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位置论文-马强

宾语位置论文-马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宾语位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来,去,趋向补语,宾语

宾语位置论文文献综述

马强[1](2019)在《“来”和“去”作趋向补语时宾语位置问题及其不对称原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来”和“去”作趋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问题及其使用不对称的原因分析一直是人们关注较多的一个论题。语法学界对这个论题的阐述相对比较笼统,宾语位置分类标准不太统一,不对称原因分析不太全面,甚至大多数语法论着都认为在“来”和“去”作趋向补语的句式中,宾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自由组合的,使用不对称的原因也是无章可循的。然而根据相关研究分析,本文认为:“来”和“去”作趋向补语时,宾语的句法位置既跟动词的语法功能、语义特征有关,也跟动词与宾语的语义关系有关。此处我们还发现,“来”和“去”在具体的使用上并不均衡,在某些位置上出现的频率高,在某些位置上出现的频率却比较低,这主要是受到人们日常行为习惯、主语的性质以及动词的制约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尝试对“来”和“去”分别处于简单和复合趋向补语句式时,宾语的位置分布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描线和叙述,总结归纳出一些相关的规律,并进一步从语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分析使用不对称的内在原因和理据,以期获得更加合理的语言解释,不仅能够丰富国内有关来去宾语位置的相关研究,也能为其他语言学者的深入研究与高校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姚从军,罗丹[2](2018)在《从组合性角度看类型匹配问题——以量词在宾语位置产生的问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传统理论分析,量词在主语位置,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的类型相匹配。但是量词在宾语位置则会产生类型不匹配的问题。量词在宾语位置所产生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但是直到近代才获得相对满意的解决。目前,有叁种方案用来解决上述问题。从组合性角度看,这叁种方案各有特点。组合性在哲学、语义学等领域意义重大。按照大诃(Dag Westersthl)的观点,如果要认真对待组合性,那么就要弄清楚这叁种方案是否遵循组合性以及在何种意义上遵循组合性。(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陈媛[3](2017)在《巧记法语中双宾语人称代词的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习是复杂的认知活动,记忆是非常重要的认知因素。简单的机械记忆效果不尽人意,而经过工作记忆深度加工,与其他知识发生联系的学习活动效果更佳显着。法语中双宾语人称代词的位置是法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快记住但很快记忆就变得模糊。而通过将双宾语人称代词的位置顺序与数学中的交集概念发生联系,学习效果大大提升。(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41期)

吕春梅[4](2017)在《双趋补语结构中宾语的位置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的动趋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尤其是双趋补语结构中宾语的位置问题,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留学生使用时的偏误率很高。因此,本文将从本体和教学上分别加以分析,并提出简单可行的判断双趋补语结构中宾语的位置的方法。大部分语法着作是从宾语角度展开研究和论述的,因为宾语的位置是决定整个双趋结构语序的重要因素。本文也从宾语角度入手,兼顾主要动词,通过分析动词的语义特征,提取出动词特征中对语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动词的及物性,同时考虑趋1与趋2的语义特征及离与合时对语序的作用,以及叁种主要宾语的哪些特征能满足特定语序的要求,最终提出了一种判断双趋结构语序的方法:前宾式考虑动词及物与否或动词前能否用“了”,后宾式带无定宾语。(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文静[5](2015)在《留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是留学生对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的习得情况。通过搜集文学作品和留学生的作文语料,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对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的四种位置关系分别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每一种位置关系的使用特点和使用规律,同时对留学生的语句进行了偏误分析,并指出偏误产生的原因。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留学生对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的习得情况,本文对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留学生的习得特点和习得规律,以便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语法点。通过以上研究,本文从四个方面归纳出偏误的特点:一、容易将复合趋向补语与简单趋向补语混用;二、受动宾搭配的影响,不习惯将复合趋向补语拆开使用;叁、不熟悉一些常见用法的使用;四、对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四种位置关系的使用特点和使用规律缺乏系统的认识。在对留学生的习得情况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本文针对留学生的习得特点和习得规律从注意教学顺序、善于总结固定用法、对复合趋向补语的性质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语境、加强巩固和练习、进行反馈与评价五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该语法点的教学。(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5-04-01)

罗端[6](2014)在《对上古汉语否定句里代词宾语位置的进一步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一步讨论上古汉语否定句里代词宾语的位置。在考察甲骨文中"不"与"弗"在用法上的区分,推测"不-代词宾语"出现在主语与动词之间的句式应该看为殷商时期以前宾语代词做焦点的分裂句式。至于先秦文献中否定句里代词宾语在分布上所表示的差异,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主句与从句的两种形式所引来的限制。(本文来源于《历史语言学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周璇[7](2014)在《时量补语习得偏误分析——以时量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偏误为主》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时量补语是外国留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量补语是数量补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时量补语是用来表达动作或状态持续时间的。但是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要准确理解时量补语的意义、用法以及位置,并非易事。尤其是时量补语的位置,更是令很多外国留学生迷惑不解。当动词后不带宾语时,时量补语很容易掌握,只须将它放在动词后就可以了。例如:我休息了五天。当动词后面带上(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4年12期)

徐铂[8](2013)在《论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谓语动词后往往后接宾语,如果同时存在趋向动词作补语,必然产生一个问题。即:谓语动词、宾语、趋向补语叁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理论上有叁种结构:A.“动+趋+宾”,B.“动+宾+趋”,C.“动+趋+宾+趋”。究竟,这叁种情况是可以随意使用,还是有所限制?如果有限制什么样的限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限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详细罗列、描写不同情况下叁种格式各具特点的使用情况的同时。基于认知语言学时间相似性原则、顺序原则的理论,并同时广泛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叁类趋向动词作补语与宾语共现的句子分叁类十二种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在描写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尽可能说明产生这种事实的原因。材料选择方面基本引述现成论文的例句,个别句子出于说明需要属于自造句,但符合汉语习惯。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许会对认知型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一些有益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6)

陈燕青[9](2012)在《日语核心内嵌句式的成因及其在主宾语位置上分布的不对称性——以トコロ小句为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内嵌指核心名词位于关系从句内部的现象。本文以日语的トコロ小句为对象,分析了核心内嵌句式形成的原因,认为名词トコロ的场面状况义决定了其具有构成核心内嵌句式的可能性。当场面状况义的トコロ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构成核心内嵌句式:VP1具有[-恒常性],VP2是具有[+影响性][-命题][+实体]的外在运动动词。核心内嵌现象在トコロ小句的主宾语成分中呈现出不对称性,这与主宾语成分是否为影响的接受方有关:トコロヲ小句作为宾语成分通常是影响的接受方,容易激活事态中的参与个体,从而构成核心内嵌句式;トコロガ小句作为主语成分通常是影响的施加方,与核心内嵌句式的激活条件矛盾,故难以构成核心内嵌句式。(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邓昊熙[10](2012)在《最简方案下双宾结构中宾语的基础生成位置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宾语结构是句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的目的在于对双宾语结构中宾语的基础生成位置进行再分析。从Barss和Lasnik的研究开始,大多数的研究都注意到两个宾语间存在的不对称性成分统领关系。在分析以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宾语的基础生成位置是动词短语的指示语位置而不是动词的补足语位置"的假设。结合最简方案的思想和双层轻动词结构,对双宾语结构进行再分析,并在Chomsky提出的特征赋值假设下分析了两个宾语的结构格问题。(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宾语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按照传统理论分析,量词在主语位置,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的类型相匹配。但是量词在宾语位置则会产生类型不匹配的问题。量词在宾语位置所产生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但是直到近代才获得相对满意的解决。目前,有叁种方案用来解决上述问题。从组合性角度看,这叁种方案各有特点。组合性在哲学、语义学等领域意义重大。按照大诃(Dag Westersthl)的观点,如果要认真对待组合性,那么就要弄清楚这叁种方案是否遵循组合性以及在何种意义上遵循组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宾语位置论文参考文献

[1].马强.“来”和“去”作趋向补语时宾语位置问题及其不对称原因探究[D].郑州大学.2019

[2].姚从军,罗丹.从组合性角度看类型匹配问题——以量词在宾语位置产生的问题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陈媛.巧记法语中双宾语人称代词的位置[J].课程教育研究.2017

[4].吕春梅.双趋补语结构中宾语的位置与对外汉语教学[D].南昌大学.2017

[5].张文静.留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习得研究[D].安徽大学.2015

[6].罗端.对上古汉语否定句里代词宾语位置的进一步讨论[J].历史语言学研究.2014

[7].周璇.时量补语习得偏误分析——以时量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偏误为主[J].中学语文.2014

[8].徐铂.论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问题[D].西北师范大学.2013

[9].陈燕青.日语核心内嵌句式的成因及其在主宾语位置上分布的不对称性——以トコロ小句为对象[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

[10].邓昊熙.最简方案下双宾结构中宾语的基础生成位置再分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

标签:;  ;  ;  ;  

宾语位置论文-马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