶m(DADCQ)=1∶20,水为溶剂,反应温度50℃,氢压0.2~0.6MPa下反应6h后,经浓盐酸析出得到DAQH·2HCl,收率94.74%,HPLC纯度98.90%。中间体和产物结构经FTIR、1H NMR和EI-MS表征确认。(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吕芳,叶之慧[2](2019)在《含季铵盐型单体釉质粘结剂的抗菌性与粘结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的季铵盐型抗菌单体正畸釉质粘结剂的抗菌及抗剪切性能。方法:变形链球菌为评价菌种,不同比例季铵盐单体加到粘结剂中,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观察抗菌性,测抗剪切性,记录并分析粘结剂残留指数(ARI)。结果:与普通粘结剂组相比,在抗菌剂的添加量为4%时,抗菌率最强;不同比例的季铵盐型单体的正畸托槽粘结剂组的剪切粘结强度没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与实验组ARI指数记分非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添加季铵盐型单体正畸釉质粘结剂对变形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满足正畸临床需求。(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9期)
郑孟善[3](2018)在《DW型单体液压支柱气体密封试验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DW型单体液压支柱是煤矿井下重要的支护设备,在完成加工装配后,根据相关标准对支柱的液压性能通过专用的测试设备对支柱密封性能进行高低压测试,目前国内试压方式是通过柱塞泵和乳化液油箱系统产生的压力,将乳化液带压输入到支柱下腔内,在试验架上对支柱密封性能进行保压试验,合格后将支柱内乳化液卸载放掉,乳化液容易对地下产生污染以及增加生产成本;我们通过调研和研究,利用空气压缩机将带压的气体通过增压机构和输送系统输入支柱内腔,进行密封试验,合格后将气体排出,解决原乳化液的污染和降低生产成本,并改变生产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8年16期)
杨建平[4](2018)在《DW35型单体液压支柱在厚煤层炮采工作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刘东煤矿通过对炮采工艺、支护材料改革,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大采高单体液压支柱在使用过程中支柱失稳、煤壁片帮、采空区矸石窜矸埋柱等问题,成功探索出大采高单体液压支柱使用方法,为扩大单体液压支柱使用范围、丰富炮采工作面采煤工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果。(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徐沛[5](2017)在《KJDT-3型单体液压支柱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体液压支柱是煤矿开采的重要支护设备,单体液压支柱密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对单体液压支柱密封质量的检测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根据单体液压支柱密封质量的检测要求设计的单体液压支柱智能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能够在设定时间内根据智能控制器采集到单体液压支柱的压力信息判断单体液压支柱的密封质量是否合格,系统主要由液压传感器、智能控制器、通信接口和上位机四部分组成。工作过程中液压传感器采集压力信息并将压力信息转换成频率信号整形后输出至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内的单片机采用测频法采集频率信号并根据传感器频率与压力的关系转换成对应的压力值,当智能控制器检测到单体液压支柱加压完成后通过计时芯片开始计时,在设定的时间内根据采集到的压力值判断单体液压支柱压力下降的百分比,从而判断单体液压支柱检测是否合格。若检测合格则进行合格指示;若检测不合格,则进行不合格声光报警。检测过程中智能控制器实时显示当前检测到的压力值、降压百分比及检测时间。该监测系统通过485总线将多个智能控制器与上位机相连从而构成分布式监测系统,每个智能控制器通过地址编码电路设置自身地址,上位机根据地址信息采用循环扫描的方式与各智能控制器进行通信。各个单体液压支柱的检测过程互不影响,通过上位机可同时查看各个单体液压支柱的检测情况。本监测系统能够使用户从定量的角度,自动、准确、及时的检测单体液压支柱的密封质量,保障支柱能够在煤矿井下起到安全支护的作用,对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17-05-10)
张小娟[6](2016)在《降冰片烯型单体的开环易位聚合及新型“3+2”环加成缩聚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磷聚合物(PCP)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阻燃材料、水处理剂、组织工程中的关键组分、药物释放、牙齿修复、质子交换膜等方面。本论文采用开环易位聚合(ROMP)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含磷聚合物,并对该材料的阻燃性及光刻性进行研究。此外,我们偶然地发现了一种通过迭氮与烯烃的“3+2”环加成反应的新型缩聚反应。重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Diels-Alder反应制备了含膦酸酯和环氧侧链的降冰片烯型单体。通过ROMP方法,使用Grubbs二代催化剂,成功进行均聚或与另叁种商业化的环状不饱和单体进行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含磷均聚和共聚物。这些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调节共聚单体的柔顺性在-14~91 ℃宽的范围内变化。有趣的是,环戊烯的含磷共聚物不仅阻止了聚环戊烯的结晶,而且使其共聚物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数据上看,热分析的结果与阻燃实验结果似乎不完全一致,这可以从含磷聚合物相对较早的热失重并不严重影响其阻燃特性,而其阻燃性能更多的依赖于热降解后残余炭的百分比方面来进行解释。在关于其应用性的研究中,我们首次尝试了含磷的降冰片烯衍生聚合物的阻燃性质,结果显示了良好的自熄性能。此外,通过巯基-双键的点击化学反应,也首次成功探究了这类含磷聚合物的光刻性能,这使得含磷聚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负性光刻胶。(2)制备两种均含迭氮端基的降冰片烯衍生物单体,借助迭氮-烯烃的“3+2”环加成反应,首次自缩聚得到含叁唑啉结构的聚合物,对于含有1 1个CH2间隔基的迭氮化的降冰片烯型单体,利用质谱在其混合物中识别出二聚体、叁聚体和四聚体等多聚体。并用薄层色谱、TL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NMR)、凝胶渗透色谱(GPC)质谱(MS)、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分别对两种体系在储存中的自缩聚进行跟踪。发现该反应不需催化剂,甚至在冷冻状态下也可进行“3+2”环加成反应。(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6-06-30)
杜亚[7](2016)在《脱羧型水暂溶性涂料的研究—脱羧型单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脱羧性水暂溶性涂料的单体以磺酰基结构为主,聚合后通过高温灼烧脱去羧基以改变其水溶性,达到解决水性涂料耐水性差的问题。本文用两步反应合成脱羧性水暂溶性涂料的单体,第一步以烯丙基氯和硫代乙醇酸为原料,四甘醇为相转移催化剂,氢氧化钠调节p H值,合成烯丙硫基乙酸;第二步以烯丙硫基乙酸为原料,水为溶剂,过硫酸氢钾为氧化剂合成烯丙砜基乙酸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制备烯丙硫基乙酸,并用阴离子色谱进行烯丙基氯转化率的定量分析,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温度和p H值对烯丙基氯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反应最佳条件:硫代乙醇酸与烯丙基氯摩尔比为1.6,氢氧化钠与烯丙基氯摩尔比为3.4,四甘醇与烯丙基氯摩尔比为0.135,温度110℃,时间1.5h。在此条件下,烯丙基氯的转化率为80.25%。利用1H-NMR、质谱和红外光谱对烯丙硫基乙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验证了该产物是烯丙硫基乙酸。通过4类溶剂,结合均匀设计法、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安排叁组实验,优选出一组展开剂体系:苯:异丙醇:二氯甲烷:环己烷=1:4:4:8能够将烯丙硫基乙酸较好分离。以过硫酸氢钾作为氧化剂制备烯丙砜基乙酸,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烯丙硫基乙酸转化率的定量分析,研究了反应物配比、时间和温度对烯丙硫基乙酸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反应最佳条件:过硫酸氢钾与烯丙硫基乙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温度100℃,时间3.5h。在此条件下,烯丙硫基乙酸的转化率86.58%。利用1H-NMR、红外光谱和质谱对烯丙砜基乙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验证了该产物是烯丙砜基乙酸。(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黄萌[8](2016)在《环境响应离子型单体/丙烯酰胺高强度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水凝胶,具有独特的叁维网络结构,在生物医药等方面应用广泛,因而被大量研究。然而,传统化学交联水凝胶,交联结构不均匀,因而强度低、韧性差,这些缺陷限制了水凝胶的应用。本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制备具有高强度且同时具有灵敏p H响应性的水凝胶,基本思路为:将纳米复合水凝胶引入双网络水凝胶中,作为第一网络,提供机械性能;以化学交联剂交联的功能性单体为第二网络,制备具有p H响应性的高强度双网络水凝胶。本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AM)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首先在锂藻土(Laponite)分散液中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PAM纳米复合水凝胶,然后将其直接浸泡在定量的Na OH溶液中,PAM纳米复合水凝胶在溶胀的同时充分水解,得到部分水解PAM纳米复合水凝胶,并测试其拉伸及p H响应性能。结果表明:该水凝胶的拉伸强度较高,最大可达115k Pa,在p H=3的缓冲液中溶胀度较小(SR=2.29),在p H=7的缓冲液中的溶胀度较大(SR=13.43),在缓冲液p H在4至7之间发生突变,具有灵敏的p H响应性;脉冲响应测试结果表明该水凝胶的p H响应性具有良好的重复性。2.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PAM/PAANa)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通过二步法,首先合成PAM纳米复合水凝胶,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将其溶胀在含有化学交联剂BIS、引发剂K2S2O8和促进剂TEMED的丙烯酸钠(AANa)反应液中,合成PAM/PAANa双网络水凝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M/PAANa双网络水凝胶的拉伸强度较高,最大可达136k Pa,在p H=3的缓冲液中溶胀度较小(SR=5.26),在p H=7缓冲液中溶胀度较大(SR=16.98),在缓冲液p H在4至7之间发生突变,具有p H响应性;脉冲响应结果表明该水凝胶的p H响应性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最佳合成配方为:丙烯酸中和度125%,Laponite:AM=0.6:1(wt),AM:AA=9:1(wt),AA:BIS=1:0.2(wt)%。3.聚丙烯酰胺/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PAM/PAMPSNa)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通过二步法,首先合成PAM纳米复合水凝胶,然后在冰水浴条件下,将其溶胀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Na)反应液中,待其完全吸收后,引发其反应合成PAM/PAMPSNa双网络水凝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M/PAMPSNa双网络水凝胶最大拉伸强度可达120.57k Pa,且在酸性p H缓冲液中收缩,在碱性p H缓冲液中溶胀,具有p H敏感性。最佳合成配方为:AM:Laponite=1:0.7(wt),AMPSNa:BIS=1:3(wt)%,AM:AMPSNa=7:1(wt)。(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6-05-30)
吕长其[9](2016)在《新型NAD~+依赖型单体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是TCA循环中的关键酶,作为一种看家蛋白,IDH在能量代谢及合成代谢中起重要作用。IDH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和CO_2,并将NAD(P)~+还原成NAD(P)H。根据辅酶特异性不同,IDH可分为NAD~+依赖型IDH(NAD-IDH,EC 1.1.1.41)和NADP~+依赖型IDH(NADP-IDH,EC 1.1.1.42);根据亚基的组成不同,又可分为单体、同源二聚体、同源四聚体及异源寡聚体等类型。系统发生分析表明,NAD~+依赖型是细菌IDH的古老表型,而NADP~+依赖型则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而且这种辅酶特异性的功能进化机制已在大肠杆菌中得以验证。然而,对于单体IDH来说,目前报道的都是NADP~+依赖型酶,单体NADP-IDH的祖先蛋白仍不清楚。本研究重建了IDH蛋白家族的系统发生树,将其分为叁大类:I类IDH(Type I IDH)、II类IDH(Type II IDH)和单体IDH(Monomeric IDH)。且发现在系统发生树上的单体IDH亚家族中,来自弯曲菌属的IDH单独聚成一个进化分枝,与单体NADP-IDH的进化分枝相邻。序列比对显示,该类新型IDH辅酶结合位点的关键残基与单体NADP-IDH的关键残基不同。本研究合成了弯曲菌Campylobacter sp.FOBRC14的IDH基因(CaIDH),并将其异源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纯化的CaIDH亚基分子量约为81 kDa,MALDI-TOF/TOF质谱检测其全酶分子量为81.9 kDa,表明CaIDH是单体结构。酶学性质结果显示,CaIDH的活性依赖于二价金属离子的存在,Mn~(2+)是其最佳激活剂。当以Mn~(2+)和Mg~(2+)为激活剂时,Ca IDH的最适pH值分别为7.5和8.0,最适温度分别为40°C和45°C。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当温度在0-45°C的范围内时,CaIDH的活性比较稳定,在45°C以上时,酶活性迅速下降。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当以NAD~+为辅酶时,CaIDH的比活力为54.6 U/mg,而以NADP~+为辅酶时,其比活力仅为11.3 U/mg。动力学参数表明,CaIDH对NADP~+的K_m值分别是其对NAD~+的K_m值的4.2倍(Mn~(2+))和17.8倍(Mg~(2+)),显然CaIDH对NAD~+的亲和力远高于其对NADP~+的亲和力。在Mn~(2+)或Mg~(2+)条件下,CaIDH对辅酶NAD~+的偏好性[(k_(cat)/K_m)~(NAD)/(k_(cat)/K_m)~(NAD)P]分别是其对NADP~+偏好性的19.4倍和61倍,表明CaIDH是典型的NAD~+依赖型IDH。根据推测的辅酶结合位点(Leu584和Asp595),应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突变体酶CaH~(584)R~(595)。圆二色谱分析显示突变没有造成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明显改变。突变体酶动力学参数测定显示,突变体酶CaH~(584)R~(595)对辅酶NADP~+的K_m值分别为76.5μM(Mn~(2+))和11.4μM(Mg~(2+)),对NADP~+的亲和力比野生型酶分别提高了9.7倍(Mn~(2+))和45倍(Mg~(2+)),催化效率也分别提高了27倍(Mn~(2+))和92倍(Mg~(2+)),而对NAD~+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都明显降低。突变体酶对NADP~+的偏好性分别是其对NAD~+的14.5倍(Mn~(2+))和19倍(Mg~(2+)),CaIDH的辅酶特异性已经成功的由NAD~+-依赖型转换成了NADP~+-依赖型。由此可见,单体NAD-IDH可能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单体NADP-IDH的祖先蛋白。本研究还通过同源重组技术,以E.coli MG1655菌株为基础,构建了包含CaIDH及其突变基因的重组菌株,即MG::CaIDH和MG::CaH~(584)R~(595)。在葡萄糖或乙酸中培养4个菌株,分别是2个重组菌株、包含E.coli野生型二聚体IDH(EcIDH)的E.coli MG1655菌株(简称E.coli WT)、包含改造的NAD~+依赖型EcIDH的E.coli MG1655突变菌株(简称E.coli Ym)。测定4个菌株在不同碳源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在葡萄糖中时,MG::CaH~(584)R~(595)的生长速率为E.coli WT的82%,其余3个菌株的生长速率比较接近。在乙酸中时,所有突变菌株的生长速率都低于E.coli WT,MG::CaH~(584)R~(595)的生长最慢,其生长速率仅为E.coli WT的65.5%,这可能与其IDH活力较低有关。尽管在自然界中没有发现任何单体IDH能像二聚体EcIDH那样,其活性受到磷酸化作用的调控,但是综合上述结果可见,在碳源贫瘠的环境中,单体IDH能够取代二聚体IDH发挥功能。利用组学技术,对不同碳源条件下4个菌株的代谢途径的进一步分析工作在进行中。新型单体NAD-IDH的发现是对IDH蛋白家族分类信息的重要补充,并为单体IDH分子进化机制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赵德明,张佩,丁成,金宁人[10](2016)在《氨基改性PBO的BB型单体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苯二甲酸(TA)为原料,经混酸硝化反应和以乙醇为溶剂、Pd/C为催化剂、水合肼为还原剂的还原反应分别制备得到单氨基改性PBO的BB型新单体2-氨基对苯二甲酸(ATA)和二氨基改性PBO的BB型新单体2,6-二氨基对苯二甲酸(DATA),优化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影响,得到了较佳实验条件,并对目标产品2-氨基对苯二甲酸、2,6-二氨基对苯二甲酸及中间体进行了FT-IR和EI-MS表征确认.(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型单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的季铵盐型抗菌单体正畸釉质粘结剂的抗菌及抗剪切性能。方法:变形链球菌为评价菌种,不同比例季铵盐单体加到粘结剂中,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观察抗菌性,测抗剪切性,记录并分析粘结剂残留指数(ARI)。结果:与普通粘结剂组相比,在抗菌剂的添加量为4%时,抗菌率最强;不同比例的季铵盐型单体的正畸托槽粘结剂组的剪切粘结强度没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与实验组ARI指数记分非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添加季铵盐型单体正畸釉质粘结剂对变形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满足正畸临床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单体论文参考文献
[1].董斌,吴杰,张建庭,吴纯鑫,金宁人.反式PBO的AA型单体2,5-二氨基对苯二酚盐酸盐的合成[J].化工进展.2019
[2].吕芳,叶之慧.含季铵盐型单体釉质粘结剂的抗菌性与粘结性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3].郑孟善.DW型单体液压支柱气体密封试验方法及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
[4].杨建平.DW35型单体液压支柱在厚煤层炮采工作面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8
[5].徐沛.KJDT-3型单体液压支柱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7
[6].张小娟.降冰片烯型单体的开环易位聚合及新型“3+2”环加成缩聚反应[D].西安理工大学.2016
[7].杜亚.脱羧型水暂溶性涂料的研究—脱羧型单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
[8].黄萌.环境响应离子型单体/丙烯酰胺高强度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D].武汉工程大学.2016
[9].吕长其.新型NAD~+依赖型单体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功能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10].赵德明,张佩,丁成,金宁人.氨基改性PBO的BB型单体合成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